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胎生」与「化生」 ──兼答莲友问

问:「专修念佛,十即十生;杂行杂修,千中无一」是否指杂修杂行不能往生报土而言?或者说:杂修杂行至心者,回向可以往生报土;不至心者不能往生报土,但回向还是可以往生化土?

答:

极乐唯是报土。念佛直接化生报土。杂行至心回向,胎生报土莲花之内;不至心者,不能往生。

一、 极乐唯报非化

善导大师依净土三经等判极乐唯是报土,并非化土,所谓「唯报非化」。《观经疏》言(善全五一页)

  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
  答曰:是报非化。

所以不往生则已,往生则在报土。

极乐报土,又称「无为涅槃界」、又称「涅槃城」,为阿弥陀佛自证、自受用之涅槃境界,让与往生人民同证、同其受用。

二、 人民胎化二生

虽然一种报土,而有胎化二生。

《无量寿经》(一〇六页)言:

  何因何缘,彼国人民,胎生、化生? 
  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
  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
  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
  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疑惑佛智,先暂寄生宫花之内,五百岁不见三宝,如儿在胎,然后乃出,故说「胎生」。明信佛智,直接花开见佛,无五百岁幽禁之厄,刹那之间,身相具足,功德成就,故说「化生」。

虽有胎化二生,实则一种报土。其胎生者,宫花既在报土之中,出宫之后,与化生者仍在一土。

《无量寿经》言:

  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
  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
  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余佛所,修诸功德。

三、 念佛化生,杂行胎生(一)

弥陀佛智虽举五种,究极不过彼佛名号。名号乃彼佛智慧之结晶。此佛因中本愿所成果上名号,超胜一切诸佛,能令一切称念之人必得往生成佛,说为「不思议」、「不可称」、「大乘广」、「无等无伦最上胜」。

《无量寿经》言:

  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
  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往生论》言:

  称彼如来名,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如彼名义,
  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往生论注》言:

  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往生礼赞》言(善全四八二页)

  问曰:何故号阿弥陀?
  答曰:
  《弥陀经》及《观经》云: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又言(善全四九一页)

  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
  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故知:弥陀名号、光明、智慧,三位一体。「称佛名号,蒙佛光摄,必定往生。」此是彼佛无上智慧,亦即名号之功能,光明之作用。

明信佛智,即是明信「称名必生」;名具万德故,称名即是「作诸功德」;称名必生故,即是「信心回向」。可知,「专修念佛」即是「明信佛智」,自然化生。

「疑惑佛智,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对「不论何人,称名必生」此种超越通常因果道理之佛智不敢信受,仅能相信普通善恶因果道理,修习种种福善作为往生的资粮。可知「杂行杂修」即是「疑惑佛智」,只能胎生。

四、 念佛化生,杂行胎生(二)

愿生极乐,因中行法有二:一杂行、二念佛;果上往生也有二:一胎生、二化生。念佛化生,杂行胎生。

释言(善全二〇五页)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
  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

  一明亲缘:
  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
  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念佛顺佛本愿,最胜无比,乃四十八愿之核心,定散二善之指归,诸经广赞,诸佛证诚;与弥陀有「亲、近、增上」三缘,佛智光明摄取,弥陀众生一体,自然化生。

杂行非佛本愿,诸经不广赞,诸佛不证诚;与弥陀疏、远,无「亲、近、增上」三缘,佛智光明不摄,众生与佛有隔,所以胎生。

五、 念佛化生,杂行胎生(三)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言(善全四八〇页)

  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修杂:属行,杂称名之外种种行。

不至心:属解,举最初之「至诚心」而总含三心。

修杂不至心者:修杂行而缺三心之人,不能往生。

如果修杂行,而有三心,也能往生。因为三心即是「真实仰投佛力而愿往生」。既然仰投佛力,当然也能往生,但由于不明了往生的纯正行体单在一句佛名,而以杂行间隔,所以虽得往生,而有隔障,说为「胎生」。

问:既然念佛、杂行都是乘佛愿力往生,怎么会有胎生、化生的不同呢?

答:比如乘船过海,健全人信然直步,自然亲切;残障人须借轮椅,即有所隔别疏离。虽然皆可到岸而有亲疏不同。念佛人明信佛智名号,直接称名,直接乘佛愿力,与佛相亲,无隔障故,直接化生。杂行人不能直接信受佛智名号,须借定散二善扶持,发得三心,方能攀上佛力,与佛相疏,有隔障故,说为胎生。

六、胎化与辈品

1. 总说

辈品,即是阶级差别。有辈品即是有高下阶级差别,即不平等,非究竟;无辈品即是没有高下阶级差别,平等一如、涅槃一味之境。

2. 念佛化生无辈品

明信佛智,专称佛名,全仗佛力故,泯灭圣凡、智愚、善恶、勤怠等种种根机上的差别,因平等果也平等,直接化生涅槃报土,没有辈品差别。比如乘船过海,虽有贫富、贵贱、老幼、病健的不同,平等到达彼岸。

《无量寿经》言(一〇六页)

  自然化生。
  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又言(五二页)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
  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此化生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自然。不假自力修为,佛愿力故,往生自然成就。

《法事赞》言(善全四二七页)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二平等。无有辈品差别。有二平等:身等、心等。身之相好光明,形无异状;心之智慧功德,咸同一类。

三顿证。不经时间渐次,须臾之顷,具足成就。

四涅槃。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故。

故知,佛愿力故,念佛往生之人,皆悉自然平等顿证涅槃。

《往生论注》(九〇页)言:

  凡是杂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湿、若化,眷属若干,苦乐万品,以杂业故。
  彼安乐国土,莫非是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
  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

又言(九一页)

  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
  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

《观经疏》言(善全五五页)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又《法事赞》言(善全三七六页)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又言(善全三八三页)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3.杂行胎生有辈品

疑惑佛智,杂行杂修,杂自力情执故,因不等果也不等,所以显现辈品差别。三辈九品,是大略说;实际上随自业因不同,而有无量品。

疑惑佛智有二:一杂行、二杂修。以为专称佛名有所不足,而夹杂种种行法,称「杂行」;虽然专称佛名,但认为不达到某种持名功夫不能往生,称「杂修」。

此等胎生莲宫之内,由疑障深浅、功德大小、罪业轻重,定花开早晚,显品位高低。花开之后,仍有证果迟速,得益不同,如人之胎生而渐长。

七、「胎生」异说

  • 疑惑佛智,身处莲胞,如处母胎,称「胎生」。
  • 莲胎广大,内受诸乐,犹如宫殿,称「宫胎」,或「胎宫」。
  • 外现莲花,内如宫殿,称「宫花」。
  • 疑心所碍,困限莲内,如困在城,说「疑城」。
  • 莲胎之内,闻法为难,如「边地」。
  • 莲胎之内,与佛界隔,称「边界」。
  • 疑有深浅,罪有轻重,德有多少,花开有迟速,得益有不同,分「九品」。

释言(善全一五九页)

  修因正念,不得杂疑。
  虽得往生,含华未出。
  或生边界,或堕宫胎;
  或因大悲菩萨入开华三昧,疑障乃除,宫华开发,身相显然,法侣携将游于佛会。

故知:九品、胎生、莲胎、莲胞、宫胎、胎宫、宫花、含花、疑城、边地、边界,名虽不同,同一所指。

或有以胎生境界称为「化土」,杂业感故,暂所止故,渐次成故,非究竟故;但这不过是借用通常「化土」之名词而已,并非报土之外另有化土,其实皆在报土之中,不过「同处而异见」。

八、导杂行入念佛

明信佛智、专修念佛、化生报土、无有辈品、平等涅槃、速疾成佛,为因果环扣一组同类概念。

疑惑佛智、杂行杂修、胎生莲宫、存有辈品、渐次修行、历时成佛,为因果环扣一组同类概念。

很显然,第二组概念有缺陷、不圆满、非究竟、属方便。

此方便有二种作用:一、诱引。二、升进。

对于善根未熟,心志狭劣,不能明信佛智、泯灭凡圣因果差别之人,大慈大悲佛心不忍舍弃,故设方便,先以罪福因果诱引;也就是对于不能信入专修念佛的人,先以杂行杂修诱引;对于不能信入直接化生报土的人,先以九品莲胎诱引;对于不能信入无有辈品、平等涅槃、速疾成佛的人,先以辈品高下、渐次修行、历时成佛诱引。

已经方便诱引之后,还用方便升进。

《无量寿经》言:

  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皆无智慧。
  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诸声闻众;
  无由供养于佛;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贬斥胎生,赞褒化生,而劝应当:

  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

又言:

  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
  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贬斥疑惑佛智之杂行杂修,为失大利;赞褒明信佛智之称名念佛,为得大利。

《观经》先以定散二善、九品往生诱引,至经末流通,释尊不付嘱定散二善,唯付嘱持名;《小经》直贬定散二善为「少善根福德」,不能往生,而劝应当「执持名号。」都是同一意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