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极乐的条件(下·问答)

`──慧净法师2017年5月15日讲于圆光佛学院

一问:得以往生的主因和助缘有哪一些?

答:往生的主因是什么?在一句佛号中,主因、助缘统统包含在里面了,也就是「专称弥陀佛名」。为什么?根本愿──第十八愿只有讲到念佛,没有讲到其他;所以我们只要专一念佛,百分之百必定往生。因为念佛往生是阿弥陀佛根本愿,是释迦牟尼佛保证的,也是祖师所肯定的,就结论来讲是这样。

至于背后的道理,可能大家要多了解一些净土教理,也就是所谓的「闻、思、修」。听「闻」了教理之后,进一步必须如理如法深入「思」维,这样经文才能入心,而成为信心;那「修」呢?在净土门很简单,就是念佛,而且没有标准。弥陀要救的是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怎么可以有一个相同的标准呢?只要有个什么标准,一定有的人达得到,有的人达不到;所以如果一定要有个标准,那佛就不能够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就不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了。

所以,主因与助缘,都在于「专称弥陀佛名」。

四十年前,我初学佛时看很多经书,那时候我学两门,一门是禅,早晚参禅打坐,一门是念佛。我当时是存着「偷心」,怎样的偷心呢?我想:不开悟也往生,能往生又能开悟那更好,心想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但最后,还是舍掉禅,专归净土。这就好像在山上要抓兔子,心里想两只都抓,也跑东、也跑西,这样到最后恐怕会连一只都抓不到。何况专修净土的话,禅就在里面了。

而且,老实说,开悟的人有几个?再者,即使大彻大悟了,烦恼全都断了吗?烦恼只要还没有完全断尽,就不可能离开轮回。所以历代以来,就有不少大彻大悟,修得很好,却又投胎转世,而且一世不如一世的例子很多。永明延寿禅师的《四料简》就说: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

不过,我当时的念佛还不是遵循善导大师的思想,而是一般所认为的,要有主修跟助缘,念佛是主修,但还是要兼带累积其他功德为助缘为辅助来回向。等于说念佛是正因,其他的功德是助业,而且这个正因还必须要有相当的禅定功夫,当初的理解都是这样,主持佛七为别人讲的时候也是强调这样。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解释。

往生的正因只有一个,就是「专称弥陀佛名」,所有往生的功德都在六字名号里面。因为如果念佛不能往生,弥陀他就不成正觉;弥陀十劫前已成正觉了,所以念佛就必定能往生,这是释迦牟尼佛出广长舌相保证的。

二问:有人说不可带业往生,必须消业方可往生。请问您怎么看?

答:消业往生或带业往生这个问题,大概是在1980年的时候所引起的论诤。当时陈健民居士组织了一批学生查经,查出一个结论说往生净土不是带业往生,必须消业往生,而且也出书。这个论点一提出来就引起佛教界的反弹,认为如果要消业才能往生的话,那有谁能往生?所以必须是带业往生。这个问题,当时异说纷纭,不过现在已没有人再谈这个问题了。

好,我们先就结论来回答,其实不是带业往生,是消业往生。那业谁来消?只要专称弥陀佛名,阿弥陀佛的佛智与悲愿就能消我们的业,如前面所引用善导大师《法事赞》所说:「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此外善导大师《般舟赞》也说:「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由结论来讲是这样。

差别在于,那个时候一般所谓的消业,是认为必须靠自己修行的功德力量消业,也就是靠自己的修行达到业尽情空,如此高不可及的条件,当然佛教界就反弹了,因为我们肯定消不了自己的业障,那这样都不能往生了。可是自古以来,譬如《净土圣贤录》所记载的往生事迹一千多件,另外没有记载的更多,他们难道没有往生吗?是消业往生,而不是带业往生,业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消的,而不是念佛人靠自力消自己业的。因为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境界,如果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弘愿力与功德力消业,九法界一切众生是无法往生的。

再者,业是真的还是假的?世人作梦,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醒过来,梦中无论是苦或乐,百年的梦、千年的梦,一刹那间就全没有了。那梦中的善业、恶业到哪里去了?它没有体性,本来就是空的嘛!其实时间也好,空间也好,都是我们凡夫的妄想;还有万物,我们看万物有差别相,那是因为我们凡夫的烦恼所显现的,以佛的眼光来看的话,哪有所谓的万物,一切都是一体的。

这个都有理论根据,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无法深入细谈这部分,大家多看净土宗的丛书就能明了。

三问:很多大德提倡持戒念佛,而且日本净土宗则认为念佛无须持戒。请问您怎么看?

答:就往生来讲,往生的正因只有一个──念佛,不夹带持戒念佛,也不夹带禅修念佛或者教理念佛、定慧念佛、菩提念佛⋯⋯,如果必须夹带条件的话,阿弥陀佛如何平等救度十方众生呢?

只是,这里有一个误区,有人误解,认为:既然强调念佛,就表示不用持戒、不要禅定、不要深入经藏。怎么会做这样的解释呢?如此解释很离谱,好像除了念佛,其他都不用做了,如果这样,那要不要吃饭?要不要穿衣服?其实彼此是没有冲突的。

念佛是就往生来讲的,而持戒是就每一个人应尽的本分来讲的。譬如在家众,如果受五戒、菩萨戒,那就要守他已受的戒;出家众有比丘戒、比丘尼戒,也都应随个人的本分而持戒。而且学佛的人本身都必然有一种向上、向善、向净、去恶行善、修身养性的心,同时要净化社会、服务人群,要发菩提心、劝进行者,这些跟往生根本是两码事。

简而言之,念佛是就往生来讲的,其他这一些是做人的本分来讲的。所以不是强调念佛,就表示不持戒,甚至可以破戒,不是这样的。而且念佛者更能体会佛的慈悲,阿弥陀佛如何爱我们,我们也就如何爱人;阿弥陀佛如何为我们,我们也如何为人。而且我们之所以求生极乐世界难道是因为逃避或者去那里享乐吗?都不是,是为了更有能力来救度众生,所以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有一句话说:「不怕不会说法度众生,只怕不成佛」,因为成佛就自然会说法度众生;进一步说,不怕不成佛,只怕不往生净土,因为一旦往生净土就一定成佛。

四问:既然往生都是化生,怎么解释「九品」呢?

答: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没有提到九品,第十八愿内也没有九品之说,但是《无量寿经》有说到「三辈」,《观无量寿经》也有说到「九品」,但不管是三辈或九品,都是一样的,约而言之是三辈,展开就是九品,再展开就是八十一品,再进一步展开就是无量品。

那为什么会说三辈九品呢?是就两方面:

一方面是就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根机来讲辈品。譬如出家众,以三辈来讲就是在上辈;那在家众分有能力跟没能力的,就是在中辈跟下辈;再展开的话就有善、恶,所以就有九品、八十一品、无量品。这一些辈品,如果以他们的身分(根机)所修而回向往生的话,就是胎生。所以三辈九品就是胎生。

那如果三辈九品这些种种身分,他们都专一念佛,就没有辈品、没有胎生,全部是化生了。也就是说,出家众、在家众,根机高、根机低,任何的人都专一念佛,都信靠阿弥陀佛的力量,这样往生的话就像昙鸾大师所讲的:

  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

在娑婆世界本来有三辈、九品、无量品,到了极乐世界统统没有这一些,连概念都没有,都是平等的进入法身了。既已进入法身,连一品都没有,哪还有什么三辈、九品呢?

另一方面,三辈九品跟胎生是相对的,那为什么说上品上生到那里就花开见佛?其实上辈也是化生,只是时间长短差别而已。胎生说五百岁不见佛闻法,五百是一个数目的概念,那九品就有详细的时间,有一宿花开,有一日一夜,有四十九天,有六劫、十二大劫⋯⋯,这些数目跟五百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概念数目而已。在经典上也常常有五百、五百⋯⋯这一类叙述,「五」是一个数目,不多不少、大概的一个数目性,所以跟九品是一样的内涵。

佛无定法可说,都是随众生的根机而说的,所以,说五百、说九品也是随顺众生的根机,性质是都一样的,目的是要引导三辈九品、无量品的众生都来专念阿弥陀佛,这样就没有那一些辈品了;到了极乐世界统统化生,统统花开见佛,都能证无生。这是辈品所蕴含的深义。所以,所有都要回归到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

简单地讲是这样,但背后的理论根据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引经据论,这一节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