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宗各派都必须有其经典依据,否则即使讲的再高深、玄妙,再有感应、动人,能够吸引广大的人众聚集,但如果没有依据经典,不合乎佛说,那这一个法就是外道。
我们净土宗依据的经典就是「净土三部经」,也就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
✦ 净土三部经的教理,并不是各别不同,而是相同的、一致的,都是在讲救度的法门,不是在讲修行的法门。救度的对象就是我们现前每一位凡夫,每一位烦恼深重的众生。
罪业深重的烦恼凡夫,如果不依靠弥陀愿力的救度,就不能出三界六道轮回,更何况成佛度众生呢!
净土三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净土宗义理的传承、发挥,是由祖师完成的。
传承净土法门最有名的祖师,第一位就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写了一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有一章叫做《易行品》。《易行品》的目的在于宣说《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
接下来是天亲菩萨,天亲菩萨继承龙树菩萨的思想,写了一部《往生论》,是以龙树菩萨的思想为基础,来看净土三部经的宗旨,而加以发挥。
龙树菩萨跟天亲菩萨都是印度人,印度的菩萨;那么,在我们中国,传承这一思想的祖师,就是南北朝时代的昙鸾祖师,以及隋朝时代的道绰大师,集其大成者,就是唐朝的善导大师。我们中国有这三位祖师继承龙树、天亲的思想,发挥净土三部经的要义。
✦ 善导大师传承龙树、天亲、昙鸾、道绰的净土思想,写下一部旷古宏伟的著作──《观经四帖疏》,有关净土教理所依据的经典、判教、传承,一个宗派所应有的组织架构都已具备,所以《观经四帖疏》可以说是净土宗开宗立教的论着。
✦ 各宗各派最根本的修行方法都必须要依据经典,同样的,往生极乐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方法的认定一定要有所根据,不可以漫无标准没有根据,而所根据的必须是圣言量──也就是佛所说,如果不依佛所说,所谓「离经一字,便同魔说」。
而经典之中,各宗各派,都有它正依的经典,而我们净土法门所正依的经典,就是「往生经」。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谈到极乐净土、阿弥陀佛的经典,有二百部左右;可以说释迦牟尼佛最后时时处处,都在提示众生,要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在那么多的经典当中,纯粹从头到尾都是在解释极乐世界、阐扬阿弥陀佛的慈悲伟大的经典,就只有这净土三经,所以这净土三经,就是我们的往生经。
✦ 我们修持净土法门,有理论上的根据,最重要的根据就是佛经,因为惟有佛经确实是佛所说,惟有佛所说才能做我们学佛人的根据。
佛是觉悟宇宙真理的人,他透彻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他所说出来的话,自然就成为真理,所以,唯有依据佛所说,才可以作为宗门的依据理论。
然后再依据祖师的传承,因为佛是一个大智慧的人,他所说出来的语言,不是我们凡夫所可以了解的,即使我们亲自看某句经文,有可能了解,也有可能错解或曲解,所以如依据祖师的传承来看佛经,就不会错解了。
我们除了一方面根据佛经,一方面根据祖师的传承所解释佛经的道理之外,另再依据事实、证据。因为佛所说的理论固然没错,祖师的解释也没错,但是如何证明理论是事实,这就要有证据,也就是「文证」、「理证」及「事证」。
✦ 「文证」就是经文及祖师的释文,这些证文可以当做根据,否则就是空口说白话。现代有很多新兴的宗教,教理都是教主自己造出来的,并没有佛经的文证或祖师的文证,所以文证是第一个根源。
经文里的道理就是「理证」,当然理证也需要有祖师的传承,因为有可能看不出经文的理,所以需要依靠祖师的解释,这就是理证。
但是比文证、理证更重要的就是「事证」。比如说,念佛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文证和理证都有了,但是不是有人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如果都没有,就缺乏事证,那要怎么相信呢?如果有事证,亦即有人念佛而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自古以来国内国外都非常多,则显示事证非常的充分,就更加证明文证、理证确实是真理无误,对我们的信心岂不是很能够扎实的启发。
✦ 说九品互通而有无量品,是就自力法门来讲的。如果都依靠弥陀的救度,无量品就只有一品,无量机就只有一个根机──就是无有出离之缘的根机。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一开始不讲这个法门?是因为观机逗教,引导种种根机。如果一开始就讲这个法门,恐怕大家难以接受,所以就先调熟种种的根机,等根机成熟了再讲这个法门。就像《观经》一样,一开始不讲这个法门,先讲十三种定观、三福九品,最后才讲这个法门。
纯粹讲这个法门的是《阿弥陀经》。就三经来讲,《阿弥陀经》可以说是一部结论的经。《阿弥陀经》不讲三福九品、不讲十三定观、不讲三学六度万行,只讲执持名号,只讲十八愿的「三心」和「称名」而已。
✦ 佛经中,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有关的经典,约有二百多部之多,释迦牟尼佛在这二百多部的经典中,多多少少都提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譬如《华严经》是经王,其归宗结顶在那里?却是在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华严经》的最后,普贤菩萨就以十大愿王,率领着华严会上的法身菩萨,回向求生极乐世界。因此《华严经》跟阿弥陀佛以及弥陀净土非常有关系。
圆顿成佛的《法华经》也谈到:「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其中提到阿弥陀佛因地修行的过程,也和阿弥陀佛有关。此外,以开悟为宗旨的《楞严经》,就有一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在说明忆佛念佛就能不假方便,现在将来能够见佛、成佛;同时介绍大势至菩萨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现在仍在十方世界摄引念佛人往生净土,可见这部经也是跟弥陀、跟极乐世界有关系的。
《药师经》也说,如果念药师佛而回向愿生极乐世界,就会有八大菩萨前来带领往生极乐世界。《地藏经》也提到,临命终时,若能称一佛名,就能够消除五逆谤法之重罪而往生净土。可以说,很多重要的经典都跟弥陀净土有关系。
我们是以《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这三部经作为我们这个宗派主要依据的经典,也就是所谓的「正依经典」;而不以其他的经典,譬如刚刚所讲的《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等这些很重要、很有名的经典为主要依据之列。
原因在哪里呢?在于这三部经是专门的、纯粹的以讲极乐净土、阿弥陀佛为主的经典,其他经典的主旨则不在此,而是附带、从旁的连带提到弥陀和弥陀净土,所以其他的经典就不作为根本依据的经典,只是作为「旁依」的经典──因为它们的确也跟净土、跟弥陀有关系,在某些方面可以作为正依经典所没有讲到的补充说明。
✦ 经文字句即使再广泛,都有一个大意,这个叫做「经眼」──一部经的眼睛。我们诵读经典要抓住经眼。人如果没有眼睛,即使进入宝藏,也认不清哪个是最重要的宝物,这样的话,进去了还是等于没进去。一部经即使诵了几千遍,但是不晓得经眼,可以说只有诵读的功德,而不能获得这部经的利益。
✦ 所有的经典都在说两件事:一件是「方法」,一件是「目的」,依照这个「方法」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净土三部经就是说以「念佛」为方法,就能达到「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若是要专修净土法门,诵经就诵净土三部经,净土三部经都在说念佛的方法跟往生的目的。既然这样,我们就「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好了。
✦ 净土宗的正依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经固然文字不同,经文也各有长短多寡,可是它们的思想与宗旨都一致,并没有差别,所讲的就是一件事,没有两件。所以我们往生的方法,就是「本愿称名」,称名就能乘上了阿弥陀佛的本愿船。
✦ 《无量寿经》也好,《观无量寿经》也好,都是净土法门的正依经典,都是讲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既然是净土法门的正依经典(主要依据的、根本依据的)
,那么,它们的大意始终都是一致的、一贯性的,是不可能有不同、有差别、有矛盾的。
✦ 三藏十二部中,专讲净土法门的就是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也就是「正依经典」。其他也有讲到阿弥陀佛跟净土的,称为「旁依经典」,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净土三经的开头是《无量寿经》,开显的是《观无量寿经》,结论则在《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部经是净土法门正依经典,净土法门的教理讲得再怎样高深玄妙,或者简单容易,都不可违背这三部经的宗旨,如果有所违背,稍有偏差,就不是净土法门,甚至是外道了。净土三部经的教理,并不是各别不同,而是相同的、一致的,都是在讲救度的法门,不是在讲修行的法门。所以,我们对这三部经的大意,一定要很明确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