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净土教理的核心01

【目 录】

壹、“弥陀本愿力”是净土宗根本

贰、善导教理核心: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一、本愿称名

(一)何谓“本愿”?

1.“通愿”和“别愿”

2.“因本愿”和“根本愿”

3.本愿之根、救度之源:第十八愿

(二)“本愿称名”之经典依据,六段经文为证

1.本愿以名号度生

2.本愿大意:念佛必生

3.善导大师楷定为“本愿称名”

(1)本愿称名,善恶皆往生

(2)本愿称名,是正定业

(3)本愿称名,光摄灭罪

(三)“本愿称名”之祖师传承

1.龙树菩萨:本愿称名,即入必定

2.天亲菩萨:本愿称名,速满成佛

3.昙鸾大师:本愿称名,乘佛愿力

4.道绰大师:本愿称名,罪恶亦生

二、凡夫入报

(一)何谓“凡夫”?

1.烦恼具足,即是凡夫

2.违逆法性,即是凡夫

3.轮回流转,即是凡夫

4.慈悲救度,正为凡夫

(二)善导众生观

1.凡夫称名,必入报土

(1)“归三宝偈”显所归众生皆是恶机

(2)恶机应警戒自省

(3)具两种深信,必定解脱

(4)为显救度,先明根机

2.九品众生,皆是凡夫

(1)遇缘不同,而有九品

(2)九品生因,唯在念佛

(3)凡夫才需要弥陀急救

(三)何谓“报土”?

1.净土二义

(1)普通义:通明诸佛净土

(2)特殊义:专指弥陀净土

弥陀净土四含意,表依正皆清净

2.“报土”之义

(1)身土不二

法性土,唯佛自受用

报土,圣者并得受用

化土,教化凡圣之应化土

3.极乐是报,凡夫亦得受用

(1)善导楷定,极乐是报

(2)善导楷定,入涅盘之义

(3)善导楷定,凡夫乘愿入报

(4)凡夫入报,显本愿特胜

“齐”字显他力一因一果

往生全凭弥陀愿力

凡夫入报,平等一相

从果降因,示现菩萨

本愿胜故,烦恼凡夫,称名入报

4.诸师误判极乐身土

(1)不许凡夫入报

(2)忽略弥陀救度本愿

(3)善导依弥陀本愿,楷定误谬

弥陀因行,显凡夫入报之必然

四十八愿,唯明念佛往生

唯有善导以净解净

弥陀本愿力是佛教之所归

法然依善导楷定义而创宗

叄、总结

一、为何强调“本愿称名”?

二、为何强调“凡夫入报”?

【正 文】

壹、“弥陀本愿力”是净土宗根本

唐朝善导大师(六一三—六八一)是净土法门的集大成者,也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乃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传承自道绰,道绰传承自昙鸾,昙鸾传承自龙树、天亲,法脉传承清晰明确。

善导大师世称“弥陀化身”,每念佛一声,便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声声佛号,声声光明,因此,唐朝皇帝尊称大师为“光明和尚”。

善导大师净土教理的核心及其独具的特质精神,一言以蔽之,即是“本愿称名”与“凡夫入报”二句八字,亦即:“善恶凡夫,唯依本愿,称名念佛,得生报土。”而这两个理论的根源,即是弥陀本愿力。故“弥陀本愿力”与“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三个系统理论,是善导大师净土教理的根本,也是整个净土宗教理的根本。

“本愿称名”与“凡夫入报”是善导大师于《观经四帖疏》所楷定,也是尽其一生,声嘶力竭,大力提倡与弘传的,这在《观经四帖疏》之〈後跋〉即已表明说:“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

贰、善导教理核心: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一、本愿称名
(一)何谓“本愿”?

“本愿称名”之意义:

1.“通愿”和“别愿”

“愿”有“通愿”和“别愿”之分。

“通愿”:也叫做“总愿”。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求下化,必须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每一尊佛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共同要发的愿,每一尊佛的成佛过程都要先发这个愿,没发这个愿就不能成佛,所以叫做“总愿”,也叫做“通愿”。

“别愿”:每一尊佛除总愿之外,各自还有特别不同于其他佛的愿,这叫做“别愿”。譬如药师佛十二大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

此中,以阿弥陀佛的别愿特别弘深,其深智悲愿,远超诸佛,因四十八愿唯独阿弥陀佛个别所有,是其他诸佛所不共的。《无量寿经》中弥陀自誓:“我建超世愿”,释尊在《弥陀偈经》也深赞弥陀之愿而言:“发愿踰诸佛。”故弥陀别愿名“超世别愿”,亦名“别意弘愿”。

2.“因本愿”和“根本愿”

本愿又有“因本愿”和“根本愿”之别,也就是说本愿的“本”,有“因本”和“根本”的差别。从“因本”来讲是“因果相对”,从“根本”来讲是“本末相对”。

“因本”:对果末,因果相对。十方诸佛初发菩提心、行菩提道所发的愿,每一愿都叫做“因本愿”,就是因地所发的本愿,简称“本愿”。

因此,就因本来说,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每一愿每一愿都是本愿。因为有了这个因,才能达到那个果,也就是有了四十八大愿的全部完成,才能成为阿弥陀佛,才有了极乐世界,也才有这句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广度十方众生。所以,从因本来讲,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本愿。

“根本”:对枝末,本末相对。在四十八愿当中,必定有一个是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愿,是所有愿当中最主要的,这就是根本愿,其他的愿则是枝末愿,因为是由这个根本的愿所衍生出来的枝末,都是要达成这个根本愿而发的,因此都得归结到这个根本愿。有了这个根本愿,才能使其他的愿有了目的和意义。

3.本愿之根、救度之源:第十八愿

四十八大愿中哪一愿是根本呢?是第十八愿,当然,其他四十七愿也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如果没有第十八愿的话,即使其他的愿完成了,也没有存在的意义。意思是说,其他的愿是因为第十八愿而产生的,第十八愿就如同树的根,因为有树根,这棵树才能够生长,才能够展枝、开花、结果;如果没有根本,哪里会有这棵树?哪里会有花果呢?一切就都没有了。由此可知,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就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

譬如:第一愿“无三恶道愿”,极乐国土没有三恶道;第二愿“不更恶道愿”,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即使发愿要到十方世界去度众生,也不可能再堕入三恶道;第三愿“悉皆金色愿”、第四愿“无有好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和阿弥陀佛同样的肤色、同样的颜貌、同样的相好庄严。还有,第五愿到第十愿,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获得六种神通,乃至第十一愿,往生就能不退转而成佛。简而言之,所有四十七愿都很重要、都是必须的,可是如果没有众生的往生,也就是没有第十八愿的话,那么,这些愿就都缺乏存在的意义了。

阿弥陀佛的种种愿,都是为了十方众生的往生成佛。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之愿,有此愿,众生就能念佛往生,没有此愿,众生就不能念佛往生;不能念佛往生,其他的愿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就这一点来讲,这第十八愿才是真正的本愿──根本之愿。

净土法门是弥陀本愿的法门,也就是弥陀本愿救度的法门,也就是弥陀本愿救度念佛人的法门。这里所谈的“本愿”,都是指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待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