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之佛身佛土说

(摘译自《净土教泛论》) 作者:坪井俊映 译者:释慧净

一、法性法身,方便法身

如上所述,对于大乘佛教中之佛身,有关其性格(佛格)论的开展之中,中国之昙鸾就《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所说阿弥陀佛之佛身及净土之性格,说出特异的佛身论。

昙鸾于《往生论注》卷下(《圣教集》三一九页)说:

  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
  此二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
  是故广略相入,统以「法」名。

说明法性法身与方便法身。

法性法身者,真如于其自体施与佛格,而名为法性法身,法性即是真如之异名,为一切万法(现象)之本体,故名法性。《往生论注》卷下(《圣教集》三二〇页)说:

  无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

由此观之,以无色无形而绝言绝虑之一如(真如)为法性法身。此亦名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方便法身者,《往生论注》卷下(《圣教集》三二六页)说: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
  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依外己故,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

方便之「方」解释为正直,而说怜愍一切众生而无差别;以远离不为自身之功利或爱敬解释为「便」。因此,并非所谓说谎是一时权宜之计的方便、手段之意,而是法性法身之内具有之智慧与慈悲,如实的活动而爱怜救度众生,谓之方便。亦即无色无形之真如法性,以其自体显示微妙庄严之形相,示现救度众生之活动之相,名为方便法身。

又,就此法性法身与方便法身之关系,如所言:

  此二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
  是故广略相入,统以「法」名。

法性生起成为方便,依方便之相显出法性。方便并非独自能生,依法性而生起;法性并非独自能显,必依方便而显。

因此,昙鸾于《无量寿经》等所说之阿弥陀佛于二身之中是何种佛?法性法身是无色无形之真如理体之故,阿弥陀佛不可能是法性法身,因而以阿弥陀佛为方便法身。而《往生论注》中以法性为略门,以方便为广门,而说明西方三严二十九种庄严之净土。三严即是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之三,此构成极乐净土而分为国土、佛、菩萨。而且,就此三种庄严,《往生论注》(《圣教集》三一九页)述说:

  应知此三种庄严成就,由本四十八愿等清净愿心之所庄严。
  因净故果净,非无因、他因有也。

以构成西方极乐世界之国土、佛、菩萨之三,是依阿弥陀佛因地号为法藏菩萨行菩萨道之时,发起四十八愿之清净愿心所庄严,因此,阿弥陀佛于上述法身、报身、应身之中,不用说是报身,此报身佛是酬报菩萨行之报身佛,同时应知亦是酬报四十八愿之佛。总之,昙鸾所说阿弥陀佛报身说,是菩萨行之酬报身,同时亦是四十八愿之酬报身。

二、实相身、为物身

更进一步,昙鸾《往生论注》卷下(《圣教集》二八四页),就阿弥陀佛而说实相身与为物身。其文如下:

  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
  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
  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
  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无碍光如来,亦即阿弥陀佛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实相者,「实相」是真如法性之异名,故是法性法身;为物之「物」指众生之语,故为物身是为救度众生而证悟之佛,是方便法身。然而,《往生论注》说「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故此实相身、为物身是阿弥陀如来之说明,解释为阿弥陀佛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然而,阿弥陀佛之实相身为何?阿弥陀佛于法藏菩萨之时,成就菩萨道而证得真如实相之真理而成佛,成为阿弥陀佛之佛,故从成满菩萨道而证得真如之面,而说阿弥陀佛是实相身。为物身是法藏比丘成就四十八愿而成为阿弥陀佛,故依四十八愿所构成之净土三严二十九种庄严,皆为救度众生之净土庄严,因此,救度如斯众生之面而称阿弥陀佛是为物身。

如此,昙鸾以阿弥陀佛为真如实相法性法身之显现之方便法身,而以阿弥陀佛自身之自利面为实相身,利他面为为物身,就阿弥陀佛之体相提出独自之说明。

再者,昙鸾说明往生阿弥陀佛之净土之方法五念门,于其中观察门,如既述,分说净土为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之三严二十九种庄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