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出文:
善导《观经疏》「深心释」云: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释义:
信仰根本,传承要义,法门核心。
一、机深信:审时、度世、观机、择法
(一)
度世:五浊之世(秽恶不净,娑婆秽土)
五浊义:浊者染污义,大义有五: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前一为总,后四为别。因有五浊,故成恶世。
善导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 念必得往生。
昙鸾: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
(二)
审时:末法之时(去大圣遥远)
- 三时: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 《法华玄赞》:正法时,教行证皆具足;像法时,唯有教行,无证果者;末法时,则唯有教,而无行证。
- 《大集经》: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三)
观机:下劣之机(不堪难行之道──理深解微)
1.《悲华经》:
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
2.《地藏经》: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3.龙树:
伫弱怯劣,无有大心,非丈夫志干之言。
4.昙鸾:
我从无始循三界,为虚妄轮所回转;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六道滞三途。
5.道绰:
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若论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大乘)
若论小乘,无问道俗,未有其份。(小乘)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然持得者甚希。(世业)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恶业)
6.善导:
万劫修功实难续,一时烦恼百千间。若待娑婆证法忍,六道恒沙劫未期。
(四)
择法:相应之法(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1.法不在多:佛法贵在了生死,能了生死,一法足矣。末法时之正法,唯在念佛。
印祖:
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是则多亦归少,少亦归多,多少同为成就此事而已。则多不为多,少不为少矣。
2.应机为本:教赴时机,易修易悟;机教时乖,难行难入。(道绰)
《大集月藏经》:「佛灭度后:第一五百年,我诸弟子学慧得坚固。第二五百年,学定得坚固。第三五百年,学多闻读诵得坚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
计今时众生,即当佛去世后第四五百年,正是忏悔修福(世法)
,应称佛名号时者(出世法)
。
印祖:契理契机之法,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
二、法深信: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一)
祖释:
1.龙树: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昙鸾: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3.道绰: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
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4.善导: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二)
疑难:
1.四十八愿目的?摄生──
- 四十八愿摄受众生;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2.如何摄受众生?念佛──
-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3.如何无疑无虑?
闻法──
- 有疑自有虑,无疑则无虑。无疑即是信:闻其名号,信心欢喜。
- 闻本愿生起始末,闻念佛往生道理。
-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念佛──
- 念佛即是直闻佛名、直蒙光照、直蒙摄取。
- 念佛顺佛本愿,念佛潜通佛智。
-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善导)
-
念佛虽有种种之义,称六字之中,一切皆含。
(法然)
4.如何乘彼愿力?
- 心信──无疑无虑,一信永信。
- 口称──称我名号,乘我愿力。
(善导)
- 心口一如,口称为要,以声摄念。
三、意义
- 除骄慢自大之心: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 舍自力我执之心: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
(印光)
- 净土一法本为凡夫: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悯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善导)
- 归佛力救度之法:一心归命,专称佛名。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