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中暗藏的玄机是什么

《楞严经》是一部悟修不二、理事相融、开佛知见之经,以理、行、果为大纲,将佛法重要理论囊括其中、融为一体,于学修禅宗乃至一切教行者,皆有其莫大之功。

禅门中人,多因此经而得益。如玄沙思备禅师(835~908),即因阅《楞严经》发明心地。宋朝以后,大量禅门中人,力疏此经,形成禅教合一之势。唐以后之天台、华严、净土,亦无不受其影响,天台、华严,各有大量着疏。

而《念佛圆通章》虽仅为一章,因涉念佛往生净土之旨,文简理明,被印光大师推尊为净土正依之一,形成“五经一论”之说。蕅益大师《阅藏知津》赞此经曰:“此宗教之司南,性相之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楞严》为多闻之阿难而说,阿难虽有多闻之功,尚未证悟,遇摩登伽女,被魔咒所困,险破戒体,文殊持佛顶神咒之力,摄归佛处,以此因缘,开启一大密藏,所谓“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借阿难而七处征心,十番显见,明心性之极致,显修证之至要。

经中于如何“照见五蕴皆空”言之甚详(可为《心经》之一注),以“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为直指心要,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为智慧正见,以破五十种阴魔为依理实修之事证。理事相即,不偏一边。

徒知“五蕴皆空”之理者,若不详观《楞严》之所说,未免执于空理而废事证;反之,若执于事证不知空理者,则易入五十阴魔之境。《楞严》于五蕴境之无所住开示极为精妙详尽,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是其要旨。

禅宗藉由《楞严》,方得理事圆融,悟修不二。其理甚深,其事至难。深明《楞严》,即知此土开悟证道之非易。阿难纵有多闻之功,于佛征问之际,尚不知心在何处,况等而下者(无论其是示现或实事,皆有此警示之意)。其于事理阐发至极深妙,借此亦显自力修证之甚难。佛悬记其为最先灭的一部经典,或即因于此。

深知其难者,必归净土,疾超生死;不知其难者,反易执此而破净土。故印光大师常言:“《楞严》一经,不知净土者读之,则为破净土之元勋;知净土者读之,则为宏净土之善导。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难,净土往生之易”。

《楞严》藉由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明香光庄严之旨,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即于自力教中说他力法,暗藏玄机。可谓大说难行,反彰易行;藉由易行,摄持难行。禅之归净,实端倪于此。

佛门有“开悟的《楞严》”之说,其所谓“悟”者,除依自力了悟心性之外,亦暗含仰仗佛力、念佛往生之深意。禅宗祖师有云:“开悟不求往生,敢保老兄未悟。”可谓道破玄机。研习《楞严》者,岂不深究此旨。如蕅益大师云:“西方即是唯心土,欲悟唯心但念西;舌相广长专为此,更求玄妙抑何痴?”

南无阿弥陀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