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于佛一法会开示
(第十一次)`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这次佛一所研讨的内容,依然是《无量寿经》大意,内容是以《无量寿经》的五段经文核心来解说。
第一段文是「如来出世本怀文」: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第二段文是第十八愿,也就是「念佛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现在我们就进入第二段经文,也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
第十八愿总共三十六字,上一次已经解说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四句,现在从「乃至十念
」来解释说明。
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内涵却很深广,蕴藏着微妙内容。「乃至十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乃至临终、十念、一念也要使他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十念」是对临终的人来说,也就是说,即使他一生之中都没有遇到佛法而学佛修行,甚至也没有遇到善缘行善积德,这一生都是遇到恶因缘恶环境而在造罪造业,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地狱的火焰已经烧到眼前,黑白无常也来到身边要捉他到地狱刑罚,在千钧一发之际,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地狱苦楚,以及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安稳快乐,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拔苦与乐,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火焰化红莲,离开地狱大火,甚至离开六道轮回,当下往生极乐世界,将来也能够成佛,和阿弥陀佛一样得到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慈悲、智慧、愿力、神通,可以广度无量众生。
这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无所依靠,若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他无论如何都要依靠,何况他现在所依靠的是佛,是诸佛之王的阿弥陀佛,所以当下就尽全心力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虽然他只念十句就断气了,依然也往生极乐世界,这叫作「乃至十念」。也就是说,临命终时才念几句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而我们并不是临命终才念佛,是现在就开始念佛,所念的佛当然不只十句,是百千万亿句以上,这样的众生,更必定往生。这就是以最低的标准,显示任何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佛道,来彰显阿弥陀佛慈悲的彻底。
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无条件的,任何众生都要救,因此救度众生的范围是无穷尽的。任何众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之下,只要遇到「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解脱六道生死轮回,这就是「乃至十念」的意义。
净土法门有所谓「三摄」。「摄」就是摄取、包含,以三种最低的标准,来包含所有的众生,这叫作「三摄」。哪三种呢?
- 一、「以恶人摄善人」。以恶人的往生极乐,来包含所有的众生必定往生极乐;
- 二、「以临终摄平生」。以临终念佛也可往生极乐,何况平生就已经学佛念佛?
- 三、「以少念摄多念」。以少句念佛也可往生,来包含平生已经多念佛更加决定可以往生。
有关此「三摄」,后面再详细解说。
凡夫众生轮回六道,可说纯苦无乐。六道轮回的本质是什么?一字而已──「苦」。而且苦海无边、苦事无量、苦不可言。当然在这个世间,或有福报之人,一生之中健康少病、事业发达、家庭美满、子女贤孝,可说富贵两全,一生之中不觉得有什么苦。甚至如果出生在天上,一生就只是享乐,没有受任何痛苦。可是那毕竟是短暂的,不是永久、究竟的。
因为凡是存在的,有生必有死、有存必有灭,到他生命结束的时候,又投胎轮回而去,绝不可能永远保持富贵,或永远出生在天上。在轮回之中,一定有一世会堕入三恶道,一旦堕入三恶道,那种苦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想像。
要离苦得乐,有三个先决的条件:
- 第一,要出生为人。
- 第二,要六根具足,也就是说,起码要心智正常,若智障、低能者,就比较无法理解佛法。
- 第三,要能够遇到佛法,并且遇到善知识。
要解脱六道生死轮回,必须有这三个条件才能进入解脱之门。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可是在末法时代、五浊恶世,我们这种罪恶深重的众生,八万四千法门当中除了净土念佛法门之外,没有一个法门我们修得起,没有一个法门可以让我们依靠,没有一个法门可以让我们了脱生死。所以,在六道轮回无穷尽的痛苦之中,若可以听到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听到阿弥陀佛慈悲呼唤我们的声音,这样我们原本不安的心,就可以得到安慰;我们的恐惧、苦恼、种种遗憾,当下就可以消除,得到满足,所谓「大安心、大安慰、大满足」。有了大安心,自然就会生起「至心信乐」的心;有了「至心信乐」的心,自然就会「愿生彼国,乃至十念
」。从今以后就自然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发起这种想佛、念佛的心。
对一个学佛的人来说,世间最重大的事情就是轮回;因此解决轮回问题,就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也是我们人生唯一的目的。
佛出现在世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救度轮回的众生。在六道轮回之中,这辈子我们好不容易出生为人又遇到佛法,因此我们最高的目的,就是让佛将我们救度出六道轮回,这是我们人生最高的愿望。若是不了解佛法的人,他本来就不相信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也不知道六道轮回的严重性,所以对他们来说,相对于解脱这件事,是悠悠泛泛的在过日子,好像没有眼睛,一步步走近火坑,但是他自己不知道,到了知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临终时能遇到善知识来引导他念佛,乃至十念、或者五念、三念、一念而往生的机缘,是很稀少难得的。
有一首偈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确实是这样。如果生死轮回的解脱还要等到来世,这样希望就很渺茫,因为一旦堕入三恶道,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那种惊慌、恐怖、痛苦是无法形容的。「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必须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就,当世圆满,不要抱着一种下辈子再来的观念,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将解脱生死轮回寄望在充满变数的来生是没有智慧的,因为机会是渺茫难知的。
今生好不容易已经为人,也好不容易遇到了佛法,更不容易的是遇到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现在不信受弥陀救度而想等待以后,机会一失何时能再来呢?
「乃至十念」,既然是「乃至」十念,就不是只念十声而已。「乃至」这两个字是弹性的形容词,和《阿弥陀经》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的「若」是同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尽我们的生命,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一天的时间,这天若要修行,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两天也好,有七天也好,有七年也好,乃至有七十年也好,都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作「乃至」。
所以「乃至」,是包含长、短、多、少,乃至平生遇到念佛法门,就平生都念佛;乃至临终才遇到佛法,想要解脱生死,也乃至临终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
对一个临终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去朝山拜忏,也不可能有时间去深入经藏或者打坐参禅,对他来说,他能做得到的就是只想佛、念佛,也因为想佛、念佛非常简单容易,而且功德非常大、非常高超,所以说念佛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当下断气,当下超越六道生死轮回,当下往生极乐世界,将来也必定成佛。这就显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拔苦与乐的所在。
所以「乃至十念」这四字的背后,含藏着阿弥陀佛彻底的慈悲──没有舍弃任何一位众生,乃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阿弥陀佛都要救他,而且绝对有力量可以将他救出。可以说不仅爱心彻底,而且力量绝对。
「乃至十念」也有适合每个人的根机之意。
念佛人根机千差万别,一天可以念几万声,就念几万声;可以念几千声,就念几千声。总之,就是以各人的身分,各人的根机,各人的能力,各人所做得到的去念佛,这样就可以。也不需要比较,认为某某人一天念十万句,某某人念佛清净,某某人没有烦恼,都不需要这样比较。
因为,众生的根机本来就有在家、出家,有男女老幼,有根机高低,所以,念佛的数目,念佛的心境,也不可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相同的是:一切众生,不管根机是高、是低,以他的身分、根机去念佛,功德都是平等,因为虽然根机不同,所念的佛都是相同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念都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
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都是进入同样的境界。只要进入极乐世界即舍离娑婆世界、舍离六道轮回之身,旷劫生死所做的任何罪业都舍离,不管他的身分根机是高、是低,都平等进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土,都和阿弥陀佛一样得到无量光明、无量寿命。因为,因地所念的佛相同,所以果地所成的佛也相同。
所以净土法门就是平等的法门,虽然因地根机不平等,但是都平等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都平等往生。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大平等的佛,不会因为这个人根机高,他一天可以念十万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杂念少;而另一个人根机低,愚痴下贱,只能够念几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念的时候还有很多烦恼妄想杂念,对往生状况就有不同,阿弥陀佛没有这样分别。
《金刚经》说: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离四见,无四相,看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给众生的功德也是平等的;佛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赐给众生的功德当然也是平等的,因为佛心平等,众生的佛性也都平等。
众生的的根机高高低低、千差万别,可是佛性没有高低,所以说「是法平等」,我们的佛性和释迦牟尼佛的佛性,和阿弥陀佛的佛性,和十方诸佛的佛性,都一模一样,无二无别。
凡夫在娑婆世界有智慧的高低,罪业的多少,但这些都是虚假的,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脱离六道轮回,所以才有这些感受。就好像梦中的苦乐祸福,对醒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但是对一个还在做梦的人,却是真实的,善就是善,恶就是恶,苦就是苦,乐就是乐。因为他还在作梦,他还没醒过来。若往生极乐世界,生死轮回的大梦当下就醒,梦中的善恶苦乐当下消失,佛性当下显现。
佛性不用经过修学,本来就具足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大神通,所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佛菩萨有三明六通,有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愿、大力,其实这也都是我们内在本有的东西,本来就在我们里面,只是我们被无明复盖,不知道他的情状,无法拿出来应用。若是到了极乐世界,自性的功德当下就会完全显现出来。
所以,每一个念佛人就以他本身的根机去念佛,将念佛作为自己的生活,所谓「念佛即生活,生活即念佛;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
」也就是将念佛成为生命,成为个性;将念佛成为生活的习惯,生活中最熟悉的习惯就是念佛。
所以「乃至十念」的白话翻译就是:「长在一生,短在十声、一声,称念我名,必使其往生。」
为什么说「称念我名」?因为「乃至十念」是第十八愿的内容,第十八愿是站在阿弥陀佛本身的立场所发的愿,所以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就是指念他「阿弥陀佛」这个名号。
阿弥陀佛示现的善导大师怎么解释「乃至十念」呢?善导大师说: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这段法语非常殊胜,深藏着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智慧,让我们一看当下就可以清楚明白,不会模糊或者模棱两可;知道念佛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念佛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正业;知道念佛在方法上简单容易,任何人都做得到,而且功德非常高超,不可思议。
可能有人会想:有人只念十声一声就往生,我们却要念一辈子,这样岂不是很吃亏?其实不是这样的,就好像呼吸,每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每一日、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都要呼吸空气一般,那是必须要的,也是自然性的。临终的人因为只有十声一声的生命,所以就呼吸这十次一次的空气,呼吸完,他的生命就结束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是以念佛作为我们的法身慧命,对我们来说,法身慧命是我们所必须要的,就好像空气之于我们的色身一样,片刻无法暂离。
我们将来可以得到的也是法身慧命,因为在这个世间上,空手来空手去,「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这是轮回众生的业。不过,业也是虚假的,真实不变、不生不灭的,唯有我们的法身慧命。
一般人没有阿弥陀佛可以念,也不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没有阿弥陀佛的保护,没有阿弥陀佛作依靠,他的一生就是随业流转,在世间所受种种的苦、种种的不幸、种种的忧悲苦恼,出入没能获得弥陀护佑不一定能平安,可说是无依无靠。而念佛的人,现世可以消灾免难,逢凶化吉,还可以降伏我们的妄想杂念,统一我们的思想精神,让我们身心轻安,心灵时常悠游在佛的境界。
所以,这一生有多久的生命,我们就念多久的佛,从世俗的角度乍看,好像是吃亏,其实是占便宜。因为这一生,我们有佛可以念,有佛可以靠,有佛保护着我们,将来还可以蒙佛接引到极乐世界,出出入入都可以受到阿弥陀佛的护佑,岂不是大福报!
凡夫都会起心动念,假使没有念佛,就是念烦恼,没有念佛就是念业,就像《地藏经》所说的:「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所以只要生命延长,只要一口气存在,我们就要一辈子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想佛念佛和佛在一起,让佛保护。因此和一个临终只念十声一声的人比较,我们可以念一辈子的佛,不但没有吃亏,而且是大幸福、大欢喜的一件事情。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接下来,解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八个字。解说这八个字之前,我先说一个故事。
有一个妇女已怀胎十月,临盆时却遇难产,母子有可能都会丧失生命,这位妇女面对可能无法降生的婴儿,非常的难过与不舍。就在当下,她想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她想:阿弥陀佛若没有让她顺利生产,那阿弥陀佛就不成佛。所以她就一直念这八个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不久,小孩子就平安出生了。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一则故事。
经典中,佛陀开示说「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六字洪名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也就是说,八万四千法门所具备的任何功德这六字都具足、都圆满,没有半点缺少。所以,对修习净土,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来说,即使为了祈求现世的利益,不需要离开这句六字洪名而去修其他的法门,一样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一般没有专修净土,或者不了解这六字名号功德的人,就没有办法专修,为什么?因为他们误认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只有往生才需要的。
有些人认为:要治病的,就念「药师佛」;要求智慧的,就念「文殊菩萨」;要消业障的,就念「地藏王菩萨」的「灭罪业灌顶真言」;要消灾免难的,就念「观世音菩萨」。甚至说「早观音,晚弥陀」,中午以前诵《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中以以后就诵《阿弥陀经》,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此妄自替佛菩萨安排不同时段的职务,这是错误的,这是不了解净土法门。
若是专修净土,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一生一世就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会另外再改变。不论是治病、延寿,或者要消业障、增福慧⋯⋯,任何祈求,同样念「南无阿弥陀佛」,都不用改变。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寿,要消灾延寿,要消灾免难,都离不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光就是无量的智慧,可以开我们的智慧,智慧开就会有福报,就会有好因好缘,就可以诸缘如意、万事吉祥。
可能因为《普门品》中有一句经文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所以一般女子无法怀孕就会虔诚礼拜供奉「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因为《普门品》这段经文正好与她们的心内需求一致。
当然净土三经并没有这样的经文记载,其实任何一部经典都有其开演之因缘与对象,不可能详载一切。若究其实,则三藏十二部经──《普门品》也好,《法华经》也好,《华严经》也好,《地藏经》《金刚经》《般若经》《维摩经》⋯⋯,所有的经典的功能与功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都具足了,所有的经典都在解说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祖师说三藏十二部经,都是这句六字洪名的注脚。
就如刚刚所举的那个例子,这个妇女难产,她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依然可以顺利生产,因为这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她一念,阿弥陀佛就即时知道,即时听到,即时看到,就闻声救苦,应声而现。
若没有孩子,想怀孕,一样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想生儿子,可是怀的是女胎,想要转女成男,依然念「南无阿弥陀佛」;甚至无意中有受胎怀孕,但生活已无力再抚养,虔诚念「南无阿弥陀佛」,婴儿也会自然流产而往生极乐世界,圆满我们的愿望。
甚至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或是未出生来就夭折的婴儿,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超度这些婴灵,使他们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
接下来,再介绍一件本来不能生育,但是念了「南无阿弥陀佛」以后,生出一个白白胖胖男孩的事例。故事是发生在大陆湖南省常德市。
有一位女众,在五年前她二十五岁的时候,因为妈妈学佛,所以就跟随妈妈去附近的寺院皈依,法号叫「佛恩」。她也很有善根,皈依以后就开始吃素,专心念佛。
她于去年正月结婚(二十九岁)
,因为大陆实行一胎化政策,公婆都希望子女若结婚就赶快生个小孩来传宗接代。眼看结婚已快七个月了,都还没有怀孕,她的公婆却急着想抱孙子,对她来说压力非常大,非常的苦恼,怀疑自己是不是身体有问题才无法怀孕?所以就瞒着先生、公婆去医院作检查。检查的结果,令他大为震惊,医生说说她怀孕的机率非常低,只有万分之一的机率,而且即使怀孕也可能是子宫外孕。这样的检查结果,使她的心情由光明堕入黑暗。
要怎么办呢?这时候她的宿善显现,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学佛念佛的人,有什么事都可以向阿弥陀佛祈求,因此她决定不进行任何治疗,只专一念佛。
她回想好几年前,一位同事结婚后也是久未怀孕,后来去医院检查,结果和她目前的症状一样。那时候她曾劝这位同事说,只要虔诚念佛就会改变,不能怀孕也可以怀孕。她的同事受她的劝导,就虔诚念佛,没多久就真的怀孕了,还很顺利的生个儿子,现在都已经好几岁了。她想,这位同事并没有学佛,只靠念佛就可以怀孕生下孩子,而她本身是学佛人,反而不信佛,岂不可笑?
所以她就下定决心,每天念佛二个小时,希望阿弥陀佛赐她一个有智慧、有福报的男孩,将来可以当阿弥陀佛的使者,弘扬佛法、救度众生。
那一段时间,亲朋好友都会提醒她:你已经快三十岁了,虽然念佛是好事,但是也应该配合医院的治疗,免得耽误了光阴。但是她依然决定专依靠「南无阿弥陀佛」,每天坚持念佛。
去年阿弥陀佛圣诞,也就是农历11月17日那天,她感觉好像怀孕了,自己测试,结果真是怀孕的现象,但是她想到医生曾说她是不可能怀孕的,若是怀孕也有可能是子宫外孕。所以她担心会不会是子宫外孕,就赶快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正常怀孕,而不是子宫外孕。这对她来说真是喜从天降,那种高兴、感恩实在无法形容。
第一次去医院做检查是去年七月份,凡是做造影检查,三个月内无法怀孕;到11月份她怀孕,这样算来是四个月,扣除无法怀孕的三个月,可说她念佛才一个月就怀孕了。
她本来就是吃素,怀孕时她的亲朋好友都劝她说:你要多少吃些鱼肉,这样母体有营养,腹中的小孩也才会健康。但是她知道只要均衡摄取,即使素食营养也是够的;而且吃素、不杀生,就不会与众生有恶业,所以这个小孩可以说是个胎里素。怀胎十个月后,她很顺利的生下一个儿子,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体重是七斤,可见吃素食营养并没有缺少。
从许多例子观察,胎里素的小孩,并没有比较羸弱,往往胎里素的小孩,或是出生以后就没有吃肉,甚至也没有喝牛奶、吃蛋,都是喝母奶,这样的婴儿长大后,身体都很好,很健康、很聪明。一般的小孩,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但是自出生就吃素食的小孩,比较不会感冒,比较好生养。
所以,在座的莲友,如果你们的媳妇或孙媳妇准备怀胎生育,就鼓励她们素食,首先使这个小孩消除杀生吃肉的罪业;再者,鼓励她念佛、看经书,使这个孩子尚未出生就受母亲的胎教,听经闻法。倘能如此,往往这个孩子命运若有灾难都能事先化解;没有福报,会带来福报,没有好因好缘,会带来好因好缘。学佛的人要有这样的了解与信心。
所以专修净土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若想追求世间种种的愿望福报,一样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带来清净,带来如意吉祥,也就是消灾免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让我们诸缘如意、万事吉祥。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含摄一切功德,十方诸佛有的功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有的功能,十方诸佛不一定有。念佛人要有这种明确的了解和坚定的信心,这就是《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
我们一辈子都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只有这个心,没有第二个心;只有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不夹杂,一条路直进,永不改变。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
以第十八愿三十六字来说,前面的五句二十字──「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后面这二句八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是阿弥陀佛的「誓」。
「愿」和「誓」有什么差别呢?是代表什么样的内涵呢?
「愿」就是志愿、愿望、目标、目的。「愿」很重要,人生有「愿」就会努力,就有动力;「愿」心若强大,就会全力以赴,甚至用整个生命去达成这个「愿」,可以说「生死与之」。
不过「愿」必须能使自己以及他人,甚至广大的众生都可以得到利益。什么样的利益?可以向上、向善、向净,达到「善净」的目标,这样的「愿」才有意义与价值,也才可以得到天地鬼神的拥护及诸佛菩萨的赞叹,所以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
阿弥陀佛的愿是什么样的愿呢?阿弥陀佛的愿,是成佛的愿,是救度众生的愿,是要使十方众生离苦得乐、离开六道轮回之苦,使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证悟佛性之乐的愿。而且他度众生的愿与成佛的愿是主动积极,是大平等无条件要救度任何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愿是宏广而且深重,不但惊天地、泣鬼神,而且使十方诸佛异口同声来赞叹他。
阿弥陀佛的根本愿就是第十八愿,阿弥陀佛的本愿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光明,是我们安心喜乐的来源。因为有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使我们今生解脱生死轮回,就有希望;使我们学佛成佛,就可以期待。假使没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不但无法成佛,而且万劫沉沦、解脱无期。
若是没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我们即便仰天悲嚎,或是葡伏大地血泪哀叫,那种绝望的痛苦,是语言无法形容,是人心无法想像的。
阿弥陀佛发愿要救我们,我们也应该要发愿。发什么愿呢?如果所发的愿不正,这样也是万劫沉沦。我们所发的愿,就是出离轮回的愿,往生弥陀净土的愿,自信教人信的愿,弘扬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阿弥陀佛救我们,阿弥陀佛愿我们往生他的极乐世界,我们也发愿要让阿弥陀佛救,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愿可以相应,所以说「感应道交」。而且,要有将阿弥陀佛的这个愿弘扬出去的愿心,要有这样的担当与使命感,这就是我们所应该要发的愿。
阿弥陀佛发愿要救我们,我们发愿要让阿弥陀佛救,更加进一步发愿要将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传播出去。
这样,十方诸佛都赞叹欢喜,阿弥陀佛也会非常安慰。这是就「愿」来说的。
那「誓」和「愿」又有什么不同?「誓」包含着「愿」,「愿」不一定包含着「誓」。
「誓」不只是「愿」,不只是愿望、志向、目标,而且是一种绝对的决心、约定、誓约及赌注。也就是说,为了达成这个「愿」,再怎么艰苦,他也要去实践,永不停止;这愿望若没有达成,他宁可付出生命,这就是「誓」。
反之,若只有「愿」而没有「誓」,则这个「愿」有达成或没有达成,对他来说不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已明确表示:若不能使念佛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他就永远不成佛;即便他已成了佛,他也要将佛的生命舍掉。换言之,纵使牺牲了佛的生命,也要使我们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发愿:
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意思是说,他发愿要使十方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为了达成这个愿望,再怎么艰苦、辛劳,甚至到地狱代替众生受苦,也依然精进,彻底忍耐,不反悔,不退转。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入地狱,是阿弥陀佛有罪业所以堕入地狱吗?当然不是,阿弥陀佛是代替我们进入地狱,受地狱的苦报,使我们离开地狱,就是人质交换的意思;我们有地狱的业,会堕入地狱,但是阿弥陀佛说,你离开地狱吧,我来代替你承受地狱的果报。即使是这样的情境,阿弥陀佛也不退转于他的愿,一直到可以使我们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他才要成佛,否则他永远都不成佛。
从经典上看,在十方诸佛的愿里面,从没有哪一尊佛像阿弥陀佛这般发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的宏大誓愿。虽然地藏王菩萨曾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但是也不像阿弥陀佛那样,不但要使十方众生离开地狱,也离开六道轮回;不但离开六道轮回,而且往生极乐世界;不但往生极乐世界,而且使往生者平等的全部成为无量寿、无量光的佛。
所以有「愿」无「誓」,即使「愿」没有达成,也未必要付出代价;若是有「愿」又有「誓」,愿望没有达成,就必须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性命。有了这个「誓」,这个「愿」才能彻入骨髓,成为生命,成为阿赖耶识里面最强的一粒金刚种子,可以在生生世世无穷尽的生命之中相随不离。
阿弥陀佛发愿要度尽十方众生,若不能度尽十方众生,他绝对不要成就佛道,这就是阿弥陀佛以他成佛的生命,来赌我们十方众生的往生,因此也可以说,第十八愿有「愿」也有「誓」,而且是誓愿弘深。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翻译作白话,就是「若不得往生,我誓不成佛」。所以这二句在第十八愿里面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根本中的根本。为什么?阿弥陀佛发愿就是要救度众生,但是若只有救度众生的「愿」而没有救度众生的「誓」,则众生救得起来、救不起来,变成是可有可无了。但是若有「誓」,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成就这个誓就要付出代价。在第十八愿中我们可以了解,阿弥陀佛的誓愿是付出成佛生命的代价,将成佛的生命和我们众生的往生绑在一起,一体不离。亦即:我们的往生,就是他的成佛;他的成佛,就是我们的往生。
假使没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誓愿,这样我们众生就不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没有那个绝对性、决定性;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即使无法救我们,他照常可以成佛,因为他没有那个誓。反之,若有这个誓,阿弥陀佛就得一直修,必须直到完成了可以将我们救起来的功德,才可以成佛。
现在以结果来说,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成佛了,而且「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既然这样,十劫以来所有的众生都应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才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在轮回呢?这个后面再作解说。
有关「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二句,这八个字非常的重要,就是阿弥陀佛的生命,也是我们的生命。因为非常的重要,所以我曾经用六段话来表达。现在就以这六段话来作解说:
¹ 众生往生之得否,关系到弥陀正觉之成否;
弥陀正觉之成否,关系到众生往生之得否。
² 若不能使我等往生,弥陀即不能成正觉;
若能够使我等往生,弥陀才能够成正觉。
³ 弥陀正觉,依能否使我等往生而定;
我等往生,依弥陀是否成正觉而定。
⁴ 要而言之,弥陀之成佛,与众生之往生,
两者命运,结成一体,即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约。
⁵ 故若不生者之众生往生,与不取正觉之弥陀成佛,谓之「机法一体」。
⁶ 故知阿弥陀佛与我一体。
他的成佛,依靠我的往生,
我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
犹如芦苇,相依相靠,缺一即倒。
就以这六句文,来简略解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第一句:
众生往生之得否,关系到弥陀正觉之成否;
弥陀正觉之成否,关系到众生往生之得否。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这个誓愿非常非常的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是不是可以往生,也关系到阿弥陀佛是不是可以成佛。可以说阿弥陀佛若是成佛,我们也可以成佛,因为我们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若不能成佛,我们也不能成佛,因为我们就无法往生极乐世界,而且我们也没有能力脱出六道轮回。所以说阿弥陀佛成功,我们就成功;阿弥陀佛失败,我们就失败;阿弥陀佛成佛,我们也可以成佛;阿弥陀佛若是存在,我们也可以存在。所谓存在,意思是:我们的法身慧命就可以生存,可以生长。
俗语说「有你就有我,有我就有你」,甚至「你之中有我,我之中有你」,你我彼此是相依相靠,彼此是绑在一起,是一体不离,是真正的生命共同体。阿弥陀佛和我们众生之所以有这么密切重要的关系,是因为阿弥陀佛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誓愿。
所以阿弥陀佛是否成佛,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我们十方众生有绝对性的关系,因为阿弥陀佛如果没有完成第十八愿,没有成佛,表示我们众生都将永远沉沦三恶道,轮回六道,无法解脱,善导大师说「无有出离之缘」。既是「无有出离之缘」,岂不是显示我们将永在六道之中?而且在六道的时间以在三恶道最久,最为痛苦。所以「无有出离之缘」是非常恐怖的。
因此,阿弥陀佛的成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的重要,有了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有了我们解脱的希望和成佛的可能。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若成佛,就有了我们真正的生命;若没有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没有我们真正的生命;有阿弥陀佛的成佛,我们就可以离苦得乐;没有阿弥陀佛的成佛,我们永远都陷在痛苦的深渊中沉沦。
阿弥陀佛的成佛,和我们的解脱成佛有这么密切的关联,是这么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念第十八愿愿文,称念这句六字万德洪名,内心都有所感触,可以说是非常感动、感激、感念、感恩的。彻底来说,阿弥陀佛的恩,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真正就是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
」。
第二句:
若不能使我等往生,弥陀即不能成正觉;
若能够使我等往生,弥陀才能够成正觉。
这段文字很浅显,说明若不能使我们往生,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反过来说,若是能够使我们往生,阿弥陀佛才能够成佛。
阿弥陀佛发愿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当中包括圣人和凡夫、善人和恶人、天上人间和三恶道,阿弥陀佛如果只能使圣人往生极乐世界,不能使凡夫也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阿弥陀佛也不堪成为「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若只能使善人往生极乐世界,不能使恶人也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阿弥陀佛也不能成佛;阿弥陀佛若能使人界或者天上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没有能力使三恶道的罪苦众生也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阿弥陀佛的力量也还不够,也还没有资格可以成佛;阿弥陀佛若能使在刀山剑树中煎熬的地狱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但还不能使阿鼻地狱的极苦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同样阿弥陀佛也还不堪成佛,还不够资格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佛。
阿弥陀佛必须要使圣人、凡夫、善人、恶人、罪业极为深重的地狱众生,乃至阿鼻地狱极苦的众生,一个都不漏的全部救度到极乐世界,而且到极乐世界也是同样可以得到阿鞞跋致、一生补处的果位,这样阿弥陀佛才能够成佛;假使还有一个众生无法让阿弥陀佛救度,阿弥陀佛同样也还不能成佛。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救度,必须是不分亲、疏,没有冤、亲、憎、爱,不分善、恶、贤、愚,没有那个差别对象,而且内心也没有三心,外相也没有四相,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阿弥陀佛必须要这样的大慈悲、大愿力、大平等、没有任何条件、任何差别,这样阿弥陀佛才能够成佛,才能够取正觉,也才能够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佛。就好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也就是说,不管人间或者天上,不管善人或者恶人,不管畜生或者地狱众生都可以平等往生,而且往生之后同样进入阿鞞跋致(不退转)
,一生补处的果位,没有丝毫差别。
也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以善导大师才作这样的解说,这个解说能够让我们清楚明白净土法门真正的意义,让我们心中有安慰,知道像我们这种烦恼深、业障重的众生,只要念佛就和圣者一样一齐往生极乐世界,一齐进入一生补处果位。阿弥陀佛必须要为我们完成这样的功德,有了这样的力量,阿弥陀佛才能够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若是没有这样的功德和力量,阿弥陀佛就不能够成佛,就不能够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佛。
以成佛来说,一般只要三大阿僧祇劫,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
」,但要成为阿弥陀佛这样的佛,要取这样的正觉,却需要历经「不可思议,兆载永劫
」才可以完成。《无量寿经》介绍阿弥陀佛修行的时间就说「以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阿弥陀佛不只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而是经过无量的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为我们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为什么?因为他不是只要引导圣者快速成佛,也不只要救会修行的善人,同时也要救像我们这些遇到佛法想要修行却修行无力的众生,乃至阿鼻地狱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而且一齐平等成佛。因此阿弥陀佛才需要经过这么长久,而且是不可思议的永劫的修行,这显示阿弥陀佛的愿是深无涯底、广无边际,阿弥陀佛的功德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超越十方诸佛菩萨。
第三句:
弥陀正觉,依能否使我等往生而定;
我等往生,依弥陀是否成正觉而定。
意思是说,阿弥陀佛能否成佛,有一个先决条件──能不能使烦恼强盛、业障深重的罪业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可以使这样的众生能往生极乐世界,他才可以成佛。
我们这么卑贱、渺小、无力,只有业力、没有功德力的众生要往生成佛,也有一个先决的条件──阿弥陀佛是否成佛?如果阿弥陀佛还未成佛,我们就不可能达成这个目的;如果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我们就有了往生成佛的希望。
所以要出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都不是靠我们自己的本事,既不是靠我们的修行,也不是靠我们的功夫、功德,因为我们有的只是业力,并没有什么功德力,能往生极乐世界百分之百全都是靠着阿弥陀佛,所谓「全凭佛力、绝对他力」。
也就是说,纵然我们一天念佛数万句,也是靠着阿弥陀佛的力,不是我们的力,即使每天念十万句,本身同样没有往生的功德,也没有往生的功夫。往生的功德,依然是在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上,只是因为我们念佛,所以就靠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虽然我们有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每天都修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但论及往生来说,也全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力、愿力、佛力,并不是我们的力,我们只不过是随顺着阿弥陀佛的愿,来念阿弥陀佛的名,和阿弥陀佛的救度「感应道交」而已。
所以功德归属于阿弥陀佛本身,功德不是出自我们自己,当然我们念佛,阿弥陀佛的功德就等于我们的功德。就好像儿子的财产是传承于祖先,传承于他的父亲,所以他所传承的财产也是他本身的财产,但是追根究本,丝毫都不是儿子以自己能力成就的。
就根本来说,净土法门是专靠佛力,绝对他力。他力是和自力相对比的,完全靠对方的力量,不是靠我们的力量。
我们今生可以做人,进一步遇到佛法,最后遇到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背后也都有阿弥陀佛的愿心、力量在调摄、推动。使我们可以做人就赶快做人;没有机缘遇到佛法,就为我们创造因缘让我们遇到佛法;没有机缘遇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就运作种种善巧方便,使我们可以遇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否则以我们这么愚痴,负载这么重的业,又缺乏福德智慧,怎么能够今生出生为人又遇到佛法,尤其是遇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的阿弥陀佛救度的微妙法门呢?
想想:今生今世我们可以遇到这个法,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们哪有这么大的福报,遇到这个法?我们哪有这么大的智慧,来信受这个法?地球上七十亿的人口,有多少人可以遇到佛法学佛?遇到佛法学佛的人之中,专修净土法门的又有几位呢?一层一层推想起来,前前后后都是承自阿弥陀佛的慈恩安排,背后都是阿弥陀佛的不断推动。净土法门最重「知恩、感恩、报恩」,感阿弥陀佛的恩,报答父母的恩,感谢所有顺境、逆境、顺缘、逆缘的恩。
我们此世可以做人、学佛,遇到弥陀救度法门而在今生就解脱轮回,圆满往生成佛的这个恩非常的深、非常的广,所要感的恩就感恩不完。因此就要凡事感恩,尤其是父母之恩。释迦牟尼佛说:我们一百年之间,右肩担着父亲,左肩担着母亲,每日处理父母的大小便,并且以世上最珍奇的衣食供养,也还无法报答父母须臾之恩。
可能有人会想,我在这个世间才几十年而已,从出生到长大当然需要靠父母的抚养、教育,不过长大之后我就可以独立,甚至以荣华富贵来奉养父母,以「扬名声,显父母」来报答祖先,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非常粗浅的。
没有接触佛法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是难免的,但对一个念佛人来说,应该要了解:若没有今生的父母,我们怎么能够得人身,进而遇到弥陀的救度呢?遇到弥陀的救度,我们旷劫以来的生死就断除了,未来生死轮回的苦报就消除了,这样的恩,若没有父母怎么能够得到呢?所以现生父母对我们的关键性大恩非常的重大。
当然,除了父母生养我们的大恩外,还有善知识的引导,我们才能遇到净土法门,信受弥陀救度,所以,一生之中,我们无不受众多层层叠叠的恩惠。
第四句:
要而言之,弥陀之成佛,与众生之往生,两者命运,结成一体,
即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约。
阿弥陀佛成佛的命运和我们往生的命运是结合为一体的,这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约。
众生的往生,靠阿弥陀佛正觉的功德,阿弥陀佛正觉的功德,也是为了众生的往生。所以往生正觉与正觉往生,这二项是结合成一体的。阿弥陀佛成佛的命运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命运是结成一体永远不分开的。有了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有了我们的往生,有了我们的往生也就有了阿弥陀佛的成佛。
第五句:
故,若不生者之众生往生,与不取正觉之弥陀成佛,谓之「机法一体」。
阿弥陀佛将他的成佛与我等十方众生的往生,结合一体,同时发誓:「我(阿弥陀佛)
成佛的同时,即是完成众生的往生功德;若有一众生我(阿弥陀佛)
还没有为他完成往生功德,我(阿弥陀佛)
即不能成佛。」
这段文的意思很浅显明了。意思是说,往生的功德都是由阿弥陀佛所完成的,如果需要我们去完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既做不到那岂不是表示我们永远都没有希望脱离轮回?所以往生不是从众生这边去考虑、去思维、去发愿、去修行、去成就,因为我们既没有这样的力量,也没有这样的功夫,我们是以阿弥陀佛的功德作为我们的功德,阿弥陀佛的成佛就表示完成我们往生与成佛的功德。
对我们来说,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不是凭我们的功夫和功德,因为一方面我们没有能力,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这完全都是阿弥陀佛的事情,同时阿弥陀佛有这样的愿望,只要他对我们负责,就会为我们完成;既然阿弥陀佛会为我们完成,我们当然就能够靠阿弥陀佛的功德愿力来往生。
但往生的先决条件,也必须是阿弥陀佛已经取正觉,刚才所说的「全凭佛力,绝对他力」,就是由阿弥陀佛负责建设我们所要往生的极乐世界,也负责完成能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也负责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亲身来接引我们从娑婆到极乐世界,甚至负责保护我们现在这一辈子。
总而言之,只要阿弥陀佛成佛,当下就完成了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也完成了现生可以保护我们,使我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功德,这一切阿弥陀佛都一手包办。
作一个比喻,就好像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只有一个可爱的独子,很可惜这个独子小时候走失了,在外面流浪,和人成群结党,做种种坏事,欠下非常多的债务,最后被关到监狱里面。这个慈爱的父亲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非常的悲切,想要赶紧将儿子赎出监狱,甚至要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给这个独子,将来过幸福的日子。将儿子赎出监狱,让儿子一生幸福、荣华富贵,这就如同阿弥陀佛的悲心。
对阿弥陀佛来说我们十方众生就好像阿弥陀佛的独子,甚至是阿弥陀佛本身。《无量寿经》说「于诸众生,视若自己」,阿弥陀佛将我们十方众生看作是他本身,现在我们十方众生在什么地方呢?在六道的监狱里面,为什么会在六道的监狱里面呢?因为我们生生世世以来,所负的债务无量无边,杀生、食肉、偷盗、欺诈、诽谤、侮辱众生的债各种各类非常多,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因此就都困在六道监狱里面无法出离。
现在,阿弥陀佛要将我们赎出六道的监狱,回到极乐世界去享受荣华富贵,不仅让我们生活丰裕,而且还直至成佛,因此阿弥陀佛就必须要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功德,而且若未能使我们往生,他就不取正觉。
所以,阿弥陀佛成佛时完成了什么?就是完成了我们众生的往生。当然成佛的同时,极乐世界也成就,他本身也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这尊佛,而这句万德洪名的佛号也同时成就了。
阿弥陀佛成就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使我们众生往生──建设极乐世界,目的是要使我们往生;他正觉佛身的存在,也是要使我们往生;这句万德洪名的显现,也是要使我们往生。因此,阿弥弥陀佛的成佛归纳起来,就是要成就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所以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已没必要特别向外去追求,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我们的往生成佛,都必须要靠阿弥陀佛,也唯有阿弥陀佛可靠,不然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没有一个法门可以依靠;也可以说我们是靠定阿弥陀佛,跟定了阿弥陀佛。
第六句:
故知阿弥陀佛与我一体。
他的成佛,依靠我们的往生,我们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
犹如芦苇,相依相靠,缺一不可。
有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二句八字经文,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和我们是一体的,他的成佛是依靠着使我们能够往生,我们能够往生是依靠着阿弥陀佛的成佛。就好像芦苇,这一种草很长、很细、很软,可以长到几米高,但因为很软,长高了就会东倒西歪,无法单独站立,必须要二支相依,或者三支相靠。这里是用芦苇来比喻阿弥陀佛和我们众生,我们和阿弥陀佛的关系就像芦苇草,必须互相依靠着才可以站立,若是将其中一支拿开,另外一支也会倒下去。
引这个比喻意在说明,阿弥陀佛不是单独可以成佛的,是靠着使我们念他的名号就可以往生他的极乐世界,这样他才可以成佛,要不然他不能成佛。所以阿弥陀佛的成佛,是靠着使我们能够往生;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当然也是要靠阿弥陀佛的成佛。所以阿弥陀佛和我们,我们和阿弥陀佛就形容为「机法一体」。
「机法一体」是净土宗特有的名词,其他宗派的教理没有这样的名词,也没有这样的道理,因为其他宗派的教理中并没有像阿弥陀佛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在里面。
「往生正觉,机法一体」,「机」是指我们众生,「法」是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我们众生,我们众生和阿弥陀佛,是一体不相分离的。有了这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八字,就可以看出「机法一体」,这叫作「往生正觉,机法一体」。
「六字名号,机法一体」,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也是「机法一体」。「南无」就是归命,即我们凡夫的生命依靠着阿弥陀佛,所以「南无」就是指众生,「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本身,也是我们往生的功德。所以「南无」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南无」,这六字没有互相分开,就好像我们和阿弥陀佛没有互相分开。
「彼此三业,机法一体」,我们拜佛、念佛、想佛,身、口、意三业,和阿弥陀佛也是同样「机法一体」。为什么?就像寒潭映月,我们称念「弥陀佛名」的时候,我们的称念就会显现在阿弥陀佛的口中;我们礼拜「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的礼拜就会显现在阿弥陀佛的眼中;我们想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的想念就会显现在阿弥陀佛的心中。所以,我们众生的念佛三业,和阿弥陀佛的三业,彼此三业是「机法一体」,一体不离。
这情境也好像慈爱的父亲和独子互相依靠,慈爱的父亲心中思思念念就只有想这个爱子,那这个爱子心中思慕的也只有他的父亲,所以说父子相依相念。同样「佛、生」相依相念,阿弥陀佛和我们念佛的众生也是互相依靠,互相在挂念。
阿弥陀佛是和我们一体的,但是很多人看不到,也因为看不到,甚至理解不来,所以对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没有亲切感,甚至念佛也感觉索然无味,念到不想再念,原因就在于没有体会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不了解阿弥陀佛和我们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若能够体会了解「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内涵,对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会有无比的亲切感。甚而,说亲切还太疏远,因为既然是「机法一体」,哪还说什么亲不亲?
所以,若能够了解「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内涵,对阿弥陀佛就会非常的亲切、感恩、自然,从今以后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会有这样的感受。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总共有三十六字,前面二十八字──「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叫做「摄取门」,显示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众生的弘誓大愿,「摄取」就是救度的意思。最后二句经文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为什么后面有这二句呢?这样岂不是所要救度的对象是有设限的?有些众生仍遗漏在阿弥陀佛的救度之外呢?是不是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还没有大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呢?不然为什么还有众生被排除在这第十八愿之外?其实不是这样的。
以结论来说,不管五逆也好,诽谤正法也好,都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只是在他还没有做之前,因为担心他去做,就先给他警告;那万一已经做了,也希望他回心转意,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同样救度他。所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二句八字叫做「抑止门」。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解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字,就说:
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
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
因为这二种罪业非常深重,若是造作了,最后没有遇到阿弥陀佛救度的法,没有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寿命一到,当下必定堕入阿鼻地狱,非常的恐怖。阿弥陀佛就是怕我们这些还有贪、瞋、痴、慢、疑、邪见的罪恶众生,逢缘遇境会去造五逆谤法之业,所以才有这二句,以为事先防范。
假使众生没有贪、瞋、痴、慢、疑、邪见,阿弥陀佛就不用劝这二句了;既然劝这二句,也就显示阿弥陀佛要救度的众生是有可能会去造这种罪业的,因为只要内心有三毒的种子,遇到对应的环境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也就是「唯识学」所说的「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就是因为现实环境有诱发生起现行的外缘,佛怕我们众生造这二种罪业,所以方便说你不能造,若造作了就不能往生。但这是方便的讲法,并不是说,已造这种罪的众生,阿弥陀佛就不救度了。
善导大师进一步又解释说,因为对方还未造这种业,所以就先告诉他说,你不能造,造就不能往生,但是假使对方已经造了这种业,阿弥陀佛还是会救度他,告诉他要赶紧信受佛的救度,念佛的名号,往生佛的国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这样的意思。
善导大师的解释,有四点含意:
第一点,「摄取门」。第十八愿前面二十八字「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二十八字属「摄取门」。
第二点,「抑止门」。第十八愿后面「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字属「抑止门」。「抑止」就是事先警告、禁止,不要去做,并不是不救度的意思。
第三点,「未造抑止,防造重罪故」。在还没有做以前,先警告、禁止,事先预防众生去造作这种重罪,因为「五逆」和「谤法」这二种罪是所有罪业之中至极的重罪,众生没有造便罢,若是造作,是直接堕入到阿鼻地狱的重业。阿鼻地狱的苦是无量的苦,时间是非常的久,就如《地藏经》所说的,阿鼻地狱的众生受苦的时间,即便这个娑婆世界,历经成住坏空之后,也还会因为这个重业转到他方世界继续受苦,等这个娑婆世界再形成的时候,又辗转回到这个娑婆世界的阿鼻地狱持续受这个苦报,可见这二种业是多么重。为了预防众生造这二种业,才方便善巧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所以此二句八字是针对未造时来说的。
众生都有一种劣根性,在身处荣华富贵的环境中,或者身体健康的时候,就会无所顾虑去享受种种五欲之乐,在享乐之中造了种种罪业;若是身体多少有病痛,环境有顺也有逆,才会提醒我们去修行学佛。所以有一句话说「比丘常带三分病」,病是在提醒我们,警示人生无常,不可以懈怠,要常行精进,如救头燃,这也是一种「未造抑止」。
第四点,「已造摄取,大悲普救故」。万一众生造了这种罪,阿弥陀佛也要救他,显示阿弥陀佛是真真正正、大慈大悲要普救众生。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意是要救度十方众生,因此不论是有罪、无罪,都要救度。所以是一方面事先警惕,另一方面,若他已经造了,也要催促他赶快回心,毕竟造了这种重罪,在佛的心中是不忍看他去受苦流转而救度无期的。
比如《观无量寿经》中造了五逆罪的下下品众生,最后因为念佛也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显示阿弥陀佛不忍心看到众生堕落阿鼻地狱,安排种种因缘使他有机会回心念佛,好将他救度到极乐世界,所以说「已造摄取」。
从上面的解说,大家应该可以了解,「唯除」是为了「抑止」,「抑止」是为了「摄取」,并不是真正的「除」,永远的「除」。因此,「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字,更显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细腻悲愿。
若能够回心转意,任何的众生、任何的大罪,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就好像善导大师解释的: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意思就是说,靠着阿弥陀佛的愿力,五逆的众生或者十恶的众生,只要念佛都能够罪灭得生,只要念佛五逆十恶的罪就可以消灭,而得往生极乐世界。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诽谤正法的众生或者断善根的阐提众生,他若回心转意,愿意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也一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显示阿弥陀佛的大平等与悲心无限。所以弥陀的愿力是绝对性的,没有一个人不能救,也没有一个人不要救。
善导大师又说: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这和前段文的意思一样,谤法阐提行十恶的众生,只要回心转意,专称弥陀佛名,谤法的罪、阐提的罪、十恶的罪,都可以消除。
善导大师又说: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就好像一支利剑,这支剑是神剑、是佛剑,这支剑所到之处,根本的无明都可以破除,所有的罪业都可以消灭,任何的阻碍都可以化解,所以说「一声称念罪皆除」。
「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以现代环境来说,比较没有机会造五逆罪,因为佛已经涅槃,而现在修行人得初果罗汉的就已经很少了,何况得四果阿罗汉。破和合僧的意思是说,一个修行的僧团他们互相依靠、互相团结,一起修行,但是因为造谣,破坏他们的和谐,让他们分裂,甚至障碍他们的修行,学佛的人比较不会这样做。不过,在团体中若是爱说是非、拨弄是非、说闲话,这样就有可能会犯上破和合僧之罪。
所以学佛修行的人,最后若没有归入净土,没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来生大都又随业去轮回,将来有可能会堕入三恶道,这是非常恐怖、危险的。
五逆谤法这样的罪业众生也能够因为念佛让佛救出阿鼻地狱,甚至往生极乐世界,除了净土三经有这样的解释之外,其他的经典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说法呢?有!有好几部经典都曾说到犯了五逆谤法的众生,靠着佛的力量消除罪业得到解脱的记载。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说:
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
这段经文是说,有真言咒语可以消除四种重罪、八种重罪,乃至无间、谤方等经、谤法和一阐提的罪业,不但可以使他们消除这样的罪业,也可以使他们速疾解脱,当下悟到涅槃佛性。
由这段经文可以知道,既然其他的法门也有这样殊胜的功德,何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万德洪名呢!岂不是更加殊胜,又更加简单容易?
有很多的咒语是不容易念的,平时已经不容易念了,若是到了临终,地狱之火烧到面前的时候,当下身心必然非常恐慌、痛苦万分,可以说六神纷乱无主,在那样极其危险、急迫之下,念那些咒语以求解脱是很困难的,那时就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能救我们了。因为只要念到、听到,都能够得到解脱。
印光大师也说:
若先曾谤法,后知改悔,则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归降即是顺民也。
若谓谤法之人,后纵改悔,亦不得生,便完全失却修持准绳。
印光大师说,如果以前曾经造过谤法的罪业,但是后来改悔,这样也能够靠着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好像一个病人,吃了药病好之后,就是一个健康的人了;又好像两国打仗,对方投降了,既已投降做了我们的国民,这样就是我国的百姓了。
假使说以前曾经造过谤法或者五逆十恶的业,虽然悔改但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岂不是失去了学佛、修行、解脱的标准性呢?若是这样,就不知道什么是解脱的原则了。这是印光大师这段法语的意思。
法照大师是唐朝时代的一位国师,也是净土宗第四位祖师,是一位很有名的高僧,他有一段偈语说: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这段的法语非常好,显露出阿弥陀佛彻底救度众生的大慈悲,也显示出念佛功德的殊胜。倒数第三句说「不简破戒罪根深」,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分别的,即使是罪根很深、罪业很重的破戒众生,只要对方回心转意,此后专一念佛,这样也要使他往生成佛。
「能令瓦砾变成金
」,「瓦砾」就前一句所说的破戒及罪业深重的人,他们最后悔改念佛,就可以怎么样呢?天差地别,大不相同。本来是瓦砾,瓦砾就是破损的瓦砖,原本是废弃品,丢在墙角没有价值、没有人要的,当下突然变成黄金,由最没有价值的废弃物,变成最有价值的金子。好像是枯木重生,已经枯死的树木竟然还能够又重发新芽,而且开出芬陀利花,这都是靠回心念佛,也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增上强缘,以我们念佛为因,阿弥陀佛的佛力为缘,才能够使我们这种罪业深重的众生,能够往生成佛;没有价值的东西,突然变成珍贵的黄金。
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增上缘,没有可得度的机缘,则瓦砾还是瓦砾,该堕入地狱的还是会堕入地狱;能够得度,就是靠我们回心念佛,靠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力。
当然我们不可能故意去受戒又去破戒。在佛前发愿受戒是非常神圣、庄重的事,发持戒之愿以后,心情上必然都会念兹在兹,非常慎重的去护持这个戒,因为这是对释迦牟尼佛的承诺,不会轻易去破戒。假使破戒了,一定有他不得不破戒的环境因缘,那也是他的业力。
不过,严格说来,十方众生都有犯罪、破戒的潜在念头,因为众生都有贪、瞋、痴;有贪、瞋、痴就有可能会受戒而破戒,没有受戒的也会犯杀、盗、淫、妄的罪业。若不是我们有这样的业障,早就解脱生死轮回了,怎么还会在这里呢?所以,不管有无受戒、破戒,最后都是要靠阿弥陀佛的救度。
大约一千年前日本有一位源信上人,他说:
极重恶人,无他方便;唯称弥陀,得生极乐。
这段法语也是在说《观无量寿经》下下品众生的状况,众生罪业最重的就是下下品的众生,下下品的众生是极重罪业的恶人,世间除了一阐提之外,没有比这样的罪更重了。这样的罪业,是任何声闻的法、缘觉的法、菩萨的法,乃至其他佛的法都没有办法救度,只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功德才能救度,也就是说,只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才能够救,只有念佛才能够救,不但能够解脱三界六道轮回,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但往生极乐世界,也能够快速成佛。
所以说「极重恶人,无他方便
」,没有其他的办法,「唯称弥陀,得生极乐。
」唯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但离三途之苦,得到往生极乐之乐,而且也能够成佛。这就显示第十八愿后面八字所说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是抑止门,是先警告大家的,是提醒我们的,也是使我们最后有回心转意来得到救度的机会,它不是真正的除,不是永远的除,它是方便性的说法。
那学佛、念佛的人可以因为这样就去为非作歹、放纵身心、不去约束,就靠稳阿弥陀佛吗?当然不可以这样,反而要更加感念有阿弥陀佛无微不至、体贴周到的爱心与大恩,遵守阿弥陀佛的警策才对。
净土宗有一位祖师叫做道绰大师,他根据《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的经文,来解释第十八愿。怎么解释呢,他说: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
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段文总共三十个字,这段文也叫作「本愿取意文」,本愿取意文是道绰大师的「本愿释」,本愿释就是道绰大师对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八愿的解释,这个解释是所有「本愿释」的模范,非常标准、非常重要。
所以念佛人对这段法语、对这三十个字,若能够将它背在心中,领解它的意思,这样会增长我们的信心与法喜。不过若是已上了年岁,记忆力也已衰退了,就不用背,只要将「阿弥陀佛」念熟,就好了。
道绰大师根据下品下生的内涵解释第十八愿,这种解说非常好。第十八愿就是这个道理,有这个道理,必定有那个事相,那个事相在哪里呢?就是在《观经》的下品下生。有一句话说:「以理成事,以事显理
」,就是说在这个宇宙之中,必先有这个道理、原理的存在,所以才能创造出那种相应的事实,才有相应的现象可以显现,假使在这个宇宙之中,根本就没有这种的原理,而要创造那种事实、或现象是不可能的。
但原理、道理往往是很深刻、很微细,不容易了解的,所以就必须要借种种的譬喻或者故事来说明、显现出道理的真实可行性。道绰大师这段法语这三十个字就是「以事显理」,以下品下生、造业的众生临终念佛往生,来显现出阿弥陀佛根本大愿第十八愿的微妙道理,所以这段文非常的好。
这段文第一句就说:「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
」,这是在解释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是什么样的众生呢?是圣者或凡夫?是善人或恶人?是什么样的众生呢?道绰大师直接用「纵令一生造恶
」来解释。
「纵令一生造恶
」意思就是说,即使万不得已他一生造了罪业。这句的意思包含:造罪业的众生也好,没造罪业行善积德的众生也好;遇到佛法学佛修行也好,甚至已经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众生也好,都包含在这个「纵令」这二字里面。
这段文中第一句「纵令一生造恶」,如同撼动人心的平地一声雷,又如长夜划破无明的一道光,让人很兴奋、很高兴、很踊跃,让人由衷赞叹!令人仰天欢呼!怎样欢呼呢?欢呼说我们已经得救了!我们已经得救了!就好像《法华经》所说:「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
「纵令一生造恶」这六个字是在解释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虽然第十八愿三十六字当中并没有这六个字的经文,但是有这六字的意义。因为第十八愿的愿文所说的十方众生,乍看这四字不知道是指什么样的众生,道绰大师让我们了解十方众生,就是「纵令一生造恶」的众生。
善导大师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
」,也可说「阿弥陀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
」,就好像掉入水中的人,才需要赶紧将他救起来,若是在岸上,我们就可以放心。
所以十方众生之中,有凡夫众生,也有圣人众生,以凡夫为本;凡夫之中有善有恶,以恶机为本;恶人之中也有平生的根机,也有临终的根机,平生的恶人他还有生命存在,他或许还能够遇到佛法而得救,独独将要临终的恶人,他这口气将要断了,一断就要堕入地狱,没有其他的方便,这个时候若没有马上将他救起,就来不及了。
所以佛的慈悲显示在哪里?显示在临终这个罪恶众生的身上,当然佛救度众生平等没有差别,但是若以先后缓急来说,当然在恶机临终将要堕入地狱,这个时候可说千钧一发,危急之至,要赶紧先将他救起,否则稍纵即逝。
因此道绰大师他才解释说「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
」,一生造恶临命终的这个众生最紧急,若不是临命终,还来得及。同时也以「纵令」这二字来包含一生行善的根机,这就表示所有的众生──上自上上品善根的众生,下至下下品五逆造恶下劣根机的众生,都没有遗漏于阿弥陀佛的救度之外,都能够让阿弥陀佛救到极乐世界。
所以若没有道绰大师这段「本愿取意文」,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后人恐怕就难以体会了解,造恶的根机恐怕也不知回心往生的这条道路,所以道绰大师可以说为了天下后世众生显明弥陀愿王万机不漏、平等普救的本愿深意,令人感戴。
又,第十八愿所说的「乃至十念
」,这个「念」,有的解释为观念上观想念佛、观像念佛的「念」,或者意念上实相念佛、无相念佛的「念」,如果这样,「易行道」就失去了易行的原理。因为这个「念」若不是称念佛名的「念」,则一般人都做不到;唯有「乃至十念」的口称念佛,一切众生才都能做得到,甚至连鸟儿也做得到,其他动物也都做得到。
所以「乃至十念」若解释为其他的「念」,这样就违背了阿弥陀佛「五劫思维」的本愿了。因此道绰大师以「称」解释「念」而说「十念相续称我名字」,明白显示阿弥陀佛的本意,也显示「易行道」的至极易行。
所以第十八愿有了道绰大师的取意文,第十八愿才能够显明,到了善导大师直接就以「下至十声,称我名号
」来解释取意文,二位师徒的解释前呼后应,可说通彻佛意,朗照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