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请放掌。
刚刚我们主法法师跟我反应说,我们学员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念佛音调的问题。也就是说,一般的念佛,不是四字、就是六字,而且都有韵律、韵调,为什么我们的念佛跟人家不一样,而且是第一次听到的。为什么要这样的念法呢?它有什么特色吗?再来,一般念佛,如果以阿弥陀佛四字来念的话,重音都放在「阿」字上,但我们重音好像不是放在「阿」字。第三,就是有关九品往生的问题。
第一个,有关念佛音调的问题:
我们念佛是念台语,台语就是闽南语,闽南语也就是河洛话,河洛话是中原地区隋唐时代汉民族的固有语言,我们经典的翻译,主要就是在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然后用这种语言所翻译的。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那里呢?这个必须要说个原因,说这个原因,就有一个起头。
在我还没出家之前,就有在念佛;每天早上打坐的时候,也都是念佛。我对这一句佛号,可说非常喜好,因为喜欢这一句佛号,因此有关这一句佛号的音调,都会加以留意、收集。譬如说这一句佛号的音调,四字音、六字音,或者其他音调,我都会去学,甚至录下来,进一步做成录音带,方便可以时常播放。
那个时候的音调,如果是六字的话,有六字一音、六字二音、六字五音、六字七音;如果是四字的话,就有四字四音、四字五音、或四字七音,最多的是四字二十音。这些调,我都会把它学起来。四字二十音,是五会念佛,大家知道吗?四字二十音会念的,请举手!哦!好!
六字一音的调,主要是忏云法师在主持佛七绕佛的时候都用这个调;拜佛的时候,就用六字五音的调,这种调让人感觉到很恳切,但也很悲凉、很沧桑,涵盖着一种忏悔的、诚恳的、祈求的内涵。
六字二音的话,譬如(唱)
「南无阿弥陀佛──」比较轻快;还有(唱)
「南──无──阿弥陀佛──」比较柔,拉的音也比较长,当然也涵盖忏悔祈求的心情。
六字四音这个调,是大陆灵岩山的调,最近大陆很多地方也在用这个调。
如果是四字四音的话,最早是从台中莲社流出来的,圣印法师也有作这个调的唱片。更早期还没有录音带的时候,是以唱片来录放,我都有买来听,也很好听,(唱,慢)
「阿弥陀佛──」,追顶念的(唱,快)
「阿弥陀佛──」,另有隆根法师的调,也很恳切啊!
五会念佛当中的第四会,是四字二十音,它的调子是高的地方很高、低的地方很低,抑扬顿挫,念起来很提神,不会想睡觉。我来念一遍看看,这是近四十年前念的调,我现在已经很少念了,不一定念得起来,不一定念得好!(唱,快)
「阿弥陀佛──」(莲友拍手鼓掌)
。这种四字二十音的念法很好听,我现在已经唱不好、念不好了,毕竟现在年纪大了。
除此之外,还有金山活佛的念佛调,大家听过吗?大概十年前,在台北象山念佛会,有莲友想听看看,当下我就念给他们听,他们在旁边有录音,后来有人把它拿去作光盘,配上音乐,想听的,可以向我们单位索取(我们这个单位,有月刊、还有一些结缘的书,将近百本,也有念佛机,都是结缘的,欢迎大家索取)
。不过金山活佛这个念佛调很高昂、很高亢,又很长,气力要够才能念得顺畅。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念,现在也念不来了。
净土法门它有一个特色,就是「易」,「易」行道的易、容「易」的易、简「易」的易。教理上也好,行持上也好,如果不合乎这个「易」,那就不是净土法门了。也就是说,净土法门在教理上,对我们来讲,是容易了解的;行持上、方法上,也是容易做的;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容易的。都有「易」的特色在内,如果您觉得念佛困难、往生困难没有把握,或是净土法门难以理解,那就是「不易」,那您所修的就不是纯正的净土法门了。
现在「金山活佛」这个调,我来念看看。歌词是「谁念南无阿弥陀佛,释迦如来是活佛」
。
金山活佛是学禅的,他是以念佛来参「我是谁」,所以说「谁念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就是说,这个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是谁。有人称他是活佛,他说释迦如来才是活佛,我不是活佛,我是彻彻底底的凡夫。
(唱)
「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来──世──尊──是──活──佛──」
各位莲友,怎样?好不好听?(莲友:拍手鼓掌)
。好念吗?(莲友:不好念!)
是不好念!我们如果以这个念法来作为自己平日的念佛方法,适合吗?
这个调子是从乐观老法师那里听来的。乐观老法师早期是在南洋弘法,曾经跟金山活佛共住过几个月,所以对金山活佛「人还没有到,念佛的声音就先到」的这一个念佛音调很深刻。在1978年的时候,佛光山佛学研究部在台北。那个时候,台北的普门寺在松江路,刚成立不久。有一天乐观老法师到普门寺来,我们几个出家众也在旁边,就听他讲以前的种种掌故、故事,谈到金山活佛的时候,他也当下念了这个调,他那时所念的调比较短。我对这个调,一听也很喜欢,那个时候的住持慈容法师,晓得我喜欢佛号,就把这个调子转成一卷录音带,然后拷贝一份送给我。我拿了这个录音带,有空的时候就放来听。有段期间我住在彰化的福山寺,在福山寺后面靠山的地方,我就一方面听、一方面很高昂地练这个调,感觉整个山都有回音,所谓空谷回音。
后来我在带领大众共修,尤其是和初学的莲友接触以及助念的时候,我就在思维──念佛的音调有这么多种,各个道场共修所念的调也不一致;同时念佛的音调都有高、低、长、短的韵律,听起来感觉是很好听,让人家觉得神情愉悦,很能够合乎我们凡夫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情感受。但是,如果不能简易化,就不能普遍化,就不能落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难以生活化。
因此,我就在想,有什么音调能够统一所有的道场,而且能够轻松的、容易的,不管是修行很久的老参,或是刚入门起步的初机都可以念,同时又能够落实在生活当中,静坐可以念、拜佛也可以念、走路也可以念。最后我觉得就以我自己的念法最好。(莲友拍手鼓掌)
我早上起来,都是静坐念佛,上一次有跟大家提起,早晨有三静,大家记得吗?第一个就是我们内心是宁静的,第二个环境是安静的,第三个空气是清净的。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这颗心,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什么时候最平静、什么时候最平和、什么时候最没有妄想杂念、激动烦躁呢?(莲友:早晨!)
对,早晨!那早晨这一种心境,要不要培养?(莲友:要!)
要不要维持?(莲友:要!)
要啊!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而且维持到我们白天的生活当中,那么我们逢缘遇境、待人处事,必然都会是和气的、谦让的,各位学员,对不对!(莲友:对!)
,那要怎么培养?
一般就是静坐,修行人都会把握早晨这一片宁静的心,还有安静的环境,所以道场都会作早课。那我们呢?就是静坐。其实我们虽然外表是坐在那里,正身端坐的,可是我们的内心,没多久便不知不觉就开始浮动、起念头了,静不下来了,因此必须要调心啊!调心跟调息互相影响,调息又跟身体互相影响。所以静坐就讲调身、调息,而主要是调心。
一般静坐调身方面,就是七支坐法──七个部位能正确端正,就是正确的静坐姿态了。
七支坐法:第一「盘腿」:腿最好双盘,不能双盘就单盘,总之就是盘腿,让身体能够四平八稳的,合乎静定。所以我们莲友静坐,尽量盘腿,以双盘为主,如果觉得双盘太难就单盘,单盘不能,散盘也好。我们这个法门是易行道,还是要回归「易」啊!
第二「结印」:手怎么放呢?就是结印,手掌跟手掌交叠放在大腿之上。第三「脊直」,就是脊椎骨要平直。第四「平胸」,胸要平。第五「收下颚」。第六「舌尖舐上颚」。第七「敛目」。一个身体这七个部位管好了,就是个正确的坐法。
调息,一般就是调呼吸,所谓眼观鼻,鼻观心,数出气或者数入气皆可,从一数到十,调呼吸贵在调心,心调呼吸自然调。
调心的话,就各有不同。以我们的法门来讲,因为我们所修的是净土法门,不是为了静坐而静坐,不是为了经行而经行,甚至也不是为了拜佛而拜佛,一切都是为念佛而服务的,是因为念佛而需要,如果不是念佛的话,那么那一些就未必需要,因为我们净土法门,就是以念佛为主,所以,我们是以念佛为调心的方法。
阿弥陀佛是我们所信仰依靠的对象,是我们的生命。儒家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那我们呢?可以为弥陀尽形寿、献生命。所以我们这个法门的核心根本,我们这个法门的本尊,独一无二的、绝对的、唯一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简而言之,我们一切回归「弥陀」。
我们的对象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对象也是我们,不然有十方世界,有十方众生啊,可是阿弥陀佛对谁?是对我们、对我、对信他的人。「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高高在天空,月亮对什么?对水,没有水的话,月亮显现不出来,月亮显现不出来,它高挂天空有什么作用呢?就失去目的了。
「阿弥陀佛」的存在,就是主动的、积极的、平等的、无条件的要救度我们,十劫以来,每日、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呼唤我们,都在拜托我们,都在祈求我们,要我们给他救度!所以我们信受弥陀,就跟阿弥陀佛融为一体、永不分离了,这就是所谓的机法一体,佛凡不二。
所以对我们来讲,一切为念佛而存在、一切为念佛而服务。因此,我们早上起来打坐、静坐,就只有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个时候,心很平静、很平和、很安详,那个时候,要我们去用唱的,有高低长短韵律,就比较不相应。
大家可以体会看看,这个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天天如此的啊!那个时候,只有一句一句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那样。所以它是平静的、平和的,因此,它是一种平,没有高低抑扬顿挫,或者长短的音节,是平凡的。若有高低抑扬顿挫,甚至加以配乐,就已经是第二义了。第二义就是说,那个时候你的心已经浮动起来了。
我们凡夫都有心,如果佛的话,他的心永远都是平的啊!有一句话说「心平不语,水平不流」啊!当我们不平的时候,就会叽叽呱呱,甚至要去诉苦、抗议。在早晨的时候,心是平的,所以念佛也是一句一句,相应于寂静,是很寂静,又很清楚的,没有高低抑扬顿挫。静坐完了,这个心就平静、平和,这个平静平和的心,正好延续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静坐是这样,拜佛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句一句。拜佛的时候,拜下去是念五句「南无阿弥陀佛」,从弯腰、低头、到翻掌;起来也是五句。我走路的时候,慢慢的走,是一步一字「南-无-阿-弥-陀-佛」。你养成习惯了,脚步踏出去,佛号也跟着出去;如果走快一点的话,就会念得比较快。我在经行念佛的时候,有时会拿一串念珠,念十句拨一颗,念的佛就会比较缓慢,就是一步一句,这一串念完了,我就把它当作是一千声。
这种调等于是无调之调。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常住,孤家寡人一个,遇到亲戚、或是认识的莲友,他们的亲人往生了,我必须去带他们念佛。我就感觉,什么音调对他们来讲都会变得哩哩辣辣(台语)
啊!因为他们初学,所以我就用我的这种无调之调带领大家。为了一致,又必须有节拍,那么六个字就分成四拍,「南无」一拍,「阿弥」一拍,「陀」一拍,「佛」一拍。
我一个人打引磬,有时候又兼打木鱼,那就是六字四拍,大家这样念,都念得起来,轻松容易,而且念久了也不累,同时又觉得念得清清楚楚、锵铿有力、又很摄心,这个调,就是有这一个特色。我观察,觉得大家对这样的念法,都能够相应,而且都很法喜。
如果一般道场,他们已经有固定的调;或者有一些莲友,已经习惯念某一种调的话,他来念我们这个调,就觉得不相应。之所以会不相应,检讨起来,是观念先入为主的问题。心里就会想「人家都有各种调,你怎么这样念呢?」因为有这种观念卡在那里,就像一条路被石头挡住,就不通了。有了这个观念,对于这一种念佛方法,就比较难以接受。一般没有学佛的人,反而比较能接受,而且觉得很欢喜、觉得很好,是因为他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卡在中途。
我们这里的学员,刚听到这个念佛的调子,也可以虚心、客观的先来接受它,然后试看看,若觉得不相应,那也没关系。
有关这个调,也有几个感应的事迹。
大概二十年前,那时候我住在台南,新北回龙有莲友跟我预约,说她妈妈已经住院一段期间,病不可能好起来了,只是在拖而已,假设临终的时候到了,希望我能够来为她妈妈助念,我就说「好」。
有一天,早上大概八点多,电话就来了,她说我妈妈已经从医院出来了,坐救护车要回家,因为医生说:「你们如果要在家里断气的话,现在可以准备了,十一点以前应该就会断气。」我一听就说好,我现在就准备搭飞机上台北,那个时候还没有高铁。她家是在中和。我从松山下飞机,就坐计程车找到她家时,已经超过11点了,她家是在二楼,那个时候我想,对方应该断气了,因为医生是这样判断的。
上了二楼,就听到他们在念佛,念什么调呢?是念这个(唱)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二音)
,我一听,就觉得她们念得有气无力。进门一看!原来没有莲友来助念,也没有其他的师父来,是她们家人自己在念。她们家人几个呢?就那个女众、她先生、弟弟、弟媳妇、还有她的老爸,就她们几个人。是谁拿引磬?是这个女众拿引磬,她念佛是有气无力,因为她们对这个佛号还有这个法门也不怎么深入,尤其她媳妇,是基督徒,她们也很少去助念,她也是第一次拿引磬,也敲的不怎么好。
我进去一看,她妈妈是昏迷的,嘴巴在流血水,常用卫生纸去擦,左手在抖动,表示还没有断气,可是眼睛是闭着,头往右偏,可是大家都在左边念。我一看那个场景,一看她的妈妈,有一个直觉,就是他们念的佛跟她的妈妈没有感应道交。没有感应道交是什么?就是念佛的那一种声调,不能够进入她妈妈的内心,不能够打动她妈妈。
所以,我一进门,还没有打招呼,就把她的引磬拿过来,开始改用我的调来念佛,她们就跟着我这样念。他们原先那种念法,本来应该也是很轻快、很好听啊,可是她们大概念不熟,而且大概也念累了,所以念得有气无力的。经过我带领,清楚、锵铿有力地念大概二、三十句,突然间,她母亲眼睛张开了,而且头本来向右边,就缓慢的转过来,眼睛瞪我一下,表示她被触到了,心想:哎呀!谁来了,所以张开眼睛、转头向着我看,这表示她有反应了。
本来是一种昏沉的、无力的、模糊的、闭着眼睛、流着血水、手在抖动啊!经过这个无调之调的佛号一念出来,一听进她的耳根,这些不理想的情况完全改观,不仅没有死,还再活了一个月啊!(莲友 笑!拍手鼓掌!)
这个月当中,她们之间显现了三个灵验的感应事迹。
因为时间已到,且待下场分解。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