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三世的因果道理(上)

一、无因则无果

二、决定幸与不幸的是什么?

三、因.缘.果的关系

四、怨恨绳子的小偷

五、因果道理有例外吗

六、成为命运之因的业力

七、阿赖耶识在哪里

八、因与果同质时.异质时

九、出生时的命运

十、勿自暴自弃

十一、天道是对是错

十二、桃栗三年、柿八年

十三、打开过去与未来的钥匙

一、无因则无果

“我已成佛,成为一切的智者。”释尊在三十岁时宣言自己已成就佛道。那么到底释尊悟到了什么呢?这在释尊的教法中可以知其内容,这一切教法共集成七千余卷,如此庞大的经典至今仍在世间流传,而贯通一切经典的教法,即是“因果道理”。所以,离开因果的理法就没有佛教,不明因果的道理,就不能论说佛教,因为因果的道理是佛教的根本。

“因”是原因,“果”是结果。就是原因与结果的法则。在释尊的教法中,一切的现象必定各有其原因,没有原因的结果,是万中无一的。

飞机坠落于茫茫不见边际的大海原野,当再三搜索却连碎片都没有找到时,会报告“事故原因,不明”。但是,“不明”与“无”完全不同。乱流、操作失误等引起悲剧的原因,总归会有一个才对。

电脑故障也是如此,是机械的故障、设计的瑕疵,或是数据的异常等等,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不搞明白,不清除原因的话,就难免日后还会反覆出现同样的错误,造成混乱。

科学的进步也是通过努力追究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若如原始社会一般,将超越人类认知的现象都归于神的造作的话,就不会有今日的文明了。是故,“一切的现象都遵循因果的道理而产生,没有偶然出现的。”这是巅扑不破的法则,相当重要,然而,因与果之间有着怎么样的法则呢?

二、决定幸与不幸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只有我遭遇不幸!?”我们难道就没有突然这么想过吗?在因果关系中,特别令人在意的是幸与不幸的原因吧。

释尊对此有明确的开示:“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这就是因果的道理。善的行为产生善的结果;恶的行为衍生恶的结果。就是说自己播下的种子,必须自己来收割。播下西瓜的种子就收获西瓜,播下萝卜的种子就收获萝卜。播下西瓜种子却收获萝卜是不可能的。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升,辛勤劳作的人就收获丰富。相反的,如果一天到晚睡觉,即使醒来也在打瞌睡的话,就成了个游手好闲的人了。自己喝酒自己会醉,隔壁的大叔是不会醉的。如果隔壁的大叔喝了酒,自己也醉了,如此糊里糊涂地连车也开不成。

即便我们平日并不太在意因果道理,但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仍会在无意识当中相信并遵循这个法则,所以上班族即使辛苦,也会每天早起去上班,再怎么想要钻石戒指的太太也不会去做小偷。因为现在的祸福都是由过去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目前的行为也终将于未来自我承担后果,简要的说,善恶皆是自业自得,自作自受。

善因➝善果

恶因➝恶果

自因➝自果

三、因.缘.果的关系

作为佛教根本的因果道理,具体来说就是因·缘·果的道理。因是直接的原因,缘是间接的原因。因与缘和合就产生果。比如大米,因虽是稻种,但如果将其撒在床铺上,撒在北极或者南极的冰上,不管等到何时都不会收获大米。只有在稻种这个因与日光、水等缘顺利和合时,才会开始生成大米这个果。所谓因果,就是因含具缘的说法,缘也是不可遗忘的要素。

举个例子,比如钻石。碳素在摄氏两千度的高温、五万五千气压的压力下就成为了钻石。但是在常温常压下则只是炭而已。即使因相同,若缘不同,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人生亦是如此。家庭环境、教育、交友关系等,有时候连人生也会发生转换。“宁成善人之敌,勿为恶人之友。”寻求良缘,远离恶缘,是开启良好人生的诀窍。古今贤圣都是这般劝导世人的。

四、怨恨绳子的小偷

有这么一句谚语“怨恨绳子的小偷”,这是嘲笑不明了因果道理的愚痴者。小偷被绳子绑住是因为他偷东西,但他却忘记了这个因,反而认为“令我痛苦的是这条绳子”,这样的想法不管是谁知道了都会觉得很滑稽吧。然而虽然心里想“这个小偷真笨”,但是在这个世上这样的人却有很多。

善因善果──善的行为带来好的命运(幸福);

恶因恶果──恶的行为招来坏的命运(不幸);

自因自果──自己的行为会返还给自己。

这就是因果的道理。但是人们往往能相信善因善果,却不能相信恶因恶果。如果考试得了满分,就会骄傲自满地说这就是“我的实力”;但如果分数在平均分以下时,就将不好好学习的原因抛诸脑后,反倒将责任推给他人,认为“都怪那个经常叫我去玩的家伙”。比如有些男性,比起一天三餐更喜欢抽烟。即使家人提醒他说“那样抽的话对身体不好”,他也不听,一天要抽好几盒,终于患上肺癌时,他却叹气说:“为什么不强行阻止我抽烟啊?我有一群不好的家人啊!”发生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人们往往都会毫无道理地怨恨、憎恶、生气吧。佛教的根本—因果道理真实不虚,不承认“自因自果”,就是我们怨恨绳子的姿态。

五、因果道理有例外吗?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是因果道理。但也可能会有人问:“有例外吗?”隔壁街的A氏在十字交叉路口与B车相撞了,车严重被毁,自己也受了伤,经过两周的治疗才痊癒。“我走在优先道路上。而错的是在狭窄的道路上没有临时停车反而横冲直撞的B车,这难道不是他因自果吗?”从交通法规来说,有过失的确实是B车,但是即使是横冲直撞的车,如果早一秒通过,或者慢几秒通过的话,都是可以避免冲突的。数千台车你来我往地穿行,前一辆车、后一辆车都没有出事,为什么就偏偏A氏遇到了交通事故呢?因为刚好在此时走在这个地方的原因就在A氏身上。而且即便是通过同一条路,但在其他的司机身上并没有播下这样的种子。

邻居的妇人总是哀叹自己很不幸,“没有固定职业的丈夫把我的工资都用来赌博了。如果我反抗,他就会喝酒、打我,总是新伤不断啊!”这位太太以为丈夫是她痛苦的原因,所以也认为是他因自果。但若往前追溯,有这么多男人,为什么偏偏迷上这个男人,并且结婚了呢,事实上,这位太太认为丈夫“有些像流氓的样子,非常好”,她将家人的担心置之不理,后来甚至与其私奔在一起了。如果与更优秀的男人结婚的话,应该就没有现在的苦恼了。迷上放荡不羁的男人,这不就是其自身的原因,是自因自果吗?

横冲直撞的车以及醉酒的丈夫,就相当于恶缘。虽然无论如何,都必须为避免恶缘而努力,但说到底这都是那人自身过去播下的种成为了业力而引起的种种命运啊!

六、成为命运之因的业力

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业力,再度进行讲解。

因果的道理是宇宙的真理。没有分毫虚诳。

善因善果──种善种得善果;

恶因恶果──种恶种得恶果;

自因自果──自己种下的种子,必须自己收割。

所谓因就是行为的意思,所谓果是命运。行为是怎样产生命运的呢?在佛教中,将行为称为“业”,因为业持有力量且不会灭亡,所以称为“业不灭”。成为命运之因的就是业力,在其与缘和合直到产生果的这一期间是不会消失的。业是在“阿赖耶识”这样的心识中蕴藏着的。因为心如藏一般,所以别名“藏识”,是人的本心。

阿赖耶识被称为“如瀑流”,瀑流就是瀑布。从远处眺望瀑布时看起来就好像一匹布一般垂下来。但实际上,是微细的水粒子在流淌,而且时时刻刻变化着,阿赖耶识也如瀑布的激流一样,时刻变化着。蕴藏的业含有身业(身体的行为)、口业(口的行为)、意业(心的行为)等三种,其各自又有善业与恶业。比如挠头,哪怕一瞬间也是身业,闲谈聊天是口业,喜怒哀乐等一切由心所想的都是意业,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直至今日为止已经积蓄了相当多的业了。不仅如此,从无始以来就一直蓄积,所以其量不可测量。阿赖耶识中蕴藏着什么样的业,业因与外部的缘结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即使一时没有显现,也必然会有产生结果的时候。《华严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们每一个人的阿赖耶识中蕴藏的业都会因缘和合,从而发生种种的悲喜剧。 (待续)

(日文/作者不详.翻译/佛可法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