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净土教理的核心10

4.诸师误判极乐身土

有关弥陀身土及凡夫能否往生之论议,隋唐诸师有种种不同分判,大致可归纳为四种:

一、或判极乐是粗劣化土,而凡夫可得往生。这是慧远、智者、吉藏等所主张。

二、或判极乐是高妙报土,但凡夫不得往生。这是摄论师们所主张。

三、或判极乐为报化二土,地上菩萨生报土,地前菩萨及凡夫生化土。这是迦才、道世、元晓等所主张。

四、或判极乐土,凡夫只能生于最低的凡圣同居土。这和第一种的主张一样,主要是智者的分判。

(1)不许凡夫入报

善导大师以前,或同时代诸师将弥陀净土做各种这样的分类,是专以所往生之众生根机及修行状况为基准去判别国土之优劣,即彼等诸师都认为受用报土唯是地上菩萨所居之住处,非地前凡夫所能进入。因此,以弥陀净土为报土者,即否认地前凡夫能够往生;认为地前凡夫能够往生之净土,则其净土必是粗劣化土或是凡圣同居土,此二者都认为凡夫不能够往生报土。

对于各种纷纭主张,善导大师唯独强调“凡夫入报说”,大师判定弥陀之净土是报身报土,又判定《观经》之九品都是凡夫,而且主张罪恶生死之凡夫,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便得往生弥陀报土,正因为以弥陀本愿力为增上缘,故凡夫亦可入弥陀报土。显明“凡夫入报”──凡夫念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报土。亦即托佛愿力以为强缘,惑障深重之最下凡夫,与豁破无明之上位菩萨,平等往生弥陀报土。

(2)忽略弥陀救度本愿

究其偏误之原因,在于向来诸师不知站在弥陀本愿的立场,不依据弥陀他力救度的一边,只站在一般通途法门的立场,只依据众生自力修行的一边,因此认为有漏凡夫,烦恼未断,惑业仍在,不可能往生弥陀清净圆满无漏的报土。若能往生,则其净土必非清净圆满的报土,必是粗劣化土,或是凡圣同居土。但,若是如此,则弥陀建立本愿之目的,则成为毫无意义。

弥陀主动的广唤十方众生念佛往生其国,并且建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愿,意思是说,十方众生只要念佛,都要使其往生,否则自己不成佛。而今弥陀已成正觉,吾等虽是有漏之罪恶生死凡夫,若念佛归投弥陀,愿生其国,当然蒙受接纳。若不能如此,弥陀为何要建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本愿?又何必为大多数不能够往生之凡夫而庄严此一高妙之报土?这些岂不都成为毫无意义。

或者,如果凡夫以自己之力也能够往生,但只能够往生低级之净土,则所附说“若不生者”之保证也就变成无此必要了。

所以,无论从何方向探究,结论无他,弥陀建立本愿之旨趣,都是为了我等罪恶生死凡夫之破格昇进。诸师之论议,乃不知弥陀净土法门是以弥陀之愿力救度为本义,故所说难免错谬。

《摄论》一派,以及慧远、智者等诸师,都以所往生之众生为基准,判别弥陀净土之优劣。但若依净佛国土之教旨而言,净土都是菩萨“因愿酬报”之土,当然弥陀净土即是报土,并且凡夫得以往生弥陀之报土,在《大阿弥陀经》等诸经中已有明记。因此,今善导大师之凡夫入报土说,方为究竟发挥阿弥陀佛建立净土之实义。

(3)善导依弥陀本愿,楷定误谬

《摄论》学者虽判弥陀身土为报土,却认为凡夫不能往生这样的报土,这都是由于不知弥陀救度众生之他力弘愿的特殊性及超越性。而善导大师则精要扣紧此点,认定弥陀净土之极乐世界是“五乘齐入”、“平等一相”之报土,何以故?弥陀本愿力故。

善导大师判定弥陀身土为报身土,是从弥陀本愿力为出发点,以辨别弥陀净土与一般净土之不同,从而凸显弥陀净土特殊性之所在,此特殊性即表现在五乘齐入、凡圣一味之报土。同时,这也是善导大师与《摄论》学派虽同主张弥陀为报身土之相异处。

善导大师主张弥陀身土是报身土,而且是五乘齐入,平等一相,凡圣一味,同享弥陀之他受用功德及极乐之依正庄严。善导大师判此为“顿教一乘海”,这在圆满净土之因行果报中,是一种特殊性、超越性。尤其是罪恶生死凡夫,依靠弥陀本愿力而往生极乐,亦即凡夫入报土说,此虽迥异于隋唐诸师所主张,然而善导大师则极力提倡,宗述经典,发狮子吼。

其实,若以《观经》所说:“以佛力故,见彼国土。”又说:“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这些经文都已在于说明并凸显凡夫往生报土之凭藉,即是“以佛力为增上缘”。《观经》此说,与《大经》所说,符节相应,宗旨一致,两部经都同样宣说依弥陀愿力,使善恶凡夫平等往生其报土,得不退转,入涅盘界。是故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开宗明义便说:“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此即是善导大师根据经典,而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建立净土宗纯正之教理(《观经》要义),楷定隋唐古今诸师之谬误(楷定古今)。

当时诸师皆否定一般凡夫能往生弥陀报土,可是,善导大师却毅然主张凡夫能往生弥陀报土,有独步教界,判断古今之气概,并充分发挥净土立教之本旨。

凡夫往生弥陀报土的原理,是靠“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阿弥陀佛建设极乐世界,目的就是要使十方众生──不管圣人或凡夫,善人或恶人,都能够往生到那个地方,而且快速成佛。这显示出阿弥陀佛的悲愿特别的殷切,也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超胜的地方。

弥陀因行,显凡夫入报之必然

如果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所建设的净土,虽然高超殊胜,是报土,但一般众生不能够往生,这样就失去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所建设的净土之意义了。

如果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所建设的净土,不够高超殊胜,是化土,而一般众生都能够往生,这样也失去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所建设的净土之意义了。

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在时间上是经过漫长的五劫,蓝图是参考十方诸佛的国土,取十方诸佛国土之中的精华,再加入自己的智慧,反覆琢磨,才规划出极乐世界。为了要完成这样的极乐世界,经典中说是具足了兆载永劫之难行能行,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才能成就这样的净土。因此,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未完成便罢,如果完成了,极乐世界就是报土,十方众生就能够往生。也就是能够使十方众生──圣人、凡夫、善人、恶人都平等地往生极乐报土。这都由于“弥陀本愿力”。

为了要引导十方众生,使十方众生都能够因欣慕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极乐世界必须是无三恶道、无轮回、无任何痛苦、无任何污秽罪恶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必须是十方诸佛净土之中最为清净、庄严,最为殊胜、微妙的,这样才能够吸引众生念佛往生。除此之外,往生到这个世界的众生,不但断除烦恼、离开轮回,还必须使他具足三明六通,百千陀罗尼通通具足;这样还不够,必须要使往生弥陀净土的众生,能够快速成佛,当下进入不退转,证悟涅盘。这样,才能够吸引众生,引起众生的欣慕。不止这样,还能令往生弥陀净土的众生和阿弥陀佛一样,得到无量光明、无量寿命,同样和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力、有大智慧力,能够到十方世界救度有缘无缘的众生。这样,才能够彻底使十方众生欣慕极乐、厌舍娑婆,而专称名号,愿生净土。

四十八愿,唯明念佛往生

所以,四十八大愿每一愿、每一愿都在引导十方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每一愿、每一愿都依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为根本。因此,善导大师解释这四十八大愿说:

  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一一誓愿皆是念佛之愿,所以说“一一愿言”。而且还说:

  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四十八大愿每一愿每一愿,都是在说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本来每一愿各有不同的愿名与内容,但是善导大师说每一愿都在说“念佛往生愿”,这就显示第十八愿是根本愿。就好像DNA,树枝也好,树叶也好,树果也好,都没有离开根。它的性质、属性,都是从根所发、依根所现的。

善导大师作《观经疏》的目的是为了楷定古今,为什么古今诸多大德对弥陀净土会有种种错误的解释呢?因为他们都是依据圣道门的教理来解释净土门的经论,同时也以自力的立场,也就是站在众生根机的立场来论往生之后的境界,也就是说,是什么样的根机,累积什么功德、修到什么功夫,回向往生弥陀净土,然后依各自不同的根机与功德、功夫作为标准,来分判往生之后所处境界的高低。他们却都没有站在阿弥陀佛本愿力,也就是没有站在阿弥陀佛为十方众生发愿修行,没有站在阿弥陀佛建立极乐净土的本意来看,所以解释就错误,导致偏离了弥陀救度众生的本愿,也偏离了释尊宣说净土法门的本怀。

唯有善导以净解净

善导大师为什么能透彻了解弥陀净土的精要旨趣,而画龙点睛述其宗要?原因在于,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善导大师完全是依据净土门的经论及弥陀本愿力来解释净土的教理。

净土正依的经论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易行品》、《往生论》以及《往生论注》、《安乐集》。善导大师是对这些净土正依的经论,前后融会贯通,彻底了解,若在这部经有叙述不完整的地方,而另外一部经有说明,就引用那部经来印证这部经,如此互相对照就可以看出这部经的真正意旨,甚至也同时了达细微不明的地方。互相引证就能够对那个不了解的得到了解,这就是以经解经,以净土的经论相互印证来透达净土经典的道理。依此方法所解释出来的理趣就纯然属于净土的教理,如果以其他的经论、或其他宗派的观点来诠释净土宗教理,就难免产生偏误,成为非纯粹的净土思想了。

净土宗的特色,就是讲他力,他力就是“弥陀本愿力”,只要靠着弥陀本愿力,凡夫自然就能够进入弥陀报土的境界;如果不是依靠弥陀本愿力,是依靠凡夫自身之力,则连要脱出三界都不可能了,何况进入弥陀的报土呢?因此差别就在于是否有依靠弥陀的本愿力?如有依靠弥陀本愿力,自然就进入弥陀报土;没依靠弥陀本愿力,就没办法进入弥陀报土。

弥陀本愿力是佛教之所归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也是净土宗的根本教理与思想核心之所在;唯有“本愿称名,凡夫入报”才是阿弥陀佛最根本的誓愿,也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唯一要宣扬的本怀,也是十方诸佛证明、护持、赞叹的地方。所以,整个佛教的归纳总结,就是在“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因为每一尊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都是为了要救度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离开三界轮回之苦,证得真如涅盘之乐。而八万四千法门,八大宗派之中,能够彻底达成这个目的的,就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离开了念佛法门,离开了净土宗,十方诸佛没有办法能够完全、普遍救度十方众生;离开了念佛法门,离开了净土宗,末法时代轮回的众生没办法脱离轮回,没办法成佛。印光大师也说:“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所以善导大师“本愿称名,凡夫入报”的教理,可以说上合十方诸佛之意,下契十方众生根机。使得宇宙之中现出了光明,使得十方众生有了往生的希望。

法然依善导楷定义而创宗

以通途教理而言,报土是菩萨往生的净土,而凡夫之所以也能够往生,完全是依托弥陀之本愿力,此即所谓“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善导大师强调“弥陀本愿力”,提倡“本愿称名”,楷定“凡夫入报”,而判定净土三经都是为了罪恶生死凡夫说明弥陀他力救度的法门。在净土教史上,毫无疑议的,大师是开拓出崭新局面之人。特别是日本高僧法然上人专依大师楷定古今之要义,建立日本净土宗以来,善导大师被尊崇为弥陀之化身,其着书被视为弥陀之直说而受顶戴,直到今天。

法然上人依大师之宗义建立净土宗而说:

  我立净土宗之元意,为显示凡夫往生报土也。

以上皆是彰显“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弥陀本愿力”之净土宗根本义。凡善导大师之论释,皆为阐明此义。(待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