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四)

`──2016年7月23日慧净法师讲于圆光佛学院假日佛学班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学员、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请放掌!

这一本《无条件的救度》是将几年前我在台湾、大陆几个地方所讲的内容汇整成一本,事后也有经过增删修润。现在我们要讲下品下生就要先「消释经文」,以下所讲的未必会比这本的内容好,但想到大家回去之后不一定有时间、有机会看这一本,所以就利用现在这个机缘,带着大家一起来把它导读,然而导读也只是一部分相关的内容而已。

我们继续再导讲几段,请翻到第二十页中间。

妙法──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

有一句偈说「无上甚深微妙法」,这里的「妙法」是指什么法呢?就是指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悲愿与力量。《观经》说阿弥陀佛有「十力威德、光明神力」。《无量寿经》(简称《大经》)说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阿弥陀经》(简称《小经》)说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观经》又说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此等经文都在彰显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不仅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也能够毫无障碍地安慰、保护、救度一切念佛众生。所以,善知识为这个下品下生的临终众生说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门叫作「为说妙法」。

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讲经三百余会,开示八万四千法门,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解除众生的八万四千业障、八万四千烦恼。在各种法门中能够救度众生的法门才能称为妙法,反之,如果不能救度众生,不能使众生成佛,便不是究竟的法门,而是方便的法门了。

这段经文中所说的「妙法」,就是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门,因为唯有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才能给他安慰,让他离开当下的苦境。离开什么苦境呢?他就要堕落地狱了,阿弥陀佛不但能让他不堕地狱,还能让他脱出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快速成佛:这样的法才堪称为妙法。

进而言之,「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万德洪名就是妙法。所以,善知识为他说了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妙法之后,就要他念佛。

在这里,「教令念佛」的这个「念佛」,是指心中思维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以及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每一尊佛都有他各自成佛的内涵和意义,名号也是一样。善知识本来是教这个临命终的极重恶人在心中思维、忆念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可是经文接下来说: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不遑」是无暇、没时间、来不及、不可能之意。这个即将临终的五逆十恶罪人,身心被种种苦所逼迫,慌乱恐怖至极,导致无法在心中思维、忆念阿弥陀佛是怎样的慈悲,有怎样的功德,又是怎样的救度,这些他都思维不来,甚至也不能稳定、专注地在心中忆念佛名。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中解释说:

  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就换另一个方法,说:「你如果心中不能思维、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以口直接称他的名号,喊他的名号;与其喊爹喊娘、喊『哎呀!可怕!救命啊!』不如喊『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说「应称无量寿佛」。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中解释说:

  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善知识另外教的这种方法,这个人就能做到了。他就以至诚恳切的心,让嘴巴发出的声音能够相续不断地「具足十念」,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了十声──「十」是代表圆满的数字,并非一定要念满十声,不是多一声多余,少一声不足。这段经文是显示临终才知道念佛求生,只要念佛相续,弥陀便应声来迎,所以每一念、每一念,念念都有消除生死轮回之罪的功能。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由于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缘故,每一念、每一念都能消除他旷劫以来生生世世所累积的种种罪业。这些原本会让他永远在六道当中生死轮转的罪业,在他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声中全部消除了。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中解释说:

  罪人得病欲死,遇善知识,教称弥陀佛名十声,
  于声声中,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般舟赞》也说:

  声声连注满十念,念念消除五逆障。

称念佛名,每一声、每一声都灭掉了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念佛消业远胜诵经消业

很多人喜欢以诵经来消业障。诵经当然能消业障,但是,如果跟念佛相比,诵经消的业障,就像萤火虫的光明一样;念佛消的业障,则像太阳的显赫光明,光明大小,天差地别,怎么能比呢?

《观经》下品上生的众生,闻大乘十二部经典首题名字(代表诵经的法门),消除一千劫极重恶业;然而下品下生的众生,念一声佛,便可灭掉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从行法的难易与效果的胜劣而言,都无法相比。一者诵经难,念佛易;二者诵经灭罪远远不如念佛,可说诵经灭罪劣,念佛灭罪胜。就以《地藏经》为例,诵一部《地藏经》至少一个半小时,除一千劫罪;若以一个半小时来念佛,约念六千声佛,灭四十八万亿劫罪。这样比起来,念佛灭罪功效是诵《地藏经》的四百八十亿倍。

但这还只是讲灭罪的数量,其实不仅仅是灭罪数量,还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了生死」。诵经只能除极重恶业,念佛更能进而除生死之罪!亦即诵经虽然也能除罪,但还不能了生死;念佛既能除生死罪,就自然了生死,亦即能消生死轮回的罪业,不再生死轮回,且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不论从消业障、了生死或往生净土来讲,诵经都不如念佛;持咒也不如念佛,没有比得上念佛的。因此,善导大师在《观经疏‧定善义》中说: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他念了十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断气了。断气的时候,他看到一朵金色大莲花,非常明亮,好像金光闪闪的太阳一样,要迎接他。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中解释说:

  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

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只要念佛,佛即闻声救苦,应声而现;如果临终念佛,则正好蒙佛来迎往生极乐。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一刹那之间就乘坐在这朵金莲花上往生了。往生到哪里?往生到极乐世界。各位莲友,真的不可思议!真的令人难以相信啊!

一个一生当中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的五逆十恶罪人,地狱之火已经燃烧到面前,只因为善知识前来安慰,为他说弥陀的救度,在他将断气的时候,教他称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立刻火焰化红莲,他就坐着这朵莲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太殊胜,太不可思议,太令人难以相信了!可是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的。而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中也解释说:

  忽遇往生善知识,急劝专称彼佛名;
  化佛菩萨寻声到,一念倾心入宝莲。

又在《般舟赞》说: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又在《法事赞》说: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念佛感应录》也收录了很多平常没有念佛,一生屠杀鸡鸭,临终时痛苦现前,而在莲友的助念当中短时间内,面貌转为端正祥和,身体也变得柔软了,很神圣庄严往生的例子。

意业「念」和口业「念」

在下品下生这段短短的经文当中,念佛的「念」,总共出现在五个地方,有六个「念」字,这些都是关键的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为说妙法,教令<em>念</em>佛」

第二个地方是「彼人苦逼,不遑<em>念</em>佛」

第三个地方是「汝若不能<em>念</em>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以上这三个「念」是属于意业,也就是指心中思维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这三个地方的「念」跟该段文后面的三个「念」,字虽然一样,但是涵义大有不同。

第四个地方是「令声不绝,具足十<em>念</em>」

第五个地方是「称佛名故,于<em>念念</em>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在这里,「具足十念」的「念」,和「念念中」的「念」是口中称南无阿弥陀佛的「称念」,不是意业思维忆持的「忆念」。简而言之,经文说「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称无量寿佛」之前的「念」是心中的忆念,之后的「念」就是口中的称念,虽然都是同一个「念」,但却有「心中忆念」与「口中称念」两种不同的内涵。

之所以要这样详细地分别文中的「念」字,是因为《观经》下品下生特别标举口业的「称名念佛」是有其很深的内涵的,对净土宗来讲,更有其根本的意义。

可是一般人大都是依文解义,依语不依义,没有去探讨经文背后深广的内容,结果对念佛人有密切关系的殊胜教理就这样被遗漏了,这岂不是很可惜!

我们就先导读到这里。接下来请看「下品下生的启示」。

这个启示共十九段,这十九段其实也是从这一本《无条件的救度》里面摘出来的。大家如能利用时间把这一本《无条件的救度》看一遍,就会对净土宗真正的教理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会对往生极乐世界有绝对性的把握,而出自内心的、主动的、欢喜的念佛,不会觉得念佛很勉强或念佛很枯燥。

第一点 显恶人念佛尚救,何况善人念佛(举恶摄善)

下品下生的经文所显示的有好几个内涵,第一个显示恶人念佛都能够蒙受弥陀不嫌弃、不拒绝的救度,何况是我们在座的善人呢?对不对呀?(莲友答:对!)这个叫做「举恶摄善」,也就是说释迦牟尼在《观经》的地方,举出一个恶人的往生来包含善人更加必定往生,所以这个「摄」是包含的意思。

第二点 显临终念佛尚救,何况平生念佛(举临终摄平生)

这个下品下生的人,一辈子没有遇到佛法,没有像我们现在就已遇到佛法,能够行善积德,实践了脱生死之法了。他也没遇到一般善法,去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去行人伦道德,所谓「三纲五常、四维八德」这一些也没有;他所遇到的都是不好的环境;所遇到的人,也都是一些地痞流氓或者是诈骗集团,所谓近墨者黑,导致一辈子不断造恶多端。这种人到临终的时候,地狱之火已燃烧而来了,或者地狱的景象、冤家债主已前来讨债了,在那种恐惧的状况之下,经过助念的人开导、助念,他也能蒙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何况我们不是临终才开始念佛,我们现在就已经开始念佛,那么他都能往生,何况我们平生念佛的人,怎会不能够往生呢?对不对?(莲友答:对!)。

第三点 显示临终少念尚救,何况平生多念(举少摄多)

显示临命终人,他不是一辈子念佛,他是一辈子从来就没有念佛的,甚至没有吃素、皈依,没有进入寺庙去合掌拜个佛、顶个礼,也没有听经闻法,都没有,只是到了临终才念佛,而且他才念几句而已。念十句,是因为刚好有念十句的时间,假设他没有念十句的时间,他念了五句、乃至只念一句,或者那个时候他的嘴巴已经僵硬了,只能在心中念,也同样能够往生。临终才念少少的几句就能够往生,何况我们平生,你看,从一开始到现在,大家已经念了多少了!他都能够往生,何况我们怎么会不能往生呢?

这个就是所谓的「三摄」,三种包含,以恶人来包含善人,以临终来包含平生,以少念来包含多念。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最低标准从哪里算起?是从恶人、从临终、从少念。如果阿弥陀佛的标准不是这样的话,我们有把握能往生吗?(莲友答:不能!)不能。

阿弥陀佛的标准如果是善人,谁敢把握说:「我是一个善人」?人一生之中的行为可分为四种:善多恶少、善少恶多、或纯善、或纯恶。论纯善,普天之下的凡夫没有一个是纯善的,除非他是一个阿罗汉;那么善多恶少、恶多善少当中,我们是属于哪一类?(莲友答:恶多善少。) 是恶多善少。如果是下品下生的话,他是纯恶。为什么说我们恶多善少呢?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含有贪瞋痴,再怎么行善积德也都是有漏之善,都是有为、有漏的、虚假的、不清净的,所以不是真正的善。所以如果阿弥陀佛以善为往生标准,我们就都不能往生了。

若阿弥陀佛以持戒为标准的话呢?先不论是否圆满具足五戒,仅就能持一戒的人来说,能往生的人也少,而不能往生的多。

阿弥陀佛如果以平生念佛为标准,只有平生念佛的人才能往生,临终念佛不能往生,那到底以几岁开始为标准呢?这也是一个困惑的问题。

再来,如果阿弥陀佛说要出家才能够往生,那到底出家人多,还是在家人多?

如果阿弥陀佛说你要念满百万遍或千万遍佛号才能往生,那往生的人就更少,不能往生的人就更多了。

如果是这样子设定种种条件的话,阿弥陀佛所显示的就只是小慈小悲而已,不算大慈大悲。如果能够大到连恶人也能往生、连临终念佛也能往生、连临终才念几句、乃至一念也能够往生,这才显示出这一尊佛真的是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是大平等。

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的一尊佛。所以从这里来讲的话,阿弥陀佛的救度标准在哪里?他是有标准还是没有标准?说是有标准,其实等于是没有标准,所以说「无条件的救度」。

我们刚刚在导读当中,有念到《观无量寿经》的一句经文说: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我们常听人说要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理,可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在哪里?是什么?现在告诉大家,就在这一句当中。真理就是佛心,佛心就是真理。那佛心的定义是什么呢?是大慈悲。大慈悲就是无限的爱心,他大到平等、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区别、不分善恶或亲疏好坏,这样才是大慈悲。大慈悲所现的是什么呢?以无缘慈救度众生,缘就是条件,无缘就是不讲条件的、不讲对象也不讲任何关系的。以不讲条件的爱来救度众生,所以所有众生都能够被救度,这样的爱才是无缘慈。不然,就会像凡夫一样,对自己的儿女会爱,甚至愿以自己的生命来替代儿女应承受的苦患,可是对别人的儿女,也会这样吗?就不会了。

佛是把众生当成是他自己,所以,众生的苦就是他的苦、众生的乐就是他的乐,所谓「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因此我们的苦恼,就等于是佛的苦恼,因为佛看众生是自他一体的,阿弥陀佛把我们看成他身体的一部份。譬如手脚是我们身体的一部份,当我们的手被刺扎到了,我们就会很痛,想要赶快把刺拔掉,要马上去疗伤。我们是阿弥陀佛的手、阿弥陀佛的脚,现在我们被烦恼的刺所扎,无比的痛苦,而且还会溃烂,将来会堕落三恶道、六道轮回,永难脱离。这个痛苦在谁的身上?在阿弥陀佛身上。我们没办法排除,阿弥陀佛有办法吗?他有绝对的办法,自然的,阿弥陀佛就会毫不犹豫的现前救拔我们离苦。

所以,净土法门要先从了解「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开始,只要了解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他自然就会进入净土宗,就会专修净土法门,从今之后,他就不再是轮回的凡夫,而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晓得他不会再生死轮回、不会再造罪造业、不会再受无穷尽的痛苦了。自然就对他感到安慰了。  

我们都晓得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但观世音菩萨最盼望我们的其实是希望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否则的话,他这辈子救我们的灾难,我们如一直在六道中轮回,无尽的来生就有无尽的灾难,观世音菩萨就非常的忙,而且忙无了时。由此可知,世间最重的灾难就是生死轮回,生死轮回一旦解脱的话,所有的灾难就没有了。所以真正的消灾免难,就是消除轮回的灾难。而轮回灾难的消除,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只有念佛法门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殊胜的。

第四点 显以「恶人、临终、十念」,摄「善人、平生、多念」。

显示恶人临终十念,来包含善人平生多念的人,更能够往生。

第五点 显临终助念尚救,何况平生自念。

只在临终时经人家助念,他也能够往生,何况我们平生现在开始就自己在念佛了,更能够往生。所以我们这一个法门是可以不用他人来助念的法门。因为人之所以需要他人来助念是因为他平常没有念佛,或者是虽然念佛,但不了解弥陀的救度,因此他在念佛之中,心是忐忑不安的,认为自己功德不够,或者是虽然念佛,但心不能达到清净,或者担心尚未「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如果这样的话,就必须人家助念。

如果学我们这个法门,晓得是阿弥陀佛救度,无关于我们念佛人心清净不清净,也无关于我们念佛人累积其他的功德够不够,因为所有的功德再也没有比这一句名号更广大的了,况且弥陀的光明是无碍的,心再怎么不清净,也不能障碍弥陀救度的光明。晓得这一点的念佛人,他就会很安心地躺在弥陀的怀怉中,就只管念佛。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就是不怀疑弥陀的救度,然后不间断、不夹杂的专一称念这一句弥陀的名号。

第六点 显临终念佛宿善深,何况平生念佛。

接下来,请大家翻开《无条件的救度》一百二十三页。

有人或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这个五逆十恶的人临终能遇到善知识,只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就脱离地狱之苦,乃至脱离永世的轮回,获得往生成佛,是因为他宿善深厚;我们虽然现在念佛,恐怕宿善不如他,所以他能往生,我们不一定能往生」,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大家想想看,这个人临终才遇到这个法门,他往生了,如此说他宿善深,那我们现在就遇到了,怎会是宿善浅呢?他平生作恶多端,而我们现在就已经学佛念佛,已经随缘随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了,说他宿善深而我们宿善浅,是不合逻辑的。所以,这样的见解就是恶见,不是正知正见。

有一句话说「恶见妨解脱」,不正确的见解会妨碍一个人解脱生死轮回,因此观念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净土宗必须先建立起纯正的净土宗知见,才不会被人惑乱,甚而退转改变信仰,丧失往生成佛的大利。

《庄严经》言: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已曾供养诸如来,是故汝等闻斯义。

《大经》言:

  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
  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
  
  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
  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善导大师说:

  若人闻说净土法门,
  闻即悲喜交流,身毛为竖者,
  当知此人,过去已曾修习此法,
  今得重闻,即生欢喜。

以上法语,显示平生遇到净土法门、信受欢喜、念念相续、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的念佛人,才是真正宿世善根深厚的人,才是真正具足福德智慧的人,才是真正获得大利无上功德的人。

第七点 显称名能使必堕地狱之人不堕地狱,使不能往生之人亦生极乐。

这个必堕地狱的人,如果没有称名的话,他一定会堕落地狱,由于他称名念佛所以就不必堕落地狱了。假使一般人不会堕落地狱,可是他没有念佛的话,还是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照样轮回。这就显示这一句名号,能使火焰化红莲、能「变铁成金」。

在临终束手无策的时候,于一刹那之间,就要面对下辈子何去何从的大问题,那个时候才要诵经拜忏、参禅打坐、或者要去行善积德都来不及了。可是只要念佛,就能使必堕落地狱的人,结果不用堕落地狱;使不能往生的人,也能够都往生极乐世界。这正显示念佛是既容易又殊胜,也显示名号的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

我们常常讲:「哎呀!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其实所讲的那一些都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真的不可思议的是使必堕地狱的人不堕地狱、使不能够往生的人能够往生,这个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否则的话,就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了。各位莲友,对不对?(莲友答:对!)。

本来是垃圾,垃圾能够变黄金、变不可能为可能;本来是罪人、恶人,现在成为善人;不只善人,还成为佛,这一种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所以法照大师有一句说:「能令瓦砾变成金」。就众生来说,瓦砾表示凡夫,不管是三恶道的众生、人道的众生、还是天界的天人,只要是还没有脱离三界六道轮回,都是瓦砾、都是破瓦片、都是垃圾。但只要念佛当下不但超凡入圣,而且一定成佛,所以说「能令瓦砾变成金」。

古代有说,仙人能够「点铁成金」,这个并不容易。而我们这个法门正是「点铁成金」的法门,所谓「至理一言,转凡成圣」、「仙丹一粒,变铁成金」就是指我们这个法门,一句语言就能够转凡成圣,转变罪恶的凡夫成为大慈悲的佛,就只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不是我们这个法门的话,就没有所谓的「至理一言,转凡成圣」了。

我们这一节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