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五德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佛经将莲花譬喻佛,所以最能代表佛教的花,就是莲花,尤其是净土宗也称莲宗,极乐世界亦名莲花藏世界,阿弥陀佛与清净大海众菩萨,也都乘坐莲花,而且只要在娑婆世界念佛,极乐世界便开一朵莲花。如法照大师所说:“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还到此间迎。”

莲花也在于譬喻信心念佛人,如《观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

为什么不用樱花、菊花譬喻信心念佛人?就是因为莲花有其他的花所无法同时具备的五种特征,因此以莲花譬喻,称为莲花五德:

一、污泥不染之德

二、一茎一花之德

三、花果同时之德

四、一花多果之德

五、中虚外直之德

 
一、污泥不染之德:

弥陀救度的信心,开在恶人的心中。

《维摩诘经》说:“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污泥乃生莲花。”

莲花生长在卑湿污泥之中,而不是高原陆地。高原陆地譬喻善人、贤人、精进修行之人;卑湿污泥譬喻愚恶罪苦难以精进之人。

善导大师《观经疏》〈二河白道喻〉说:“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深感愚恶罪苦之人的心中,才会信受弥陀的救度,而开出真实信心的莲花。若自觉是个贤善精进之人,则不会全身心彻底领受弥陀救度。

佛教所说的恶人与世间所说的恶人不同,世间所说的恶人是指犯法,或违背伦理道德,如作奸犯科、偷盗诈欺、杀人放火,或忤逆父母等;而佛教所说的恶人,是指机深信的人,亦即是体悟到自己的本质是贪瞋痴,是善导大师所说的“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的人。若误解为要成为世间作奸犯科的恶人,而无恶不作,就会因自作自受,遭到恶因恶果的不幸。

“不染”是指不受烦恼业障所染,烦恼虽然仍在,但不碍弥陀救度,必出轮回,必生极乐,必证涅槃而成佛,如同莲花开于污泥之中而不受污泥所染。信佛念佛的烦恼凡夫,在不断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的当下,获得涅槃的果实,即是昙鸾大师所说的“不断烦恼得涅槃分”,善导大师所说的“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二、一茎一花之德:

樱花、桃花,是一枝茎条开很多朵花,而莲花是一枝茎条只开一朵花。

莲花一茎一花的特色,是譬喻被弥陀救度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别人不能代替。谁信受谁往生成佛,谁不信受谁依然轮回,生死路上,如父子登山,各自努力,彼此不能相代。如《无量寿经》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又如《地藏经》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三、花果同时之德:

同时开花,同时结果,这是莲花最大的特色。其他种类的花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而莲花最主要的不同就是花果同时,这譬喻着什么?“开花”是指信受弥陀救度,如《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所说“信心欢喜”。“结果”是譬喻信受的当下,获得往生极乐且住不退转的身分,如《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所说“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昙鸾大师譬喻说:“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光来暗去与暗去光来,是同时的。

 
四、一花多果之德:

莲花不仅开花结果同时,而且一朵花之中有许多莲子。这是譬喻信受弥陀救度,即能拥有广大无边的功德,如《往生论》所说:“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信佛念佛的功德利益,归纳为“现当二益”,现生不退,当生成佛。现生不退之外,其他的功德利益甚多;而当生成佛之后,便能广度十方众生。

 
五、中虚外直之德:

“中虚”,莲花骨茎的中间是空虚的,似觉脆弱,但事实上不容易折断,能支撑整枝莲花。譬喻愚恶苦恼的信佛念佛人,似软弱实坚强。

所谓似坚实软者齿,似软实坚者舌,有满口无牙的老人,没有断舌的老者。

地位、权力、财富,似强实弱,无常面前毫无作用;

贤善精进之人,若不求生极乐,命终之后,依然随业流转;

信佛念佛的人,显示自己无德无行、无能无力,然而临命终时,安然无惧,往生净土,即是似弱实强。

“外直”,外表的梗直。

莲花从外表看是直直的茎,表示信受弥陀救度的念佛人,自然会端正三业,为世良民,如梗直的莲茎一样生存着。

人是烦恼具足的凡夫,即便信受弥陀救度,但贪瞋痴烦恼还是永不会消失而一直存在的,但信受弥陀救度之后,心性转为慈柔,对自己的言行自然有敏锐的观察力。

所以信受弥陀救度的念佛人,会纠正自己的行为,也为了自信教人信,把尊贵的弥陀救度的法门传给有缘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人结上殊胜的法缘,因此更会谨言慎行,率身垂范。自己言行越好,所传的法门才越容易使人信从,因此会谨慎自己的言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