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讲】
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壹、了解往生的意义
又到了一年一次弥陀诞的纪念日,今天也是我们净土宗念佛会上净下嵩法师(上师)
往生弥陀净土的五周年纪念日。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救主,所以值得我们欢喜踊跃来纪念,上师是我们同修的大善知识,引导我们同修走上解脱成佛之道。上师是在弥陀诞这天往生,所以庆祝弥陀诞的同时,也以感恩、感念的心情来纪念上师。
净土宗以念佛往生弥陀净土为其宗旨,往生弥陀净土是我们念佛人的终极目标,所以「往生」二字对我们最为重要、最为亲切,因此我先来解释往生这二字的意义。
「往生」这二字是具有很神圣、很殊胜的内涵,带有赞叹、赞美、可贵难得的意味,因为往生并不是死亡,往生是脱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而且到极乐世界成佛。所以往生不但不是死亡,而且是超越死亡,获得永生,得到永远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所谓「往」就是「舍此往彼」,「生」就是「莲花化生」;舍此──舍离了使我们造业造罪、受苦受难,一直无穷无尽的三界六道、堪忍的娑婆世界。「往彼」就是前往彼国极乐世界。「生」不是四生的生,是莲花化生的生,一旦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就能够见佛闻法,快速成佛。所以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愿,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往生也代表成佛,所以说往生成佛。
现在一般人普遍的将死亡断气、年老寿终、辞别人世,也叫做往生。这样的讲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一般人的死亡,如果不是念佛往生净土,就依然在三界六道轮回,若在三界六道轮回,总是会到地狱,受到阎罗王的审判、刑罚,继续无穷尽的轮回转世。所以,将一般人的死亡也叫做往生,就会使「往生」的涵义显得太过肤浅,而且意义也太过低陋,失去了「往生」这二字神圣的内涵,毕竟对我们而言,往生即是脱离轮回、离苦得乐、超凡入圣,即将成就佛道,若没有往生,就还是罪恶凡夫,还在三界火宅六道苦海中永无休止的轮回,永无休止的造罪造业、受苦受难。
贰、了解上师的心愿
我们今天纪念阿弥陀佛的圣诞,纪念上师的往生,首先要了解阿弥陀佛的心愿,若未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愿,就不是真正的庆祝佛诞,甚至也不是真正的念佛;同样的,我们纪念上师的往生,也要了解上师的心愿,不然恐怕也不是真正的纪念上师。上师的心愿,主要是希望同修们都能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上师说他先去极乐世界,在那里等我们,约定将来在极乐世界见面。
虽然佛教有无量的法门,归纳为八大宗派,但唯有净土法门,能让我们这样的根机离开三界,往生净土,快速成佛。上师有很深的智慧,了解净土法门的殊胜,也了解众生的根机,所以,以身作则,自己念佛,也提倡念佛,鼓励同修也跟他一样,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将来都到极乐世界相聚。因为如果没有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生是不究竟的、不圆满的、不能永远长住的,各人都将会随各人的业,去投胎转世,再度无穷无尽的轮回,再受无量无边的苦报。
上师希望大家都跟他一样,同信、同愿、同行、同理想、同目标、同成佛,也就是期望大家能跟他一样同心同德。既然我们了解上师这样的心愿,我们就要一心专修净土,依循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做为修持净土的指南针。而且,大家要护持这个道场,因为这个道场是上师建设起来的,如果我们不来护持这个道场,那要护持哪个道场呢?所以,我们在纪念上师,就要了解上师的心愿,跟上师同信同愿、同心同德,也就是同念弥陀、同生极乐,共同护持这个道场。以上是从了解上师的心愿来讲的。
【正讲】
壹、了解弥陀的心愿
我们纪念阿弥陀佛的圣诞,也同样要了解阿弥陀佛的佛心、佛愿,佛的心就是大慈大悲,佛的愿就是广度众生。《观无量寿经》说: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佛的心跟凡夫的心是不同的,凡夫的心缺乏爱心,即使有爱心也是很狭小的;佛不但有爱心,而且具足大慈大悲的爱心,所以说「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大悲就是无条件的爱心。「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缘就是条件,无缘就是没有条件,是平等无条件的摄诸众生,摄诸众生就是救度众生,使众生离开苦海获得安乐。
书院今日的电子看板法语是:
弥陀救度诸众生,主动平等无条件。
这句法语充分显示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也显示佛教的核心就是在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是主动、平等、无条件的。
凡是佛都具有大慈大悲的心,所以《观佛三昧经》也说:
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缘,缘苦众生。
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这句法语跟《观无量寿经》所说的意义是一样的,都说十方三世诸佛的心,具足大慈大悲,而且是以苦恼的众生为对象,所以说:「缘苦众生」,缘就是对象,以苦恼的众生为对象,我们若自觉是苦恼的众生,就要知道我们就是佛要救度的对象、主要的目标;好像父母疼子女,子女的成长、平安是父母亲的目的。所以诸佛看见众生受苦恼的时候,就好像一支箭在他的心中一般,要赶快把众生的苦箭拔出,就好像母亲看见幼子遭受身心之苦的时候,虽然病苦是在幼子身上,但是,却也是痛在母亲心中,母亲日夜不安稳,就是希望能够赶快消除幼子的痛苦,这样她才能安稳,否则,做母亲的是不能安稳的。佛的心是超越世间母亲百千万倍,佛的心当然不是我们众生所能够体会,但是如果能够以母亲慈爱的心,来体会佛的心,这样至少也可以体会出百千万分之一。
在《无量寿经》一开始,释迦牟尼佛首先表达他出现在世间的本怀,就是要弘扬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无量寿经》说: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
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如来」就是代表十方三世诸佛,凡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目的就是抱着这个彻底、无穷「无尽」的「大悲」来「矜哀」怜悯「三界」六道轮回的众生,才出现在这个世间。「光阐道教」,即是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而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救度愚痴苦恼的众生,惠赐我们众生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在哪里呢?就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所以,我们的祖师善导大师就说:
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善导大师深深体会诸佛出世的本怀,了解阿弥陀佛是诸佛出世最后所要介绍的一尊佛,所以才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十方诸佛对于受苦恼的人深深怀着大慈大悲的心,所以「心偏湣念常没众生」,对这些生生世世都在三界六道轮回,尤其是在三恶道沉沦的极苦众生,特别怜悯。「是以劝归净土」,所以对这些众生,都劝他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好像在大海中浮沉的人,要赶快先把他救起来。「岸上之者,何用济为」,若是在岸上的人,他没有受溺水之苦难,所以不用佛来救他。意思也就是说,凡是三界六道的众生都需要念阿弥陀佛,都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若是已经到彼岸,离开了三界六道,这样就不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因为对他来讲,他已没有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恼。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就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因此,我们净土宗的宗旨,就以四句偈: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来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
贰、了解环境的逼迫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众生所住的环境,以及我们是怎么样的众生。有一部经,经文很短,但是内涵很好,就是《八大人觉经》。这部经是菩萨(大人)
所要领悟、要理解、要思惟的,总共有八段法语,所以叫做《八大人觉经》。每一段法语都很短,第一段说: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前八句显示娑婆世界的环境以及娑婆众生的面貌,后二句强调要如此观察,以脱离生死轮回。
佛陀以这十句法语,开示我们对宇宙人生应有的几个正确的观念,亦即:无常观、苦空观、无我观、不净观(罪恶观)
、生死观(出离观)
;因为这个宇宙人生是无常、苦、空、无我而虚假不实的,而且人心都有贪瞋痴慢的烦恼,这烦恼是一切罪恶的源头,会驱使身体的言语行为去造作杀盗淫妄的罪业,而导致三界六道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遭受胎卵湿化无量无边的身心痛苦。对宇宙人生的实相有此观念之后,就要努力寻求解脱生死轮回的法门,以获得真实不虚、永恒不灭、纯善无恶、纯乐无苦的生命。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世间是指整个大宇宙,国土就是指我们这个地球。「世间无常」,这世间是无常的世间,无常就是说它不是固定不变、永恒存在的,而是生灭迁流,刹那不住,时刻都在改变,改变到最后就会灭亡,所以说世间无常。《无常经》说:「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国土危脆」,我们这个地球是非常危险不安、脆弱不坚的,沧桑互易,陵谷变迁,造成种种的天灾地变。天灾包括地、水、火、风的灾难。「地」就是地震,十多年前,台湾九二一大地震,以及今年四川五一二大地震,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山崩地裂海啸,楼倒屋废人亡,所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这个地球上有很多地方都有地震的威胁,我们台湾、大陆以及日本、欧美,还有其他的国家都有,所以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在地震的时候,最能显示这个道理。「水」就是水灾,我们台湾每一年都有水灾,像几个月前,在一个月当中,就有三次大水灾,屋子淹水,车子泡水,甚至人被水漂,不见踪影。「火」是火灾,一不小心就有火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灾一来的时候,房子、财宝烧掉、甚至人也烧掉,所以也是充满了危险与恐怖。「风」就是台风,台风来的时候,就会带来水灾,甚至引起山崩海啸。这些在在显示这个世间是无常的,这个国土是危脆的。
所以,我们住在这无常的世间,危脆的国土,可以说是很不安稳,也很恐怖。然而这种的不安、恐怖,还算很小,因为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今生今世而已。还有一个很大的恐怖跟不安,就是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法华经》就说: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生死轮回是根本的灾难、根本的恐怖、根本的不安。若是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凡是诸佛出世,都介绍净土法门,劝导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参、了解身心的罪苦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是指我们的环境;四大苦空,五阴无我,是指我们的身心。
「四大苦空」,「四大」就是我们的身体──也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但是这个身体,它的本质也是「苦空」。有这个身体,就有逐渐老迈的苦,就有种种病痛的苦,最后一气不来,就是死亡的苦,不能永远存在,终归苦空,所以说四大苦空。
「五阴无我」,「五阴」就是肉体跟精神;肉体就是苦空的四大,精神就是「受想行识」,精神体也是苦、也是空,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人。这个精神体是受时间、环境以及种种的缘,再形成种种的思想、观念,所以说起来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与主宰,而且它本身充满了贪瞋痴慢疑种种的苦恼,所以说「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不论有形的存在,或者无形的存在,凡是存在的,若不是达到领悟佛性、证悟涅槃的,这样都会受到苦、空、无常、无我、生灭、变化的过程,所以说「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它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它没有一个真正的主人,所以凡是世间的存在,环境也好,环境就是指这个地球,甚至太阳系、银河系,整个大宇宙有形的存在,以及无形的存在,就是我们的思想,这都是生灭变异的现象。既然有生灭变异的过程,最后都会灭亡,这就表示它的存在不是永远的存在,既不是永远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既不是真正的存在,这就是虚假的,所以说「虚伪无主」。《金刚经》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俗语说: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家庭的存在,团体的存在,甚至社会、国家的存在,都是暂时性的,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因为总有一天都会分别,父母、夫妻、子女再怎么样的恩爱深重,但是,无可奈何,总有一天要分离,所谓「生离死别」。人生的相聚就好像鸟儿,在树林里结巢而居,灾难一来,树林的鸟儿就各自逃难纷飞而去,要再相聚就很困难,所以说「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在这世间,大至宇宙,小至身心,都是「因缘和合」,而因缘时刻都在变异,最后便是灭亡离散,所谓「缘生则聚,缘散则灭」。这是宇宙人生的定律,因此,人生永远不死亡不可能,家庭永远不分散不可能,国家永远不失败不可能,相聚永远不离开不可能。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无不散之席,无不死之人。」因为一个人要求不老是不可能,要求无病也是不可能,要求长寿也是不可能,要求永远存在也是不可能,所以世间一切,精神肉体、有形无形,全都是因缘合和,全都是「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在这个世间上有种种的苦难,像刚刚所说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是天灾。也有人祸,就是战争:伊拉克的战争、阿富汗的战争⋯,造成了多少人的伤亡?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就算没有战争,也会由于谋财害命,或者气愤斗争,而自害害彼,彼此具害,彼此具苦。这就显示,因为我们的内心有贪瞋痴慢疑,所以有种种的争斗,引起种种的罪恶、灾难与痛苦。
「心是恶源」,我们的心是污染不净的,是罪恶跟痛苦的根源,就像前面所说,因为我们凡夫的心都有贪瞋痴,有贪瞋痴就会互相争斗,有贪瞋痴就会彼此造业,造作五逆十恶种种恶业,导致无尽生死轮回,所以心是一切罪恶与痛苦的来源。
「形为罪薮」,我们这个肉体是聚集一切罪恶的处所,也是受报、受苦的所在,因为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都以贪瞋痴慢造了杀盗淫妄的罪,致使我们今生今世虽然出生为人,有这个形体,但是这个身体也是在造罪,在受这个苦,要以我们的能力来降伏甚至断除贪瞋痴慢,离开种种的苦恼跟灾难,甚至脱离三界六道的轮回,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那样的能力。
肆、接受弥陀的救度
所以一切众生都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因为阿弥陀佛是一位慈悲救度的佛,致使我们能够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来离开三界六道,来往生极乐世界。如果阿弥陀佛不是一尊慈悲救度的佛,我们就无法依念佛脱离三界,不能够往生极乐。因为若不是救度,就表示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就好像在大海中,必须要靠人来救我们,若没有人来救我们,就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游到岸上,但是若我们的力量不够游到岸上,最后就是沉落到海底。
一、阿弥陀佛是救度的佛
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的佛,所以我们的宗旨就说:「信受弥陀救度」,阿弥陀佛是以什么样的方法来救度我们呢?就是「专称弥陀佛名」,只要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是获得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已经坐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所以说「专称弥陀佛名」。当然我们是「愿生弥陀净土」,因为若没往生极乐世界, 岂不是还在三界六道轮回呢?这样就等于还没有被阿弥陀佛救到。
我们若能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跟阿弥陀佛一样具足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明。寿命代表着慈悲与福报,光明代表着智慧与愿力,因此,我们若是往生极乐世界,就跟阿弥陀佛一样,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心,有阿弥陀佛的大愿力,能够倒驾慈航来广度十方众生。所以,我们这个法门的宗旨就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在另外一部异译的《无量寿经》中说: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
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意思是说,阿弥陀佛发愿要成为救度众生的法王,如果他没有达到可以救度十方众生,这样他就不成佛,不成救世之法王。法王就是佛,尤其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而且在十方诸佛之中,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能力最大,最超越最彻底,因此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因此阿弥陀佛现在在这个世间是救世之法王,救度世间的一尊佛。救度世间,怎么样的世间呢?在这部经典中也说:
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就是说能够救度我们三界六道一切善恶的众生,使我们往生弥陀净土,永远离开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死的苦,种种的苦。所谓:「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众生的苦有「八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的「四苦」以外,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八苦当中有一个最根本的苦就是「五阴炽盛苦」,若没有这个烦恼,没有凡夫的肉体和凡夫的心,这样就没有一切所有的苦恼。阿弥陀佛能够救度我们,不但使我们没有生老病死的四苦,也没有求不得的苦、爱别离的苦、怨憎会的苦、五阴炽盛的苦,没有种种的苦;而且有种种的乐,阿罗汉的乐、菩萨的乐、佛的乐,都可以使我们具足。意思是说,不但使我们离开三界六道轮回的苦,而且能够得到成佛的乐,所以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救度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阿弥陀佛是在兆载永劫以前就已经成佛,只是悲心非常深切,所以一次又一次显示发愿、显示修行,使得众生发起信心,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庄严经》说:
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这尊佛「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早就已经成佛,并不是十劫以前才成佛,所以说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不是在过去以法藏菩萨的身份发四十八大愿,在十劫以前才成佛的,所以说非过、非现、非未来,表示阿弥陀佛本来就已经成佛。「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只不过是因为抱着慈悲愿力,实践救度十方众生的愿望,所以现在显示在西方极乐世界,救度十方众生。
我们由这段法语,可以了解阿弥陀佛这尊佛早就已经成佛,不只是在十劫以前。他现在显示在西方,就是为了要救度我们娑婆世界,甚至十方苦恼的众生;最苦恼的众生就是造业造罪的众生,造业造罪之中最大的,就是五逆谤法阐提,堕落阿鼻地狱的众生为最苦恼。阿弥陀佛的救度是连这么重罪、这么痛苦的众生,也要使他离开这个苦恼,也要使他往生极乐世界,使他能「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庄严经》说: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阿鼻地狱的众生有两类:一类是因为过去世造了阿鼻地狱的罪因,现在正在阿鼻地狱承受阿鼻地狱的大苦;另外一种是现在在造阿鼻地狱的罪因,等到此生果报尽了,来生就会堕落到阿鼻地狱受到无穷尽的痛苦。不管我们众生是怎样的造业造罪,都不会超越阿鼻地狱的罪业,这样岂不是所有的众生,都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因为连阿鼻地狱的众生也是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何况其他的众生呢?若论我们众生,如果没有离开三界六道轮回,总有一日会堕落地狱,所以《正法念处经》就说:
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
因为三界六道是轮回的,就算出生在天界享受天福,但是天界的果报尽了,如果刚好地狱的业报到了,就堕落地狱;地狱的众生果报尽了,刚好天的果报到了,他就离开地狱出生天上,这是业力的差别。天是三界六道之中生命最长、福报最大、享乐最高的地方;地狱则是罪业深、痛苦重、时间长,跟天是互相对立的。但是天界报尽堕地狱,地狱报尽生天界,这样岂不是天界地狱、地狱天界,其实并无两样,是互相对换、互相交替而已,来来去去无有休止,所以说是六道轮回,可知六道轮回就是苦海无边。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好像火在烧的房子,使我们感受到迫切的压力、恐怖与痛苦。而这三界六道痛苦不安的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都可以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都可以被救,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救度就显示没有任何条件,不论对方有智慧、无智慧、有学问、无学问、有人格、无人格、有道德、无道德、有修行、无修行、是善、是恶,通通不管,即使五逆十恶的众生,阿弥陀佛都有爱心与力量要救他;但是,如果他不信弥陀救度,不专称弥陀佛名,不愿生弥陀净土,这样就没有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依然三界六道,轮回无尽,受苦无边。
二、净土宗是信受弥陀救度的法门
我们这个法门就是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并不是靠我们的修行、人格、道德、学问、修持来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来往生极乐世界。有学问、无学问,有道德、没道德,有修持、没修持,通通一样可以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只怕我们不相信、不接受。要怎么相信接受呢?就是「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这样就是在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了解专称弥陀佛名的道理,了解愿生弥陀净土的道理,而且依教奉行,这样就是信受弥陀的救度。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之中,根本愿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显示阿弥陀佛彻底慈悲救度的所在,第十八愿只有说「乃至十念」,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并没有说要乃至有学问、有智慧、有人格、有道德、有修持,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并没有!只要「乃至十念」,意思是说只要念佛,这并不是否定我们不能有智慧学问、有人格道德、有修持,并不是,是就阿弥陀佛救度来说,阿弥陀佛没这些条件,是就我们彻底检讨我们本身,就如刚才经典所说,我们的心是恶源,我们的形是罪薮,我们都造业造罪,我们的力只是造罪的力、只是轮回的力,并不是有修行的力,有解脱生死、六道轮回的力。所以,我们检讨自己是这样的根机,并且了解弥陀的佛愿是要救度我们这种根机的苦恼众生,所以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这样我们众生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就愿愿相应。
三、专称佛名即是接受弥陀救度
「乃至十念」是说,只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因为佛的名号是佛的功德所形成,所以念佛的名号,就等于领受佛的功德。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的无上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表示功德非常多、非常大、非常殊胜、非常超越,不是我们凡夫众生所能理解的,这句名号就有这么甚深无上的功德,虽然以我们的能力还理解不来,但是,我们若信受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等于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也等于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佛救度众生的方法,有依神通来救度,有依光明来救度,有依名号来救度。阿弥陀佛就是以名号来救度众生,阿弥陀佛名号的本身是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且也具足遍照十方无有障碍的光明,所以这句名号叫做「光明名号」。《阿弥陀经》也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我们的戒定慧三学,或是靠我们的六度万行,而是只要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当然我们一个学佛的人,要随份、随缘、随力来持戒、修定,来领悟佛性的智慧,随份、随缘、随力来躬行六度万行。但是,就往生来讲,往生不是靠我们的修行、功德,往生都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功德,因为名号的功德可以消我们的罪业,名号的功德可以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名号具足所有的功德,所以弥陀名号叫做「万德洪名」。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要靠名号的万德,不是靠我们的修行,因为我们所修的行并没有万德,彻底而言,我们所修的行也是虚假,不是真实,就像刚才经典中所说的「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因为若还没有断除贪瞋痴,所修的行,所做的善,就不算是真实的功德,而是虚假的功德。所以昙鸾大师说:「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依我们凡夫所修的这个虚伪颠倒的善行跟修持,要往生阿弥陀佛涅槃的极乐世界,这是因果不相应的。所以,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是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如此称名的本身就是接受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决定能够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四、怎样专称弥陀佛名
要如何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呢?众生就以他现在的根机去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是出家众就以出家众的身份,是在家众就以在家众的身份;心较清净、没烦恼的,就以较清净、没烦恼的身份;烦恼重、杂念多,也是以这种烦恼重、杂念多的根机去念佛,最后都能平等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善导大师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不论我们的根机如何,只要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一」就是「专」,「一心」就是「专念」。只要专念名号就对了,不论烦恼深浅,不论杂念多少,不论善恶大小,不论工夫有无,只要专念弥陀佛名,乘佛愿力,必定往生。有杂念就杂念,无杂念就无杂念,只要专念这句名号。不论何时何地,不论行住坐卧,不论时间长短,有时间就念佛,能念佛就念佛,不要依靠其他的法门,不要依靠其他的功德;虽然有功德,但是不依靠这些功德,虽然有种种法门,但不杂修其他法门,始终都专修念佛,这就是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念念不舍」,二六时中有时间就念佛,想到就念佛,张口就念佛,念念不舍,该睡就睡,该吃就吃,如果能这样,就是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就是百分之百能够使因成果,这就是正定之业,就是百分之百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念佛就是正定业,除了念佛以外的法门、功行,都不是正定业。
为什么念佛是属于正定业呢?善导大师解释说:「顺彼佛愿故」。因为是随顺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只说「乃至十念」,净土三经之结论经《阿弥陀经》也只有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者不二,一心就是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乱也是专,所以「一心不乱」就是专的意思,因此我们若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正定业,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是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现在就已经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上了。
总结
所以我们在这个弥陀诞纪念阿弥陀佛,首先要了解阿弥陀佛的心愿,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这样才是真正的纪念。尤其是我们是修持净土宗,能够真正了解阿弥陀佛慈悲的愿力,才是真正修持净土法门。在这个纪念的头一日,我就说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附录】
法语集录
⁰¹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八大人觉经》
⁰²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华经》
⁰³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无常经》
⁰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⁰⁵ 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正法念处经》
⁰⁶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俗语
⁰⁷ 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无不散之席,无不死之人。
⁰⁸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观无量寿经》
⁰⁹ 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缘,缘苦众生。
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观佛三昧经》
¹⁰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
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异译《无量寿经》
¹¹ 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异译《无量寿经》
¹²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庄严经》
¹³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寿经》
¹⁴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善导大师
¹⁵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昙鸾大师
¹⁶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善导大师
¹⁷ 弥陀救度诸众生,主动平等无条件。
¹⁸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净土宗宗旨
【四大苦空】
我们的身体,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成,本质是「苦空」。有这个身体,就有逐渐老迈的苦,就有种种病痛的苦,最后一气不来,就是死亡的苦,不能永远存在,终归苦空,所以说四大苦空。
【人生相聚】
家庭的存在,团体的存在,甚至社会、国家的存在,都是暂时性的,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因为总有一天都会分别,父母、夫妻、子女再怎么样的恩爱深重,但是,无可奈何,总有一天要分离,所谓「生离死别」。人生的相聚就好像鸟儿,在树林里结巢而居,灾难一来,树林的鸟儿就各自逃难纷飞而去,要再相聚就很困难,所以说「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不是永远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就是虚假。
【人生定律】
在这世间,大至宇宙,小至身心,都是「因缘和合」,而因缘时刻都在变异,最后便是灭亡离散,所谓「缘生则聚,缘散则灭」。这是宇宙人生的定律,因此,人生永远不死亡不可能,家庭永远不分散不可能,国家永远不失败不可能,相聚永远不离开不可能。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无不散之席,无不死之人。」因为一个人要求不老是不可能,要求无病也是不可能,要求长寿也是不可能,要求永远存在也是不可能,所以世间一切,精神肉体、有形无形,全都是因缘合和,全都是「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苦海无边】
天界报尽堕地狱,地狱报尽生天界。天界地狱、地狱天界,其实并无两样,是互相对换、互相交替而已,来来去去无有休止,所以说是六道轮回,可知六道轮回就是苦海无边。
【凡夫修行】
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要靠名号的万德,不是靠我们的修行,因为我们所修的行并没有万德,彻底而言,我们所修的行是虚假,不是真实。
若还没有断除贪瞋痴,所修的行,所做的善,就不算是真实的功德,而是虚假的功德。所以昙鸾大师说:「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依凡夫所修的虚伪颠倒的善行,要往生阿弥陀佛涅槃的极乐世界,因果不相应。
【名号度众生】
佛救度众生的方法,有依神通来救度,有依光明来救度,有依名号来救度。阿弥陀佛就是以名号来救度众生。
阿弥陀佛名号的本身是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且也具足遍照十方无有障碍的光明,所以这句名号叫做「光明名号」。
【信受弥陀救度】
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并不是靠我们的修行、人格、道德、学问、修持。「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是在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论只要专念】
要往生极乐世界,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一」就是「专」,「一心」就是「专念」。
不论何时何地,不论行住坐卧,不论时间长短,有时间就念佛,能念佛就念佛,不要依靠其他的法门,不要依靠其他的功德;虽然有功德,但是不依靠这些功德,虽然有种种法门,但不杂修其他法门,始终都专修念佛,这就是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如何专念?众生就以他现在的根机去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是出家众就以出家众的身份,是在家众就以在家众的身份;心较清净、没烦恼的,就以较清净、没烦恼的身份;烦恼重、杂念多,也是以这种烦恼重、杂念多的根机去念佛,最后都能平等往生极乐世界。
不论我们的根机如何,只要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只要专念名号就对了,不论烦恼深浅,不论杂念多少,不论善恶大小,不论工夫有无。
有杂念就杂念,无杂念就无杂念,只要专念这句名号。
只要专念弥陀佛名,乘佛愿力,必定往生。
《阿弥陀经》也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论正定业】
二六时中,有时间就念佛,想到就念佛,张口就念佛,念念不舍,该睡就睡,该吃就吃,如果能这样,就是正定之业。
正定之业就是百分之百能够使因成果,百分之百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就是正定业,除了念佛以外的法门、功行,都不是正定业。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正定业,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是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现在就已经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上了。
【纪念弥陀圣诞】
纪念阿弥陀佛的圣诞,首先要了解阿弥陀佛的心愿,若未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愿,就不是真正的庆祝佛诞,甚至也不是真正的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