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经论

正依经典

既知开宗祖师,须知正依经典,依教开宗故。

所谓「正依经典」,是指一宗教理、修学根本依据的经典。

净土宗,以往生弥陀净土为宗旨,正依经典有三部:

  • 一、《佛说无量寿经》。简称《无量寿经》《寿经》《双卷经》《大经》。
  • 二、《佛说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
  • 三、《佛说阿弥陀经》。简称《阿弥陀经》《弥陀经》《小经》。

《无量寿经》取康僧铠译本,《阿弥陀经》取鸠摩罗什译本。 佛教众经中,说到西方极乐的经典有很多部,但只有这三部经被选为净土宗正依经典,主要有二点:

  • 一、 三经皆纯粹、专门讲说极乐庄严、往生方法,不杂其余。
  • 二、 三经同以「弥陀本愿,一向专称」为宗旨。

三经比较,各有特色,各有其长,各有侧重。

  • 《无量寿经》详说四十八愿,开示念佛往生原理,为一宗教理之根本。
  • 《观经》开示定散二善、三福九品,普引万机归入念佛,为一宗摄机之极致。
  • 《阿弥陀经》正直舍方便,唯说念佛,诸佛护念,为一宗行法之结归。

以此可言,《大经》为本源,《观经》为展开,《小经》为结论。

相承论释

既知正依经典,须知相承论释,依宗演教故,传承清净故。

依释尊金口所宣《净土三经》而独立展开净土教门的,最初始于亲蒙释尊授记,有「八宗共祖」之称的印度龙树菩萨,撰《易行品》判释尊一代教为「难易二道」,指归弥陀本愿之称名,喻如水上乘船,易行安乐;复撰《十二礼》赞弥陀之德。

继有「千部论主」印度天亲菩萨,总摄《净土三经》之义理,造《往生论》,宣说一心之愿,五念之行,往生净土,速得菩提。

继有誉称「神鸾」之北魏昙鸾大师,双承龙天二祖法脉,造《往生论注》,揭示《往生论》奥义,以「自他二力」,释难易二道,显明弥陀本愿他力之旨;复撰《赞阿弥陀佛偈》一卷,盛赞弥陀净土之德。

继有德高化盛之隋唐道绰大师,私淑昙鸾大师,撰《安乐集》,判「圣净二门」,顺时应机,劝归弥陀净土。

继有弥陀化身之唐朝善导大师,为道绰大师面授弟子,撰《观经疏》《观念法门》《法事赞》《往生礼赞》《般舟赞》等「五部九卷」,楷定古今,完备净宗教门及行仪,净土一宗卓然独立,称名一行腾耀古今。

复有日域高僧,势至化身之法然上人,偏依善导,着《选择本愿念佛集》,开创日本净土宗。

以上诸祖,造论撰疏,皆本弥陀本愿,劝他力易行,一源一味,解同行同,是为相承论释,亦称弘愿门。

  • 龙树菩萨:《易行品 》一卷、《十二礼》一卷
  • 天亲菩萨:《往生论》一卷
  •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上卷·下卷、《赞阿弥陀佛偈》一卷
  • 道绰大师:《安乐集》上卷·下卷
  •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观念法门 》一卷、《往生礼赞 》一卷、《法事赞》《般舟赞》一卷

要门摄化

既知弘愿相承,须知要门摄化,善知方便故,广诱群机故。

中国之净土宗,习称十三祖,即:初祖慧远、二祖善导、三祖承远、四祖法照、五祖少康、六祖延寿、七祖省常、八祖莲池、九祖蕅益、十祖行策、十一祖省庵、十二祖彻悟、十三祖印光。

毫无疑问,此十三祖皆力主、力劝往生西方极乐,且皆卓有功勋;按宗祖善导大师判净土宗内有「要门」、「弘愿」二门,则此十三祖思想、化风各有「要、弘」之侧重。其中,善导、法照、少康,主「弘愿」,昙鸾、道绰自摄其中;晚近的印光大师,思想以弘愿为主,化风多兼顾要门;余则主「要门」。由此要弘二门之摄化,净土一法,独立成宗,蔚然壮大。

问:慧远早于善导二百余年,延寿以至彻悟虽晚,但都没有见读过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怎幺可以划属在善导大师所分判的要门之内呢?

答:按其思想特色与教化风格,提倡「专称佛名,乘佛本愿」,符合弘愿;提倡「定散二善,回向求生」,属于要门;与时代早晚、有无见读善导大师著作无关。

问:不论时代早晚、有没有见读过善导大师著作,历代弘扬净土之祖师,皆按要弘二门划属,如果符合事实,难道事实有如此巧合?如果不符事实,即是纯粹人为,又怎幺能让人信服呢?

答:既非巧合,也非人为,而是理之必然。如生在同一地球,必在东、西两半球之内;同弘弥陀净土,则不可能出于要弘二门之外。除此十三祖之外,古今弘扬净土之大德,皆可按要弘二门分判之,如昙鸾、道绰属「弘愿」,慈愍等皆属「要门」。

问:善导大师既自判要弘二门,又依《观经》解释定散二善回向求生之要门,应该说双主要门、弘愿,何以善导大师独主弘愿?

答:如天台虽判释藏通别圆四教,而自主圆教法门;道绰虽立圣净二门,而自唯专净土。又如大树,枝荫四方,而以其扎根地界,判归所属。善导立足弘愿根本,虽释定散,为显弘愿,如《观经疏》言:「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问:延寿大师等,既登祖位,何故不列为相承?

答:以其对法门弘传有大贡献,故登祖位;以其摄化偏于要门,故非相承。一宗判教,必存根本与枝末,而传承唯在根本,不在枝末。净土门内,弘愿为根本,要门属枝末,故唯以弘愿论相承。

问:《阿弥陀经》为净土根本经典,唯说称名,莲池、蕅益既皆疏释,怎幺可以列为枝末要门呢?

答:所释之经虽根本,能释之宗尤不出要门分域。如莲池大师《疏钞》、蕅益大师《要解》,皆受他宗教判之影响,未能彻底显明弥陀本愿宗旨,仍不出要门。又如善导大师,不仅解释《阿弥陀经》之《法事赞》属弘愿;虽疏《观经》,说定散二善,然以本愿称名为宗,仍是弘愿。

问:以要门属枝末,是否不重要?

答:诸祖教化,各有时节因缘,但能契合时机,都为重要不可少。若无要门,不能形成「诸宗汇归净土」;若无弘愿,不能达至「净土统御诸宗」。要门弘愿,相辅相成,共化众生。如大树,根干出生枝末,枝末庄严根干,总成一体。

问:法照大师等,既登祖位,又主弘愿,何故不列为相承?

答:相承者法义,列为相承者不仅专主弘愿,而且对于弥陀本愿教理有重大建树,有重要专着留世。此则印度唯有龙树、天亲,中国唯有昙鸾、道绰、善导。

问:昙鸾、道绰二大师,弘化广远,又于净土宗教理有重大建树,列为相承,何故未列于十三祖?

答:诚然,历史习成,原因众多。然既列为相承,则其贡献、地位尚非一般祖师可比肩,固不在习传名位之有无。

中国净土宗习称之十三祖:

  • 初祖慧远
  • 二祖善导
  • 三祖承远
  • 四祖法照:《五会法事赞》《五会法事仪》卷中、卷下
  • 五祖少康:《瑞应删传》
  • 六祖延寿:《万善同归集》
  • 七祖省常
  • 八祖莲池:《弥陀疏钞》《竹窗随笔》《往生集》
  • 九祖蕅益:《弥陀要解》《净土十要》
  • 十祖行策
  • 十一祖省庵:《净土诗108首》《劝发菩提心文》
  • 十二祖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 十三祖印光:《印光法师文钞》《精要法语48条》《灵岩遗旨》《印光大师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