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卧读「净宗18」里「婚姻痛苦,子尚年幼,想一走了之,又拿不定,怎么办?」一文,不觉暗自哈哈大笑,心底按捺不住地崩出四个字——「同问,感恩!」若不是及早闭了嘴,怕是左邻右舍会以为夜闻痴人笑。
世间张王李赵、士农工商不同,相同的是每一扇窗户的背后都演绎着同样的悲喜人生。子之问,正是我之问;师之答,正解我之惑,天上掉下大馅饼,焉能不笑?比如,在回答关于「但求到一个专修念佛处所往生」时,法师答道:「专修念佛的处所就是苦难,苦难就是我们一向专修念佛的地方」,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点暗手机屏幕,眼望窗外夜空,无语进入发呆时刻。
提到苦难,就会想到《贤愚经》中的一则故事。
阿盘提国有一位大富人,家财万贯,家奴众多。其中有一贫老婢女,衣不蔽体,食难裹腹,还要经常遭受鞭打之苦,简直生不如死。这一天,老婢女独自提瓶来到河边取水,面对清澈的河水,一时悲从中来,不觉仰天嚎啕,大哭不止。这时,恰好佛陀的弟子尊者迦旃延途经此地,看到老妇痛哭,尊者悲心油然而生。
他对老妇人说:「既然你如此厌烦贫苦,为什么不把它卖掉呢?」
听了尊者的话,老妇大惑不解,「世上人人好乐,谁会甘愿买贫啊?」
尊者微笑说道:「贫苦确实可以卖掉。」
老妇急忙追问:「怎么样才能把贫苦卖掉呢?」
尊者答道:「如果你想卖掉贫苦,你就要相信我的话。你把水瓶洗净,以瓶中所盛之水布施僧人,这样就可以卖掉你的贫苦了。」
老妇讷然,「可是这水瓶是我家主人的,怎么敢用它来布施呢?」
尊者说:「虽然水瓶是你家主人的,但水却是天下众生共有的啊!」
老妇豁然开朗,连忙如教洗瓶盛水,供养尊者。尊者接受了老妇的供养,并为她授以三皈五戒,还教她念佛。当天夜里,老妇人就在主人的房间里命终了。第二天一早,主人看到老妇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大发雷霆,命人把她的尸体抛到了荒郊野外。其实,老妇的神识已经得生忉利天,远远看到自己昔日的皮囊,老妇与天中眷属一道,为它散花送别……
乍接触佛教时读到这个故事,心里不免「微微一笑」,真是闻所未闻,活生生的王婆卖瓜,纯属牛毛满天飞的教化。学佛之后方知,佛是最胜福田,僧人代佛传法,供僧即是供三宝,哪里是什么笑话?回头望去,自己脑门儿上分明写着大大两个字——愚痴。
细思细想,人的苦难着实太多,哪里只限于家庭琐事?写文章总归三件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人生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假如真能领受人生是苦,苦由缘生,那就真要痛彻心扉地问上一句怎么办了。佛门中讲,布施可以卖贫穷,礼佛可以卖卑贱,放生可以卖短命,参学可以卖愚痴。既然老妇能以水供僧卖贫,那么生死大事是否也可以卖掉呢?
想要卖掉生死,那就要有买家,只是生死之事人人厌恶,拒之万里尚且不及,谁肯买了去?遍访万水千山,翻尽千金妙方,谁曾想,蓦然回首,原来只有那曾经最不以为意的阿弥陀佛才是欢喜买家。
世间做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不相欠,各自安然,可是要把这生生世世的不尽生死卖给素昧平生的阿弥陀佛,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再说了,他能买得了吗?可是经上说,「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又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看来,他真的是成就了「普济诸群苦」的誓愿,不然岂不还是在做他的法藏比丘?
虽然阿弥陀佛自愿买去众生生死,可是还有问题,他能买得彻底吗,又如何卖给他呢?于是又去经文里寻找答案。《观经》说,「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说,「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如此看来,阿弥陀佛果然愿意买,并且买得起。
但还是不行,虽然我卖你买,自愿交易,难道「交易」的方法就是念佛这么简单?想必其中定有玄妙。此时,又见经文说,「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祖师讲得更加彻底,「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想到能把这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生死大苦卖掉,就算是躺在被窝儿里也要笑醒,完全可以安心入睡了。可是,还是不对,想那老妇人也念了佛,但她怎么只是生到三界之内的忉利天呢?阿弥陀佛,合十忏悔!这样想,绝不是觉得忉利天不好,只是跳不出三界外,还在五行中啊!赶紧爬起来,哪怕顾不上穿衣穿鞋,也要去请教「圣教集上师」。
「证得欢喜地」的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判难易二道,昙鸾菩萨在《往生论注》开篇引述此义,又说「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又在文末说「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再联想到善导祖师「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的法语,哦,原来道理全部都在这里了。
鼓掌,熄灯,佛号拥着我,欢喜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