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誓偈
1、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2、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3、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译文】
我已立下超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本愿,必将达到无上菩提,此愿如果不能满足,我就誓不成佛。
我于无量无边大劫,如果不能成为大施主,普遍救济一切福慧贫弱、身心苦恼的众生,我就誓不成佛。
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名号救度众生的功德力量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如果有一众生不能毕竟闻到我的名号,我就誓不成佛。(这是法藏比丘发完四十八别愿,又以偈颂的形式重申誓言。)
【讨论】
问:有人说,「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虽修念佛,急难之时还是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这样吗?
答: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有求皆应,古来有很多感应事例。念佛人急难之时是否改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呢?不必。三点理由:
1、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老师,寻声救苦的本领更大。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名号度众生,只要有人称念他的名号,他立即知道,放光照耀,现前保护。
2、称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不请自来。观世音菩萨时时把阿弥陀佛顶戴在头上,时时跟随阿弥陀佛。只要有人称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必定随佛左右前来保护,「为其胜友」,「如影随形」。
3、念佛人因为常在佛光保护当中,一些可能的灾难自然潜消于无形。即使宿业难免,小有灾障,念佛有素的人自然也会继续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心思摇摆不定,说明心不专一。所以,求生极乐净土之人,不论念哪尊佛菩萨名号,效果都比不上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五劫思惟兆载修行
具足五劫[1],思惟摄取[2]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3],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译文】
经过五劫的漫长时间,思惟、选取庄严佛国的清净之行。……法藏比丘为了建此清净国土,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之间,累积厚植菩萨无量德行。
【注释】
[1]劫:梵语「劫簸」(Kalpa)
的略称,用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大智度论》「佛以譬喻说劫义: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拭此大石尽,而劫未尽。又,四十里大城满芥子,有长寿人,百岁一来取一芥子,芥子尽而劫尚不尽」。
[2]摄取:选取。
[3]兆载永劫:极其漫长久远的时间。「兆载」,数词,极言数量众多。《孙子算经》:「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垓,万万垓曰秭,万万秭曰壤,万万壤曰沟,万万沟曰涧,万万涧曰正,万万正曰载。」「永劫」,永恒无止尽的长久时劫。
【讨论】
问:五劫思惟,法藏比丘发愿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成佛通常需要三祇百劫,阿弥陀佛成佛为什么需要兆载永劫?
答:之所以思惟五劫,是为了思惟如何用最简易的方法救度罪业最重的众生,或者说正是为了思惟如何救度我这种信心薄浅、业障深重的生死凡夫。兆载永劫修行,也是为了具备救度极恶众生的能力,预先积植令一切众生皆能往生成佛的功德资粮。(五劫思惟,兆载修行,为我一人,细细想来,佛恩难报。)
不请之友
为诸庶类[1],作不请之友[2];荷负群生,为之重担[3]。……以不请之法[4],施诸黎庶[5]。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译文】
(虽然)
众生不知不求,菩萨主动为其善友,一肩挑起众生生死忧恐的业力重担。……未经众生请求拜托,主动将涅槃妙法施予愚暗众生。菩萨对待众生,犹如纯孝之子对父母既爱又敬;更进一步将一切众生当成自己。
【注释】
[1]庶类:六道凡夫。
[2]不请之友:未经请求,主动做其朋友。
[3]荷〔hè〕负群生,为之重担:菩萨以同体大悲,发四弘誓愿,不舍一切众生,一肩挑起众生的业力重担。「荷」,背或扛。
[4]不请之法:法义高妙,众生愚暗,不知道请;世尊无问自说,不请而主动施予。
[5]黎庶:民众,众生。
【补充教证】
《华严经》:「我当于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代众受苦,不舍逆恶)
【讨论】
问:有人说,「众生自因自果,怎么可能自己造罪别人负担?这种救赎思想,外道才有」,是这样吗?
答:荷负群生,代众受苦,这正是大乘佛法「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具体表现。圣道诸宗靠自力修行,不强调佛力救度;净土宗乘佛愿力往生成佛,盛谈他力救度。十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光来暗灭,此为「他力缘起」。缘起法中,本无自他,强立自他,互为自他。被救者因救度者之缘而被救,救度者因被救者而起救度心行。
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非世间宗教的救赎所能比:不问信仰、根机,诽谤者也慈心救度,绝对平等;名号度众生,称名愿生即可得度,无上方便;救到极乐世界必定成佛,究竟彻底。
广施功德宝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专求清白之法[1],以惠利群生……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译文】
为众生开启佛法宝藏,普遍平等布施功德大宝……专求清净无染的无漏善法,惠施利益一切众生……以五劫思惟的大愿庄严,圆满兆载永劫的六度万行,愿行具足,并将全部功德回施众生,令一切众生功德成就。(因地的「功德宝」「清白之法」「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乃至「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皆纳入果后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令众生称名即得一切功德。)
【注释】
[1]清白之法:无漏善法,远离烦恼垢染,依法性,顺二谛,不颠倒,不虚伪,故名「清白之法」。
【补充教证】
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问:回施众生,众生实得利益否?若无利益,则成虚妄。若有利益,则我作他受,焉有此理?答:菩萨福德,与众生共。现在虽无利益,未来成佛,则众生受赐。如弥陀佛国,凡来生者,即同佛受用。并由世尊因地作福,回施我等,是故今日得其果报。如父财子用,孰曰不可乎?」
【讨论】
问:有人说,「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的无漏清白之法所成就,求愿往生之人也必须不起妄念,以无漏清白之法与此相应」,是这样吗?
答:阿弥陀佛因地五劫思惟、兆载永劫修行,并没要求众生随学自己的因行,目的是为了成就以名号度众生这种易行之法,以此广度十方众生;而所修无漏功德,纳入名号当中,一一回向众生,令众生但能称名皆可全部领纳,「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众生信顺此事,愿生净土,称佛名号,即可与佛心相应。
真正的无漏清白之法,即这句一切功德结晶的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