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一、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一)净土宗名:所谓「净土宗」,即是以往生弥陀净土为其目标的宗教,故可说是「往生净土宗」;而往生的方法即是念佛,故也可说「念佛往生净土宗」,简称「念佛宗」;往生净土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成佛,而弥陀净土是涅槃的境界,任何人只要专一念佛都必定往生弥陀净土,而一旦往生弥陀净土,则必定快速成佛,故亦可说是「念佛往生净土成佛宗」,此九个字完整的宗名,非常明确地标举出净土宗的方法、目标与目的。

善导大师说:「真宗叵遇,净土之要难逢。」

法照大师说:「念佛成佛是真宗。」

(二)信仰对象:净土宗以阿弥陀佛及其极乐净土为其信仰的对象,即是信受弥陀救度,目的是愿生弥陀净土。

弥陀与净土,是净土宗的根本;信弥陀、生净土,是净土宗全部教理的基础。

人生归处,明确指向弥陀净土;修持方法,明确提出信佛救度。

唯依他力易行,不依通途常轨,超越各宗难行,直趋涅槃境界。

(三)佛生呼应:阿弥陀佛呼唤十方所有一切众生让其救度,众生若能呼应阿弥陀佛的救度,亦即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则阿弥陀佛及众生,亦即佛凡双方之间,二愿和合,如磁铁相吸,即时产生感应道交、一体不离的关系,当下达成救与被救,而实现往生弥陀净土的目的。此亦名「佛愿生愿,机法一体」。

(四)净宗原理:净土宗原理:二愿和合。佛愿生愿,二愿和合,成净土宗。佛愿成就净土,生愿成就往生,如磁铁相吸。磁吸铁不吸铜,铁合磁不合玉。佛愿已成,无可疑虑,众生愿生则生,法尔道理。二愿和合则生,往生仅凭愿。

(五)弥陀名号:佛生呼应皆以弥陀名号为桥梁,弥陀以其名号呼唤众生,众生称念名号回应弥陀,以表信受救度、愿生净土之心。

南无之众生与救度之弥陀,二者一体不离,此亦名「六字名号,机法一体」。

(六)五个要素:弥陀、弥陀净土、弥陀名号、众生信受愿生念佛、往生净土成佛,这五个要素构成净土宗信仰的内涵。简言之,即是弥陀、净土、名号、众生、往生。

(七)宗旨特色:净土宗的信仰内涵,可说全在净土宗之宗旨与特色之中。

(八)净宗贡献:一、举出人生归处,二、举出易行法门,三、达成佛教目的,四、解决佛教问题,五、实践自利利人,六、圆满今生来生。

二、阿弥陀佛是救主

阿弥陀佛于因地法藏菩萨之时,悲心深彻,广发弘愿,誓欲以光明名号救度十方所有一切众生,选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之精华,经五劫思惟广发四十八大愿(超世大愿),经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愿行圆满,已于十劫之前成佛。故阿弥陀佛可谓「本愿成就身」。而此本愿成就之阿弥陀佛,其目的全在救度众生,救度众生之外无弥陀,故阿弥陀佛即是「救度众生身」。四十八愿所成就之阿弥陀佛,当然是无量光、无量寿之体现者,永恒地以「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成为「光明摄取身」。阿弥陀佛以光明名号救度十方所有一切众生,无一舍离,直至临终,显现来迎,故阿弥陀佛即是「来迎接引身」。

故阿弥陀佛是本愿成就身、光明摄取身、来迎接引身,因而成为救度十方众生的救主,并且与念佛人产生感应道交,机法一体的关系。在净土宗正依经典的《大经》诸译中说阿弥陀佛发愿的根源是:

  救世之法王。

  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四十八大愿都是由这些根本愿心所开展的,这根本愿心显示出阿弥陀佛是一位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之佛。

三、愿生者都是凡夫

《涅槃经》虽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然而善导大师于《观经疏》玄义分则说:「垢障覆深,净体无由显现。」

悉有佛性乃是立足于众生的佛性而言,而与此相对,善导大师则是立足于客观的现实。亦即,善导大师所注目的是隐覆佛性的「烦恼」。

善导大师重视现实之中客观的自己,更进一步,创建了「九品皆凡说」,亦即:上品三生是遇大凡夫,中品三生是遇小凡夫,下品三生是遇恶凡夫。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常没众生」,而说:「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这里所说的凡夫,不是像圣道门所说的内凡(十住十行十回向)、外凡(十信)、底下凡夫,那样被列出了等次的凡夫,而是说,人从一生下来,只要肉体尚存,烦恼就如影随形,一辈子不相舍离。具足如是烦恼之人,不只是「凡夫」,而是「烦恼具足的凡夫」、「罪恶生死的凡夫」、「无有出离之缘的凡夫」,而且是「常没众生」。

亦即,人始终以烦恼为本性,在贪欲、瞋恚、愚痴三大烦恼的缠缚之中度日,时而被不知厌足的贪欲之水所染污,时而被不平不满而生气瞋愤之火所焚烧,时而因为不明道理而胡作非为,广造罪业。

而这个现实之中客观的自己——烦恼具足的「常没众生」,才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如前面所引《大经》诸译中所说。因此,善导大师道出诸佛出世的本怀而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诸佛出世的本怀,在《大经》「发起序」中已有所说明,即:「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拯济」,救度之意,救度众生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海。「群萌」,众生的异名,像草一样多的众生。「惠」,是不讲条件白白地给予。「真实之利」即是弥陀本愿。弥陀誓欲救度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本愿,任何众生,只要信受弥陀救度,称念弥陀佛名,即得往生弥陀净土而成佛之利。简言之,即是「念佛往生净土成佛」之利。

「群萌」亦是烦恼凡夫之别名,烦恼是人类的本性,人一生下来便有烦恼,而此烦恼以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断除的。正因如此,净土宗的修行不以现生明心见性、断除烦恼、证悟佛果为目标,而是以信佛救度念佛名号,往生弥陀净土成佛为目标。

四、称名往生因缘果

以专称弥陀佛名为「因」,并以弥陀愿力为「缘」,而达成往生净土之「果」,这便是净土宗的特征。

因为不是靠自己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修行之力断除烦恼之后而成佛,而是今生今世靠念佛往生弥陀净土而成佛,所以,是他力而易行,不是自力而难行。因此,烦恼凡夫,常没众生,虽不断烦恼也能容易出三界生净土证涅槃,故昙鸾大师强调净土宗乃是:「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

《大经》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又说: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违逆,自然之所牵。

「必」是自然之意,「不违逆」也是自然之意,「横截五恶趣」「升道无穷极」都是阿弥陀佛愿力自然之所致,故说「自然之所牵」。故《大经》「第十八愿成就偈」说: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可说,净土宗在大乘顿教之中,特别具有佛力自然横超的特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