祇园始经营,天界宫殿已现;
佛念才发起,净土莲花即生。
──净土宗佛山念佛会赞颂辞
「祇园始经营」,祇园是什么地方呢?《阿弥陀经》一开始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祇园就是祇树给孤独园。祇树给孤独园是孤独长者建造的,他也叫做须达长者。
为什么叫「祇树给孤独园」呢?这是有典故的。舍卫国的太子名字叫祇陀,是将来王位的继承人;而孤独长者在国中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但有钱,而且有爱心,只要有鳏寡孤独、贫困患难的人,他一知道,就会去救济,因此全国人民都非常的爱戴和恭敬。
给孤独长者听到释迦牟尼佛说法之后,心中很欢喜,他想:「佛所讲的法是宇宙的真理,是人生所需要的,我一辈子的成就都不如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如果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让佛陀安住下来,持续讲经说法,就能使更多人来听闻,岂不是一桩很大的功德?」所以他就到处寻找地理环境清幽、美好,适宜讲经说法的道场,找来找去发现太子的花园最漂亮,地点最适合,风景最优美,所以他就想要把那块地买下来。
他就亲自去见太子,跟太子说:「您那块地是不是能够卖给我来奉献给佛陀呢?」太子并不想卖掉这座花园,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绝须达长者,所以就刁难须达长者说:「卖给你是可以,但你必须能以黄金将整座花园铺满才卖给你,不然这么好的花园全国唯有这一座,怎么可以只让给你呢?」太子心想,用这种方式,须达长者应该会放弃才对。但没想到,须达长者不但没有放弃,还立刻从仓库搬出金块去铺那块地。太子看到这样的一位长者,对佛陀那么地护持,甚至把仓库的黄金搬出来也愿意,被感动了。于是对他说:黄金我不收了,我也跟你一样发心,地虽然是你的,可园里面的树木花草还是我的,我来发心,我们共同来护持。所以这座园就叫「祇树给孤独园」。
等到要盖精舍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和须达长者正用绳子丈量着地面,当时舍利弗尊者就赞叹他说:「长者啊!你发心盖祇园精舍,现在你天界的宫殿已经呈现了。」随即运用神通,让须达长者看他天界的宫殿,每一重天都有他的宫殿。(欲界共有六重天,自下而上分别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须达长者不可能住那么多地方,就问舍利弗尊者:「这六重天里面,哪一层天比较安乐自在?」舍利弗尊者就说:「下面的三层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比较有污染,因为欲界天还有男女、饮食与睡觉的欲望,再上去的两重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两层天的欲望比较淡薄,但是比较骄慢,也比较放逸。只有第四天兜率天,有一生补处的菩萨驻锡在那里讲经说法,那里比较好。」
须达长者一听就说:「我愿意到兜率天。」
当他起这个念头的时候,其他天的宫殿就消失了,只保留下了他在兜率天的宫殿。
这就是「祇园始经营,天界宫殿已现」的典故。
这显明什么道理呢?显示我们所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是善、是恶,都有因果,而且是因果同时,其中以布施佛门的功德最大。就如须达刚发心建祇园,天上的宫殿立刻呈现一般。
所以,学佛的人应该常培养福报,就是一般常讲的──存善心,说善话,做善事。
不过,对念佛人来讲,那些只是一个学佛人应做的本分,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尽本分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但不是为了祈求将来有福报,能够升天,或者再度生而为人,或者生而为人,进而出家,一闻千悟、广度众生,都不是,因为这些都只是我们做人应尽的本分。哪有为人子女不孝敬父母,为人弟子不奉事师长的?哪有学佛而不爱护动物,甚至杀生的?所以这些都只是尽三宝弟子的本分而已。当然,也不是为了将这些福德来回向,做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
有句话说:「生天自有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意思是说,即使为了生天而累积功德,可是也未必能够生天,因为这一世未必能够累积到生天的福慧。然而,往生到极乐世界反而容易。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五戒的功德,也不是靠十善的累积,也不是靠自己圆满修成戒定慧,也不需要断除烦恼,也不需要明心见性,通通都不需要。那需要什么呢?只要你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信)
,愿意被阿弥陀佛救到极乐世界(愿)
,此后随每一个人的根机、身份,有多少时间就念多少佛(行)
,这样就可以了。所以说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比累积生天的功德更容易。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将来一定会堕落恶道。为什么?因为我们凡夫的内心都有贪、瞋、痴、慢、疑,都有烦恼。贪什么?贪财、色、名、食、睡,凡夫没有一个不贪财、色、名、食、睡的。「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贪到了,是地狱五条根,贪不到,心中不舒服,起瞋恨,也是地狱五条根。所以起心动念都离不开地狱。
或许有人想靠自己生生世世努力修行,以求解脱轮回,于此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一辈子生而为人已经不容易,又遇到佛法,如果不在今生解脱生死轮回,却盼望下辈子,怎么能够盼得到呢?这一辈子遇到都不能脱离生死轮回了,何况下辈子,可能吗?这世既已得到难得的人身了,听闻到难闻的佛法了,更难遇的净土法门也已经遇到了,再怎么样都要发愿让弥陀救度。让弥陀救度,现在就是平生业成,临终时,不管昏迷也好,或者病苦念不出佛号也好,阿弥陀佛就会预先来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这样才是万无一失的解脱之道。
阿弥陀佛有没有神通?(众答:有)
既然有神通,他知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要往生啊?(众答:知道)
他知不知道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往生啊?(众答:知道)
都知道。不可能说:某某人,虽然你一辈子念佛,但是你现在昏迷了,念不出佛号来了,我不能救你了,可能吗?(众答:不可能)
阿弥陀佛有大神通,有大慈悲,大愿力。我们只要愿生极乐,只要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改变、不夹杂地念佛,娑婆世界的业缘一了,阿弥陀佛就会来迎接我们。假设我们遇到空难而死,阿弥陀佛照样把我们接到极乐世界,遇到车难、水难、海难⋯⋯遇到任何灾难,也都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没有离开阿弥陀佛的地盘,没有离开阿弥陀佛的掌心,我们不管到哪里都没有离开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没有一个角落没有阿弥陀佛。所以无论上天,下海,无论钻到哪个地方,躲在哪个天涯海角,都不离阿弥陀佛的手掌心。总之,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给所有众生都有希望的,即使临终的时候才念佛,十念、一念就断气了,当下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佛念才发起,净土莲花即生」,这也是有典故的。念佛人只要开始念佛,极乐世界就开始有我们的一朵莲花,我们在这里念佛,就是在极乐世界下这个种子。念第二句,念第三句,此后念念相续,日也念,月也念,若一日,若七日,若七年,若七十年⋯⋯就像在灌溉极乐世界的那一朵莲花一样,那一朵莲花就会越长越大,而且越茂盛,越光明灿烂,所以是一念同时,因果同时的。
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都充满了莲花,阿弥陀佛站在莲花上,圣众也都在莲花上,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时,阿弥陀佛也会带着莲花来接引我们,所以极乐世界也叫做「莲花藏世界」。莲花代表什么呢?代表清净、不受污染。不受什么污染呢?不受贪、瞋、痴的污染,不受生生世世罪业的污染,也不受尘沙惑、无明黑暗的污染,是纯净无染的。因此释迦牟佛就用莲花来比喻念佛的人。
在十法界当中,唯有佛的境界不受污染。《仁王经》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也就是说,三贤十圣,都还是在阶级当中,须破一分无明,才证一分法性,然后增一分的功德、智慧。除非到了佛的境界,否则不可能完全纯净无染。
念佛的人,一方面极乐世界有我们的莲花,一方面释迦牟尼佛也以莲花来赞叹我们。意思是说,虽然我们还在这里,但是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成为一尊纯净无染的佛,有这样一种含义。
法照大师有一首偈说: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还到此间迎。
我们在娑婆世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极乐世界就会生长一朵我们的莲花,只要一辈子专念弥陀佛号永不改变、永不退转,到时候阿弥陀佛就捧着这一朵莲花来迎接我们。
接着,我来说一件和莲花有关的故事。
三十年以前,我在高雄旗山主持一个念佛会,每周六都念佛共修。当时有位莲友姓蔡,他的职业是老师,所以大家都称他蔡老师。蔡老师的婆婆往生时,莲友们都去助念;等事情都圆满了,蔡老师的公公(80岁左右)
,他很挂念他的太太。他想,大家都说我太太往生极乐世界了,是真的吗?为了证明真假,他就到旗山的城隍庙,请城隍爷指示太太的去向,抽回了一首签诗。
蔡老师把他公公抽到的签诗给我看,内容也很有意义,签诗是这样:
碧玉池中开白莲,庄严色相自天然,生来骨格超凡俗,正是人间第一仙。
「碧玉池」,指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开白莲」,碧玉池中开了一朵白色的莲花,「庄严的色相自天然」,是天然,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人工栽培的。
「自天然」,自自然然的,我们的佛性不生不灭,是最天然的,也叫做「无为」。世出世间,除了无为法之外,其他的全都是有为法。有为就有生灭,不是天然的,《金刚经》就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有为的,都只是暂时存在而已,时刻都在变化当中,不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娑婆世界所看的、所听的、所做的都是有为法;我们的起心动念也是有为法,我们的烦恼、贪瞋痴、无明等等都是有为法,只有我们的佛性才是无为法。到极乐世界就能证悟佛性,就能证悟涅槃,也就是证悟无为法。所以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槃界」,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自然也好,虚无也好,无极也好,都是显示我们的佛性。
「生来骨格超凡俗」,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超越凡夫,超凡入圣,所以说,「生来骨格超凡俗」。
「正是人间第一仙」,仙还是有生死轮回,不是最究竟的,佛在仙当中是大罗金仙之上的,所以用第一仙譬喻佛。
这首偈子正显示,城隍告诉他,他的太太已往生极乐世界了。
蔡老师的婆婆很少到念佛会念佛,不认识字,也不了解这个法门,但最后也往生极乐世界,超凡俗,成为第一仙,靠的是什么?──阿弥陀佛的救度。
由此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条件的,这给所有修行人最后的希望;也显示:她都能往生极乐了,平生就已在念佛的人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呢?
大部分的念佛人,即使很精进的念佛,仍不敢肯定能不能往生,观念上都认为,必须要等到临终的时候,能够正念现前,佛号分明,看到了佛,这样才能肯定。可是真正的净土法门不是这样的。纯正的净土法门应如净土宗特色所讲的:「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
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特色,如果没有特色的话,岂不都一样了,何来判教与创宗呢?既然成立宗派,一定有这个宗派的宗旨与特色,华严有华严的特色,天台有天台的特色,禅宗有禅宗的特色。那净土法门和其他法门不一样的地方(特色)
在哪里呢?在于只要念佛,当下就靠上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才专一念佛,靠弥陀的愿力,这叫「本愿称名」。
为什么不说「持戒念佛」呢?持戒很好,佛弟子也都应该随力持戒,但如果一定要持戒圆满,或者持到几分才能往生的话,我们就都没有往生的希望了。可是我们只要依靠弥陀的愿力而念佛,不管是否持戒圆满,都能够往生。
净土法门也不是息虑凝心的「禅定念佛」,也不是发菩提心的「菩提念佛」,也不是「三学六度」的念佛。我们往生的功德资粮,是单凭阿弥陀佛一佛已足够,不是靠我们凡夫修这个、修那个来累积种种资粮,如果要那样,以我们的根机来说都不可能往生。况且,如果必须要我们补修功德阿弥陀佛才要救度我们,或者才能够救度我们,那表示阿弥陀佛的力量还是有限,不是绝对的;如果这样,阿弥陀佛就不称为阿弥陀佛了。
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光明无量,以时间、空间来涵盖整个法界的功德,所以整个法界的功德都在这句名号里面。
印光大师说: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
意思是说,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等同称念了所有十方法界的十方诸佛,就等同拥有了十方法界诸佛的功德了,所以叫做「全体具足、举一全收、无欠无余」,只要念佛就圆满具足了十方法界诸佛的功德。因此,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必须专念弥陀名号,而且是──只要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了。
印光大师又说: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
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
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
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
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像大火炉,我们凡夫生生世世的罪业虽然非常多,但就好像空中的一片雪花一样,还没有靠近大冶洪炉,就已经化掉了。也就是说,我们众生即使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可是只要念佛,我们强盛的烦恼、重大的罪业就不算什么了。
不过,这样讲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放逸,我行我素,放浪行为,甚至纵情行恶。这里的重点是要说明,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深广,让修行人在解脱道上可以因为了解而安心,心安了,从此就能念念不舍,行住坐卧都专称弥陀佛名,安心念佛,没有恐惧地念佛,也不会因为疑惑而转修其他法门,这点大家要有正确的认识。
我常做一个石头乘船的譬喻,一颗石头能不能到彼岸,关键不在于它的重量,也不在于它的大小,是在于有没有船来运载。若没船来载,只要是石头,大石头会沉入水底,小小的石头一样会沉入水底。所以往生的关键在弥陀一方,众生不管有没有烦恼,烦恼多重;有没有业障,业障多深;只要愿意乘上阿弥陀佛的本愿船(专称佛名)
,再怎么样都不可能沉入水底。
以净土法门来说,什么都不会,只要会念佛,就可以说什么都会;反之,即使才华出众,也深入经藏,也能谈玄说妙,各宗教理谈得口沫纷飞,但是如果不念佛求往生,就等同什么都不会。为什么?因为终究在六道轮回。因为一个人即使功夫很高,具有生在天界,欲界天,甚至色界天,或者是无色界天的本事,但最终还是会堕落,还是会轮回,如经典上所讲:「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亦即虽然能够在现生得功夫入定,而生到色界天甚至非想非非想天,但是天寿一到,还是堕落三恶道去轮回。
想想看,一个人能够入定的话,他就有五种神通,这个世界上,假如有个人能够入定,有神通的话,大家一定一窝蜂去参访、叩拜,可是他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话,还是会堕落三恶道。下辈子上生色界天或者是无色界天,但是天寿一到就堕落了。
就修行上来说,贪瞋痴淡薄的人才能够入定,贪瞋痴不淡薄,杂想妄念不降伏是不能入定的。但即使如此,以结果而言,他跟烦恼深重、妄想纷飞的凡夫可说没有多大差别,跟三恶道的众生也没有特别不同。为什么?因为终究还是离不开三恶道。可见,非想非非想天跟地狱还是在一起的,它的善跟恶还是在一起。足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多么重要!
我们的业障好像百吨的石头, 而且不止一颗两颗,百千万亿颗都不止,小小一颗放在水面一定沉下去,可是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比航空母舰还要大上百千万亿倍,我们的罪业放在他的船上,对阿弥陀佛的愿船来讲,一点都不影响。所以,念佛在所有的法门当中是最容易,又是最殊胜的。
像蔡老师的婆婆,老人家什么都不懂,以前也没有念过佛,只是透过临终助念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开白莲,成为第一仙。所以说,念佛法门给修行人绝对的安心。
《赞颂辞》里面有一句法语: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一句显示净土法门的根机,也显示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是主动的,不是经过我们拜托的。
「轮回诸趣众生类」,阿弥陀佛说,轮回在阿鼻地狱的众生,轮回在饿鬼道的众生,轮回在畜生道的众生,还有轮回在人道的众生啊,你们务必要让我阿弥陀佛救到极乐世界啊!这是阿弥陀佛悲心的呼唤。阿弥陀佛呼唤多久了?(众答:十劫)
十劫,不止吧,从他发愿就开始呼唤了。
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之后,为了完成这四十八个大愿,经过了兆载永劫的时间累积功德。兆载永劫是多久?兆,有数目,百千万亿上去就是兆。载,是我们中国数位单位里最高的数目。劫呢?几乎是显示最长的时间。
劫,有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祇劫等等。以一般而言,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一个小劫是多长的时间呢?约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个大劫是多久呢?约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
阿弥陀佛兆载永劫这么长的时间都在呼唤我们,都在为我们累积功德,要成就极乐世界,同时也成就这一句万德洪名的「南无阿弥陀佛」来送给我们,作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作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的功德。一个大劫就已经是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了,何况兆载永劫,所以,不仅阿弥陀佛经历过的时间大得难以形容,阿弥陀佛救度你我的悲心更是大得难以形容。
《法华经》有「三千尘点劫」的譬喻,也有「五百尘点劫」的譬喻。五百尘点劫怎么算呢?就是五个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的三千大千世界,把五个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都磨成粉,然后从西边往东边,经过一个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的三千大千世界就下一粒微尘;又经过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的三千大千世界又下一点,直到所有微尘通通下完;最后把下过的和没下过的这些三千大千世界都磨成粉,一粒微尘就是一个劫。
阿弥陀佛为我们累积的功德,比这还要久,一个兆劫还不够,一个载劫还不够,所以用「永劫」来积功累德。这显示:阿弥陀佛为了救度十方的众生,他是经过永恒的时间来为我们累积功德。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没有阿弥陀佛为我们修行所留下了血,所累积的骨头,所布施的头目脑髓。也显示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没有一位阿弥陀佛没有布施过,任何一位众生,阿弥陀佛都为他牺牲奉献过。所以,现今阿弥陀佛成佛,才有功德力救度十方众生。
十方诸佛未必能够救度十方众生,可是阿弥陀佛一佛就完全能够救度十方众生,这是因为兆载永劫以来阿弥陀佛就默默地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为我们累积功德。当我们还不知道祈求的时候,阿弥陀佛已经把我们所需要的功德都送给我们了,把功德名号的所有权者都登记给我们每个人名下了,接下来,就只看我们知不知道去提取而已。如果知道将他提出来使用,就能够当下具足富贵,雍容华贵,亦前超凡入圣的资格;而不知道提取使用的人,就永远、白白地枉受轮回之苦。
我们要世间的金银财宝谈何容易?但是要拥有这句万德洪名,却轻而易举。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主人,同时,阿弥陀佛也是我们生命的主人。为什么?肉体的生命有生就有死,法身的生命却没有生老病死。我们被业力牵引而有生老病死,必须依靠阿弥陀佛才能获得救度,因此阿弥陀佛是我们法身慧命的主人。
如果细细地思惟:阿弥陀佛经过五劫的时间为我发愿,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为我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我们内心会怎样呢?是无动于衷?或者感动莫名?或者痛哭流涕呢?
长久以来,我们愚痴的本性已经很坚固,即使听到佛法也无动于衷;即使听到阿弥陀佛以五劫的时间思惟摄取、庄严佛国,以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我们还是将信未信,若信若疑。真是麻木成习,无智、无信,业障深重的凡夫啊!反之,如果能够相信,能够感动,就表示善根已发露。
不过,不管我们信不信,懂不懂,甚至有没有感动,只要从今以后专念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是极乐世界的人了,不知不觉,不用勉强地,就跟阿弥陀佛的佛智感应道交,也就是所谓「潜通佛智,暗合道妙」。阿弥陀佛的「佛智」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悲心,也是救度众生的誓愿。
有人说,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们也必须要跟阿弥陀佛同样发四十八大愿,不然怎么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这种观念对不对?不对。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是在什么地位发的呢?是十地菩萨的位置所发的。我们现在是贪瞋痴凡夫,怎么能够发起呢?阿弥陀佛是「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我们经过几天的发愿呢?都没有,所以不可能。
可是,要怎样才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啊?很容易。阿弥陀佛呼唤我们,我们就随顺阿弥陀佛的呼唤,阿弥陀佛说:「某某人,你要欲生我国」。我们就说:「好,我要愿生彼国」。这样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容易不容易?(众答:容易)
那要天天说:阿弥陀佛,我要愿生彼国,要愿生彼国,天天这样讲吗?不用。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南无」是什么意思?是归命的意思,把我们凡夫的生命归入阿弥陀佛的佛命,把我们污秽的生命归入阿弥陀佛清净的生命,把我们短暂的生命归入阿弥陀佛永恒、无量寿的生命,这就是南无,就是归命。也等同随顺阿弥陀佛的愿。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说:
「南无」者,即是皈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这四个字──阿弥陀佛,是谁的呢?是归命的众生所有的,所以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阿弥陀佛是归命众生的功德,「行」就是功德,就是往生的资粮。有这个「行」,有「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能够消我们众生自身的业障,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够成佛。所以这六个字涵盖信、愿、行,可以说妙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