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大悲传普化 真成报佛恩

──2009年7月19日下午,于「江门念佛会」开示(二)`

自信教人信──善导大师解释《佛说无量寿经》〈流通分〉

在「江门念佛会赞颂辞」中有一段善导大师的法语: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这段法语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内容很深广。这一首偈语主要是在解释《无量寿经》〈流通分〉之文。之所以特别以此偈来解释〈流通分〉,在于点出〈流通分〉之文是整部经典千里来龙在此结穴的地方。

《无量寿经》〈流通分〉

《无量寿经》主要是在讲述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因果,强调专念弥陀名号的功德。专念弥陀名号功德广大,不管出家在家、有修行没有修行,只要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离开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

可是,这个很难让众生相信。因为很难以令人相信,所以释迦牟尼佛就特别地叮咛交代。

交代谁呢?交代弥勒菩萨。因为弥勒菩萨是继承释迦牟尼佛、将来要在娑婆世界成佛说法度众生的等觉菩萨。

在〈流通分〉中,释迦牟尼佛叮咛、交代弥勒菩萨的内容,大约有四点:

第一,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得到大利,具足无上功德。

第二,再怎样苦,即使须要跳过火海,我们也要去听闻这个法,因为它的功德太大了,是很值得的。有很多菩萨要听闻都听闻不到。如果有人能够听闻到这个法门,这个人就不会退转,一定会成佛。

第三,要将这弥陀救度的法门,永远保留在宇宙当中。即使前一位佛涅槃了、下一位佛还没有降生人间,也都要使这个法门永远流传下去。

第四,能够听闻到这个法,进一步相信这个法,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释迦牟尼佛怎么叮咛、交代弥勒菩萨呢?经文言: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意思是说,听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晓得这句名号是救度我们离开生死轮回的法门,即使只念了一句、当下就去世了,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够快速成佛。世间没有任何功德比成佛更高了,而且所获得的利益是宇宙之中最大的利益,所以说「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那方法呢?就是「欢喜踊跃,乃至一念」的念佛,只要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获得往生成佛的大利无上功德。这个殊胜的方法,弥勒菩萨未必晓得,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别殷勤地交代、叮咛。

不要因为念佛时有杂念而懊恼

莲友们平常如果希望能专心、摄心地来念这句佛号,可以应用十念计数的方法。

不过,我们再怎么样地摄心,也都会有妄想杂念,因为我们凡夫的本质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妄想杂念,我们也就不会出生在这个地方了。之所以会投生到这个娑婆世界做人,都是妄想多、烦恼重的缘故,如果烦恼清淡或没有什么妄想杂念,就会出生在色界或者无色界天。不过,即使出生在色界、无色界天,死了也还是会堕落下来的,因为六道是轮回的,轮转来、轮转去,始终不能脱出。所以不要因为念佛时有杂念而懊恼,要因为虽有杂念却能念佛往生而欢喜。

十念计数、拨念珠

所以,念佛的时候可以应用十念计数法。

如果持念珠念佛,也可以念十句拨一颗,不要很快地一直拨,那样不晓得是在念佛还是在念杂念。

念佛应该是轻松地、自在地、一句一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念十句拨一颗念珠,念十句拨一颗念珠,不知不觉,一串念珠就已经念完了。这样念佛会觉得神清气爽,心神宁静,法喜充满。

因为心神宁静,妄想杂念就比较细。只要有一次的十念计数较没有杂念,就会感觉到很清爽,再继续两次三次的十念计数,心神的宁静,清爽的法喜,就会更踊跃。因为这样,内心也就会很平和、很安详、很宁静、很稳定的。

动是静的延续。生活中我们有能力就以这种心境来待人处事,这样,自然会发觉,以前喜欢计较的,现在不喜欢计较了,因为心中平和,凡事都觉得顺眼了。一个人如果心中不平和,再顺眼的事情都会不满意。

心虽未宁静,信愿专称亦得往生

不过,不管念佛的时候心中宁不宁静,都没有关系,只要愿生极乐之心肯定,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专依靠阿弥陀佛救度,永不改变,这样的念佛,都百分之百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的愿,不是要你清净心往生,而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是靠名号的功德力往生,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功夫往生。

往生靠佛力,方法简单,果报殊胜

如果这句名号没有佛的功德力的话,即使念佛的功夫达到一心不乱(指禅定),也不能往生,因为我们的往生是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所以不管善恶多少、功夫深浅,只要念佛,都平等往生。

由此可知,念佛法门,方法非常简单,果报非常殊胜。

不舍辛苦,听闻妙法

因为方法这么简单、功德利益却这么超胜,所以释迦牟尼佛就继续跟弥勒菩萨说:

  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
  要当过此,闻是经法。

这是一种比喻。释迦牟尼佛说,即使有大火──多大的火呢?大到充满整个银河系,充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也要不舍辛苦,冲过去听闻这个法门。

如果这个法门不可贵的话,释迦牟尼佛就不会这样恳切地来鼓励我们。

这个法门的可贵处在于,只要听闻到这个法门而念佛,就能够解脱。

反之,如果没有冲过大火听闻这个法门、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生世世将继续在六道轮回,受地狱之火的燃烧。

不出轮回,难免堕落恶道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

  未来现在,诸世界中,
  有天人受天福尽,五衰相现,
  或有堕于恶道之者。

《大般涅槃经》也说:

  虽复得受梵天之身,
  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任何众生,只要他还在六道中轮回,虽然禅定的功夫很高,出生在色界四禅天,甚至禅定更深细,出生在无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天──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有多长呢?有八万四千大劫──即使这样,仍是未脱轮回,死了还是有可能会堕落到三恶道。

追寻出路

善根敦厚的人,看到经典这样的开示,一定会有所感悟。因为行善、持戒、修定,好不容易生天了,可是业报来时,还是一样堕落三恶道。「原来生天不究竟啊!」他就会去寻思,到底有哪个法门真正能够超越六道轮回、不在三界之中?而且是这一辈子就能够解决这件生死大事呢?有这种真诚追寻的心,有一天他就会追寻到,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人有善念,天必从之」。最后他将会寻找到弥陀救度的法门,往生极乐世界而永不再轮回。

比其他法门更可贵

所以,这个法门比其他法门更可贵,释迦牟尼佛才特别付嘱弥勒菩萨,即使越过火海,也要去听闻这个法门。

释迦牟尼佛继续又说:

  所以者何?
  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

为什么?因为有很多菩萨想要听闻这个法门,可是听不到。

终将不退转

又说:

  若有众生,闻此经者,
  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意思是说,能够听闻到这个法门,终将不退转于佛的阶位。就好像太子一样,将来必定继承皇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即使学问、品德、能力都非常好,还是不能当皇帝。而太子的道德、能力、学问未必如宰相,可是将来王位却非太子莫属。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还有烦恼、妄想、杂念,但是听到了这个法门,将来都会成佛。

何谓「闻此经者」

什么叫做「闻此经者」呢?就是听了,而且相信。如果听了而不相信,就表示虽也听了,但未入心。听了而且相信,就会念佛,就会愿生极乐。

愿生极乐而专念弥陀名号,善导大师就说:一百个人一百个往生,一千个人一千个往生。莲池大师也说:「百信则百生,千信则千生。」

念佛简单容易,称为「易行道」

因为念佛很容易,只要有心,就会想佛;有口,就能念佛。如果要诵经,要持很多咒语,那就比较困难。比如不认识字的人,没有时间的人,就没办法了。可是现在只要念佛就可以了,有谁不能念佛呢?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一直想东想西、闲言杂语的,如果把这些时间和精神拿来念佛的话,那成佛是绰绰有余了。

因为念佛很简单,所以才称为「易行道」。「易」,就是简易、容易、安易。「简易」──只要念这句佛号;「容易」──人人都能做得来,不繁杂、不困难;「安易」,安全、安稳,没有什么险难。

因为这个法门是广度众生的法门,根器很锐利的人做得来,像我们根器这么低下的人也做得来,这就是所谓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人修万人去」。

特留此经,救度法灭众生

因此,即使在法灭时代,也就是佛法经过一万年之后,所有的经典通通消失、不存在了,释迦牟尼佛也要以他的慈悲愿力,把这部《无量寿经》留存下来,不让它消失。因为这部经典是专讲弥陀救度众生的法门,这部经典如果消失的话,那众生怎么能够得度啊?如果众生不能够得度,就失去了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娑婆世界的意义了。

拔苦──救度生死轮回之苦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此世间的目的,就是要「拔苦与乐」。「拔」就是救拔、救度的意思。「苦」是什么苦呢?身体不好、事业不顺利、家庭不美满,这些都是苦,可是还有比这更大、更长久的苦,就是死了之后,从这个人间的小苦,转入到另外一个大苦──这就是轮回,轮回才是真正的苦。世间任何的苦与轮回之苦相比,可说是无足轻重,连「大海之一滴」都不足以形容。

所以佛教讲的「拔苦与乐」,是要救度生死轮回的苦。

与乐──无量寿

「与乐」,什么是乐呢?离开三恶道出生为人,乐吗?(莲友答:不乐。)那生到天堂享受天福,好吗?(莲友答:不好。)要十善圆满才能上生天堂。离我们最近的四天王天,寿命是五百岁。可是四天王天的五百岁跟人道的五百岁不一样,他们的一天,就是我们的五十年。我们的一百岁,只是他们的两天而已。单单四天王天的寿命就这么长了,何况其他?可是,释迦牟尼佛就开示我们了,即使上生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四千大劫,还是会死;死了会到哪里呢?不可能再更高了,一定会堕落下来。可见,只要有寿命的话,就是短命,因为寿终的时刻早晚总会到来。

所以除非能够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才是真正永恒的存在,这样才是真正的乐。

极乐世界是无量寿,身体永远不会老迈、不会生病,经典上说是「金刚那罗延身」,也就是金刚不坏之身。世间万物是没有金刚不坏的,人有生老病死,物会生灭变易,地球、银河系也难免成住坏空。凡是存在的,不管有形、无形,都是无常的。而只要是无常,就是苦。到了极乐世界,就没有无常的现象,所以只有到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拔苦与乐」。

成佛之乐

《阿弥陀经》言: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但受诸乐」。有什么乐呢?离开三界六道轮回了,乐不乐?(莲友答:乐。)让你成为阿罗汉乐不乐?(莲友答:乐。)可是阿罗汉与菩萨比较的话,还不如菩萨,所以心中仍有不乐;菩萨有小菩萨跟大菩萨,小菩萨跟大菩萨比,心中也有不乐;大菩萨上面还有佛,跟佛相比,心中也有不乐。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表示到了极乐世界,不但有阿罗汉的乐、有小菩萨的乐、有大菩萨的乐,更有佛的乐,所以叫做「但受诸乐」,因此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佛。

难中之难

因为这个法门是这么殊胜可贵,所以释迦牟尼佛付嘱弥勒菩萨一定要劝导大家听闻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就说: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
  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
  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意思是说,我们要遇到佛很困难;虽然佛陀的教法还在,但是能够听闻到的人比例也不多。而要听到这个法门,就更加困难了。自己要相信都不容易了,何况要教导他人也来相信,岂不是难中之难?因此善导大师才说: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真报佛恩

那什么叫「报佛恩」呢?铸一尊金佛,盖一座金殿,用种种的宝物来装饰,这样是不是报佛恩呢?或者有大布施心,将所有的财产都拿来供养佛,这样是不是报佛恩呢?都是,可是还不足。那怎样才是真正的报佛恩呢?就是要「大悲传普化」。因为佛的目的,就是要救度众生。救度众生的法,就是这个法门。我们介绍这个法门让众生相信,佛救度众生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自己念佛又劝人家念佛,这才是真正的大悲,才是真正的报佛恩。

善导大师还有一段相同意思的法语,说:

  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
  闻即信行者,
  不惜身命,急为说之。
  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
  是名真报佛恩。

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想离开娑婆世界的种种苦,他一直在寻找解脱的法门,一听到这个法门就能立即受持,这样,我们甚至牺牲生命也要跟他讲,因为他一信受,就能够离开生死轮回。佛的愿就是要救他,现在因为你的关系,他得救了,这样岂不是就满了佛的愿,就是报答佛恩了?

善导大师又说: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
  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
  还入三恶,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
  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这段法语比较长,简单地说,就是十方诸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的目的,不是要我们去恶行善,将来生天、享受天乐。因为人天的乐很短暂,就好像闪电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之后又将堕落三恶道,继续轮回受苦,这是不究竟的。因为这样,所以诸佛劝导众生求生极乐世界;一旦往生,不但永远离开轮回,而且能够获得无上菩提,成佛度众生。所以善导大师就说:「是故今时,有缘相劝」,现在有缘相聚在一起,不说其他的法,只有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法,这样才符合十方诸佛出现在世间的本怀。

「本怀」就是动机,也是最后、唯一的目的。即使其他事情都已经达成了,但这件事情没有达成,其他事情等同没有达成;只要这件事情达成了,其他事情虽没有达成,也不缺少了。

学佛的目的,不是深入经藏,或者会止观、参禅、打坐就好,而是要借由这些来脱离轮回,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不能脱离轮回,学什么都不究竟;能够脱离轮回,其他的通通都究竟了。

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种恩德即使粉身碎骨也没有办法报答的,只有把它传出去普化大众,这就是大悲行,也是真正的报佛恩。这种学佛者,才能称为真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

《华严经》有一首偈语:

  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
  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佛恩。

意思是说,我们把佛顶戴在我们的头上,经过一劫、十劫、百劫、千劫,甚至将我们的身体当作床铺、坐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来让佛来躺、来坐,即使这样,如果没有传法来度众生,一样不能够报答佛恩。

普传弥陀救度之法

传何法?传「信救度、念弥陀、生极乐」的法。

这信是大信。何故?大悲故、报恩故、真佛弟子故。

所谓「佛弟子」,一般是名份,有名无实。而念佛人,现世常蒙佛光摄取,命终往生证大涅槃,是名实相符的真佛弟子。

所以,普传这个弥陀救度的法门,才是真正的「大悲」、真正的「报佛恩」。因此善导大师才说:「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这段法语有这么深广的意义。

早上也引用过《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法语: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
  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自己念佛,自己是芬陀利花;普遍劝化大众念佛,就遍地开花了。

我们希望莲花能够开遍整个地球,开遍三千大千世界,开遍十方法界,这样岂不表示所有众生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了!

我们净土宗的宗徽,就是「地球莲花」,意思是把这个念佛的法门,弘扬到世界五大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念佛人,因为唯有念佛才能脱离轮回,往生成佛。

念佛法门是「在家众念佛,胜过出家众;出家众不念佛,输给在家众」。怎么说呢?如果出家住在深山闭关苦修,可敬不可敬?可学不可学?可敬,但未必可学。为什么?因为我们做不到啊。而且即使做得到,也很难脱离生死。出家人是专业的修行人,可是大部分的人都在士农工商之中,上有老,下有小,在金融风暴的时空之下,朝九晚五,晚上可能还要加班。在这样的时空因缘下,如果有哪个法门是每个人都学得来的,那就是可敬而且可学的。

哪个法门有办法呢?唯有念佛这个法门了。

所以,能够遇到这个法门,大家永远都不需自卑和遗憾了。

从端正我们的三业行为开始

遇到这个法门,一方面要专一念佛,在往生的道路上,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在世俗生活上,还要尽自己的责任,做好人的本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一个念佛人,如果连做人的本分都做不好的话,就会让人家轻视念佛,让不了解的人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如果做得好的话,等于给阿弥陀佛增光。

所以,学佛念佛的人,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样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会欢喜,护法龙天也会拥护赞叹。不然的话,虽然念佛可以往生,但是责任义务都没有尽到,阿弥陀佛的心中也会为我们遗憾啊!

所以,「大悲传普化」,才能够「真成报佛恩」。要能够「大悲传普化」,也要从端正我们的三业行为开始。

成就众生往生西方

接下来,解释印光大师的一段法语:

  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
  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
  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这段法语意义同样很深广。

要怎样成就众生往生西方呢?就是平常的时候,向他介绍这个法门。

假如平常没有机会,临终的时候就去为他助念。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是主动、平等、没有条件地要救度我们,即使是临终才听到这个法门就断气了,只念了十声,或者念了五声,或者一声,或者是嘴巴已经僵硬,只是心中动了一个要往生极乐世界而念阿弥陀佛的念头,就断气了,当下一样往生极乐世界。

佛的大慈大悲,就显现在这里。

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只有净土宗念佛法门真正能够彻底、究竟地体现佛大慈大悲、拔苦与乐的精神。其他法门有的要止观打坐,有的要朝山拜忏,有的要诵经持咒⋯⋯,可是,一个临命终的人,在那时候他还能够诵经持咒吗?还能够求开悟吗?都不可能了。可是,只要他生起一念「我要往生,我要靠阿弥陀佛」,「口虽未言,佛已先知」,阿弥陀佛已经知道,就会马上示现,而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愿生之心与佛心相应

我们有愿生之心,就满了佛的愿。尽管我们的心有很多的贪欲、瞋恚、无明、妄想、杂念,但在这些当中,我们还有念佛的心,这才是最可贵的。

这种念佛的信念是金刚不坏的,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迎接。

这就是《华严经》最后所讲的,人将死的时候,身体离开了,眷属离开了,所有的动产、不动产都离开了,只有这一念愿生的愿心不离开,因为这个愿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的佛心是相应的。

什么是相应呢?一体就是相应,如果没有一体,就不相应。

就好像月亮高挂在天空,只要有水的地方,月的影子就会映现在其中。月的影子跟水是一体不离的,不管是大海的水,或者长江、黄河的水,或者是脸盆里的水,或者是杯子里的水,月亮都跟它一体不离。

所以,只要我们愿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跟我们一体不离,因为我们的愿生,就是阿弥陀佛的愿望啊!

阿弥陀佛为我们五劫思惟四十八大愿,为我们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这么长时间的辛苦,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有一件:「某某人哪,你要往生我的极乐世界啊!」那我们就随顺阿弥陀佛的愿,愿往生极乐世界。如此一来,佛的愿与众生的愿,就愿愿相应了。

一体不离

这样,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阿弥陀佛都跟我们一体不离。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不管走到哪里,月的影子都跟随我们到哪里,都不离开。

所以,念佛人跟阿弥陀佛的亲密度是没办法形容的。

如果了解了这个道理,就会发自内心地欢喜念佛,感觉世间任何事情都不如念佛有味道。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就会觉得念佛很生涩,没有味道,不想念。

劝人念佛往生功德最大

印光大师说:「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印光大师说这样的功德太大了,大得不能想像,只有佛跟佛才能知道啊!

一个临命终的人,这个时候是他升沉的关键时刻,可说是千钧一发,非常关键。你劝他念佛,他念佛了,往生了,不再轮回了,这样法界就少了一个轮回的众生,宇宙当中就多了一尊救度众生的佛。他能够往生成佛,是因为你的劝化,这样的功德,怎么能够想像得来呢?即使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都不如这样的功德。

所以,自己念佛,又劝他人念佛,这是所有功德当中最大的。

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有这样一首偈语:

  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
  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普愿有情皆念佛」:我希望我的父母念佛,儿女念佛,兄弟念佛,六亲眷属、亲朋好友、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通通都念佛。

「临终往生极乐邦」:他们要死的时候,不是向阎罗王报到,不是受阎罗王的审判刑罚,而是往生极乐世界。

「家亲眷属永团聚」:父母、儿女、兄弟、六亲眷属、子子孙孙永不分离,这是大家的愿望,可是这个愿望只有念佛才能够达成。离开念佛,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永远不能达成。

《无量寿经》就说: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地藏经》说: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
  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因为业力各不一样,所以果报的去处也各不相同。

只有念佛,相同的因,而得到在极乐世界相聚的果。

「光寿如同大愿王」:到了极乐世界,光明、寿命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也就是成佛,成为跟阿弥陀佛一样的佛,这是世出世间最高、最有价值的。

回向

今天下午就讲到这里。

请大家合掌一起回向。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