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2008年6月7日于台北念佛会为澳门莲友开示
(一)`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晚上,主要是先跟大家解说我们这里念佛的道风以及念佛的心态,之后,大家就到一楼佛堂念佛。
首先,我先来介绍行程:
今天是六月七日,星期六,现在是晚上七点三十五分左右,八点五十分念佛,十点休息。
明天是七点早餐,八点半念佛,十一点半午餐,下午两点,净土宗念佛会的同修,跟来自澳门的莲友有一场座谈会,也是在这个地方。座谈会时间,谈多久就多久,基本上是借此座谈彼此互相认识,培养法情友爱,同时也各自诉说自己走入佛门,乃至专修净土的心路历程,为了让大家各自能够畅所欲言,所以我不参加座谈会。六点药石,药石就是晚餐。另一方面考虑大家在这几年来修这个法门多少会有一些疑问,所以安排明天晚上七点半在这个地方给大家发问,任何问题都可提出来问,由我来回答。
后天的早上十点钟在一楼念佛堂开示,晚上七点半,原则上是订在二楼这个地方续谈,但或许也会到念佛堂跟大众一起。
星期二也是一样,早上十点钟在一楼有开示,中午十一点半用完午餐之后,让大家出去市区走走。譬如大家这趟到台湾来,目的当然是为法而来,以法为主。可是,若有莲友需要出去购物,要顺便买什么东西回去的话,就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跟这里的招待人员讲,有谁要出去?甚至要到哪里?有没有固定要去的地方、要找的人、要办的事情、要买的东西?都可以跟接待人员讲,让他们安排;出去的时间是自由的,若应办之事还没有圆满,也不用急着赶回来吃晚餐或是念佛,完全随自己的因缘自由活动。当然,如果并没有事情,不需要出去的,想留下就留下来。
星期三下午大家就要离开了,所以当天早上原则上大家都是以在念佛堂念佛为主。本来购物是安排在星期三的早上,但是觉得那样太赶了,因为有一些店,都是早上九点或十点以后才开,所以提前在星期二,以上是行程内容的说明。
发给大家的讲稿,大家就先放着不用看。我来介绍我们这里念佛的音调、方式,还有念佛的心态。我们念佛的音调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闽南语)
,这不是普通话(国语)
,也不是广东话,是河洛音,大家听得出来吗?为什么叫河洛音呢?是河南、洛阳、洛水那一带的语言,所以叫河洛音;可是,我们现在到河南去,也听不到这一种音,大家都讲普通话了。那是因为河洛音是在隋唐以前,也就是汉朝时代的传统语言,经历史演替,成为现在的闽南话。
佛法传到中国是在汉朝末年的时候,但是无论是翻译经典,或者是修行者,到了隋唐最鼎盛,达到佛法的黄金时代。理所当然的,那个时代所翻译的经典,翻译的是用河洛音!所以,佛教经典如果用普通话(国语)
来念的话,跟梵文比较对不起来,反之,如果用河洛音或者广东音,就比较合得起来。那为什么现在河南、洛阳、长安那一带不讲河洛音,而讲普通话呢?其实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就是东北满州语言。因为唐朝之后,就是宋朝,然后北宋迁都到南京,就是南宋;为什么会迁都到南京来呢?因为被蒙古人攻打,就只得往南迁移,无形中就把语言、文化带往南方。到宋朝被元朝消灭以后,宋朝的一些忠臣孤子,他不想当异朝的臣子,所以就再往南移到福建南边的漳州、泉州一带。因此,中原地区的语言都改变了,只有在福建以南最偏僻的地方,语言没有改变。
台湾人大都是从漳州、泉州、厦门移民过来的,所以还保有闽南的语言、风俗习惯。再加上唐朝时代,皇帝曾派陈政将军到福建漳州来开垦。他来的话,一定也同时带了很多人来,包括有农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种人才都跟着来。所以,他们就把语言、文化、艺术、经济、风俗都带到漳州一带来。后来长安被异族统治了,语言改变了,甚至风俗民情也改变了,可是闽南这一带还没有改变,因为在宋元时代,它是比较偏僻而又落后的地方。所以,台湾话其实就是闽南话,闽南话其实就是河洛话,河洛话就是隋唐时代汉民族的固有语言。
所以,我国的古文、四书、还有唐诗三百首,如果用北京话来念的话,抑扬顿挫的音调较显现不出来,必须要用河洛话、或者是广东话来念,为什么呢?因为普通话只有四音,加上一个「的」的轻声,顶多五音。闽南话它有八音,实际上是七音,广东话有九音,实际上是八音。像君子的「君」,河洛话念「君」,它有八个音,「君」「滚」「棍」「骨」「裙」「滚」「近」「滑」,上平、上上、上去、上入声,下平、下上、下去,下入声。所以,用河洛话念唐诗三百首,因为平仄相符,所以念起来就铿锵有力,而且又有押韵。如果用北京话来念,有些字的音就都走调了。
譬如用河洛音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比较接近唐朝时代所翻译的音,又加上「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佛」是仄声,是下入声,比较短促有力,所以用闽南话(河洛音)
来念「南无阿弥陀佛」,感觉到铿锵有力。「佛」的音本来是下入声,转为国语(北京话)
之后,就变成轻声,缓长而无力了。所以,我们就取河洛音来念!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分成四拍,一拍一秒钟,所以六个字大概要四秒钟,这是团体配合打引磬来念佛时,才须要这个拍数,这样才能够整齐。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念佛,三拍就可以了。用广东话念也可以、普通话念也可以。不过,如果我们到内地的弘愿寺,大家都讲普通话,我们就要随众,就要念跟他们同样的音;至于个人的话,就以自己最亲切的音调来念佛。
难道非要念这样的音,念别的音不可以吗?其实都可以的,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因为,我们只要一称念的话,阿弥陀佛就立刻知道,立刻应声而现,不管你念的音是闽南语、广东话、普通话、还是日本话、英文、梵文⋯⋯,都一样是念阿弥陀佛本身。因为阿弥陀佛是佛,你还没有念,他就已经知道了,以什么音来念都是其次的。
那为什么会这样念呢?我是一九七七年出家的,还没有出家以前,早晚都在打坐念佛。我出家之后,对于佛教界有关念佛的音调,我都有搜集:有六字一音、六字二音、六字五音、六字六音、六字七音,还有五会念佛,四字四音、四字五音、四字七音,各种调都去搜集。我就有一种感觉,怎么每个道场所念的调大多不一样。我就想:有没有一种调是能够使这个老参也好、初学也好,一念就会?而且老人也好、年轻人也好,甚至躺在病床上也好,念起来都不费气力的?同时静坐也好、经行也好,睡觉也好,独念也好,共修也好,都很轻松的,有没有这种调?因为每个道场的调不一样,台湾、港澳、大陆也都不一样,到最后我觉得还是以我的调最适合。我是念什么调?就是这个调!
因为,我平常早上起来都有打坐,只打坐念佛,不诵经、也不持咒,我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你在那里打坐时,是不拿念珠,也不诵经、持咒的,只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不作任何观想,就只是一句一句的佛号。当打坐念佛,心很寂静的时候,不可能在那里拉腔、有高低韵调的念佛;都是很平淡的、很平实的、很安稳的、很安详的一句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中都在默念这一句佛号。早上起来打坐的时候,可以在心中默念佛号,也不必拿念珠,只要双腿盘坐好,双腿盖毛巾被保暖,双眼垂睑,就什么都不管了,只管在心中默念佛号。
早晨念佛,我常强调有三静:一、心灵宁静: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什么时候的心灵最安详、最寂静、最没有烦恼、最没有情绪?就是早晨。二、空气清净:工厂还没有开工、上班人潮还没有出来,空气很清净。三、环境安静。所以,早上起来念佛最好!
我平常经行念佛,也是没有拉腔、没有韵调的。这个是我体会的,什么体会呢?当我们念佛念到寂静的时候,自自然然就会一句一句,不会有高低长短的音韵,同时,也合乎每一个人的状况,有的人气不够,要拉很长的音,就不可能长久维持。如果是老人家,或者是有病躺在病床上的人,更不可能在那里拉腔、用韵。所以,我觉得只有这样一句一句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最好的调。
有调其实一方面是为了统一,因为大家共修念佛有一个调,才能够一致,而且,有调也比较好听,能够接引初机,让初机者觉得这个调很好听,使人家喜欢来念佛;若是很单调的南无阿弥陀佛,他念起来,觉得没有味道。所以,有调的念佛,主要是接引初机,或者是维持大众音调的统一,但其实那都是迎合我们人的七情六欲,因为我们有七情六欲,所以如果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寂寞,要听听音乐,或是唱唱流行歌曲,不然觉得很无聊,太过寂寞。但对一个修行人来讲,他在很寂静的时候,那些音调、音乐,无论是轻音乐、艺术歌曲,都觉得那个是打闲岔。在那个时候,很平淡的、平稳的、单调的、寂静的,反而是最有味道的。
我有一个亲戚,他往生的时候,我去带他们念佛,也就是用这种调,到休息的时候,有一个国中的教务主任,也是我的堂弟,他就跟我讲:「念这样一点味道都没有。」等休息完了,再继续念佛的时候,我就用有韵调的六字四音来带大家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完之后,他就说:「这样还差不多。」因为他是年轻人,一般年轻人都很喜欢有节奏的音律,不然的话,就听听轻音乐,要他很单调的、很寂静的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会感觉没有什么味道;但是,如果我们有体会的人,觉得这样才是真的有味道。
还有,大概六、七年前,我住在台南,有一个嫁到台北县永和的莲友,有一天早上,大概八点多,她打电话到台南给我,说:「师父!我妈妈已经办出院了,医生说如果要在家里断气的话,现在就要办出院,恐怕九点以前就会断气。」她妈妈躺在医院已经很久了,全身的器官也都坏掉了,大小便根本都不能排泄了,打针吃药都没有用,所以要请我来帮她妈妈助念开示。我就说:「我准备好之后,马上坐飞机赶到台北去。」我下飞机,从台北松山机场搭计程车到她家,刚好是十一点钟,我想已经超过了九点,应该是断气了。当我到她家的时候,听到他们打引磬念佛的声音,是念六字二音的南无阿弥陀佛。
我踏进门的时候,还没有其他莲友在帮他们助念,只有她、她的丈夫、她的弟弟、弟媳妇、还有她的爸爸,只有五个人。我听他们念佛的调,又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还没有断气,我的直觉就是他们的念佛,跟她的妈妈是没有感应道交的;他们念他们的,她的妈妈归她的妈妈。她妈妈的头不停抖动着,嘴巴流着血水,左手也不停摇动着,一边喘着气。我一看就直觉他们的念佛,跟她的妈妈是没有交集的,也就是没有灌入她妈妈的心中,所以念佛的归念佛,她的妈妈归她的妈妈。他们念佛是用六字二音的调,本来这个调是很好听的,可是他们念得有气无力。因为他们是在家众,虽然也打引磬,但我觉得音调软弱无力。
所以我一踏进去,就把她的引磬接下来,用我们现在的调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就这样念。她妈妈的眼睛本来是闭着,抖动的头有点歪向右边。大概念了一、二十声的样子,突然间,她妈妈的眼睛张开了,而且把头转向我这边看了一下,好像感觉到不一样哦,到底是谁呢?因为我念的这种调,短促有力,能够触动她,不然的话,她都是那样昏迷着。
她的眼睛张开了,我们就拿阿弥陀佛的接引图给她看:「某某人,这就是阿弥陀佛,你念佛,阿弥陀佛就会现身来接引你,你看清楚,他一旦出现,你就要跟他去。」就这样,我们念佛,她也听着我们念佛。念到中午过后,她的嘴巴已经不流血水了,手也稳定了,头也稳定了,多少能够跟我们念佛了。我发现她的气色愈来愈红润,摸她的脚,喔!脚还热烫热烫的,这就表示不可能马上往生。我们继续助念,念到那天的晚上十点,我就跟她们说:「你们辛苦一点,晚上念通宵,我到附近我弟弟那里过夜,明天早上再过来。」她们说:「好。」因为那天下午,她有问她妈妈,要不要吃喝,用生机饮食给你喝好不好?她妈妈点点头,所以就用生机饮食的果汁给她喝。不过,他们也在担忧,有吃东西,可是不能排泄怎么办?我们商讨后,决定一切还是靠阿弥陀佛。
隔天早上,我来的时候,他们说晚上三点多,已经有排泄了,本来在医院打针吃药都是不能排泄的,器官肾脏都坏掉了,现在却已经排泄了,而且气色精神更好,看来短时间内还不至于往生,本来躺在客厅准备往生,现在就再搬回房间住。我在台北住了几天,觉得已没其他事,就回台南。她又活了一个月,晚上都是由她的儿子陪伴、照顾她。
在这一个月当中,她家有三件感应的事迹。
第一件:这个老太太的媳妇是信基督教的,不过也不反对,也跟着大家念佛。信基督教的这个媳妇,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她的婆婆在五月五日去世,她一醒过来,就去翻月历,五月五日已经过了,就认为这个梦不准;其实是准确的,她看的是国历,农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她的婆婆就是在端午节的晚上十二点往生。
第二件:她的女儿,也就是请我来的那位莲友,她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她妈妈往生的时候,不是我去助念,是一位信愿法师去助念。醒了之后,就跟她的先生谈论这件梦境,都觉得这个梦大概不准。因为他们跟信愿法师也不熟悉,而且他在中部,凭什么管道请他来?况且我们是跟慧净师父联络的,怎么可能会请他来?所以就觉得不准,其实是准的,等一下再说明。
第三件:她的儿子晚上都陪她睡觉,农历五月五日那天晚上,他将睡未睡之际,就看到西方三圣出现,那个时候他已经准备要睡觉了,他也不以为意,觉得这个没什么,可是隔天早上,他妈妈就安详的去世了。五月五日,和媳妇梦到的日期完全吻合;她儿子看到西方三圣出现,不久她就往生了。那天早上,她的女儿打电话给我,我依然说:「好,我准备准备就坐飞机过去。」正当我在准备的时候,才想到当天另有事情要办,如果我北上的话,就会耽误了,那怎么办呢?我来联络台中的信愿法师看看,或许他有时间,请他上去。我就联络信愿法师,信愿法师说:「好,我开一部厢型车,带几位居士走北二高。」信愿法师既然答应了,我就打电话跟这位莲友讲:「我实在很想去为你妈助念,但是因为某种事情而不能去。不过,我已经请了信愿法师,他也准备要出发了。」她一听,啊!原来如此!她的梦也准了。就这样,一个月当中,给他们的家人有这样的信心启发。
我们回归源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助念是用六字二音的调,当我到了之后,就改念我们现在的这种调,结果无形中就把她的妈妈念醒了;如果我不念这种调,跟随他们念那种调,也很好听,但感觉涣散无力,可是因为改念这样的调,所以无形中昏迷的人就这样醒过来了,表示这种调是比较短促有力。
所以,之后只要有机缘带人家念佛,我都用这种调,大家也都觉得这种调很好念,而且不伤气,同时很摄心。当然大家用普通话念也可以、广东话也可以,广东话比较接近这种音。我们也有制作念佛机,内含闽南语及普通话的发音,佛号声并有配合打引磬、木鱼、及清诵的三种方式。除念佛机之外,还有其它的结缘品,都陈列在一楼门口,大家想要请什么结缘品,都可以尽量的请,尽量的装进自己的旅行袋。
我们都是坐着念佛,一天分早上、下午、晚上共三场。早上是八点半念到十一点,中间起来休息十分钟,也就是先念佛七十分钟之后,大家就起坐喝开水、上洗手间、动动手脚,十分钟到了,再归位,又照样的念七十分钟,然后就结束了。我们这种念佛方法,不是诵经,也不是唱赞,只要一把引磬就可以带动全场,所以,我们这里敲引磬的都要轮流,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
我们这里的场地不够大,要绕佛、拜佛都有点窄,同时我们这个法门是「五正行」,最后就是归入「正定业」,而正定业就是以念佛为主,因此,我们就坐着念佛。那程序是怎么样呢?一开始是先向佛三问讯,三问讯完,就坐下来。因为是坐在椅子上,所以年轻或老人家都可以适应,如果是坐在蒲团,多数老人家可能就坐不住;坐在椅子上,你要盘腿也可以,不盘腿,脚放下来也可以;要靠背也可以,不靠背也可以,都是自由自在的。不过,如果是盘腿的话,最好是不要靠背。因为我们如果念佛念到比较没有杂念,脊椎就直起来了,就不会再靠背了。不过,都随大家自由。
打引磬的人,在开始念佛之前,会先讲几句话,因为语言所具有的内涵,无形中就能够影响我们当下的心境。打引磬的人,就会先念:「正身」,大家就随着正身了。「端坐」,就坐端正了。然后「闭目」、「专心」、「念佛」、「开怀畅念」,大家就一起开始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事先要讲那几句话呢?譬如大家一听到要「正身」、「端坐」就会跟着正身端坐了,不会前倾后仰,左右歪斜。然后「闭目」、「专心」、「念佛」,眼睛闭上了,因为我们是团体念佛,所以「闭目」之后,有谁来了、谁去了?有什么声音?我们都不要管,把眼睛闭起来,才能够专心念佛。「开怀畅念」,大家把嘴巴张开,把声音开怀、畅念出来;因为嘴巴能够提起心力,如果嘴巴半开不开、声音有气无力的,就会在那里不是打瞌睡就是打妄想,所以我们才说:「开怀畅念」。因此大家坐在那里念佛的时候,眼睛闭起来,声音可以尽量大些。
念佛的方法有四种:默念、金刚念、小声念、大声念。
默念是不动嘴巴,别人不晓得我们在念佛,叫默念;金刚念是动嘴巴,但是没有出声音,自己知道;小声念就是声音比较小;大声念声音比较大。
自己一个人念佛的时候,能够细水长流、绵绵密密的,就是金刚念。为什么呢?因为大声念会沙哑,默念易起妄想杂念,原因是,我们最习惯的就是烦恼习气、妄想杂念,最不习惯的就是念佛,如果没有刻意的要求,往往都是在打妄想的时候多,即使坐在那里,眼睛闭着,还是在打妄想,所以平常就是保持金刚念。因此大家在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也就是说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事情,都保持金刚念,就是动嘴巴,这样了解吗?所以从今以后大家就尽量保持金刚念。共修的时候,大家就尽量出声,不过也要看自己的状况,如果是气力虚弱,就不用勉强。
在「闭目」时,如果会昏沈的话,眼睛就可以张开;如果容易打妄想,就眼睛闭着;如果感到火气上升,头顶痒痒的,就眼睛稍微张开,就是睑目不要全闭,因为闭目久了,火气容易往上走,这个是大家要注意的。那为什么在这里要大家「闭目」呢?因为共修的时候,有来来去去的人,所以我们干脆闭目。但法无定法,并不是死硬不变的,在某种情况之下,若应该做某种调整,就需要做某种调整。
每场中间念到三十分钟的时候,就会止静十分钟,止静之后,再念三十分钟,然后休息十分钟,在休息之前,大家先站起来,向佛一问讯,再各自休息。那怎么晓得已经要停止念佛呢?引磬打到最后一句时,共有三下:在「南」稍微大声一点,「陀」也稍微大声一点,本来都是打在「南」跟「陀」而已,要结束的最后一句,「佛」字也打一声,这样大家一听就晓得刹板了,要结束了。所以,一把引磬就能够带动全场。休息满十分钟后,大家再度归位,向佛一问讯,就坐下来,然后还是「正身」、「端坐」、「闭目」、「专心」、「念佛」、「开怀畅念」,又再继续念佛。这样合计一节七十分钟,在第二支香结束时,就是十一点了,大家就起立,然后做回向。
回向有:消灾的回向、跟度亡的回向。回向的念法就是:「愿以此功德,回向某某某居士、某某某居士、⋯⋯」名单念完了,接下来就是:「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执引磬的人念一句,大家就跟着念一句,最后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三问讯,三问讯要离开之前,大众面对面站,引磬就会「当」一声,大家合掌念一声阿弥陀佛,这样就可以离开了。念阿弥陀佛时,不必再互相问讯,因为已经向佛问讯了。像这一次四川地震、缅甸风灾,我们就会念:「愿以此功德,回向四川地震罹难众生、缅甸风灾罹难众生、某某某居士、某某某居士、⋯⋯」。
我们这个道场是净土宗专修的道场,是专而不杂,是纯而无染的;往生的正因,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们是靠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进入阿弥陀佛的报土,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功行,我们只是行所当行;出家众有出家众的本份,在家众有在家众的本份,各安本份。但是你再怎么样做得完美,觉得功行高深,都不以这一些来回向往生,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是杂行,就是靠自力。多少靠一些自力,不完全仰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就会认为:「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不是万德洪名,他要救度我,可是还要加上我某一种功德,或者是某一种功夫,来辅助阿弥陀佛的救度,来回向给阿弥陀佛,这样阿弥陀佛要救度我,才比较有力量,我的往生也比较可靠。」如果抱着这种观念,就是杂修杂行,这种观念绝对不可以。
如果不是我们这个净土法门的话,其他的净土法门,他们都强调固然有弥陀的救度,他们也还要有功德回向给阿弥陀佛,或者自己要有某种功夫,这样临终时往生才可靠。在他们的观念中,念佛是正行,其他是助行,正助如车之两轮,如鸟之双翼,才能够容易往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杂行,就不是专。所以,倘若不了解我们这个纯粹净土教理的话,都抱着那种观念,「我现在念佛往生还不能肯定,要等到我念佛功夫成片,梦寐一如,然后临终能够不昏迷、不病苦,还能够念佛,这样往生才可靠。」若抱着那种观念,就像是拿一把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口上。阿弥陀佛把众生视若儿女,把我们众生看成他自己,他的成佛,以及为我们建设的极乐世界,就是要救度我们从娑婆到极乐世界去的,而且他说:「我如果不能救你们,我就誓不成佛。」所以,他为我们完成极乐世界,为我们完成从娑婆到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往生的因、往生的果,他都为我们完成了,不是要靠我们去完成的,我们十方众生谁都没有力量完成。所以阿弥陀佛是为我们完成了极乐世界,你想想看,极乐世界我们有去庄严过吗?没有呀,一滴八功德水,一片七宝树叶,一块黄金之地,没有一点一滴是我们参与其中的。
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的时候,我们不晓得轮回到哪里去,他默默的为我们发愿,是主动的,我们有拜托他,帮我们发这个愿吗?有吗?你们有拜托阿弥陀佛发愿吗?没有,是阿弥陀佛主动的。所以极乐世界是他主动为我们完成的,四十八大愿是他主动为我们所发的。他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如果没有这些德行,就没有极乐世界,也没有功德可以使我们从娑婆到极乐世界。他在兆载永劫,积植无量德行的时候,我们还是在轮回啊,还是强盛的贪瞋痴慢,造作杀盗淫妄,贪图财色名食睡,都头出头没地在轮回呀!那里晓得请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呢?所以,所有的点点滴滴全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
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就说:「你要愿生极乐世界,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若这样而我不能使你往生的话,我就不够资格成佛,我就不够力量成佛,我还要再修。」现在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成佛了,表示我们愿生弥陀净土,专念弥陀佛名,专念弥陀佛名就是「乃至十念」,这个人就已经往生决定了,往生有份了,必定往生了,因为合乎他的愿了!为什么?因为已全在他的光明摄取当中了。
《观无量寿经》上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是什么意思?名号就是光明,念佛就蒙受弥陀光明的摄取,你不念佛,杂修杂行,那就没有,说得明明白白,所以善导大师说:「光明普照,唯摄念佛。」又说「不为余缘光普照,唯摄念佛往生人。」唯就是唯一无二,唯摄念佛,你没有念佛,不受阿弥陀佛光明的摄取。那什么是摄取?平生的时候保护你,一直到临终都没有舍弃你,然后把你接引到极乐世界,不管你是否昏迷;我们昏迷时,只是身体器官昏迷,神识却没有昏迷,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时,旁人可能没有看到,但是你会清清楚楚的知道,所以,即使病苦时念不出佛号也没有关系,因为平生念佛是我们的责任,临终接引是弥陀的责任。我们病苦念不出来,我们心中却是安稳的等待弥陀的迎接,因为学这个法门,晓得弥陀一定会来,因为摄取不舍,如果他不来迎接,就舍了,那就不是阿弥陀佛了,那岂不是阿弥陀佛就要砍头了,所以我们对这个教理要有这样的了解。
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极乐世界是涅槃的境界,涅槃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什么叫做佛的境界呢?佛的境界,是没有高低品位阶级的,也没有经过加行、用功、修行的这些过程,也可说是报土的境界。随缘杂善不能够往生,只有专念弥陀佛名才能够进入涅槃的境界,不然的话,就是要靠回向,不过,那就在他的花苞里面。这一首偈:「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这一首要把它背起来,《善导大师语录》里面有很多重要的法语,要背起来。如果有心布教,有心领众,那更非背不可,不然你凭什么领众?你凭什么布教?你依据什么来讲你的法?我们讲经说法要有依据,不能凭空述说,依据的就是经典,以经典为主,接下来对经典要如何解释,是谁解释?我的解释吗?不可以,某某人的解释吗?不可以,那其他祖师的解释吗?也不可以,一定是要善导流的解释,为什么呢?善导大师传承道绰大师,道绰大师传承昙鸾大师,昙鸾大师传承龙树菩萨跟天亲菩萨。所以这个法脉最清纯,若没有这个法脉,只好随自己选择,既然有了这个法脉,这个法脉的教理已经传到我们身上了,我们就要完全的依循这个法脉。
所以讲经说法,必须要有祖师的依据,根本的是经典,我们要本于佛陀,因为我们是佛教,以佛法为主,我所讲的就是净土法门为主。「佛法无人说,非智不能解」,《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经文的文文句句是什么意思?你不能随便解释呀,所以,要依据祖师,祖师怎么解释,我们就怎么遵循,依教奉行。我们这个法门完全依据弥陀示现的光明大师,就是善导大师的教理思想,他的著作有《五部九卷》,我们完全依据这《五部九卷》,其中《观经四帖疏》是楷定疏,所以,以这个《观经四帖疏》作为标准。今天晚上因为不是正式的在讲,只是简略的引用。
我们这个法门的目标就是弥陀净土,也就是极乐世界,方法就是专念弥陀佛名,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很简单。如果是其他圣道门的话,就非常的繁复,就要去了解很深奥、很广博的教理学问,可是却不能了脱生死,为什么?单只学问是无法了脱生死的,是为了所谓的教理行证,看这部经教,了解它讲的是什么道理,依照这个道理去行持,最后行有所得,印证这个道理,最后到达证悟。可是在这个末法时代,修行者如同牛毛那么多,证果者却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大集经》就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那要怎么才能得脱生死呢?《无量寿经》说:「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些都是佛陀讲的,经典都有的,一个在《大集经》、一个在《无量寿经》,都是经典所讲的。
我们这个法门是很单纯的,你只要了解愿生极乐,这就是目标,方法就是专念弥陀佛名,就能够往生极乐。你只要懂得这个道理,信受这个道理,你就万事OK了。如果你不是学这个法门,你必须要了解很多经教,必须去听一些善知识,或是讲经布教的人员来解说,他们的学问都很好,经教都很深入,你去他那里上课久了,就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很丰富,一听这个课,佛法的道理了解很广很深,但是跟往生却是两码事,你还是要回归来专念弥陀佛名。
因为往生不是靠那些,懂得再多,学问再丰富,知识再高超,到死的时候那些都没有力量,我们不可能靠自己的道德、学问、知识来解脱自己的生死轮回,那些都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这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很清楚、很明白,一点都没有模棱两可的,目标极乐世界,方法专念弥陀佛名,就这样而已。
如果不是这个净土法门,是其他的法门,禅净双修、密净双修、或是天台、华严、三论、唯识,那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要懂得很多的教理,还要修很多行门的。
也许有人会想,既然我们这个净土法门是简单的,那恐怕就不殊胜吧?因为一般人认为,往往是殊胜、高深的就不简单、不易学的;如果是一般人都能学得来的,肯定它不殊胜;如果是那一些既不殊胜又不简单的,那根本就不用学了。但是,倘若有那种既殊胜又简单的,那太好了!人人都有份!因为简单又殊胜嘛!
一般而言,往往殊胜的法,都不是简单的;若是简单的话,就不是殊胜的。譬如说:五戒简单不简单?简单,只要大家受五戒、持五戒,那十善也是一样的,可是能解脱吗?你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死了还是堕落啊!何况五戒简单吗?大家都受过五戒、菩萨戒,反省自己,我们很惭愧,五戒不清净、不圆满。所以善导大师说:「自身常没常流转」,是常没的流转,不是常浮的流转;常没是沉到三恶道,常浮是人天。善导大师说,我们要自觉,要正确的认清自己,不要误判自己,我们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是「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而且「无有出离之缘」,所以只有老老实实依靠阿弥陀佛,才能够有出离之缘。
因为我们这一个法是既简单又殊胜,所以叫做「胜易」,既殊胜又容易的法门,就是我们这个法门。那有经典依据吗?有,善导大师说这个涅槃的极乐世界,有什么禅境、密境、到了明心见性,或者到了什么功夫、境界,以哪些功德回向求生的话,那可惜,是在九品胎宫里面。或者五百岁、或者是七天、或者四十九天、或者六劫⋯⋯。如果是专靠阿弥陀佛,因为本来依正一如,阿隬陀佛的正报跟阿隬陀佛的依报是一体的,名体也是一如的,阿弥陀佛的功能显现在哪里呢?阿弥陀佛你也看不到、也听不到、也摸不到呀?阿弥陀佛就是垂名现形──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来让你念,刻这一尊这样的佛像来让你瞻仰,阿弥陀佛就是以这个方法。这样自然就能够让你轻易的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是靠他的这一句名号功德,来往生极乐世界的。那有什么经典的依据呢?祖师的依据就是善导大师的那首偈语,很简短的,还有其他解说的法语也很多,我都把它编在《善导大师语录》里面。
至于经典的依据在哪里呢?《无量寿经》在讲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的摄生三愿:就是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十八愿是愿王,十八愿没有讲其他的,只有讲「念佛」,没有讲三学六度万行。《阿弥陀经》是三经归宗结论的经典,它讲什么?讲「执持名号」,也没有讲其他。有讲其他的,当然就是《观经》,有讲定善十三观,散善三福九品,可是那只是方便引导,到了最后释迦牟尼佛就归宗结论说:「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以这一句结论之语作结束。接下来,《阿弥陀经》就稍微开展这个「持无量寿佛名」的道理。所以《观经》不是要我们观无量寿佛像,反而是要我们持名,为什么?十三观的依正二报,通通纳在六字名号里面,因此六字名号才说是万德洪名,其他的不是万德洪名;六字名号就像是袋子,把依正二报的功德,通通装在这个袋子内,只要在这个袋口一抓,全部通通都有了。
当然《无量寿经》也有讲到其他的行,譬如说三辈,还有十九愿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可是,它都是为了引导进入第十八愿的,所以第十八愿摆在最前面,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的人,那就会专念阿弥陀佛了。就像日本八百年前的法然上人,那个时代的出家众,有谁的道德、人品、学问比法然上人好?没有!法然上人无论就道德、就学问、就人品、还有就净土法门教理的深入跟信仰,没有人能够胜过他的。那他的行持怎么样呢?从早到晚、从晚到早,都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说他本来一天念三部《阿弥陀经》,早上是用汉音念,因为隋唐时代,日本的佛教、政治、文化、艺术,都从唐朝过去的,是用汉音;宋朝的时候,跟浙江、江苏来往,是用吴音;再一部则用日本话,一天念三部。最后他一部也没有念,只念佛,因为他说,《阿弥陀经》在讲什么?在讲极乐世界的庄严,让我们向往,发愿往生,方法是执持名号;既然净土三经的归宗结论,它的宗旨就是称名念佛,所以,我此后就专念弥陀名号。这一段话在《法然上人全集》的四百六十一页。所以,我们这里,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这样的念佛。
只有一个例外的,就是星期天的早上,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在帮忙人家二十四小时助念。譬如昨天下午有人往生,我们就帮他们助念到今天下午四点,助念完了,还为他净身,为他擦身体、穿衣服,还为他从工厂叫棺木来,帮他入殓,帮他家里安佛堂,帮他送去火化,然后再把这一个多月来,所有的丧家通通联合起来,为他们做联合公祭。我们是秉承着阿弥陀佛的悲心──「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
所以,只要人家一旦电话打过来,请我们为他处理,我们就义不容辞的接受,不管他是有净土信仰、没有净土信仰,佛教徒、非佛教徒;那问题就在一般民间,都有做七的观念,他们在做七的时候,就觉得到我们这里都只是念佛,好像不是在做七,所以他们就东跑西跑去参加其他法会;我们觉得很可惜,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从头到尾,都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都是完全靠弥陀救度,往生极乐世界,而且让他们不必花很多钱。我们都是义务性质的,没有暗示人家供养、收红包什么的,因为这样的话,就怕断绝人家往生极乐世界的机缘。
他们觉得如果没有敲打唱念,就不像是在做七,我们为了引导他们到这里来做七,本来念佛一早上就是做七了,可是他们往往信不来,那怎么办呢?为了引导他们,一个星期至少来这里做七一次,就统一在星期天的早上,因为星期天大家休假、有时间。那为了接引他们,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的信徒,不是学这个法门,怎么办?好吧,就开个方便门,就唱〈莲池赞〉,诵一部《弥陀经》、〈赞佛偈〉之后,就全部坐下来念佛了。只有星期天的早上是这样,以前是没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引导他们。如果让他们逐渐的肯看我们的书,也肯定我们帮人家助念,成就人家往生成佛,不再轮回六道,这种功德非常的大,如果他们肯定的话,希望他们也能够进入我们这个法门,所以是为了善巧方便的引导。
如果是我们澳门的莲友,大家本来对净土教理都已了解,晓得只要一句弥陀名号,就是万德洪名,胜过唱赞、诵经、持咒、敲打唱念,能够一句佛号念到底,去帮人家助念的话,那就太好了。所以,每星期天早上,也就是明天早上的时候,就会有唱〈莲池赞〉、诵经念佛,除此之外,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都是这样的,一句佛号念到底。
现在时间已经是八点四十五分,大家休息一下,然后就到念佛堂念佛。大家就依照规矩,静坐下来念佛。
另再附带一句,大家主要是为法而来,而且大家也很辛苦,来回花费也很多,所以,你们不需要再供养常住,或供养师父什么,一概不要,这是规矩。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