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待佛来迎
那一年,善导大师仅十八岁,机缘成熟,遇见一幅“西方变相图”。他凝神观望,极乐世界微妙庄严:阿弥陀佛慈悲凝视,观音、势至侍立左右,七宝池里莲花四色,大如车轮,光明炽盛,往生者于莲花中化生,恭敬合掌。大师震彻心髓,感慨:“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这是善导大师的愿心,亦是引导后人念佛求生的示现。
两年后,大师在一次读诵《观经》时,披览寻义,悲喜交加,高声叹道:“修余法门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 ——原来乘坐莲台,往生净土的径路,唯在净土一门。
大师二十三岁那一年,依《观经》修行,证得观佛三昧,彻知弥陀悲愿,广开净土门,弘扬净土。长安弘化三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念佛之声,响彻上空。
在短短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念佛不辍,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就连本意要杀害大师的屠夫,睹其德面,大受感化,放下屠刀,顶礼忏悔,发愿往生,即刻爬上高树,合掌唱佛,欢喜而去。阿弥陀佛与清净大海众菩萨,浩浩荡荡前来接引;屠户神识从顶门出而,乘金莲台,随佛而去。围观之人,都目睹圣境,心中震撼至极。
大师时代,最为盛况空前的,或许不是眼见的繁华街市,而是虚空遍满海会圣众现前接引的盛会。纵然,莲池海会的痕迹不驻于空,甚至历史的烟云也湮没了大师的著作,但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还有对众生往生盛况的描绘,一直在历史的时空中久久传扬,深入人心。无数净土行人也祈愿弥陀现前迎接,临终无障碍,这从莲池大师的发愿文,可见一斑:
愿我临终无障碍,
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
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
曲伸臂顷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
亲听法音可了了。
如今因缘际会,善导大师悲智的光芒再现中土,念佛必得往生的净土思想,早已如一股清流,荡涤曾经的浑浊不清。人们开始体会到弥陀救度悲心,终于读懂了,原来第十九愿,并不是条件的交换,而是阿弥陀佛悲心的流露,是临终来迎的誓约: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经》中,亦有临终之际,佛力慈悲加佑,令心不乱的保证: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观经》九品往生章中,弥陀与化佛菩萨等,浩浩荡荡前来接引念佛人的经文,更是最有力的证明。
佛圣来迎、周匝围绕,以及念佛人必然心不颠倒,这都是源于阿弥陀佛根本的誓愿——第十八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于是,念佛之人放下仿若不得的祈求,得到安心,在烦恼的娑婆世界,唯是静待来迎,不再恐惧临终慌乱,唯一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轻轻称念。
二、乐登金台去
安心念佛的人们,总会在阅读经文时,观看弥陀来迎的绘画雕像时,欢喜踊跃,仿佛那些蒙佛接引的往生者,正是临终的自己。
尤其千年以来,在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广为流布的邻邦日本,源于对来迎的深信,他们塑造的接引像,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总是瞻仰一眼即欢喜不已的:或为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等三圣驾临;或者并诸圣众,如海潮般声势壮大而来;或者阿弥陀佛轻踏彩云,独自垂现……,哪怕因为年代湮远,群像散失,使来迎队伍中,孤零零一尊独存:菩萨、俯身、抬手、莲台,无不奕奕生动,给人往生的笃定感,亲切、安然——菩萨出场,主尊阿弥陀佛殿后即来。
现在,就让我们静静欣赏,这么一尊日本江户天明时期(1781-1788)的菩萨捧花来迎像,感受弥陀的陪伴守候。
此尊来迎菩萨像为木制,彩绘,高100cm。两百多年已过,木雕上的漆金,依然光色如初,透出淡淡光芒,宛如那罗延身。菩萨立于莲座之上,衣纹层层迭加,雕刻细腻,轻盈飘逸;躬身前倾,双手捧持金色莲台,正是等待迎接念佛人的那个瞬间,动态之感,扑面而来。
菩萨双颊饱满,眉如新月,慈目微张,神情平静安详,似乎正在俯视着念佛之人。此像头梳高髻,丝丝刻画,细腻逼真,遗憾的是原来的天冠,已经缺损,现在仅存天冠底座,因此不知此尊来迎菩萨是观世音菩萨,还是大势至菩萨。
不过对于念佛人而言,是哪一尊菩萨并不重要,最感动的是那属于我们的宝莲花,如今终于还到娑婆,要来接引往生。正如法照大师言:
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花还到此间迎。
此尊菩萨轻柔的双手,指节灵动,轻执莲台,又稳稳住立掌间。莲台似乎时刻要飘飞而出,降临到念佛人脚下。如此匠心别运,将菩萨宝手功德,彰显无遗,正如《观经》中所说:
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
手十指端,一一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
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
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
其光柔软,普照一切:
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原来菩萨一直“恒舒百亿光王手,普摄有缘归本国”,以慈悲之手,执金莲台,耐心守候,只为带我们回到净土。然而,总有一些人会有疑惑:“像我这样平日烦烦恼恼,也没有什么修行的人,就这样傻傻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成佛?”
菩萨深知我们的疑虑,于是微笑相慰,与佛同来,欢喜赞叹。正如《观经》所说: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蒙佛加持,菩萨护助,自然顿除疑虑,明白往生功德全在念佛;又见阿弥陀佛伫立空中,与诸菩萨、百千比丘众等含笑等待,放大光明,皎然目前,心中欢喜,身心安乐。
随后,观音、势至菩萨亲垂宝手,轻轻拉着我们,瞬间登上宝莲台。草庵瞑目之间,便是莲台跏趺之时。即从弥陀佛后,在菩萨众等围绕下,一念之顷,得生西方七宝池中,莲花化生。
三、往生早已成
一般人们刻画的来迎图,多是西方三圣一齐前来,或者是弥舵手执金台,亲自接引,而此菩萨来迎之像,即有慈悲深意,蕴藏其中。
处在有量的世界,以所赋的才思、所秉的技艺,想像着经中的极乐圣境,即便通身使力,竭尽无余,最多不过刻画了大海之一滴而已。这尊来迎队伍中的菩萨,他形单影只,就是引接场面的大海之一滴;然而这项时间留下来的缺陷遗憾,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或许将启人深思,给人无限的欢喜——这就好比艺术上的“留白”,有无限的想像空间:
垂死之眼,在逐渐黯然之际,虚空之中忽然满眼云花,一片金影透雾先出——莲台乍现。接着,一双光明宝手,托台而至,天冠闪耀,衣带飘动,香风扑面袭来,菩萨现出全身,面对满心期待的我粲然一笑;正在惊喜欢快的时候,才一瞬间,七彩云雾豁然大开,更庄严更伟岸的阿弥陀佛,尽一辈子揣想其举止笑貌的南无阿弥陀佛,终于金光闪耀、大山巍巍地来到眼前,毫光照我。这时,海会圣众正在天空散花,鼓动乐器,赞叹安慰,欢喜起舞;极乐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也照眼得见,无量无边,气势恢弘,震撼人心。
阿弥陀佛彻知众生往生因缘,故伫候空中,如如不动,光明摄取;两大菩萨,助阿弥陀佛弘化十方,长劫以来,为成熟我们根机,种种方便善巧,如影随形,等往生时刻终于到来,自然迫切前往,来到念佛人的身边,兄弟相称,欢喜赞叹。
这也正是阿弥陀佛慈悲心切,最周到的安排。临终之际,众生最需种种安慰,故遣菩萨来到往生者面前,站立身旁,陪伴左右,给予最亲切的爱护,如母爱子,而不是远远地在空中伫立,给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而且手中的莲台,是弥陀主动送给众生最好的礼物,自然要主动捧来,双手奉上!
一尊来迎菩萨像的塑造,简单明了,让人一眼看见菩萨手中的莲台。这莲台寓意了众生往生的功德,早已成就,在十劫之前,阿弥陀佛成佛的那一刻已完备无余了。极乐世界的宝池之上,有十方众生的莲花,显现每一个众生的名字,也许还有众生回到净土的时间年月呢!
当你静静看着这尊简约的来迎菩萨像,是否看见了阿弥陀佛携诸大菩萨,浩浩荡荡,前来迎接的恢弘场面?是否看见了菩萨手中那一朵,有你名字的宝莲花?是否听见了弥陀慈悲的呼唤,菩萨最高的赞叹,而愿意一声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轻轻回应……
佛欣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