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于2009年5月佛沁居士宅
佛沁居士开场白
南无阿弥陀佛!
师父为了我们而「无量瘦」,所以到南宁来休养身体。本来没安排和大家见面开示,现在身体也不是好了,只是调养到一个阶段;师父事情非常多,非常忙,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再这样休养下去,又要去忙了,所以要离开南宁。在离开之前,师父说还是见见大家,因为想大家,所以今天就请大家来到这里了。
今天晚上大家就不要太拘束,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跟家长、兄弟怎么聊天儿,跟师父就怎么聊天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大家尽量坐在前面,因为师父讲话不能太大声。
净宗法师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宁法务
去年我来南宁的时候,和大家有的见过面,有的没见面。去年是十一月来的,今年来就像老年比丘了,讲话也比较小声了。刚才雷居士介绍过,我在这里住了三个月,三个月来也麻烦他们很多。能跟大家见面,也是我的愿望,我比大家更感到荣幸。因为念佛,和大家都觉得很亲切。
南宁,在这么短的时间,我已经来了两次。来到这里,虽然和你们没见面,但是能够和你们的代表见面,吃在一起,谈在一起,也比较近距离地看到他们的工作状况。他们是很令我感动的。
南宁的法宝流通处,就好像是弘愿寺的驻外机构一样。以前没有时间了解,这次住得比较久,有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看到他们的工作很具体、很琐碎、很繁重。当然,他们做得很细致,做得也很光荣、很自豪、很有功德。想想,我们念佛法门要普遍救度十方众生,就要透过千千万万的手来推动。让我们为他们鼓鼓掌!
廖居士很年轻,很有当年给孤独长者修建祇园精舍的精神,贡献地方出来让大家流通法宝。还有梁居士、张居士,他们都很年轻,真的是后继有人。当然还不只他们几位,我在旁边看,有的时候书送来了,七十件、八十件、一百多件的,佛楷马上忙着打电话,一下子就来了一群小伙子。搬书功德很大──同样是搬东西,费一点体力,你看看,搬一箱军火,可能会杀人无数;搬一些社会上色情暴力的书,也会毒害无边;而搬一箱佛教的书,这福报太大了!这样的机会,你们是有智慧、有眼光的,这很难得!这是修福积德。
不光是这个点(我是有感而发)
,全国其他点的莲友也是这样辛苦在做,我们感到非常安慰。
在这个地方,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师,就是李老师。我觉得大家跟着这样一位善知识是非常有福报的。李老师确实非常有智慧,他看问题很准,眼光非常独到,对法义的理解、对形势的分析、对法务的处理都很到位。因为我们弘愿寺是面向全国的,像李老师这样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大家平常有这个机缘来上课,好像是每周两次,是吗?现在三次了。他的因缘也很好,不用上班,这个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身体不好,不用上班,刚好把他奉献出来教大家。也感谢李老师的家人。
心超三界外
有关净土宗的教理,还有我们念佛法门,如果系统地讲解、学习,那要靠平常,今天晚上也不能那么系统地讲。
我想,佛法要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往往有些人(我也一样,不是做得很好,这也是一个磨练过程)
,佛法的道理跟现实生活好像结合不起来。
再来就是我们佛法的根本目标、目的和责任──这个李老师应该讲得很多,我们的光碟也讲了很多──主要就是了生脱死、往生净土这件大事。这是一件大事情,尤其现在特别感觉到时间很快、生命很短。你们在座的,大都比较年轻,首先希望大家世间的事业蒸蒸日上,希望大家做的是正命、正业、正精进。如果靠的是邪命、邪业、邪精进,这就麻烦了。当然,人在世间毕竟很短暂,眼光要长远,胸怀要广大。如果是念佛人,那就不一样了,虽然个子只有一米七,但是我们的心已经超出三界外了,已经超越出去了,这样才自在,才有空间感,才有空灵感,不然社会生活的压力可能把我们压得透不过气来。
一个念佛的人、学佛的人,如果还被经济危机、社会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那是学佛没学好,应该去向李老师请益。
今天晚上我想也没有什么固定的话题要谈,主要是跟大家见见面,希望多听你们谈谈,或者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提。
出家的因缘
问:可不可以请师父谈一谈出家的因缘?
答:每个人的因缘各不相同,总之今生一个人能出家,证明有宿世的善根。我跟你们各位比,应该是善根比较薄的、脑筋不开悟的。人家佛楷二十几岁文章就写得很漂亮了,出离心很强。我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不行。你们真的很不错。我想主要是人生有了一些经历,读书、毕业、工作,为世俗的理想而奋斗,以为经历之后对人生会有感悟。可是经历之后才发现,这些不是我所要追求的,这些不能让我的心得到真正的安慰和安乐。但到底是什么?什么会让我安乐?我也找不到。后来遇到了佛法,才发现:喔!这就是我要找的。
佛法揭示人生有轮回这件事情,这样一下子就把我的心打开了,我的视野广阔了:以时间来讲,有无量的轮回;以空间来讲,有无边的世界。这样就有一个理想了。
可是当时我发现,要完成这个理想特别困难,若不出家好像不足以达成此事──当时出家主要是这么一个因缘。
元音老人及其《净土指归》
问:我看过元音老人的《净土指归》,他的净土是从要门来讲的,追求一心不乱,还有功夫成片。像他们的智慧这么大,为什么他们不弘扬弥陀本愿?肉身菩萨和法身菩萨的智慧是不是有差别?
答:你问的这个问题可能要佛来回答了。不过我尽量用我知道的,略微来提出我的看法。
佛法在这个世间恒长流布,有它的规则。至于说某个人是谁应现,我们没有他心道眼,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即使是,他也未必要讲,因为这是一个传承。没有传承的话,也未必能说出来。经典说:「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可得」⋯⋯
问:他是十地菩萨吗?
答:他是不是十地菩萨我们不知道。即使是九地菩萨,也不能印证十地菩萨,无上觉才能印证。如果是的话,就是他应现的任务不是为了弘扬这个法门,他有他的任务。他是怎么样的根机和因缘,我们不知道,总之都有他应现的目的。菩萨应现,他是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可能会应现为一头猪呢。有缘的众生哪一个法门比较契机,他可能就会讲这个法门。同时,如果他知道自己是这样一个菩萨,他也避而不说,等待机缘,为度未来众生,他在前面做一个铺垫,这个也有可能。像慧远大师,他是净土宗初祖,他怎么不弘扬阿弥陀佛本愿呢(他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说:「我以本愿力故,来接引你往生西方。」他见阿弥陀佛遍满虚空)
?因为他那个时代因缘还不成熟,他比较早,经典翻译还不齐备,众生的根性还没成熟,他就先来做一个铺垫。
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惠能大师,也都很有名,为什么他们不弘扬净土宗?智者大师据传是释迦牟尼佛的后身,他怎么不来弘扬阿弥陀佛的本愿?他们各有使命,应机摄化,传承一代佛法。我的理解就是这样。
这件事情究竟来讲,凡夫的心不宜做过多的考虑。我们所要知道的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是不是有经典的证据?如果有,是不是有祖师的传承?如果有,那就认定了。
伦理、法制与因果
问:时代不同,伦理观是不是也会有改变?还是应该按古人的伦理来讲?
答:时代在变,伦理不会变。任何时代都要仁义礼智信,这个如果变了,不就成了杀盗淫妄酒了?再怎么变,这个是常规,不管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我们佛家讲五戒,儒家讲五常,这是基本的规则。
问:敦伦尽份简要来讲是不是可以说是安守本份?
答:比那个高。
问:对国家的法制、法令是不是就是无条件地执行、遵守?还是看条件?或者对政府的行为是不是可以提出建议?如果说「安守本份」,是不是就是无条件服从?
答: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念佛人相信因果。既然相信因果,一切都在因果的法令中。我们最大的法就是因果,因果的法没有任何错失。世间的法令或许有不完善的地方,或许需要修改,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但我们学佛、念佛的人如果信因果的话,自然合乎世间法。对于公民,有国家对于公民的要求;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是立法委员,你有你提出建议的许可权。
问:那老百姓只能安份守己了?
答:民主社会有民主社会的要求,但基本上来讲有一个社会的规则和法令。我们佛教徒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怎样做表率呢?我们不说这个法令合理不合理,因为之所以有这个法令的存在,是众生的共业所感,或者是有看不见的因果。我们做为一个念佛人,我们就去执行它;你要是违背它,你就要付出代价。比如永明延寿大师,他就用官钱放生,违背了法律。永明延寿大师他不懂得佛法吗?他懂,那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问:顺因果,是不是因果比法律大?
答:不是大不大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想像的到,永明延寿大师他放生,从形式来看,他是拿国家的钱在放生;从本质来看,他不是拿国库的钱在放生,他是在拿他自己的生命在放生。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他这个事情被发现之后,他当时犯的这个罪是要杀头的。当时的国王就跟执刑的人说:「你到刑场观察他的动静,如果砍头的时候他吓得磕头求饶,那就不管他。」──因为这个国王不是一般的国王,他也是信佛的,也是拥护佛教的。可是国王总要维持国家的常规,不能说「你是国王,你是信佛的,我也是信佛的,我用国库的钱放生算什么呢?」所以国王就说:「如果是这样,你就执刑;如果他面不改色,你就来回报。」执刑官就去了,结果永明延寿大师一点都不慌张,一点都不后悔,而且很从容。执刑官就赶紧报告国王,国王说:「那好,他就不用受刑罚。」所以,永明大师放生,他懂得因果,也懂得法律,他是拿自己的生命在放生,他也做好准备了,「一旦发现要宰我,我很高兴」。如果你也搞这一套,逮住你了,你吓得要命,「对不起、对不起、我错了」,那就不行了。
世间的法令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完备的,肯定是要修改的。如果你说「既然这样,我来推动」,那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问:是非是没有标准的,因人而定。但是人的行为应该有个标准吧?
答:你问了好几个问题,都跟你的了生死没接上关系。但我还是回答,这个还是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世间的对错也有标准,如果是非没有标准,这个世间就乱了。什么是标准?就是刚刚讲的伦常,五戒、十善。利人利他的,我们就去做;害人害他的,我们就不去做。所以,利人利他就是一个标准。这是站在我们人道的标准,如果拿更高的、行菩萨道的标准来衡量,又另当别论了。
所以当然有标准,没标准凭什么立法啊?
怎么让父母亲近佛法
问:我想介绍念佛法门给我的母亲,我母亲就说:「我又不做坏事,我一辈子老老实实、本本份份的⋯⋯。」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让父母来亲近这么好的法门?第二个是念佛的时候如果回向说「希望我父母百年之后能蒙弥陀接引」可以吗?
答:你这个发心一定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而且今生一定能见到效果。至于说怎样能让母亲早一点亲近佛法,我想有两点:第一,你本人进一步孝顺,让他们没话说。不要把宗教的道理灌输给她,而是用行动来影响她。第二,在佛法方面,可能也要加强,就是你能够辩才无碍,比如你母亲说「我又不是坏人」,好像她感觉坏人才念佛。母子的关系,还是有机会影响她的,只是她的善根和因缘还没有成熟。儿子已念佛,母亲已离念佛不远矣。你这样的发心很好。
见未真,勿轻言
问:我在学习《弟子规》,书中有一句「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可是我往往是对一件事或一句话,我感觉它对,在还不是非常清楚的时候,我就坚定了我应该去相信它,这样子好像跟书上说的有一点点矛盾。就像今天晚上,我接到通知说六点半在校门口集合,要去干什么我不知道,可是我知道我应该来,我一定会来。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答:年轻人学《弟子规》,让我感到很惭愧,我自己都没好好学。刚才说的两句话「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非常好。「见未真」说的是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见解,或者对一个道理的把握。比如刚才十地菩萨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就是「见未真」。如果我硬说他是或不是,那就不妥当了。所以这件事情我就不能轻易下结论。我们是学净土宗的,我们对别的宗派,比如说禅宗,我们不了解,别人问到,如果随便讲「哎呀,那个不行」,这样就显得我们很肤浅,显得我们太草率。其实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孤陋寡闻,这些事情我们不能轻率地表态。
我们现在讲念佛,当然,念佛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用谦虚,这个是「见真,非轻言;知的,非妄传」。经证、祖师的教言都非常明显地摆在这个地方。
如果我们对这个法门不了解,听别人说「念佛就往生」,你说:「哎呀!就那么几个字,念了就往生,这怎么可能?」如果你这样说,从净土宗来讲,很明显你就是破坏了规矩,就不像弟子了,因为你见未真,怎么可以随便乱讲?有人可能觉得他见真了,这个需要阅历、智慧。
有所怀疑,无碍往生
问:「信得着人,才信得着天。」可是现在朋友之间有时候一些小事都信不着。谈到钱,就更是信不着了。
答:你是说人跟人之间相互会有不信任、怀疑的念头。「疑」是我们众生的一个烦恼。众生为什么叫凡夫?他就是多疑。他为什么多疑?因为见未真啊!「是还是不是?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多疑,而且一个受过骗的人更容易多疑。
我们在这个世间经常被骗。怎么经常被骗呢?就是客观现实跟我们的主观愿望相反。比如说我们希望幸福,可是现实经常让我们感到很不幸。我们希望活到一百岁,可是活到七十岁就要到医院,就快不行了。我们希望青春常在,可是也不可能。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在轮回的生生世世当中,我们希望永远健康,可是天天演变着无常的事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我们说:「哎呀,为什么你骗了我?」其实没有人骗你,骗你的是你自己的心。这种累积会让你远离真理,所以修行第一是见道位──亲眼看到了真理。真正说起来,这是不容易的。按大乘菩萨来讲,大概是要十信位,那也是不容易的,十信位就不是我们这样的根性所能达到的。
所以,多疑是我们凡夫的本性。虽然如此,可是我们如果能念阿弥陀佛的话,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阿弥陀佛值得信靠。甚至说,念阿弥陀佛也有怀疑心,因为我们毕竟是凡夫,「我念阿弥陀佛到底能不能到极乐世界?谁看见了?法师这么讲,我又没死过,又不能死第二遍⋯⋯」,难免有怀疑。「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有人学佛很久了,还在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很正常,我有一个同学就问:「我想信佛,信不来,怎么办?」我说:「信不来表示佛是真的;信得来,我们这种凡夫、这种心计,信得来的,那就很简单了,就信人民币嘛!」佛法,信不来,才要信。信得来的,人民币,谁信不来?通通信得来。
我们念着佛,即使心中还有所怀疑,也百分之百往生!就像我们第一次坐船一样,茫茫的大海,沉沉的夜空,汹涌的波涛;我们可能是心甘情愿上的船,也可能是稀里糊涂上的船。船长安慰说:「哎呀!小伙子,我跑这条航线已经是老船长了,一年都多少个来回,肯定可以把你从黑暗带到光明的彼岸!」但是我们心里还是不免担心:万一撞到暗礁怎么办?对不对?所以栏杆抓紧一点。
坐过飞机的人就知道,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肯定都是担心的。我家姐就跟我说:「我第一次坐飞机,一上飞机就念佛,一口气都没有停。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坐上了好害怕。」旁边的人问她:「你在做什么?」她说:「我在念佛。」旁边的人都感到很安慰,因为她念佛也保佑了他。
这句佛号的力量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半空中。在云空里面,雷电一来,「哢!」飞机的翅膀打掉一边,这时候你靠谁呀?靠你的权利、地位或智慧?靠你身体好?什么都靠不上。这时候你想起来,还有一句阿弥陀佛,你就会抓着这句佛号,感觉他特别实在。在陆地上,一般人会觉得钱很实在、佛号不实在;到了半空中,就会觉得他平时最看不起的、感觉最轻飘飘的佛号,这个时候最实在。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念佛,你们心中是有主见的,恭喜大家。
人是不容易生信的,但我们念佛就好──好不好?(莲友答:「好!」)
南无阿弥陀佛!
信不来,念得来
问:师父的意思就是说,一定要自己先提起正念,自己先信得着就好?
答:一个客观的事实,领纳在我们心中,这就是所谓的信。并不是说我们幻想出一个目标,然后来相信它,那是信不来的。比如说我今天晚上不在这个地方,你们怎么能相信有一个法师在?想信也信不来,因为明明不在啊!可是我在,你就信了。
阿弥陀佛有一个极乐世界,那是一个事实,这一个事实领纳在心中,这样很简单。有人说:「我没有看见,我没有抓着,所以信不来。」看不见、抓不着不代表没有,说不定那就是真理。因为我们在黑暗当中,在无明当中。「我现在还没信到那个程度,怎样信也信不来」。信不来,你可以念得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管你信得来信不来,只要念佛就可以了。就像刚才讲的比喻,我们信不来,说:「船长!你千万不要出差错。」船长说:「你信不来没关系,像你这样的乘客我看得多了,你只要坐得来就行了。」所以我们只要做得来就可以了。
所以佛不要求我们信得来,他要求我们做得来就行,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一向专称,如果我不救你,我就不成佛!你一向专称就好了。」
像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叫他信妈妈,他怎么信得来?他只要吃奶吃得来,他就长得大。
所以,就多念佛。
学佛最大的感受
问:师父学佛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谢谢你提这个问题,这也是我最想说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句佛号太好了!希望所有的人都来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不花钱,又不费心,又不费力;你可以出家,也可以在家;你可以经商,也可以务农;你可以勤快,也可以懒惰;你可以在道场穿得很整齐地念佛,也可以在家里很放松地念佛。不管怎么样,只要靠着这一句佛号,一定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所以希望所有的人,不论人种、信仰、年龄,不论他是什么身份──包括死刑犯,他们如果念这句佛号,他们也可以去成佛啊!站在佛法的立场,犯罪就是业力啊!就是苦啊!我也希望他们念佛,到西方成佛,那多好!这就是我的感受。
如果这个感受成为我们真实的感受,你会觉得很安乐、很喜悦,你会觉得人生不虚。大家想一想,生而为人,才这一点点高,活在世间几十年,这么短的时间,如果真的可以去成佛,你发多大财可以跟这个比啊!没有任何事比这个更有价值。
在这个世间做事,多么的不容易!为了活在这个世间,做点生意、做点买卖,那么辛苦地赚一点点钱,还信不着别人,别人也信不着我们。
你念这句佛号,阿弥陀佛把无量的功德免费送给你,就看你识不识货,就看你要不要。
而且念佛又不影响你的生活,你愿意在家尽孝也可以,你愿意出家为法门做事那当然更好。如果你要孝顺你的父母,就把这句名号告诉他们,这就是最大的孝心,千方百计、善巧方便地让他们接受;如果你爱你的妻子,就把这句佛号给她,这是给她最好的礼物,十方诸佛也只能给出这么好的礼物了!你说:「这礼物不是一枚戒指、也不是几克拉的钻石所能比拟的,我这个礼物,十方诸佛也只能拿出这么好的礼物,我拿来送给你!」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也是把这句佛号送给他,他在上学的路上就有阿弥陀佛的光明保护着,一生平安,前途光明无量。
如果将来你自己到西方了,结果你儿子下地狱了,你做何感想啊?真的知道这个法门的好处,我们就会不希望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在世间受苦,尤其是和我们关系亲密的这些人。
多了解阿弥陀佛,多了解这句名号的涵义,这是学习净土法门努力的方向。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会照开我们心中的云雾。
善巧方便
问:我曾跟母亲说六道轮回的事,她说她不懂。她还在买彩票,为了让她也念佛,我就告诉她念佛容易中彩⋯⋯
答:善巧方便度众生,主要是各种因缘不一样。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最近因为住在南宁的关系,我也看看报纸(在寺院是不看报纸的)
,我看到报纸的彩页特别多,我想:谁看这个呀!原来有人看,我以为人家都跟和尚一样不看。彩页多是标出特别有吸引力的,譬如里面标出一个中了「方彩球」的,结果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傻瓜也认为「我可能是那个万分之一」,然后掏钱去买。你的妈妈可能想挣下一些钱给你,碰碰运气,如果赚了钱,就给你买栋房,也可能她是抱着这样一个好的想法。如果是你的福报,你住在家里,福报也会跟着你来;不是你的福报,也不容易得到。你看有多少中了彩票去领奖的时候都戴着面罩,不能给人家看到啊。我跟你说,这个人如果得到四百万,他最好捐出三百八十万,他没有这个福报。领彩券的钱还戴着面罩,何苦呢?为了钱,光明正大的人都不做了。不是你的得不来,该你得的就是你的。
当你妈妈念出这句佛号的时候,她已经中了阿弥陀佛的彩券了,只是她不知道而已。所以你这句话是真实语,阿弥陀佛的彩券是百分之百中奖。
贪心不足
问:在念佛的过程中已经知道必定往生,但是我又很贪心,想要怎么样才能达到上品上生?
答:你的贪心还不够,贪心太小。我也贪心,我希望往生到极乐世界能够达到一个最圆满的境界,而且希望所有的人都不用上品、中品、下品,这样不是更好吗?如果你在上品上生,别人在上品下生,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高贵啊?
其实以我们这个法门来讲,到了极乐世界是没有所谓的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的。关于品位,《无量寿经》有「三辈」,《观经》有「九品」,这个都是一种方便诱导。真的到了极乐世界,那是涅槃的境界,非心智语言可以表达的。虽然说有佛、有菩萨、有声闻、有天人的这些名相差别,但是经中说他们的内证功德、神通智慧、相好光明──外相、内证都是一样的,都是完全平等、没有差别的。没有差别,为什么有的是声闻,有的是初地,有的是二地?佛法的微妙就在差别当中。我们凡夫把「一般高」叫做无差别;佛菩萨不是这样,是差别中而没有差别。他们是绝诸对待的境界,因为各自本愿的不同,因为种种因缘不同,会显现有差别,但是他们的内证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如果要做专题讲解就要讲得细一点。总之要知道:只要到了极乐世界,就成为一种如昙鸾大师讲的:「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就是说本来在娑婆世界是有三辈九品的上下差别,到了极乐世界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淄水和渑水是山东的两条河,两条河的水是不一样的。但一流到大海里边,就不能分出彼此了,味道都一样了。我们在娑婆世界有男有女、有智有愚、有富有贫,到了极乐世界就进了阿弥陀佛的涅槃大海,所谓「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一滴水进了大海就像大海一模一样,不允许、也不可能搞一个特区;到了极乐世界,都是平等无差别的境界。
所以贪心要大一点──所有的众生去都成佛。
国土净与心净
问:有人说往生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这辈子的生命结束了到极乐世界,另一个是这里就是极乐世界了。
答:对,有两方面。但是以前面那个为主。「心净国土净」是《维摩诘经》所说的。真正说起来,这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事实。虽然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秽土,可是果真是大菩萨来这个世界,他心很清净,这个世界就是净土,这叫「心净国土净」。我们学净土法门,对于我们这样的凡夫,这话要倒过来说,叫做「国土净心净」,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机。比如说假日里为什么大家要去公园呢?因为公园比较安静嘛,闹市里不安静嘛。我们来到公园,就感到心静了,难到这不是「国土净心净」?另一句话说「环境塑造人」,如果是「人塑造环境」,那是要菩萨才行。法藏菩萨他塑造了环境,他创造了极乐世界;那我们创造的环境,就是三毒、三恶道的环境。我们心不净,所以国土也不净。如果要达到解脱,就要依托一个外在的依报庄严清净的国土。纵使我们是三毒五恶的众生,一到极乐世界,这个心就净了。这里所谓的「净」,不是说感觉到比较清凉一点,而是彻底地了悟宇宙实相,是跟佛一样的那种「常乐我净」的净。这种念佛的利益,在我们今天,极乐净土的光明投射过来,反应到我们身上,也有那么少分「心净国土净」的意思。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原先很烦躁,茫茫然然的,可是念佛之后对这个世间就很淡然,上大街也不感觉那么嘈杂了;以前对老公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现在老公看他也蛮可爱的──我们的心比较安宁了,这就是托佛法的恩德而稍微有所改变。我想,念佛人如果真正体会到名号利益的话,都会有这样的改变。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问:对,有时候听到树叶沙沙的声音,都觉得它们在念佛。现在同学、朋友见到我也都觉得我笑咪咪的。
答:笑咪咪有很多种,有的人是见到钱笑咪咪,有的人是见到心爱的人笑咪咪,有的人见到领导要提拔他就笑咪咪。你是念佛笑咪咪,这是尊贵的笑咪咪。希望大家都成为这样的笑咪咪,好不好?这个莲花开得很大。我们在这里笑咪咪,极乐世界弥陀在那里咪咪笑。大家都念佛,一个跑不掉。
极乐西天
问:我家附近有一个奶奶,做了很多好事,她也经常过来帮我母亲,有人说她是天婆,或以前在天上犯错而下来的人。很多人说她过世之后一定会生天。但是我觉得她去阿弥陀佛那里更好。我清明节回家送了她一串佛珠,也告诉她下次回来的时候我会送她佛像。但是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往生这件事情,我自己都还有疑惑,所以我不知道如何去跟奶奶说。而且很多人都告诉她:「你是天上的人,你过世之后一定会生天。」劝她念佛往生,只说「你念佛就可以到了」就可以了吗?
答:你就告诉她:「你是佛的人,你念佛,走的时候会到极乐天。」对她来讲,她年纪大了,不一定要让她分别天和极乐世界哪个好。天也好,佛也好,她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她真能专心,只要念佛就好,一定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人家跟她说「你一定会生天」吗,她只要念佛,如果讲天,就是到「极乐西天」,到阿弥陀佛那里,没有任何问题的。
根据你所讲,她一定是过去很有善根的。你跟她说:「奶奶!你这么好,这样行善,你是佛的人,你要回到佛那里!」然后陪她念佛。
你自己也一样,如果你劝了她,她到了西方成了佛,你凭这个功德也可以成佛了。你劝她不会白劝的。
所以不是一定要我们信得怎么样才能介绍给人家,而是我们所信仰的物件是不是真实,是不是有这个功能?比如说这里有一个水果,我以前也没见过、吃过,但是它如果真有营养的话,我虽然不了解它,讲不出它怎么样,我介绍给别人吃,谁吃了谁就得营养,对不对?
贪生怕死
问:因为是凡夫,所以怕死⋯⋯
答:对,我也怕死,所以念佛。
问:平常也念佛,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临终的时候,可能看见孙子,见了又舍不得。另外,我又看到印光大师的开示里说不得贪生怕死,觉得这个有矛盾。
答:基本来讲,这有祖师的激励,还有我们自己对自己本身的要求。我们念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于往生这件事情,我们就不能贪生怕死,不是说平常,平常谁都贪生怕死,手被烫到就要缩回来,这是本能。
对于往生,你现在重病了,你死了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你说:「我不愿意死,死了要去西方,我不愿意去。」这是一个根本知见的问题;如果说生理的本能,就是我们求生的本能,这个凡夫每个人都存在的,我们这个法门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至于临终家眷的问题,那是看你的心。你的心究竟是不是以往生为主要目的?如果以这个为主要目的,虽然有少许的挂碍,也是不会有影响的。
临终挂碍
问:会不会现在没挂碍、到时候有挂碍?
答:不是看那个时候,是看现在。如果我们现在就念佛求生西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样的心一定会不断增强,而不会减少。如果你念了二十年的佛,最后舍不得娑婆,不去极乐了,可能这二十年的愿心就不是真的了。按道理来讲,不大会这样,任何人的本能都是会走向自己认为最美好的地方,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比如说一个足球迷,今晚有一场世界杯比赛,而他老婆说:「今天你要陪我聊天,不能看!」打死他他都要看,绝对不会陪她聊天的,因为对他来说世界杯最重要。
那你心里面是不是往生最重要?如果这个最重要,没有什么能挡住你。如果能挡住你,表示你心中另外一个更重要,这个很显然。
比如说我明天就要离开南宁了,今天晚上我见了你们会凡情难舍,但是明天我绝对不会难分难舍得从飞机上跳下来。虽然我也很难过,大家有感情,摆摆手,心里也挺心酸的,但是我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坐飞机走啊,这道理是一样的。我们都曾送人到火车站,或者和亲人、朋友、战友分开,心里酸酸的舍不得;虽然舍不得,但不也分开了吗?
所以凡情就是如此,更何况还有阿弥陀佛的加持!
我们现在可能会有两种心态:一个是担心「以后万一执着怎么办?」「所以我现在一定要断掉这种情爱的关系」。这种走下去也会有两种效果:一个走向好,一个走向不好。走向好就不用说了,就是走向正法,如法地修持,然后以佛法来净化自己,慢慢看淡。走向不好呢,毕竟这个不是你的真实心,你只是说在嘴上,到时候境界来了,你挡不过;同时你对阿弥陀佛也不了解,不了解他是怎样的一尊佛,没有依靠他,这就坏了。
那我们现在是另外一种目标方向,知道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也知道我们凡夫本来就是这样的根器,然后把整个心思完全放下来,彻底放下,通身靠倒来念佛。现在我们的身体已经坐在阿弥陀佛的船上(我说的这个「身体」是指我们这个心)
。
我们看世间的事情,《核心讲记》里面讲过一个比喻,就好像我们上船一样。我们上船(船还没开动)
,一只脚在岸上,一只脚在船上。船一开动的时候,就看你的重心在哪条腿。你的重心如果在岸边那条腿,对不起,你就在岸上。你的重心如果在船上那条腿,你肯定会跟着船。我们也一样,我们一边向往净土,一边还有儿孙,那请问你的重心到底在哪里呢?如果你的重心在娑婆世界,你念佛会怎样呢?「阿弥陀佛,我念佛保佑我身体要好。阿弥陀佛,我念佛保佑我发财。阿弥陀佛,我念佛保佑我房子大⋯⋯」你不是把你的生活归于佛法。如果重心在佛那边会怎么样呢?你的一切,整个的重心会倾向佛那边,世间的事情,该尽义务的还是尽义务,该照顾孙子的还是照顾孙子,该照顾店铺还是照顾店铺,这是在嘈杂中做佛事,人家看不出你的境界高低。可是你的心在佛法那里,只有你知道,佛也知道,这个很微妙。
方便引导
问:我有一个朋友在医院,身体不好,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他一直有求生的欲望⋯⋯
答:具体人就具体对待。我刚才所说的是对佛法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往生有了基本的倾向。你的朋友对极乐世界都还不了解,干巴巴地想活下来,两条腿都还在岸上,要他往生怎么可能?所以还要善巧引导,告诉他:「你想活下来,我们也都想活下来。开空头支票说我们都能活到一百二十岁,但是我们能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实。你要活下来,一旦活不下来,有没有后路?有一个极乐世界,你愿不愿去?」方便善巧地引导他,让他了解这个事实。
即身成就
问:我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了脱生死,念佛法门是即身成就⋯⋯
答:你理解的「即身成就」是什么意思?
问:就是今生证得果位。
答:这个要看根机了。善导大师可以,他是得到念佛三昧。我们这个法门是救度凡夫的法门,如果我们今生可以即身成就的话,就不用学这个法门了。我们这个法门是「不断烦恼得涅槃」,烦恼没有断,你还是凡夫,但是涅槃有份,往生已定。只要此界一口气不来,这里凡夫肉体一脱,到西方莲花一开,法身即已显现,比一般的即身成就高得太多!
即身成就不过几种:一、得阿罗汉道,我们到西方何止是阿罗汉?二、以禅宗来讲是开大悟,我们到西方何止是开大悟?那绝对不会是一个境界。
往生的利益,可以让我们每一个凡夫都能够得到的,这是没法比较的。
我们了生脱死,未必说一定今生要比人家高一筹。只要能了生脱死,就千福万福了。在这个世间,就是尽我们的能力、做我们的根机所能做得到的,不然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障碍。
其实讲即身成就,在末法时代真正讲即身成就的只有我们净土宗。其他的宗派,从教理上来讲,也都有即身成就的法门,密宗也这样讲,天台宗也这样讲,但是你要真正修到那个位置。智者大师说他自己是「但登五品」,尚在凡夫位。他都那样子了,我们还谈什么?
所以,要了解这个法门的好处,要了解我们的根机,你就会很欢喜,不会觉得不满足。
我们的根机实际上是非常差的。按圣道门的来讲──我们如果修行过就知道,我们的心绪是很混乱的。按净土门来讲,念佛可以到西方成佛,白白给我们佛果,高兴都来不及了。所以会觉得说:其他的对我来讲,既不可能,也不需要。「不可能」是说不是我们根机所能达到的。「不需要」,像印光大师讲的:「有这一句名号念,成佛足矣,不学它法又有何憾?」不学其他法,不会有遗憾,往生成佛就圆满了。其他任何法门都要断烦恼才能得涅槃,可是净土法门是「不断烦恼得涅槃份」,这就是净土法门尊贵的地方。
如果要断烦恼才能得涅槃,基本上是要出家的,而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家人,都还没有断烦恼。不管什么职业,不管什么身份,都可以得解脱成佛的,只有净土这个法门。
问:我如果先去学禅宗、密宗,最后即身成就不了了再来念佛,可以吗?
答: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你的眼光太短浅了,你现在就是最后,没有什么最后了,你已经无量劫流转,今生就是最后,你试过无量次,已经都是失败的了,不要再试了。道绰大师讲:「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在无量无穷的流转当中,你肯定遇到过佛,禅、密都学过了,你怎么又跑来了?这都已经到最后了,你还要到最后。
问:等老了再来念佛。
答:都已经老得不得了了,老众生了,那个想法是错的。我们无量劫流转已经试过很多次了,天上也待过,玉皇大帝你也做过,地狱也下过,禅也学过,什么都搞过了,就是没到西方去过,没有成佛过。如果说过去都没有试过,你说你再试一次,那还差不多。按照佛法来讲,都试过了,那你何必再试?再一个,你想得那么简单,你想到老再学,谁知道你一定能活到老啊!无常比明天来得更早,我们怎么知道一定到老?谁规定五十岁就是老、八十岁就是老?还有那个闲心思啊!那个闲心思就是生死心不切啊!而且你要看人家,在这个时代,即身成就的,你能超得过智者大师吗?智者大师那么高的水准,是释迦再来,在生的时候,一边弘扬天台的法华法门,一边念佛求生西方。这样的人都走在前面、为你以身示范了,你还要说「我也可以试一下」──不用试!即身成佛谈何容易!不敢想像的事情,想都不敢想。
念其他的只要念到一心不乱⋯⋯
问:我听人家说,不光是念阿弥陀佛,念其他的只要念到一心不乱也可以成佛⋯⋯
答:这是邪知邪见,佛经里没有这样的说法。那岂不是这句名号跟「一二三四」是一样了?那十方诸佛为什么不赞叹「一二三四」、只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呢?
名号音声
问:阿弥陀佛就是四个音,梵音的念法也不同,广东人、四川人的念佛也不同,可是念了都往生。我的意思是不是可以不执着这四个音?
答:我们就以刚讲的坐飞机的例子,你不念阿弥陀佛,你念「一二三四」,可以吗?如果现在飞机就要爆炸了,你会念「一二三四」而不念阿弥陀佛吗?如果说今天翻译错了,他念阿弥陀佛念得不准,只要他念的是佛就行了。佛在印度话本来是两个字──「佛陀」,Buddham,但是这个没关系,他心里的指向是佛就可以。
问:如果心里把「一二三四」想成阿弥陀佛呢?
答:那不行,你怎么能把一二三四想成佛呢?如果说一开始译经的人就翻译成一二三四佛,你念的才是佛的名号。
问:念佛是嘴上的功夫或是心上的功夫?
答:既不是嘴上的功夫也不是心上的功夫。我们念佛是因为阿弥陀佛发了誓愿,他说:「你念我的名号,我就救度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你有什么功夫毫无关系。若说嘴上功夫,念得不溜,念得结巴,也能往生。这个像什么呢?像电视频道,你拨这个频道,你就有感应,这跟你有没有功夫没关系。你不拨这个频道,就没有感应。阿弥陀佛是以名号度众生,你念阿弥陀佛,就有这尊佛的光明和感应,你念「一二三四」跟他有什么感应?
佛的名号,不能把他当成一个简单的声音,他就是佛的本身的存在。佛的伟大,佛的不可思议,佛的功能、智慧、光明、功德,就在我们认为是几个字的佛号声音当中完全体现出来。
问:梵音的功德和汉音的功德一样吗?
答:不分汉音和梵语,只要是念佛就行,只要我们念的是阿弥陀佛就可以了。这个就是不可思议。这个名,我们讲「名」和「实」。比如在清代,康熙皇帝也是一个名字。圣旨一到,一听说是皇帝圣谕,臣子马上就跪下了。凭什么呢?也只不过是几个字,就有这么大的威德。「康熙皇帝」就写在圣旨上,为什么就这么厉害呢?一个世间的人王就这样,何况是佛中的佛王?他的名号怎么可以跟「一二三四」相提并论呢!
念「扫帚」扫除心垢不是净土法门的观念
问:以前有一个佛弟子,释迦牟尼佛就教他念「扫帚」⋯⋯
答:这是周利槃陀伽尊者的故事,这不是净土法门的观念,这是通过念「扫帚」扫除心垢。佛观机逗教,不会教每个人都念「扫帚」。佛陀观察周利槃陀伽的根机,他念「扫帚」就可以达到阿罗汉道,这就是佛的不可思议。可是佛陀没有教我们念「扫帚」,他教我们说:「十方众生啊,你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啊。」
周利槃陀伽的根机另当别论,他就是很钝。「钝」是什么意思呢?他们兄弟两人都出家了,哥哥很聪明,八万法藏都会背,可是弟弟周利槃陀伽很笨,教了前面忘后面,教了后面忘前面。哥哥就要赶他回家,弟弟不愿回家。后来佛陀就教他:「你就一边扫地,一边念『扫帚』。」他对佛很有信心,他是用圣道法门戒定慧的方法,一切万缘放下,内心禅定,等到用功达到一定的程度,本性的智慧自然散发出来,就得到了阿罗汉道。
如果你有这两下子也可以,你也可以这样,念「扫帚」也行,念「一二三四」也行。可是看你问这么多问题,显然不是周利槃陀伽,你比较聪明啊。
两种本事
问:一般用乘船来比喻靠他力法门,如果另外用一种比喻说要自己吃才饱,或者东西拿到嘴边,要他自己品尝,用这种自力来反驳他力,这两种比喻哪一种比较靠得住?
答:两种都靠得住,就看你的本事。你有本事两种都靠得住,没有本事一种都靠不住,这个也无所谓反驳不反驳。
自力他力
问:一般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答:对啊!师父告诉你念佛,念不念佛靠你,也是这样啊。念佛也要你自己念啊,我也不能代你们念。其实这个世间的道理,世间的法则各有不同,世间既有自力的成就,也有他力的成就,我们不可能拿自力去反驳他力。你可以走路来,也可以搭车来,你有什么好反驳的呢?这两种都是事实,有什么好反驳的?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佛法修行也是如此,自力、他力都有经典的依据,你要反驳就是拿释迦牟尼佛反驳释迦牟尼佛。
自力不是难一点,也不是难得多,而是难如登天啊!
我们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他力的时代。不要说跟古代比,就跟几十年前比,你想想看,每天早上起来做早餐的人可能越来越少,出门靠走路的人也越来越少。大家都用手机,跑路叫人的应该也不多了。出门交通要靠飞机、靠火车,通讯要靠电话、电脑,吃饭要靠饭馆,出去住要靠旅社(人家都盖好了在那里)
,出门靠搭车,穿衣服靠别人缝制,哪一件事情是靠自力啊?
所谓他力,也是一种缘起,跟佛法的根本道理不矛盾,不过有偏重于自己一方和假借外在的力量之分。如果究竟来讲,讲自讲他都是站在我们这个立场上──凡夫的分别观念上来讲的,就佛性、就法性,无所谓自、无所谓他。佛性有什么自他?法性有什么自他?一真法界哪分自他?佛成了佛就是大家都成了佛了,就是你不敢承担而已。
我们念佛,就有这句名号帮我们承担,你接受就是你的。道理都很简单,不矛盾。
信的内容
问:我以前是学圣道门的,现在开始学念佛。我是乱想凡夫,有时候信,可是过了一阵子又不怎么信。我想问的是,是不是凡夫都这样子?其他的莲友是不是也都这样子?怎么来解释这个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答: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的心也是大家的心,也是古往今来所有念佛人的心,都是这样。所以,没有关系,他们都已经往生了,我们也决定往生。「边疑边念佛,即得往生」,这是法然上人讲的,他难道不是讲到我们心里来了吗?有念就是有信,没念就是没信。不问信不信,但问念不念。「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是善导大师讲的。
有些人会偏颇在自己的感受方面,这会误导众生,因为我们毕竟是依靠阿弥陀佛这个物件。你说:「我信得好,信得很扎实。」这是你信得好吗?信得感动掉眼泪了。「如果我也像你信得这么好就往生了」,这样就危险了,这是靠他的感受往生,这个反而是因果颠倒。我们往生是阿弥陀佛发愿不虚,说:「你念我的名号,你就往生。」「好,那我就念佛名号就往生。」不是你信到了就往生。
像坐船过海一样,我是船长,你上了船,你就过海。你说:「哎呀!我信你我信你!」你信可是你还在岸上。
所以不是靠信好、信不好,信是念佛的前方便。是要跟那些认为「没有阿弥陀佛,哪有这回事」的人才讲信。
你在念佛了,所以你不是没信。
问:原来我以为,要二十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信,那样的话我是不是世俗的事都要放下,就要出家了?接触到善导大师的教法,才知道就以现在这个样子来念佛。
答:初学时会这样,到后来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愚蠢。你跟你老婆在一起,你绝对不会问她「你信我是谁吗?」然后你老婆回答:「我绝对相信你是谁。」所以了解事实之后就是念佛了。善导大师就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他这是很有意义的,讲信、讲疑,这是绕弯的,后来你会觉得搅舌头、没意义,就是念这句佛号。讲信、讲不信,这个没有意思。「我相信你是李老师,我绝对相信你是李老师,我二十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相信」,讲这句话的人是不是要请佛楷给他开副中药了?一个相信的人,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一向专念,已经不再在我们心中盘算了。「我信得好,信得不好,有没有二十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信啊」,没有这些了。所以就是一向专念。你一向专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可说,说出来就是念佛。我们这些罪业凡夫,在这个世间,不念佛你还能干什么?对不对?这么大的好处给我们了,还挑肥拣瘦的,还要搞什么即身成就的。想法当然是挺好的,但是这个想法晚了一点,两千年前在印度可能还可以,释迦佛在的时候,念什么都行;来到我们这个时代──时代很重要,以圣道门的修行来讲,我们生不逢时;按净土法门来讲,生正逢时。现在这个时代,你想想看,现在我们找一个山洞,叫你在里边待三天,不让你出来,行吗?不行啊,两天你就受不了了。或者你会认为「我进去可以,可是我的手机要带进来」。现在的时代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有手机吗?有电脑吗?人家一进山里边,一坐很安静。我们现在在山里边,即使没有看到,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讯息一直堆积,这些讯息是什么内容呢?诈骗、盗窃、杀、盗、淫、妄,都是这些讯息,即使住进山洞,也不得安宁。手机就像娑婆世界业障的焊接点,把你焊接在这个地方。
今天这个时代,实在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一定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大趋势,生活一定要仰靠他人力量的成就。
那佛法的修行,仰靠阿弥陀佛。
圣道门说我们的智慧是现成的,每个人的佛性是本来就有的。「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我们本来都有无量无边的智慧,那为什么又搞得没有智慧了呢?就是被我们的小聪明害了,所以也不要什么开悟,只要你把你的小聪明打死了就行了,小聪明不打死的人,不容易好好念佛。就像老实念佛要「通身放下」、「彻底靠倒」。「放下」、「靠倒」还不够,还要「通身放下」、「彻底靠倒」。这是印光大师讲的话,很有深意。念佛之人,要把你的智慧抛向大海之外。有什么智慧,抛向大海之外。法然上人讲得好:念佛之人要成为一文不识、黑白不辨之身,朝夕念佛也。念佛的人要黑的白的分不清,傻呼呼的,就这样念佛。因为面对佛这么高的境界,我们凡夫还在那里谈「怎么样可以往生、怎么样可以往生,我这样信得好、信得不好⋯⋯」,太不自量力了,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你无可语言,无可表达,你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什么好讲的,十地菩萨都不敢开口讲,你还在那里讲。不要讲这些,一听就知道你太不老实了。
净土法门是很高的,有些人念佛了都会讲一些道理了,「禅我不会讲,念佛我会讲几句」。他不知道念佛才是不能讲的,不按照经证,不按照祖师的传承,他觉得他也能讲几句,不知道念佛是佛与佛才能究竟的境界。禅开了悟那还是基础,还是在小学生里。「千悟万悟悟不到,就是一句佛名号」。因为禅开悟是悟到我们的自性,我们虽然有自性,可是毕竟我们是一个凡夫,自性也好,实相也好,我们毕竟还是在因地,不是在果地,不像佛已经圆满的名号,那是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怀疑的余地,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法然上人说:「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无常感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无常感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讲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修到理一心不乱
问:如果一个人已经修到理一心不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转成一向专称?
答:「如果」,没有如果!蕅益大师讲,达到理一心不乱,就是破了无明的登地菩萨,现在没有一个达到的,所以这样假设性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如果真有达到的话呢,一定会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到很清净,自然就会很想念
问:如果念得很定心,是不是还要努力地提起这句佛号?
答:这个问题就问得比较实在,但也要留意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如果念得比较清净了,就不必用力地提起这句佛号,佛号自然就往下念。你静静地念佛,等你念到很清净,自然就会很想念,而且你自然知道会怎么样。
学医和学佛
我这次到这里来,住了几个月。佛楷在中医方面也教了我一些,让我对中医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当然不敢和在座的各位比。我觉得我跟各位很有缘,这个缘有多层次的缘。我想,首先,学医和学佛可以讲是相通的。就我来说,第一就鼓励人家出家做法师,实在做不了法师,就在家做医师。一个是救人家的法身慧命,一个是让人家的色身解除苦恼,给众生安乐。医生的素质应该具有慈悲心,要做一个好医生不容易,一定要有慈悲心,希望你们都有慈悲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对象都是病患,他们身体的病痛都会影响到心理的情绪。病患往往会对医生表达,因为在家里,儿子、媳妇都不愿意听了,所以他们往往会向医生多讲。我们做一个医生,尤其学佛、有了佛法概念之后呢,要以慈悲心来对待病患。
在医学当中,有中医和中医的系统。我以前是中医的铁杆粉丝,但是对中医究竟不明所以,当然现在也不是说很了解,只是说了解一些框架。就好像我们对净土宗一样,知道念佛,但是如果不知道善导大师的传承,你还是不纯。像我来这里这一段时间,也把刘老师的《思考中医》很费劲地看完了。我看完之后,觉得中医也有它的传承关系,这和净土宗的状况很相似,有一种断代的感觉,现在也正在走向复兴。
你们各位是双料博士,又得到中医传承,又得到佛法传承,在这样的世间,真的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法身慧命有阿弥陀佛救度,平常身体的调理又有老祖宗的医学,所以如果讲医和佛有缘的话,那中医和佛就更有缘,因为中医是一个系统的东西,它的一些价值观,一些哲学观,和东方的哲学体系之间都有共通的地方,很自然,很亲切,所以这是医和佛之间的另一个层次的缘份。
如果讲医和佛有缘,那和净土宗、和阿弥陀佛就更有缘,因为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我也期盼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念佛人,在中医方面都做出我们应有的成绩,广大的众生都渴盼着你们成为一名神医。人病了以后,甚至会病急乱投医。有时候医生比佛还灵,因为立即可以解决身体的痛苦,所以也很感恩大家,也借此机会表达对所有中医人的致敬。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