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忙碌来去,每希望能寻得可以安稳休息的善巧方法。
有人告诉我:「很简单,您可以就在当下休息。因为活在当下的人没有过去与未来的算计,也没有瞻前顾后的思虑,一旦离却了世间有为的得失人我的等等相对法,自然就安住在绝对的休息之中了。」
听起来很诱人,也颇合情理,感觉好像并不很难。但依样画葫芦的瞎忙了数年,惭愧于自己还是难以从「活在当下」中善得休息。毕竟道理虽极微妙,面对现实身心状况,却非一蹴可及,况且平日还要面对数不清的人我,处理不完的琐事,一时就要如重石压草般的「活在当下」,恰如将垃圾往床下不断堆积,显非釜底抽薪之道。
我将这个困扰求教专修念佛的前辈,蒙善知识不弃,提示: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先找个明镜看看自己目前是什么样子,再寻求适合根机的休息之道吧。
我傻傻的问他,那种明镜要去哪里找?他笑着说,就是将自己心思行事,赤裸裸的面对法镜⋯⋯仔细瞧瞧自己是身强体壮、难舍能舍,难行能行的菩提萨埵,或是臭头烂耳,软手软脚,却贪瞋炽盛的罪恶凡夫?
觉得自己可以再活很久?还是老命真的只在呼吸之间?如认为自己好歹应还有几年可活,就再自问,凭着什么敢于这样说?
在前辈不厌其烦的点拨提醒下。慢慢的,鲁钝的我终于稍微明白了……
往昔自以为是的贤善精进,
原来是骄慢自恃;
以前自以为是择善固执的好人,其实是心若蛇蝎;
多年来自以为略微懂得的教理,焉知却全是所知障翳;⋯⋯
如同服用了消热解郁的方子,一阵阵惭愧之后,热燥烦恼顿时全消。原来,休息之道与是否从岗位退休关系不大,也无关乎吃喝玩乐或休闲旅游,而在于能否彻底、毫无遮掩的自我揭露丑陋,甘心安住于一种平怀。
怎样的一种平怀?
简约地说……
谦卑自处、忍辱柔和是一种平怀;无知无能、放下自力是一种平怀;皈依弥陀、感恩念佛是一种平怀;随顺因缘、从容悠闲是一种平怀;生佛一体、人我合一是一种平怀;
⋯⋯
一种平怀,表明不是二元对立。一种平怀者能泯却憎爱、是非等等对立分别之纠缠;既无分别,相关因之而起的烦恼自然随之散尽。烦恼消散处便是一种安稳的休息情境了。
缘此,可以说,安于一种平怀便是好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