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大意(二)

──2015年6月28日于佛一法会开示(第十次)`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从第八次佛一开始,我以十段文来介绍《无量寿经》的概说,接着在上次佛一中,又以五段重要的经文,来讲解《无量寿经》的大意。

第一段文是「如来出世本怀文」: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
  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第二段文是第十八愿,也就是「念佛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三段文是「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四段文是「付嘱流通文」:

  佛告弥勒: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第五段文是「特留此经之文」: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五段文是《无量寿经》最重要的经文,如果说《无量寿经》是一栋大楼,这五段文就好像五根支柱,撑起了整栋大楼,其中的第十八愿就是这栋大楼居中的大柱。

第一段「如来出世本怀文」,在上次「佛一」中已经解说过了。这次将从第二段,也就是第十八愿开始讲解。

第二、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

第十八愿是《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总共三十六字,请大众合掌随我诵念: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请放掌。有关第十八愿的内涵、道理,我有写一本「第十八愿讲话」,这本书若是还没看过的人,请至少要看一遍,这样就可以充分的了解第十八愿。

《无量寿经》也叫做《如来出世本怀经》。这部经所要讲的内容,也就是「如来出世本怀文」所说的「惠以真实之利」,这「真实之利」正是指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完整的名称又叫做「念佛往生成佛愿」,意思就是说:只要念佛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同时倒驾慈航、广度十方众生。所以第十八愿对《无量寿经》而言,就像一个人的心脏一样,是最重要的核心,因此《无量寿经》所说的经法,就是以念佛往生的第十八愿为中心点。

第十八愿的愿名叫做「念佛往生愿」,有什么根据呢?善导大师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也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又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还说:「《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从善导大师这几段法语,我们可以了解第十八愿主要是在说念佛往生的内容。因此,第十八愿的愿名才叫做「念佛往生愿」,因为往生就必定成佛,所以也叫「念佛往生成佛愿」。

因此,凡是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念佛人,首先应该要详细了解第十八愿的道理。因为,第十八愿既然是往生愿,如我们对第十八愿能充分了解,就肯定可以往生;若对第十八愿不了解,就不肯定能往生。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以第十八愿为根本愿,其他的四十七愿,就是要让我们对极乐净土产生欣慕。所以,四十八愿之中,除了第十八愿以外的四十七愿,也叫做「欣慕愿」,欣慕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然后归入专一念佛的第十八愿,来往生极乐净土并领受这种清净庄严的境界。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是「国土第一」的境界,意思就是说:在十方国土之中,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是超越十方世界、最为第一的。

我在第八次佛一介绍《无量寿经》的内涵时,就有引用阿弥陀佛国土第一的愿,内容是: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在十方诸佛净土之中极乐世界是最为第一的,所以叫做「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圣众,在十方净土诸菩萨中是最为第一的。「道场超绝」说明在极乐净土成佛之快速,是超越十方国土最为第一。「国如泥洹」则表明所得到的涅槃之乐,也是最为第一的。

极乐世界没有任何灾难,非常安稳、清净、庄严、圆满,无缺陷,而且远离生老病死,在这里生命可以永恒安乐的存在,所以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境界。因此,我们若有感受到娑婆世界的种种灾难与缺陷,感受到这里是不圆满、是无常、痛苦的,而将娑婆世界的苦与和极乐世界的乐做个对比,自然就会厌离娑婆之苦,而欣慕极乐之乐了。再者,极乐世界和十方国土对比的时候,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也都超越第一的。

既然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超越十方世界,我们理所当然要往生这个世界,但要怎样往生呢?就是要依靠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说:愿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只要乃至十念的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自然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第十八愿,一旦了解第十八愿,就会知道第十八愿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一、救度非修行。

第十八愿就是净土宗,净土宗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救度的法,不是修行的法。因此,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法门。怎么说呢?阿弥陀佛为我们广发四十八大愿,为我们累积万德洪名,呼唤我们要来让他救,只要我们念佛,他就要将我们救到极乐世界。不管是圣人还是凡夫,出家或在家,善人还是恶人,是平生还是临终,是人间的众生或是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的众生,只要能念佛,可以听到这句佛号,阿弥陀佛都要把他救到极乐世界。

因此,就这点来说,净土宗第十八愿所讲的法,就是在说阿弥陀佛的救度之法,不是在说众生的修行之法。所以第十八愿只说:「念佛必定往生」,不说其他的法。假使第十八愿不是说救度的法,那我们众生就必须靠自己的修行才能往生,这样我们就根本无法往生极乐世界了。为什么?因为自我检讨,我们有在修行吗?我们会修行吗?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样的修行?检讨到最后,一切都没有,我们没有真心修行,也没有力量修行。

一般讲修行的内容,就是指「三学」、「六度」。「三学」就是戒、定、慧。「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们先不谈禅定或智慧,单单以戒律来说,五戒也好,十善也好,我们能做得来,做得圆满吗?何况说禅定和智慧呢!

如果五戒、十善没有具足,将来就会堕入三恶道,想要来生做人,或者出生在天上,是不可能的。何况想要超脱三界六道轮回,更是没有希望。因为,就我们凡夫众生来说,我们的心只有追求五欲的心,没有修行的心;我们的力,只有造业的力,没有修行的力。

这些阿弥陀佛都知道,因为阿弥陀佛发愿一定要把我们救到极乐世界,所以,他不会用我们所做不到的方法来要求我们。阿弥陀佛一定会以符合我们的根机,用所有众生都做得到的方法来救我们。

因为,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拔苦与乐的佛,所以,在他的「根本愿」里,阿弥陀佛只要我们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而且极乐世界是归属于十方众生的。相信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主动平等、无条件要救度我们十方众生的佛。此后,我们只要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愿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了。

能够这样,自然就可以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平生之时,就会受到阿弥陀佛的保护,能消灾解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放光拿莲花来接引我们。所以,对于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来说,我们只要想佛、念佛,自然而然,佛就有这种功能作用来加持着我们。这样说起来,净土法门和第十八愿都是在说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在说我们的修行。所以,了解第十八愿,就会了解这是救度的法,不是修行的法。

二、乘船非走路。

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就以安稳、快速的坐船来形容念佛法门;念佛就像坐在阿弥陀佛的本愿船,他一定会把我们从此岸送到彼岸。而不是要我们众生辛苦的靠自己的双脚去翻山越岭的行走,所以说是乘船而不是走路的法门。这是龙树菩萨在二千年前所做的比喻,当然二千年以后的现在有飞机,如果以坐飞机来形容就更加贴切。

众生可以概分为三种:一种是凡夫、一种是阿罗汉、另一种是菩萨。对凡夫来说,因为根机下劣,要他走路不够力气;对阿罗汉来讲,他身心勇猛、健步如飞,一个钟头可以走六十公里;对菩萨而言,菩萨已经断除烦恼,而且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好像在开法拉利车,一个钟头时速可达340公里。

所以,这三种众生就根机来说,就有很大的差别:凡夫连走路都不够气力,而阿罗汉就能健步如飞,如果是菩萨就像开车又更快了。

现在,这三种众生,都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地面行走,而是同时都坐上阿弥陀佛的飞机。不以自己的速度为速度,都以佛的速度为自己的速度,而且远超地面速度,远超一切速度。这样一来,不论是菩萨也好,罗汉也好,或者罪恶生死凡夫也好,都会从娑婆的此岸平等而且同样快速地往生到极乐的彼岸,而且都能同时获得成佛的果位。

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只要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五乘齐入」:也就是人间、天上这两种凡夫,和小乘圣者声闻、缘觉,以及大乘的菩萨,这五种众生,都能同样往生到极乐世界,同时成佛。因为,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来修行,而全都是靠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愿力,善导大师说这是「同因同果至菩提」。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众生都坐阿弥陀佛的飞机。这样,大家就是同一速度,就是以阿弥陀佛的速度为我们的速度,以阿弥陀佛的力量为我们的力量,以阿弥陀佛的功德做为我们的功德,我们只要念佛,这些都完全可以得到。若能进一步了解第十八愿,就可以了解这样的内涵。

三、易行非难行。

念佛大家都做得到,因为它简单,不困难,非常容易,所以是「易行道」。若是要自己去修戒定慧,或者六度万行,这样,就是「难行道」,非常困难,是我们所做不到的,也不适合我们的根机。

四、念佛非杂行。

只是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从现在到临终,都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是所谓的杂修杂行:要诵经、要拜忏、要参禅、又要深入经藏去研究种种的经教。然后,进一步再以戒定慧的过程去修,或者天台宗,或者华严宗,或者禅宗,或者密宗的种种法。我们都不必去做这些,我们只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佛非杂行,大家都做得到。

五、专一不杂乱。

就如《阿弥陀经》所说的「一心不乱」,如果不是执持名号,这样就是二心、三心,就非常杂乱。所以《阿弥陀经》所说的一心不乱,也就是执持名号的意思,因为执持名号是一、不是二,所以就没有杂乱。

六、如实非虚假。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真正的修行,如实的修行。就如刚才的比喻,是以阿弥陀佛的速度做为我们的速度,这种的速度才是真正可以到达目的地的速度,如果是靠自己的修行,我们再怎么苦修、苦行,都没有办法达到目的,这样就不是真正的速度,不是真正的修行。

因为,如果再多的苦修、苦行,都无法让我们解脱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都还让我们在六道之中,过着无穷尽的轮回,造业造罪、受苦受难的生活,那种修行,就不是如实修行。因为不能解脱生死,更不能成佛;如果是靠阿弥陀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使我们了脱生死,而且快速成佛,这岂不表示念佛就是真正的修行,如实的修行。

总而言之,第十八愿讲的是救度的法,不是修行的法,而且是如实修行,真正修行的法,虽然是如实修行,真正的修行,但它只是轻松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并不是什么苦修、苦行,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这样的内容,都在第十八愿里面。

第十八愿是净土宗的根源、本体、生命。如果没有第十八愿,就没有净土宗的宗派,也没有我们可以往生的极乐世界,更不能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第十八愿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怀,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怀,同样也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本怀,更是我们众生的本怀,是我们众生的救主。因为,阿弥陀佛示现在世间,就是凭着第十八愿来救度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如果,不是为了救度众生,阿弥陀佛不一定要建设极乐世界,不一定要示现成佛来救度十方众生。

那释迦牟尼佛也好,十方三世诸佛也好,他们出现在世间的目的也是要救度十方众生。而唯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念佛之法,才能真正彻底广度十方众生。因此,释迦牟尼佛也好,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诸佛也好,他们不出现世间便罢,一旦出现世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说阿弥陀佛的第十八大愿,以此来救度十方一切众生。

我们所有一切众生,出现在人世间的目的,就是要了脱六道生死轮回,进一步还要成佛、广度众生。因此,第十八愿也是我们众生的本怀,是我们众生的救主。如果没有第十八愿,我们就没有得救的希望,如果没有第十八愿,我们就无法了脱生死轮回,达成离苦得乐,快速成佛的目的。

因此我们净土宗的念佛人,首先就要了解第十八愿。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首先要掌握根本,根本掌握了,其他枝叶花果自然就在里面了。

第十八愿是「本愿」、「根本愿」,「愿王」、「本愿王」。第十八愿是四十八大愿之中的「王」。「王」是自在、独尊、唯一的意思,也是统领一切的意思,只要有第十八愿这个愿王,其他四十七愿自然就都在里面。

第十八愿也是超世愿,也是诸佛之王、光中极尊、大慈大悲、拔苦与乐的根本关键。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叫做超世愿,超越十方三世诸佛之愿,但是,这其中如果没有第十八愿,其他四十七愿也不能算是超世愿。

释迦牟尼佛尊称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是光中极尊,是因为有第十八愿的关系。而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拔苦与乐」,也是因为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缘故。假如,离开了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佛教所强调的「大慈大悲,拔苦与乐」就无法达成。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罪恶生死凡夫,受到六道轮回之苦而不能出离,我们希望得到成佛之乐,却无法达成。如果,在佛教之中没有一个拔我之苦与我之乐的法,那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就是虚假、就是妄语。但是,佛所说不可能虚假,不可能打妄语。因此,在八万四千法门之中,确确实实就有「大慈大悲,拔苦与乐」的法,这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救度之法。所以,第十八愿非常重要,是净土宗的根源,也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佛教的根本、精华之所在。

现在,我来讲一个「抬脚上莲台,满室皆芬芳」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加拿大,在一间养老的医院里住着一群老人,这些老人都有慢性病,只是病情有的轻,有的严重,基本上住在里面的老人,除了吃、睡,和受到医生、护士的照顾以外,就是在等候临终,等待死亡。

在里面服务的人员,有一位是从大陆来的小姐,这位小姐,她心肠很好,对人亲切,很细心很耐心,讲话也很柔和。因此,得到老人们的喜爱,他们总是学着说中国话,把她叫做「阿妹」。

这天阿妹一上班,就有位玛利亚病者来办公室要求转病房。玛利亚是位70多岁的老太太,西班牙移民,和她同住的是位本土加拿大老太太,80多岁,叫莫亚。莫亚最近病情加重不能起床。玛利亚说,莫亚被鬼缠身了,每天晚上哼唧很吓人。阿妹去看莫亚,果然,莫亚说,她只要一闭眼睛就看见她的已经去世20年的丈夫站在床前,或挤到床上。阿妹安慰她们,梦不要当真。可是两个老太太都说见鬼了。这件事持续了几天,整个病区都在议论,因为人们都听到半夜莫亚惊怖叫唤。

阿妹告知院长。院长来询问后决定,请牧师来。这天来了牧师,在病房读诵圣经。很多病友也来了,一起祷告。可是没有用,夜里莫亚仍说看见亡人来了。很多病人也心绪沉重。院方开会专门研究,请了一些病人家属参加。有家属提出,请和尚来做佛事。温哥华很多华人,不同肤色的人互相尊重信仰。出家人,在西方社会,被敬重。

既然有家属提出方案,院方就征求莫亚老太太家属意见,他们同意,就请了一寺院两位师父去医院。这天师父读诵了佛经。晚上,一切恢复平静。这个故事到此结束。莫亚现在每晚可以安静入睡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医院六楼。七楼一位老者,叫托马斯,一个老头,严重心脏病已经住院多年,常年卧床。听说了莫亚的故事后,他详细向阿妹了解情况后,请医院为他请和尚来,因为几天后是他106岁生日。

这天,他的家人从世界各地来了,共五代四十多人,聚会在医院的会议室。会议室布置成了冷餐会,很多花和食物。很多老人,很多生日是这样在医院度过的,他们活着似乎就是等待生日时见见子孙。人老了,真的很可怜,世界就是一个圆,回到只能喝稀饭趴着爬着的状态。

很多病友和医生护士都去参加托马斯的生日了。和尚也来了。和尚应老人要求念了经。阿妹是学佛的人,阿妹知道,师父念的是《阿弥陀经》。所有人屏息听着,这些老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倚门站着、或坐在轮椅上,或躺在躺椅上,他们中只有很少几位华人,可是他们似乎都听懂了,不少老人在流泪。

而后,切蛋糕。这时,大家闻到一种奇异的香气。托马斯看着上空,微笑着说(English)哦,很大的莲花,我上去了,再见,再见!

这个老人就这样走了⋯⋯他双手合十。

各位莲友,我刚才所说的「抬脚上莲台,满室皆芬芳」的故事,大家有听清楚吗?(有)。这件故事就充分显露、证明,阿弥陀佛的法是救度的法,不是修行的法。如果是修行的法,这位老人怎么能看到莲花,而且坐上莲花,当下就往生极乐世界呢?因为这个法,是阿弥陀佛积极、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任何众生的法。所以,才可以使得不论是什么信仰,有修行、无修行的人,只要他想往生,就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这件故事已编在我们的净土宗双月刊第六期,也有放入我们净土宗的网站,你们只要上网就可以看到。这件事不但能显明我们净土宗就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而且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 一、这位106岁的老人可以说是宿世的佛缘成熟了,才会一听到师父来诵经以后对方就可以安稳好睡,从此不再受到鬼魂的干扰,所以他觉得诵经很好,师父诵经可以驱鬼、可以避邪、可以解冤,可以得到安全、平安、安宁、安稳、吉祥和利益,有这么多好处。我们相信这位老人一定有这样的感受,请问各位莲友,是不是这样?(是)。诵经既然有这么多好处,因此,他要过生日,当然就会要求院长,请师父来诵经,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而他做这种选择,可说是智慧的选择。

  • 二、其实这位老人,可以说已经是到了临终的时候,只不过因为执着而走不了。106岁对人类而言,不但是高龄,而且是超高龄的。但是,老人已经身染重病好多年了,都躺在病床上,对他来讲,可以说是求生不得,求死也不愿。但是,他所受的这种老、病的痛苦,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可以说是点滴在心头。按照这种情形,可算是临命终的时候,但因为他有一大堆的子孙眷属,让他难分难舍,让他还有要看子孙,要和子孙在一起的这种情执。

各位莲友,我们若活到106岁,好吗?(不好),对,要长寿,但也要有一个原则,就要健康,不要躺在病床上让人喂食,让人把屎、把尿的。对不对?(对)

所以,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一种过程,病当然是苦,那老也是苦,因为老的本身也是一种病,老的时候,五脏六腑各种机能都已经衰退,感觉不再轻松了。所以,老也是一种苦,虽然,好像没有什么病,不过,老的本身就是病。

我们希望长寿,但是,更期望健康,如果期望长寿又健康,就必须从今开始,多多念佛,阿弥陀佛会消我们的业障,增加我们的福报。

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听经闻法,共修念佛。这时候,最好是嘴巴要张开一点,声音放大一点,为什么?因为,很难得有这样共修的机会。我们在这里念佛,其实也是阿弥陀佛在对我们呼唤,他呼唤我们,要求我们要让他救度,这种心是非常积极,非常迫切,也是非常诚恳的。

十劫以来一直到现在,每一日、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阿弥陀佛都不断的在呼唤我们,从极乐世界恳切的呼唤到娑婆世界,目的就是要我们接受他的救度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心非常的殷切,好像慈爱的母亲盼望着流浪在外的子女,能够早日回家一般。所以,我们回应阿弥陀佛的呼唤,也同样要出自内心,诚诚恳恳,实实在在的来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因此我们念佛的当下也应该知道,阿弥陀佛在念我们,呼唤我们的声音也同样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现在我们回应阿弥陀佛的呼唤,接受他的邀请,要愿生极乐世界,也应该要诚诚恳恳、实实在在的出自我们的内心。因此,不知不觉之中,就会以恳切的心来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会越念精神越饱满,心情越快乐,所以是以踊跃欢喜的心来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何况,当我们检讨自己,从生生世世以来到现在,我们在六道轮回所受的苦,可以说是无量无边,苦不堪言。今天,有阿弥陀佛的调摄,我们才可以获得人身,听闻佛法,又能遇到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我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当然是稀有难得的心情,也是欢喜踊跃的心情。

所以我们在这里共修,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嘴巴就要张大一点,声音要从我们的丹田发出来,来回应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当然,我们是救度的法门,平时念佛,是依个人的根机去念,不管一天可以念多少句,也不管念佛的时候,心中有没有烦恼,有没有杂念,只依我们这样的根机来念佛,其他的都不用操心,可以说就是「易行道」。但是,今天我们在这里,听闻到阿弥陀佛的救度,不知不觉就和平常的心情不一样,就好像木炭,把它放在仓库里,那就是冷的,现在这些木炭是被放在火炉里,所以是很热的。

若论故事里的这位老人,他也是执着。一般而言,执着是众生的本性,我们会执着贪、瞋、痴,执着顺境、执着逆境。对我们好的,我们执着;对我们不好的,我们也执着的把它放在心中。各位莲友,我们有执着吗?(有),很执着,我本身也很执着,若不是执着,就已经超凡入圣了。所以,凡夫的本质就是执着,就是执着贪、瞋、痴,也执着各种分别,各种计较。

如果我们在临终的时候,心不执着,要往生是很快、很自在的,心若是有执着,这样就是断气了,他的神识也还不愿离开这个肉体,不愿离开这个家庭,一个躺在病床上昏迷的人,他若不执着,就会很快往生;若有执着,可能一年、两年,甚至好几十年都还躺在那个地方。

在香港,有一位老太太,她身染重病,已经不能吃、不能喝,可以说是奄奄一息,只剩一口气而已。医生也判定这位老太太大约只剩一个星期的生命而已。但是,这位老太太有一个独生子,他去南美洲以后一直都没有消息,老太太的心中就一直挂念她的儿子。她的亲友知道了,就到处打听,等连络到她的儿子,办好手续坐飞机回到香港的时候,已经超过五个月了。拖了五个月之后,老太太知道她儿子已经回到她身边,听到了儿子的呼叫声,这时她才断气。

若论这位老太太不能吃、不能喝,以医生的专业判断,就是差不多七天的生命而已。结果呢,可以活五个月,也就是说,她躺在那里,那口气一直不断,这样拖了五个月,为什么?就是执着,执着要看到她的儿子,要听到她儿子的声音。

所以,一个人的执着,也可以说是念力,是不可思议的。这念力的意志非常强,执着非常强,会致使她的身体拖了五个月,这位106岁的老人,一样也是有这种执着的心理。所以,才会躺在病床上好几年,若没有执着,当下说往生就往生了,这是属第二点。

  • 三、临终的人可以看到阴界、看到冥界。因为一个身染重病接近临终的老人,可以说是阴盛阳衰,也就是说他的阳气渐渐的衰退,阴气渐渐增长,阴气若增长,他就会看到他将来要去的境界,他就会看到一般我们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境界。

就好像病房里,看到鬼魂的那位老太太,她已经八十几岁,可以说就是阴盛阳衰,所以才看得到鬼魂。如果是身体健康、年轻力壮、阳气强盛,这样自然就不会遇到阴的,不会看到这种阴间的境界。

  • 四、就是当师父诵经完以后,大家都闻到一股香味,而这时106岁的老人,他眼睛看着空中说有莲花出现,然后他就满心欢喜,和大家挥挥手,说一声再见,bye bye,当下就断气而往生了,这就显示佛菩萨出现的现象。

虽然,他只说看到莲花,而没有说他看到佛。但是,佛也好,佛光也好,莲花也好,都是一体的,只要是看到其中之一,那就知道佛菩萨已经来临,无形中就会受到佛光的摄受,受到佛的安慰、保护和启发,才要往生极乐世界。

因为这位106岁的老人,可以说他寿命已经尽了,这时只是看他的心念有没有执着?他愿不愿意往生?在那个时候,他的心念是想要坐着莲花和阿弥陀佛去。所以,一念之间就坐上莲花随阿弥陀佛往生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前念命终,后念即生」。

  • 五、就是说如果遇到阿弥陀佛的救度之法,看到佛来迎,他只要愿往生极乐世界,当下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无论是什么人,不管是善、是恶。若论这位106岁的老人,他有皈依吗?他有吃素吗?有修行吗?他都没有,他是一位外国人,外国大部分所信奉、传扬的,都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或伊斯兰教,他是个还没有佛教、佛法观念的人。

所以,对这位老人来说,佛法他完全都不知道。因此,所谓「信、愿、行」,他也都没有,佛教对他来说是一片空白。但是,当下他想要往生也可以往生,为什么?因为他遇到的就是这个法。

为什么呢?因为师父们为他所诵的经,不是《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地藏经》、《维摩诘经》这类的经。因为若是这类的经,就和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有的稍微有关系,有的完全都没有关系。但是,二位师父为老人家所诵的经就是《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从头到尾,都是在说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极乐世界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也等于是在说阿弥陀佛的救度。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只要愿意往生,就可以往生。此外,这部《阿弥陀经》也叫做《诸佛所护念经》,就是十方诸佛都来证明念佛往生的法是真实不虚的。同时十方诸佛也都来劝十方众生,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诵这部经的时候,阿弥陀佛自然就会出现。

这位106岁的老人,他正处于阴盛阳衰之时,所以,会看到其他人所不能看到的,而且他一旦看到了大莲花,心中就会感受到阿弥陀佛的安慰和启发,而认为唯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确实才是他所需要的,因为这种境界可以使他离苦得乐。所以,当下一念之间,他想要往生,立即就往生极乐世界。

  • 六、这也显明净土宗就是阿弥陀佛绝对救度的法门,没有任何的条件,完全靠阿弥陀佛的佛力。如果不是这样,论这位老人,他没有皈依,没有吃素,没有任何修行,他一生之中,恐怕连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没有听过,就是到最后他微笑向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也没有念「阿弥陀佛」。尽管如此,他照样能看到莲花,也能坐着莲花往生极乐世界。

由此证明,往生完全是靠佛力,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不是靠其他的法,更不是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所以愿生极乐世界的人,此后我们只要想佛、念佛就必定会往生。这种方法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小小的动作,只要开口念佛而已。但是,所得的果报,却是非常殊胜,而且这种果报,是成佛的果报。

  • 七、因为这位老人还能讲话,所以才说出「有莲花,大家再见」这些话。假如他已经昏迷或断气,然后经过助念,虽然不能跟我们说「有莲花,大家再见」,也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已经昏迷的人,尤其是断气的人,当然他无法向我们说他所看到的佛来迎,或看到莲花,看到佛光等这些境界。但是,依照教理我们就会知道,只要念佛阿弥陀佛就会应声而现、闻声救苦,就会拿着莲花来接引。就好像这两位师父在为老人家诵《阿弥陀经》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拿着莲花出现在老人的面前一样。

那对我们来说,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会相信有极乐世界可以做为我们的归属,有阿弥陀佛可以救度我们,所以就愿意接受阿弥陀佛的呼唤,愿生极乐世界。此后,就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会念念不舍。

如此一来,对我们而言,这就是有信、有愿、有行。虽然有信、愿、行,但最后归属在于行,也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这个行,并不是靠我们的自力,因为念佛的本身,就是在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念佛的本身,就是大修行,是真正的修行,而且念佛的本身,也是大功德,是可以让我们圆满往生、成佛的功德。所以念佛虽然不像修行,却是大修行,真正的修行,圆满的修行。

曾经,有一位开大巴士的司机,他本身并没有信佛念佛。不过他妈妈是信佛念佛的人,也因为母亲念佛的关系,所以在他的心中就有念佛的印象。有一天,他开着巴士上高速公路,看到前面发生连环车祸,当下就有好几个人被撞死。那时候,高速公路上的来往车道都堵住了。他看到对面有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妇女,抱着她在车祸中罹难的丈夫大声痛哭。

这位司机看了很不忍心,不知不觉就念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谁知他才念到第二句「阿弥陀佛」的时候,就看到从妇人所抱的尸体当中,浮出她丈夫的身影,然后就在空中给他跪下来,向他礼拜感谢。为什么呢?因为他念了佛,阿弥陀佛当场加持了死者,让他可以离开这种惨像。他从来没有被人家拜过啊!所以他就说:「哎呀!你走吧!你走吧!」一挥手,这个魂识就升起来,升到半空,往西方而去。

这件故事,也可以显明净土宗是救度的法,对方遇到车祸,当下丧失生命,有人为他念佛,阿弥陀佛就会闻声救苦、应声而现来救度他,所以那个人,当下就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像这种在车祸中丧生的人,他虽然没有念佛,但只要有人为他念佛,阿弥陀佛马上就知道,就会来救度他。何况我们现在就念佛,一直到临终都念念不舍,阿弥陀佛怎么会不知道,怎么会不来接引我们呢?

《观无量寿经》中说: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所以,我们念佛人,一生之中都会受到阿弥陀佛摄取不舍的光明来保护,现生保护着我们,等待着我们,到了临终就拿莲花来将我们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因此,这个法门,就是救度的法门,那我们要如何蒙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呢?阿弥陀佛是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来救度众生。所以,我们只要根据自己的根机来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是在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我们就已经被阿弥陀佛救到了。

总而言之,我们这个法门就是念佛的法门,救度的法门,它的根源,就是在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就是在说念佛往生的愿。

所谓愿,有「通愿」和「别愿」这二种。「通愿」也叫做「总愿」,也就是诸佛菩萨他们在因地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求佛果、下化众生,都共同要发的愿,又称为「四弘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通于十方三世诸佛的,所以叫做「通愿」,也叫做「总愿」。

另外一种就是「别愿」,也就是每一尊佛,他在「因地」成为菩萨的时候,他们每个人所发的不同的愿;也就是除了四弘誓愿以外,他们个别所发的愿叫做「别愿」。就像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药师佛的十二上愿;或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愿,这些都是属于「别愿」。

阿弥陀佛除了四弘誓愿之外,又发了四十八大愿,这个就是阿弥陀佛的「别愿」。而且,四十八大愿也是十方诸佛菩萨「别愿」之中的「别愿」。因为,这是阿弥陀佛个别所发的,不同于十方诸佛的愿。而且这四十八大愿,和其他诸佛所发的「别愿」比较起来,这四十八大愿特别开阔、宏广、深遂,所以超越十方诸佛。

在《无量寿经》里,阿弥陀佛就发誓说: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别愿」,这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所独有的,不但超越十方三世诸佛,而且是十方诸佛所没有的,所以又称为「超世愿」。这不只是阿弥陀佛自己发这样的超世愿,自己也这么说是超世愿,就是在《无量寿经》里,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的赞叹和宣扬。因为,这段「我建超世愿」的经文,就是出自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无量寿经》里。

进而言之,因为有第十八愿,所以四十八愿才得以被称为是「超世愿」。因为四十八愿之中,其他的愿,十方诸佛或许有,但是可以使十方众生平等、无条件往生极乐世界的第十八愿,却是十方诸佛所没有的。

论十方众生所包含的范围是何等的宽广,也就是说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大宇宙中所有国土的众生,都属于十方众生。但是,我们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和其他净土的众生却非常不同。差别在于我们这里的众生,烦恼特别重,罪业特别深,是其他诸佛所没有办法救度的,是被十方诸佛所摒弃的众生。这些众生其他诸佛菩萨无法救度,但是阿弥陀佛可以救度。所以,这个愿才称为「超世愿」。因此,善导大师也称赞这个愿是「别意之弘愿」,或「别异之弘愿」,也就是说这个愿和十方三世诸佛的愿不一样,是特别殊胜、弘广的大愿。

所以,释迦牟尼佛除了在《无量寿经》中赞叹这个愿之外,也在《弥陀偈经》中赞叹说:

  发愿逾诸佛

就是说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是超越十方诸佛的愿。所以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条「别愿」,也叫作「超世别愿」,或叫做「别意弘愿」与「别异弘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条别愿当中,又有「根本愿」和「因本愿」的分别。若以「因地」来说,这四十八大愿每一愿、每一愿都叫做「因本愿」。「因本」是对果,对果来说的。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时代,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每一愿、每一愿都称为「本愿」,因为有了这个的因,才能达到成佛完成极乐世界的果。也就是有四十八大愿的完成,才能成为阿弥陀佛,成就极乐世界,所以,从「因本」来讲愿愿都是「因本愿」。

「根本」是对枝末来讲的。在每一愿、每一愿都是「本愿」的当中,必定有一个愿是「根本愿」,其他的愿是由这「根本愿」所生出的枝末愿,都是为了要达成「根本愿」所发的,都要归结到「根本愿」里。

因此,由这点来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只有第十八愿才是「根本愿」。也就是说,其他的四十七愿也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如果没有第十八愿的话,即使有其他的愿,或者其他的愿都完成了,也没有存在的意义。譬如:

第一愿叫「无三恶道愿」,也就是说,极乐国土没有三恶道。因此,不管有没有罪业的众生,他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就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因为,极乐世界连三恶道的名称都没有,何况是事实呢。

第二愿叫「不更恶道愿」,就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他将来如果想要到其他十方世界去显化救度众生,也永远不会再堕落三恶道。

第三愿叫「悉皆金色愿」,第四愿叫「无有好丑愿」,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和阿弥陀佛一样,同样都是金色之身,同样都是容貌相好庄严无等伦。

再来,从第五愿到第十愿,是在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自然都可以得到六种神通。第十一愿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当下就能获得不退转,进入涅槃成佛的境界。

可以说,四十七愿的每一愿都非常殊胜、非常重要,都是必需的。可是这么美妙、殊胜的地方,如果没有众生往生,也就是如果没有第十八愿,那么,这些愿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四十八愿虽然每一愿、每一愿都非常重要,但其中以第十八愿最为殊胜,因为它是「愿王」,是「根本愿」。如果,没有第十八愿也就没有十方众生的往生;没有十方众生的往生,那刚才所说的,第一愿「无三恶道」,第二愿「不更恶道」,第三愿「悉皆金色」,乃至第十一愿「悉皆成佛」等等这些愿,当然也无法成就,甚至连极乐世界的建立,也没有意义了。因为,第十八愿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无法使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不成佛;既然不成佛,所有的愿就无法成就。

在四十八大愿当中,唯有第十八愿才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字。所以第十八愿就是要使十方众生往生的愿。其他四十七愿的殊胜以及极乐世界的种种设计,都是为了十方众生的往生而建设的。

好比说父母为了儿子建房子,房间要怎么隔间,客厅要如何布置,花园要怎么设计,前庭、后院又要如何规划⋯⋯。种种的构思都是为了儿子,这一切都建设完成了,可是儿子不能回来住,或者没有儿子来住,这样所盖的房子就没有意义了。

阿弥陀佛种种的愿,都是为了十方众生的往生成佛。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有此愿,众生就能念佛往生;没有此愿,众生就不能念佛往生,不能念佛往生,其他的愿当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就这点来说,第十八愿才是真正的「本愿」,「根本之愿」。

缘此,在《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解说、赞叹这个愿说: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其佛就是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是要让只要听到这句名号,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自然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自然就可以进入不退转的境界。

所以「本愿力」就是这句名号的力量,在四十八大愿之中,只有第十八愿才有说到名号的力量,其他譬如第十九愿也好,第二十愿也罢,都不是专门在讲念佛的愿。因此,这首偈也叫做「本愿成就偈」,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解说第十八愿的内容,由这首偈就能知道,释迦牟尼佛唯以第十八愿做为「本愿」,不是以其他的愿做为「本愿」。

善导大师也把第十八愿称为「本愿」,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所以,善导大师注解《观无量寿经》在最后结论的地方,就说: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观无量寿经》里,介绍十三种入定观想的法,也提出净业三福种种修行的内容。但是,从阿弥陀佛的「本愿」来看,就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讲十三定观和三福九品,但他的本意,不是在十三观,也不是在三福九品里,而是要我们「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就是「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涵意。所以,第十八愿就是「本愿」,第十八愿的内容,就是要我们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第十八愿愿文只有三十六字,但是教理和意涵,却是非常深广。尽管如此,对我们来说,也很容易了解。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本愿,背后的道理虽然广大、深奥、高超、微妙,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要让我们来领纳、了解的,却是极其简易、浅显和平常。如果不是这样,净土法门就不能称为「易行道」了。

第十八愿这三十六字: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三十六字若是用白话文来翻译,就是:

  若我法藏成佛之时,十方世界的任何众生,
  只要真心信受、欢喜我的救度,愿生我的国土,
  而长在一生、短在十声一声的称念我的名号,
  我就一定要让他往生,
  如果不能往生,我誓不成佛。

以白话文来翻译,因为角度不同、理解不同,所以可以做几种、甚至多种的翻译。但是,无论做多少的翻译,都必须要「万变不离其宗」,都不可以错解佛意。而且,最好是越简单、越明白越好。

设我得佛

设我得佛」的意思是「若我法藏成佛之时」。法藏菩萨他誓愿要成佛,无论如何,决定要成佛,所以第一句就表明他是要成佛的,因此说「设我得佛」。但是,这个「设」字,也在显明他的背后是有条件,有目标要达成的。

假使这个目标没有达成,那他就要再继续修行,一直到达成目标,他才要成为一尊救度众生的佛,成为一尊让十方众生都来称扬赞叹的「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才用这个「设」字,「设」就是「若」,也就是「如果」的意思。如果没有成佛便罢,只要成佛,就必需达成某种目的和理想,这就是「设」。

但也不是说,可以达成就达成,若无法达成就放弃,并不是这种意思。而是只要还未达成目的就要再继续努力,无论经过多长的时间,多少的修行,都必定坚忍不退转,不达成目标誓不停止。「设我得佛」具有这个涵义。

一般的说法,成佛必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成佛。但是,阿弥陀佛的成佛,不只是三大阿僧祇劫,而是超过千倍、万倍、亿倍以上,所以《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的成佛是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最后功圆果满时,他才成佛的。

为什么阿弥陀佛的成佛,要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要修这么多的功行呢?这后面会再做解释。不过从结论而言,就是因为阿弥陀佛要完全的、绝对的把我们从娑婆救到极乐世界,而且还要让我们快速成佛,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必须花那么长久的时间来修行才能成佛。这也表示我们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罪恶生死凡夫,贪、瞋、痴太强盛,罪障太深重,阿弥陀佛一定要经过那么久的积功累德才能救得了我们。

如果不是为了要救五浊恶世的众生,而是要救其他世界的众生,那就不必花那么久的时间去修行了。这也显示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众生的心是非常真实,相当恳切的。他誓必救度我们,若不能救度我们,他的誓绝不停止,愿绝不放弃,一直到可以救度我们,他才要成为这尊佛,涵义是这样的。

十方众生

十方众生」就是指「十方世界的任何众生」,这种说法含盖非常广阔。但是就要点来讲,即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全部都包含在内。这样说起来,在座各位包括我慧净,我们全部都是阿弥陀佛所发愿要救度的众生,人人都有份,没有一个遗漏在外。既然人人都是阿弥陀佛所发愿要救度的众生之一。那么人人也都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之一。

因此,只怕我们不愿往生弥陀净土,不肯专称弥陀佛名;只要我们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就必定往生弥陀净土。因为,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是为我们而发,他锁定的对象就是我们,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所发「十方众生」的范围之外。

若以众生来说,一般就是指十法界的众生,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包含在内。也就是十种境界,十种范围的众生,简单的说就是包含圣人和凡夫。

圣人可分为四种: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种众生叫做「四圣」,四种圣人的境界。另外就是六种凡夫的境界,也就是六道轮回的众生,这六道包含: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和地狱道。这些众生都还在六道中轮回,本身的贪、瞋、痴还没有断除,更有旷劫以来罪业还未清净,所以叫做「六凡」,六种凡夫的境界。

这十种境界的众生对阿弥陀佛而言,除了「佛」以外的九界众生,都是他在第十八愿所说的十方众生。所以这些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愿力所要摄取,所要救度的对象,也都是极乐世界所要接纳的众生。

从大范围来说,「十方众生」就是指九法界的众生;六种凡夫的境界,以及三种圣人的境界。因此,除了佛法界的众生之外,可以说所有的众生都在「十方众生」里面了。

若是缩小范围来讲,在《无量寿经》的异译本,也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就说: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
  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意思是说,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包含着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罪业深重,受苦也最激烈的众生。他说希望这些众生全部都往生到极乐世界,来接受我的感召和教化,很快的就能全部成佛,和阿弥陀佛一样,是金色之身,是无量庄严的相貌。

所以,若从这几句经文来看,「十方众生」就包含三恶道的众生。同时在《庄严经》还有一首偈,也是法藏菩萨在「因地」所发的愿,他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如果以这首偈来看,阿弥陀佛救度主要的对象,就是六道轮回的凡夫,所以说「轮回诸趣众生类」,这「诸趣」就是六道的意思。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就是说阿弥陀佛从成佛到现在乃至未来,永远都会以他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来救度众生,直到将阿鼻地狱的苦众生全部都救到极乐世界为止。所以说「度尽阿鼻苦众生」。

阿鼻地狱的众生,一定是在世间上造了最深、最重的罪业,这种罪业的果报,使得他在阿鼻地狱所受的苦是无穷无尽的。阿鼻地狱又称为无间地狱,在《地藏经》说,阿鼻地狱的众生,受苦非常长久,即使娑婆世界已经灭尽了,但是阿鼻地狱的众生,也要辗转到其他国土去受阿鼻地狱之苦,等到这个世界再度形成的时候,那些阿鼻地狱的众生,又要回到这世界的阿鼻地狱再继续受苦。

阿鼻地狱众生所受的苦非常重,时间也非常长,使得阿弥陀佛更加悲愍、不忍,更想要赶快将他们救出来,让他们离苦得乐。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为,佛的观念、见解和我们凡夫是不同的,悲心越深彻,对罪苦众生就越加同情。

当然,我们在这世间,要有正义感,是非要分明,不可以是非不分,否则,这世间就会混乱,人民就无法平安,无法过安乐过日子。但是就佛来说,他是充满着爱心和包容的,他本身的「心」是清净的、是超越善恶的,以清净的佛眼来看众生,众生无论是善,或是恶,是在天界、人间,或者三恶道的众生,甚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都是可怜的众生,都是应被悲愍的对象,因为这些众生,无论是善、是恶,是在天上或是地狱,差别并不大,都在六道中轮回,随时都身不由己的在轮转。

今天,我们有因缘学佛修行,如果没有了脱生死轮回,转个身、换个环境,机缘就不同了,就有可能去造罪、造业。所以都在天上,人间、地狱,来来去去,不断的来回轮转。因此,佛看我们众生的善恶,都是不究竟的。这方面的情境必须我们的心,能超越善恶的观念才能理解,所以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

虽然七佛通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最后,还是必须「自净其意」。我们的心,如果还在善恶观念之中,还有分别、执着,这样就不清净。心若不清净,遇到善的环境会执着善,遇到恶的环境也会执着恶,所以必须超越。

对佛来说,他已经超越善恶了,而且证悟到空性。修行人一旦证悟到空性,他的悲心自然就会产生,怎样产生呢?就是体悟到「一即一切」,一切众生都和他一样具足这种无贪、无瞋、无痴,不会造罪、造业的空性。但却因为一时的迷误,而起无明、造罪业,而受到无穷尽的轮回。其实这种轮回是不该受的,是冤枉的,但是众生就是迷而不悟。

所以,证悟到空性的菩萨,自然就会生起这种慈悲喜舍的心,就要来救度众生,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沛然莫之能御的。我们如果能了解空性,对佛的救度,自然就会增长信心,就知道佛救度众生是法尔自然的,而且是没有分别的。

再来,对于十方众生,善导大师的解释是: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
  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这段法语一开始就说,「一切凡夫」,也就是指这一切的凡夫之人,不论他是善、是恶,是善多恶少、还是恶多善少,这一切都不问,也不问他学佛念佛的时间有多久,是一辈子呢,还是两三年,或者是最近几日才开始念佛,这些都不问。重要的是他能否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够这样毫无疑问的就必定会往生,决定会往生。

所以,这段法语虽然很短,但意义很显明,也让我们很安心。因为我们都是凡夫,而且我们有恶、也有善,我们念佛的时间,有人已经念几十年,也有人只不过是念几年,甚至有人才刚开始学佛、念佛而已,但阿弥陀佛的救度,都不分别这些,只要他专一念佛就可以了,可说给任何人任何时都有希望有光明。

善导大师又说: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
  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
  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善导大师在这里又进一步将十方众生,以造罪凡夫来代表。一切造罪的众生,只要愿意回心念「阿弥陀佛」,愿意往生极乐净土,一生永不改变。能这样做当他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圣众,自自然然会欢欢喜喜的来迎接他,当下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又说: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
  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若有众生」就是不论是什么样的众生,只要他是众生,他称念阿弥陀佛的时间,不管是七天,或只是一天,甚至是临终的时候,才念十声,乃至一声一念而已,也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就像刚才所讲「抬脚上莲台,满室皆芬芳」的故事,托马斯这位106岁的老人家,他一生之中,没有皈依、没有吃素,没有学佛念佛,没有信、愿、行,也不认识佛教。可是他最后只起一个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念头,当下他也照样坐着莲花往生极乐世界了。能遇到这么殊胜的事,假使他寿命可以延长,相信他也一定会成为若一日,若七日,若七年的念佛人。

所以,就对象来说,只要他念佛,不论是圣人还是凡夫,是善人还是恶人,是东方人或西方人,是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或根本都无信仰,这一切都不问。而且也不问他是如何念?怎么念?只要以他的根机去念佛,这样就已经是获得阿弥陀佛救度的十方众生之一了。

所以,善导大师就说:

  无问罪福时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又说: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不管他是善、是恶,念佛的时间是长、是短,这一切都不用问,只要他一心念佛,直到临终也不改变,这就是「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像这样能够专一念佛,不改变、不退转的人,十人念佛就十人往生极乐世界,百人念佛就百人往生极乐世界,千万人念佛就千万人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万人修,万人去」,和他的根机是高、是低没有关系;也和他心性的本质是好、是坏没有关系;当然和他智慧高低、学问深浅、品行优劣,都没有关系,只要他念佛,就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当然,一个真正的念佛人,自然他的心性就会改变,因为他自然的就会仰慕清净、良善、高尚,而不会一直停留在那种下劣、恶质的性格之中。

我们在这里说念佛,是就要往生极乐世界来说的。不明白的人,也许会误解说念佛就只是为了往生,念佛的对象都是要往生的人,所以是临终快要死的时候才念佛,那平常就不一定要念佛。如果平常我们想要消灾免难或是要祈求福报,是不是就要离开这句「阿弥陀佛」,另外去念其他的佛菩萨,去念其他的咒语,或去修其他的法门呢?

其实并非如此,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又叫做万德洪名,三藏十二部经所有的法门,所有修持的功德、力用,都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里面。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了脱生死轮回,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固然没有错,若要祈求现世的福报,念佛照样都可以达成。

现在我来说一件事证,在大陆有一位张其强居士,今年大约六十五、六岁左右,当他小的时候,无意中在路边看到一尊石头刻的「阿弥陀佛」,他觉得很亲切,也很欢喜,从那时候起,他多多少少会念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当然这也是他过去的宿善成熟了。

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如果有什么愿望,他都会向阿弥陀佛祈求,他说,在他十多岁的时候,也就是五十多年前的大陆,当时普遍都很贫穷,有一次他很想吃中秋月饼,就向阿弥陀佛祈求,在那么贫穷的年代,能吃到中秋月饼确实很不容易,但是,没几天他妈妈竟然拿中秋月饼给他吃。

这个小孩子,因为念佛向阿弥陀佛祈求,愿望就能达成。所以从此以后,他如果想要书本啦、笔记簿啦、铅笔啦,都向阿弥陀佛祈求,往往都可以满愿。当然,对这小孩子来说,因为他的心念单纯没有杂染,所以比较容易感应道交。

到了他长大的时候,虽然曾想要出家,但是机缘不成熟,只好在家做生意。不过,他每天都会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几年前,有一天他从国外经香港回大陆,在香港转机,可是他莫名奇妙地看错了时间,他发觉后,赶紧坐计程车驰往机场,没想到司机竟然也开错路,这连续的意外让他错过飞机班次。当时心中非常懊恼,只好重新办手续搭另外的班机。这时候,柜台的小姐跟他说:「你本来要坐的那架飞机,起飞才十几分钟就发生空难坠毁,飞机里全部的人都罹难了,幸亏你没赶上。」这样说来,他没有坐上这架飞机,反而是大难不死,他的生命可以说是捡回来的。

一般而言,坐飞机是很重要的事,我们都会尽量去记住这个时间,怎么会将时间记错?而此时司机又开错路,这一连串的意外应该都是阿弥陀佛的巧安排,冥冥之中有阿弥陀佛在护持,使他错过那架会发生空难的飞机。

另外还有一件巧合的事,当天有好几位要去大陆朝山拜佛的老菩萨,也因为某种因缘,没有坐上那架飞机。所以说「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只要我们虔诚念佛,在现生之中,阿弥陀佛就会保佑我们,使我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让我们一生之中,能够消灾免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空难是非常严重的灾难,遇到这种灾难的人,几乎都会失去生命。可是这位张居士他只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没有花一毛钱,或是请人来诵经拜忏,或是自己去点灯消灾。全都没有,他也没有做任何特别的祈求,自然就能消除他生命中这么大的灾难。

这也显明,只要我们虔诚念佛,即使不知道要做什么特别的祈求,但是阿弥陀佛都知道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灾难。所以会预先来帮我们消除灾难。因此,不管是往生前、往生后,都很适合念佛,而且应该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有关十方众生,印光大师也说:

  上根如文殊普贤之俦,下根如五逆十恶之辈,
  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

也就是说,上等的根器就如同文殊、普贤这类的等觉菩萨,或者是根器下劣,就好像五逆十恶这种愚痴造恶之辈。不论这些众生的根机是高、还是低,全部都是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所要摄取、所要接引、所要救度的对象。

印光大师又说:

  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皆须修习。
  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赖以度世。

意思是说,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的念佛之法,是从等觉菩萨到阿鼻地狱等任何根机的众生,都必需要修习的。也就是说,等觉菩萨须要念佛,阿鼻地狱的众生同样也须要念佛;还未成佛之前念佛,等于是在自修,这样就可以成佛。成佛之后,也没有离开这句佛号,也是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来救度十方众生。

印光大师又说:

  九界众生舍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离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九界众生舍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意思是说,只要还没有成佛,那所有的众生,不管是六道的凡夫也好,或是已出三界的圣者也好,都不能舍离这个法门,一旦离开这个法门,就没有办法圆满成就佛道。当然,就等觉菩萨来说,距离成佛只不过还有一个位阶。但是,他们若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快速成佛;如果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想要成佛恐怕还要很长久的时间。

「十方诸佛离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这段法语是很实际的,因为十方诸佛如果能够以念佛之法来救度十方众生,使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这些众生就可以在这一生之中往生极乐、快速成佛,也就是可以一世圆满、当生成就佛道。如果不是这样,众生恐怕就不能解脱生死轮回,更不能快速成佛。

印光大师这段法语有很微妙的意义。其他祖师大德的法语,同样对我们了解净土法门,有很大的增益作用,我们要多闻熏习,使之入心、入脑、坚固、不退。

至心信乐

接着我们讲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这四字,把他翻成白话文就是「只要真心信受,欢喜我的救度」。

至心」就是真心,「信乐」的「信」就是信受、「乐」就是欢喜,所以说真心地信受、欢喜阿弥陀佛的救度。

站在阿弥陀佛的角度来说,就是真心的信受、欢喜我的救度;站在我们众生的角度来讲,就是真心的信受、欢喜阿弥陀佛的救度;知道阿弥陀佛必定可以救度我,因此有了喜乐的心,这叫做「至心信乐」。

世间任何事,都需要真心,真诚实意,如果不是这种心,那岂不是彼此的交往是虚假的?在这世上我们待人处世,真诚实意、实实在在是最基本的,何况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真心来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真心愿生阿弥陀佛的净土,没有真心专称阿弥陀佛的佛名,那怎么能够往生呢?

所以,「至心」就排在最前面,因此才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这个「至心信乐」的「信乐」,有二种解释,一种是「因地」上的解释,另一种是「果地」上的解释。

在「因地」上的解释,信乐的「乐」,破音读成「ㄧㄠˋ」(要),乐就是喜爱的意思,相信有这么庄严的极乐世界,所以很欣慕、很喜爱这个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信乐」这二字就读作信乐「ㄧㄠˋ」,《论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从「因地」来说,这个乐「ㄧㄠˋ」字,就是好乐,喜好的意思。如果把第十八愿,当做是法藏菩萨在因地所发的愿,那么,「至心信乐」这四字,往往都读作至心信乐「ㄧㄠˋ」。

但是,对我们而言,我们要读作至心信乐「ㄌㄜˋ」(乐)。乐「ㄌㄜˋ」就是欢喜,不只是信乐「ㄧㄠˋ」,而且进一步的欢喜。也就是说我们所好乐「ㄧㄠˋ」的,我们所愿望的,我们所喜爱的,都已经得到了,已经拥有了。所以,我们的心就转为欢喜的心。因为,已经得到了,并不是还没有得到,还在那里盼望,还在那里好乐「ㄧㄠˋ」,喜好,而希望可以得到。

可是,现在并不是这样,他已经得到了,他的愿望已经达成了。所以,他就安心了,就会产生喜乐;如果还没有得到,他就会盼望这些景物、事情可以得到。而且,因为还没有得到的,什么时候能得到,自己也不敢肯定、也没有把握,那样就会忐忑不安。

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以,他所发的每一愿都已经成就了,当然第十八愿这「根本愿」也同样成就了。第十八愿说:只要相信,只要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念佛就可以往生。因此我们决心愿生极乐世界,决心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等于就是已经让阿弥陀佛救到了,已经坐在阿弥陀佛的本愿船里,已经时时刻刻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舍,已经就是阿弥陀佛的人,也就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所以,也等于是离开了娑婆的此岸,向着极乐涅槃的彼岸前进。

既然已经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舍,这样就已离开六道轮回了,所以他的心就有喜乐,因此他就会从「至心信乐(ㄧㄠˋ)」转为「至心信乐(ㄌㄜˋ)」,就有这种差别。

「至心信乐(ㄧㄠˋ)」的心情,就是他还未得到;「至心信乐(ㄌㄜˋ)」的心情,就是他已经欢喜得到了。我们这个法门,是「果地」的法门,也就是在「因地」的时候,就已经得到「果地」的功德,这才叫做「果地」的法门。

如果在「因地」没有得到「果地」的功德,那他从「因地」开始,就要经过很长久的时间,一步一脚印的去修,一世又一世不能间断的去修;如果是「果地」的法门,就不是这样,只要今生今世的果报体舍弃了,他就会往生极乐世界成佛。

我们净土法门,是「果地」的法门,不是「因地」的法门,所以有一段法语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阿弥陀佛以「果地」正觉的功德,来赏赐给我们「因地」的众生,这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我们「因地」的众生,就能拥有阿弥陀佛「果地」的功德。这是「因该果海。」而阿弥陀佛「果地」的功德,完全都是为了「因地」的众生来累积、来成就的。因此是「果彻因源」。这段法语的意思非常好,可以充分显明我们净土法门的特色,也就是「果地」的法门。

我们学习净土法门,首先要了解第十八愿的道理,因为能够深入了解第十八愿的道理,自然就会了解这个法门就是「果地」的法门,是不必经过第二生,就能在今生当生成就、一世圆满。因为第二生就要到极乐世界接受佛果,所以这个法门是「易行道」,是完全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我们若了解第十八愿,就会了解这样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娑婆是苦海,极乐世界则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地方,而且只要念佛就必定可以远离娑婆往生极乐。因为是这样,我们自然就不会去祈求人天福报,自然就会真正发起愿往生的心。

欲生我国

第十八愿的「欲生我国」是站在阿弥陀佛的角度而言,就是「欲生我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如果是站在我们众生的角度来说,就是「愿生彼国」,也就是「真正愿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

「欲生我国」这四字充分显露着阿弥陀佛对我们十方众生的悲心呼唤,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是主动积极的。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祈求、拜托,也不问所要救度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众生?也不讲任何条件。在我们还不知道,还不懂得要祈求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在兆载永劫以前,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了。请问各位莲友,阿弥陀佛为我们众生发四十八大愿时,有经过我们众生的同意吗?(没有),有经过我们众生的拜托吗?(没有)

在兆载永劫以前,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造了什么业,也不知道轮回在六道之中的哪一道?可以说就是无明、懵懂、愚痴。根本就不知道有一位菩萨,为了要救我们,已经在为我们发愿,在为我们修行了。这些我们完全都不知道,从过去以来,直到今生今世,我们一直都不知道。

假使,我们没有学佛,没有进入净土法门,没有研讨善导大师纯正的净土法脉,我们就不知道是阿弥陀佛在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悲心的显露,是阿弥陀佛悲心的呼唤。十劫以来直到今日此时,在无数的日日夜夜里,阿弥陀佛每一日、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呼唤我们,要接受他的功德愿力,接受他的救度,往生他的极乐世界。

所以,阿弥陀佛要发愿,要救度众生,都是主动的,而且是非常积极的。怎样积极呢?我们净土宗的道场,本尊就是阿弥陀佛,他站在那里,一手拿着莲花,另一手伸得长长的,所谓「金臂遥伸垂念切」,他迫不及待的要把我们拉出三界火宅,离开无边的苦海。要把我们救到极乐世界,去受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涅槃之乐。

所以本尊往往是站着,而不是坐着。站着就显示出一种积极、主动、迫切的姿态,不必经过祈求、恳求、拜托,也不用任何条件来做交换,是阿弥陀佛主动、积极、平等、无条件的要来救度十方众生,这就是佛的悲心。

所以,当我们念第十八愿的愿文,要深切的去感受「欲生我国」这四字里面,有阿弥陀佛的悲心,有阿弥陀佛的心血,有阿弥陀佛的眼泪,文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内涵却是非常深奥。

我们说慈母倚门而望,这位慈爱的母亲站在门边盼望,眼睛凝视着远方,日夜思念的孩子,是不是该回来了?看到这位母亲日夜站在门边,我们就知道母亲的心是多么悲切,当我们看到「欲生我国」这四字,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的心是多么悲切。

佛是无心的,但是,佛以众生心为心,所谓:「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维摩诘经》也说:「菩萨悲愍众生,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则菩萨病愈。」意思是说,众生若有病苦,菩萨就跟着病苦;直到众生离苦得乐之时,菩萨才可能得到安乐。

就好像母亲照顾婴儿,是以婴儿的心为心,婴儿若是好吃、好睡、健康、笑咪咪,母亲也就跟着欢喜;婴儿若是吃不好、睡不好,时时都在哭,也查不出哭的原因,是受到惊吓还是哪里不舒服都不知道?就是一直哭,这样母亲的心会安稳吗?

我们很多莲友都做过妈妈,很能体会做母亲的心情,我在这里怎么说也无法贴切的来形容。因为我毕竟没有做过妈妈,所以没有切身之感。不过,我对我的母亲,却是非常的怀念。

各位莲友,你们当时养婴儿,是以婴儿的心为心,对不对?(对),婴儿若是健康、快乐,你们就跟着快乐,对不对?(对)。今天,阿弥陀佛的心,是什么样的心呢?就是大悲的心,对不对?(对)。悲就是悲伤、悲哀、悲痛,现在阿弥陀佛的心,是充满很大的悲伤、悲痛、悲愍。因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看到还有这么多的众生还沉沦在苦海之中,被三界火宅焚烧、受六道轮回之苦,那阿弥陀佛的心怎么会安呢?所以阿弥陀佛的心,是在悲苦之中,因此说「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

这也显示着阿弥陀佛悲愍众生的心情,他必定要救度众生,绝对要救度众生,非得要将众生救离苦海往生极乐世界不可。这就是「设我得佛」里面又包含着「欲生我国」,也就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呼唤。所以一开始,阿弥陀佛就将他所有的功德,点点滴滴、时时刻刻都回向给我们十方众生,一直呼唤我们要领受他的功德,要赶快回到他的极乐世界。就好像父母寄钱给远方的子女,就是希望子女都能早日拿到这些钱过好日子,而且有资粮可以早日回家。

阿弥陀佛从西方净土传来了「欲生我国」的悲切呼唤声,那我们在娑婆世界,就要以恳切的心说我们「愿生彼国」来回应阿弥陀佛。能够这样的话,阿弥陀佛的心和我们众生的心就能心心相印,就能「感应道交」;佛的心和我们的心,就一体不离。

所以,阿弥陀佛悲心的呼唤我们要「欲生我国」,那我们是不是要答应,要回应说我们「愿生彼国」,然后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啊?(是),阿弥陀佛的呼唤声我们有听得很清楚吗?(听得很清楚)

因为,阿弥陀佛的呼唤的声音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平时虽然我们也在念、也在听「南无阿弥陀佛」,但要进一步了解,这是阿弥陀佛在呼唤我们的声音。有一首偈说:

  虽是我称并我闻,实是弥陀召唤声。

所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呼唤我们的心声,也是我们众生答应阿弥陀佛的心声。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里,就有佛的心,也有众生的心。因此,做为一个净土法门的行人,我们不念佛便罢,若是念佛就一定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不了解这种道理的人,他就会杂修杂行,以此来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作条件交换,再向阿弥陀佛祈求说:「阿弥陀佛,我回向这些功德,您看这样够吗?应该够了吧,将来请您来接引我,不要把我忘记了。」这样,就是不了解佛的悲心,和阿弥陀佛还没有「感应道交」。若是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他一生就会专一的忆佛、念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而且会念兹在兹,念念不忘,念念相续,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念佛人。

针对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呼唤,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三心释」的「二河白道喻」里,用一句法语来形容: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这句法语也是很深刻的,显露出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悲愍和保护。我们只要一心一意的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一生都不改变,这样,阿弥陀佛保证永远会护持我们。所以我们不用惊慌将来会再堕落三恶道,不必有这种顾虑。我们决定可以离苦得乐,可以离开娑婆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这句法语很好,很能真实确切的流露阿弥陀佛的悲心呼唤。

善导大师另外有一首偈,也是在形容阿弥陀佛的呼唤,内容非常好,善导大师说:

  四十八愿殷勤唤,乘佛愿力往西方。

四十八愿的每一愿、每一字都充满着阿弥陀佛的悲心,每一愿都是在传递着阿弥陀佛的心声,殷勤、恳切呼唤我们众生要欣慕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在那里没有三恶道,可得六种神通,可以当下进入涅槃。而且极乐世界没有灾难,没有缺陷,清净无染污,永恒常住安乐,永远自在解脱,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所以四十八大愿的每一愿,也都在呼唤我们要念佛。念佛就能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自然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四十八愿殷勤唤,乘佛愿力往西方。」这也是善导大师对「欲生我国」的解说。

善导大师在《五部九卷》中,对第十八愿解说的法语非常多,而且都很简要、明了、肯切,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善导大师对念佛往生这件事是绝对的肯定,他直截了当、斩钉截铁的说:「必得往生、定得往生、即得往生、尽得往生、易得往生、皆得往生」,像这类的文句、法语很多,没有半点含糊,毫不模棱两可,不会让人看起来有丝毫的疑问在里面。

所以,要了解纯正的净土宗,要了解第十八愿的内容,我们就必须要研究善导大师的教理。不过,我们上了年纪的莲友,没有精力可以深入教理也没有关系。但一定要知道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现生自然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而且当我们临终的时候,即使已经昏迷了,或者病苦缠身无法念佛也没有关系,那时只要静静的等待阿弥陀佛,他自然会来接引,当下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是佛,他不会打妄语,他不会失约,时间到一定就会显现。所以,我们现在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样就可以了。

若论资质根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就外相来说,也有出家、在家,男、女,老、幼的不同。但这些差别都没有关系,只要以每一个人目前的根机去念佛,有时间的就念多一点,没有时间的念少一点。唯一相同的就是有时间就要念佛。

内心比较清净的人,他念佛时比较没有妄想、杂念;心事多的人,他一念佛就妄想纷飞,但也没有关系,因为各人的根机不同,各自以自己的根机去念佛就可以了。因为是阿弥陀佛在积极呼唤我们,拜托我们让他救度,要我们往生他的极乐世界,念他的名号。因此,我们今生就以自己的根机去想极乐世界,愿生极乐世界。就这样忆佛、念佛,只要不改变题目就可以了。因此,善导大师就说: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这句法语很简短,但却斩钉截铁、丝毫不模糊、不模棱两可。让我们一看,就感觉身心清爽,很安心,很安慰,非常的干净俐落。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上卷的最后,对于「欲生我国」也有解释,他说:

  《大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

这是将第十八愿以及第十八愿的「成就文」合起来做解说。因为,第十八愿是因愿,法藏菩萨在因地所发的愿。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以第十八愿也已经成就。因此,只要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就全部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昙鸾大师在这里说:「愿往生者,皆得往生。」这二句只有八字,同样是干净俐落、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让我们一看就非常清楚明了,只要愿往生,都可以往生极乐是世界。

昙鸾大师又说:

  《观经》言: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

就是说,造了五逆十恶罪,具足种种不善业的众生,他也可以因为念佛而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说这种众生就该被打落第十九层地狱永不超生,不是这样。

这是在形容佛的悲心大愿,而不是在鼓励我们众生作恶没有关系,绝对不是这样。对佛来说,是他悲愍不舍我们,知道善恶报应,如影随形,所以他绝对不欢喜我们这些罪恶生死凡夫再去造罪、造业。因此,一个体悟佛心的众生,他一定不会故意去造五逆十恶,或者造种种的罪业。当然,在业障起现行的时候,他的身、口、意会犯恶。但他的内心,却是有惭愧心、忏悔心、柔软心的。

此外,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也根据第十八愿以及第十八愿成就文说: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这句法语,解说得很简单明了,让人一看就很安心、很欢喜。所谓「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就是说如果有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他听到极乐世界,了解极乐世界的清净、无污染,是安乐、没有苦恼的,这时他就「克念愿生」,起了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念头。这样,他也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而且,现在就进入「正定聚」的阶位,已经是「正定聚」的菩萨的身分了。所以这句法语非常好。

昙鸾大师又有一段法语说: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意思就是说凡夫的定义就是烦恼,所以烦恼成就才是凡夫。像这种烦恼成就的凡夫,理所当然都应该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不能出离,更不可能进入佛的净土境界。但是,这种烦恼的众生,因为靠着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可以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三界六道的业障根本绑不住他。也就是说,虽然没有断除烦恼,却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可以得到涅槃。而且现在身体还在娑婆世界,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已经预先得到涅槃的功德,这叫做「不断烦恼,得涅槃分。」

这种功能、作用,确实是不可思议,所以这不是我们凡夫,甚至菩萨、声闻、缘觉可以了解,可以思议的境界,这是佛的境界。如果是可思议的境界,那就是凡夫的境界,或是菩萨、声闻、缘觉的境界。只要是佛的境界,就是所谓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只能无条件的去相信、去接受,除此之外,是没有办法用任何言语来论断的。

有烦恼就必定会在三界六道,但为什么有烦恼却又能够进入净土,不受三界六道的轮回所捆绑呢?这完全是靠佛的愿力。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现在还未断烦恼,就预先可以得到涅槃的功德,现在还是凡夫,却能进入菩萨的阶位,所谓「凡夫菩萨格」。当然这都是佛力在运作。

这几段法语,都是就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欲生我国」来做解说的。往生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说,是唯一的目的,这个目的绝对不打折,也不妥协,是非达成不可的。因为佛陀说「人身难得」,一旦失去人身,就有可能堕入三恶道。

印光大师也说: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 
  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印光大师这段法语,说得很简要、很迫切,同样斩钉截铁,甚至是铁口直断。他说下辈子要做人,比临终往生极乐世界还要困难。一般不了解道里的人都会认为:要往生极乐世界非常困难,比将来做人还要困难。其实不是这样,印光大师说未来要做人,比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还困难。当然这句话有他的道理,因为将来要做人,必定要有做人的条件,也就是要守五戒以及五戒所相应的善行,要这样才能够再继续做人。

但是,持戒行善对我们来说,往往是缺少的多,具足的少。可是就往生极乐世界而言,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早就为我们建设好的,而且是他在那里拜托我们来领受的。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现成的,这句万德洪名也是现成的,我们只要念佛,只要愿生极乐世界,自然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自自然然不勉强的。所以,印光大师才说「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印光大师又说:「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若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一定会堕入三恶道。这道理非常清楚,因为六道是轮回的,既然在六道轮回无法出离。那么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就总有一天会轮到你。

因此,我们对求生极乐世界,是不打折扣、不可模糊、不可妥协的。人生许多事情或许有的可以打折、妥协,唯有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是必定要达成,不可失败,不可退转。不过,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是完全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所以说起来也很容易、不困难,所以是「易行道」不是「难行道」。

印光大师还说「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是啊!因为往生极乐世界,自然就和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寿命、无量光明,和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大悲心,来利益诸群品,来救度十方众生。所得的利益当然比得道还要大,自力修行所得的道不是阿罗汉,就是菩萨。但是,这些都还没有到成佛的境界。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比得道更加超越。

印光大师还在说: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
  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果能生死心切」,意思是如果我们的生死心很恳切,对生死轮回非常惊恐害怕,决定要离开六道生死轮回。

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就是对阿弥陀佛的救度能够相信得来,而且没有任何怀疑的心。

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如果能够这样,虽然还未离开娑婆世界,但已经不是娑婆世界久居之客。换句话说,在今生今世就可以脱离娑婆世界,不会永远都在娑婆世界做客人。

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虽然身体都还没离开娑婆世界,就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嘉宾了。嘉宾就是指尊贵的客人。

所以这段法语也是在对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欲生我国」做解说。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以我们对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能相信得来,这样就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凡夫,而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了。

因为,一旦对第十八愿相信,就一定会有愿生极乐世界的心。此后,就会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就会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永远摄取不舍,从今天开始,就和六道轮回分开,将来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无常、就是苦、就是空。所以《无量寿经》说: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我们在这世间,夫妻的恩爱,父母子女的恩义,世间的荣华富贵,种种的享乐,都不可能永远保持,它是会改变的,有一天一定会消失的。所以我们人生最后都是空,当这些爱欲荣华都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痛苦,就会不快乐。因此说「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所以,人生的本质就是「苦」,而不是「乐」。

《无量寿经》又说: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生在世,虽然在家庭中有父母子女、兄弟六亲眷属,而且也都很恩爱。表面上大家都在一起,不过确实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当他出生的时候是孤独的来,到了他离开世间的时候也是独自而去。所以,再恩爱的夫妻也无法永久作伴;再孝顺的子女也无法代替父母的病苦,何况是生生世世的生死轮回。再说,我们内心有很多事,其实也不敢向我们身边的人说,再恩爱的夫妻,往往也有一些不愿意告诉对方的秘密,不想完全透露的真心事。

所以,人生旅途无论有人做伴也好,无人做伴也罢,对自己来说,都是孤独的。独生而来,独死而去,而且不论要去的地方是苦或是乐,都只有自己去独自面对承受,没有人可以陪伴,没有人可以替代。所以,我们心中的苦,我们身体的病,都没有人能够代替的,生死轮回更是如此,因此有段法语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人生就是一趟孤独寂寞的旅行。

《地藏经》说: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父母子女虽然是骨肉至亲,恩爱无比,但在生死轮回的路上,却是各人走各人的路,离开了今世,就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时候。即使能相逢,也互不认识,在六道轮回之中,各人所造的业报是任何人也无法代替的。所以,我们与家亲眷属要好好珍惜这几十年在一起的光阴,因为时间一旦过去,离开之后就永远不能再见。

我们想要家亲眷属永团聚,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以「欲生我国」来呼唤我们,我们也必须以「愿生彼国」来回应;而且「愿生彼国」也是我们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不可妥协,不能打折的愿望。为什么?因为可以使我们成佛。我们的愿望也许无量无边,唯有往生成佛的愿,才是最高超,也是最根本的。能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圆满我们今生今世所有的愿望。

此外,往生极乐世界,不只是阿弥陀佛悲愍的呼唤,也是十方诸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十方诸佛会出现在世间,目的也是希望我们众生,全部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众生的往生极乐世界,是三佛之目的,三佛是指阿弥佗佛、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诸佛。一即一切,佛佛道同。十方三世诸佛之所以出现世间,无非都是要以大慈大悲拔苦与乐地救度十方众生;而唯有念佛一法才能够既容易又殊胜地救度十方众生。所以十方三世诸佛不出世则已,一旦出世,始终都必须宣讲弥陀救度的念佛法门,也以宣讲弥陀救度的念佛法门为其出世本怀。

当然,往生极乐世界更是我们众生的本怀、目的,因为只有往生极乐世界,才能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而快速成佛。所以一切众生,尤其对末法时代、五浊恶世的人道众生来讲,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因此,人生短短只有几十年,我们要好好珍惜这难得的人身,用来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