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因果报应丝毫不虚,即使到了极乐世界,乘愿再来,到这个世界也要受报。比如释迦牟尼佛八千四百次往返,成佛了也还要头痛三天,吃马料三个月,这是因果不昧啊。”请问这个说法对吗?
这个说法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说对,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了这样一个事实;说不对,是对这样的事实该怎么来理解?另外,它对不同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启发意义?
我们要明白,佛说法,叫作“对机说法”,只要对机,这个法就是妙法;如果不对机,反成毒药。就像喝药,这药要符合病症,那当然病就会好;可是不符合病症,这不成毒药了吗?
佛说法有四种形式:
第一叫作“世界悉檀”,第二是“对治悉檀”,第三“生善悉檀”,第四“第一义悉檀”。这就叫“四悉檀”,就是四种对待不同众生根机说法的方式。
“世界悉檀”也叫作“世间悉檀”,就是世间人说什么话,佛也怎么说。比如世间人讲“我”,佛也说“我”;世间人讲“天”,佛也说“天”:这样才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交流。但这不是佛本身要说的境界。
什么叫“对治悉檀”呢?比如说这个人非常贪吝,他有吝啬的毛病,为了对治他这个毛病,佛就赞叹布施。可是有人行布施之后,又执着有为功德相,那么佛就贬斥布施,说这种有相福德,“是福德不为福德多”。这都属于“对治悉檀”,就是你有这个毛病,才给你下这个药。
第三,“生善悉檀”。“生善”就是让你生起欢喜心,能够行善积德,往好的方面进步。这也是引导性的,还不是究竟的法义。
第四,“第一义悉檀”,这才是佛本身境界的说明。所谓“第一义”,就是真如、实相、法性,就是不生不灭。所谓“诸法寂灭相”,这才是诸法本来真实的相状,是佛本身所证悟的境界,也是佛随自意要表达的。
前面说的“世间、对治、生善”,都是随着众生的根机,随他意而说的。
世尊头痛三天,吃马料三个月,要从这四悉檀来理解。
首先从“世间悉檀”来讲,因为世间人也会头疼脑热,有这些病灾病苦,那么释迦牟尼佛也示现这样,这是“世间悉檀”。
如果从“对治悉檀”来说,就怕有的人听到说大乘空性,然后认为因果都是虚的,这样堕在断灭空当中,住于邪见,“你看,因果不虚。连释迦牟尼佛成佛了,还要受头痛三天、吃马料三个月的报应”,以此来警示我们做弟子的要谨慎因果,这就是“对治悉檀”。
那么从“生善悉檀”来说,“对治”是止恶,止恶的同时当然就是向善。
但这些都不究竟。为什么说释迦牟尼佛头痛三天、吃马料三个月?干脆说释迦牟尼佛死了就好了,对不对?他不是双树林涅槃了吗?这是一种示现。
释迦牟尼佛并不是真正头痛,他是在诸法寂灭的境界当中,他没有头疼不头疼,他是在常乐我净、不生不灭的大涅槃境界当中,但是为了教示众生而显示这样。在显示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是常乐我净。
比如释迦牟尼佛来投胎做人,他有生老病死,跟常人一样的。但是,佛有生老病死吗?没有。他在示现生老病死当中,仍然是不生不灭、常乐我净。
这就好像我们看电影,电影中有一个演员,从电影中看他从小到长大了,这就是一个影像,他根本就没有什么长大不长大;他老的时候也不是老,小的时候也不是小。
所以,到极乐世界是涅槃的境界,是第一义境界,当然不可能还有世间的因果报应。如果说来这个世间还要受苦,那成什么佛呢?那跟六道轮回来的不是一样吗?当然,如果这个第一义谛有人听不懂,那也不妨就讲“你看,释迦牟尼佛示现头痛三天”。因为他的根机不到,所以就要降下一等跟他讲对治、生善。
所以《无量寿经》就说了,不能明信佛智,“然犹信罪福”。“明信佛智”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第一义境界,不生不灭,常乐我净。但是他理解不来。好,理解不来,你就按照你刚才这样理解,说“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我要点滴功德回向净土”,这个也可以。
从极乐世界成佛再来,既然来到娑婆,那仍然会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生老病死,甚至也会说出过去因缘,比如三天头痛、三月马麦。但是要知道,这绝对不是真的,这就是所谓“示现”。
示现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这个演员可以演他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演他人的经历,也可以演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编出来的一个故事。因为演员本来就是这样,即便是自己的事情搬上萤幕,这也是演。
成佛了,再来度众生,一切都是示现,示现跟演差不多。
所以,经中就说:说他为自,说自为他。佛已彻证唯心,一切无我。他说自己的本生(过去世)也可以,拿其他的事说是自己的事也可以,说一些根本没有的事也可以。因为我们认为有的事,从根本上来讲,也是没有的事。
佛不论说什么,都是站在第一义谛的立场上,他本身完全是在常乐我净的境界当中。
所以,他说第一义,怎么说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认为佛还像个凡夫一样,三天头痛、三月马麦是受报,这就是从根本来讲理解不正确,没有了解这是第一义。这是非常粗浅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