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带三法数(中)

七、三重利益

念佛有三重大利益:

一、前生:灭除旷劫生死罪,不受六道轮回苦。

二、今世:消灾延寿增福慧,喜乐吉祥保平安。

三、来生:脱出轮回生净土,不生不灭证佛果。

一、前生:灭除旷劫生死罪,不受六道轮回苦。

《观经》说:“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于念念中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此是经中明言念佛能消灭生生世世以来生死轮回之重罪。

《庄严经》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大智度论》说:“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故知:诽谤正法之罪甚重,过于五逆;如此重罪,唯有念阿弥陀佛,方得消灭。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若不念佛,轻罪不灭,何况重罪。一沙虽轻,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无问罪福时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法事赞)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般舟赞)
二、今世:消灾延寿增福慧,喜乐吉祥保平安。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往生礼赞)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称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观念法门)

《观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观经疏》说:“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

《大悲经》说:“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大智度论》说:“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日行千里,满一千岁,七宝奉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增一阿含经》说:“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构牛乳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莲池大师说:“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备矣。”“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澫益大师说:“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

人多以为念佛乃仅求临终往生,若为现世:治病则念药师,救苦则念观音,求慧则念文殊,消业障则念灭定业真言;乃至解冤度亡、袪除魍魉,则求之拜忏科仪。

如是错解、曲解,皆由不知念佛人:身有佛光,众圣守护;灭罪生福,离诸灾厄;现世安稳,临终往生。

三、来生:脱出轮回生净土,不生不灭证佛果。

《无量寿经》说: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八、三种因果

(一)自力因果。(二)他力因果。(三)佛力因果。

深信因果,有因必果,因果自然。自然:如火上水下,吃饱穿暖;春来时花开,花开时春来。夜间播种,虽不知种,终必知果。

(一)自力因果:自因自果,自作自受,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善恶自己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通三世,因有迟早,缘有强弱。

(二)他力因果:他因自果,他作我受;自因他果,我作他受。如父供子,祖留产;子供父,孙供祖;善人济贫,行者回向众生。

如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

若无他力因果,则无四弘誓愿,无菩萨道,无大乘佛法。

(三)佛力因果:佛作生受:佛力功德,众生领受拥有。

生做佛受:众生罪恶,佛力承担消除。

大乘佛法之极至,即是大慈大悲,即是阿弥陀佛之慈悲救度。

《无量寿经》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因果自然,念佛成佛是自然。

念佛必生,自然法尔,宇宙轨则,科学定律。

九、三种自然

(一)业力自然。(二)愿力自然(他力自然)。(三)无为自然。

凡不必假借人为的、人为不能改变的,就叫“自然”。自然即是法的自性。自然概分有三种:

(一)业力自然

业力自然是众生自身的因果,也就是依善恶的业因,自然生起良窳苦乐的结果。因地行善业,自自然然的,将来就得到善的果报;因地为恶,也必定、自然的,将来受痛苦的恶果,不可更改,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有二首偈说:

  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这都在说善恶因果的报应,是众生业力的自然。

(二)愿力自然(他力自然)

愿力自然是指阿弥陀佛的本愿力。阿弥陀佛以五劫的时间思考出四十八大愿,又以兆载永劫的时间累积菩萨万行,完成四十八愿,使愿愿都有了功德力。比如众生虽不修禅定神通,到极乐则自然具足六神通;虽不修身色相好,到极乐自然都是身皆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有好丑。这一切都是弥陀佛愿力之自然。其中,又以第十八愿为本愿之根本,愿文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与十方众生的约定:众生以“乃至十念”的念佛之行,就能乘上弥陀愿力,必定往生净土;弥陀则以念佛众生的必定往生为代价,酬答本愿,最终成佛。也就是说,阿弥陀佛依四十八愿的根本愿──第十八愿之力而成就救度众生的佛身,也依第十八愿之力而得以救度十方众生。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利、利他的功德力之源。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方众生不论凡圣、善恶、智愚、贤不肖,凡是得以往生极乐净土的,都是乘弥陀本愿力而自然得生。

《无量寿经》说: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又说: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三)无为自然

无为自然指“真如法性”。“有为法”皆出于因缘力的造作,而真如法性之理是离开这种造作而自然存在的,所以说“无为自然”。《无量寿经》中,世尊处处盛赞极乐世界的无为自然:

  彼佛国土,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这里所说的“自然”、“虚无”、“无极”,都是指真如法性的妙理,所谓“ 得至莲华藏世界,即证真如法性身”。

《法事赞》卷下说:

  从佛逍遥归自然。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又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

极乐世界是“无为自然的涅槃境界”,与真如法性的妙理一致,所有万物是自然显现,不经过造作。众生一旦往生,即契入法性,不必假借造作修为,自然证悟涅槃,究竟离苦得乐。

阿弥陀佛忆念十方众生,唯有信靠本愿、专称佛名之人,蒙佛心光摄取。众生若能依靠愿力自然,便能横超业力自然,而证悟无为自然,变化十方,自在无碍。

十、三种念佛

(一)万行同一的念佛(“散善”的念佛)。

(二)万行超越的念佛(“定善”的念佛)。

(三)自然法尔的念佛(“非定非散”的念佛)。

同样是净土法门,同样是念佛愿生极乐,但由于对净土教理领解的不同,在心境上就有差异,因而概分为三种念佛。

(一)万行同一的念佛:“散善”的念佛

虽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但由于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 也不了解弥陀名号的超绝功德,而把这一句佛号跟其他的佛名、咒语、法门等同并论,以为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只不过是跟念其他的咒语、诵其他的经典、 修其他的法门相同的功德而已,没有什么特殊。同时,认为往生极乐世界,除了念佛以外,还要修其他的法门功德来回向,才能往生。这就是所谓的“杂修杂行”。他虽然也念佛,可是同时又另外依靠这个咒那个咒,诵这部经那部经,修习这个法、那个法,这称做“万行同一”的念佛,也就是把这句名号当成跟其他法门是一样的,这是属于“自力的杂行”,“散善”的念佛。

(二)万行超越的念佛:“定善”的念佛

另一种是,他虽已不依靠种种杂行,知道这一句名号胜过其他法门-- 所谓“万德洪名”,因此他就专依靠专念这句万德洪名,可是也由于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以为要往生,如果自己念佛没有达到所谓的功夫成片,就不能往生。这一种当然比刚刚所讲的“万行随一”更超越,所以称之为“万行超越”的念佛。也就是说,虽然他晓得这句名号超越其他的功德,因而专称弥陀佛名,但是另一方面他却不知道要完全信受弥陀救度,而把这句名号当作在累积自己的工夫的工具,以自己念佛的功夫作为往生的标准。这是属于“自力的杂行”,“定善”的念佛。

(三)自然法尔的念佛:“非定非散”的念佛

这如善导大师所说具足机法二种深信的人,信受弥陀救度,任运自然地专称弥陀佛名,已蒙弥陀光明摄取不舍,已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又如昙鸾大师所说:“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又说:“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善导大师说:“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又于“二河白道喻”说:“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这就是信佛救度,任运自然法尔地专称弥陀佛名,这已经超越前面二种,这是属于“本愿念佛”,也称为“自然法尔”的念佛,是“非定非散”的念佛。(待续)

(二○一九年十一月十日于“净土宗三重分会”开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