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命翻译自梵语「南无」。南无在梵语中有很多意思,在被译作归命之后其解释也有多种。
古来对归命的解释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将归命解释为将自身之生命归投于佛,如净影寺慧远于《起信论疏》上言「内正报中,命根为要,故举要命属彼三宝,名之为归」,元晓于《起信论疏》上言「一身之要,唯命为主,万生所重,莫是为先,举此无二之命以奉无上之尊,表信心极,故言归命。」
第二种是将归命解释为归顺佛之教命,如贤首于《起信论义记》上言「归是敬顺义,命谓诸佛教命,此明论主敬奉如来教命,传法利生。」
第三种是将归命解释为还归生命之本源。如元晓于《起信论疏》上将归命解释为还源,言「众生六根从一心起,既背本源,驰散六尘;今举命根总摄六情,还归一心之源,故曰归命。」
净土宗对归命的解释有三种。
第一种是将归命解释为归顺、归依佛之敕命。所谓「归命者,顺弥陀之敕命」、「南无即是归命,归命即是顺释迦、弥陀二尊之敕命。」亦即,归是归顺、归依之义,而命指如来之命令,所以归命也就是绝对服从、归依于佛之命令。将归命二字分开解释时,归是能归,命是所归;但是当归命这两个字被连在一起使用时,「命」则摄于「归」,此时归命二字全部成为能归,此处之归命指深信之相。
善导大师于《观经散善义》之二河白道喻中,谓向西而去之行人闻东岸人(释尊)之劝声「汝寻此道行,必无死难」,又闻西岸有人(弥陀)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此人信靠东西两岸的遣唤之声,不畏水火二河,循二河中间之白道向前行进。故归命即是服从归命于弥陀之敕命、服从归命于二尊之敕命。
第二种是将归命解释为阿弥陀佛的命令,所谓「归命者,本愿招唤之敕命也。」这里是将「归」从属于「命」,将归命解释为归顺、归依之命令。通过归命来显示归顺阿弥陀佛之招唤的我等的信心,这一点是不需多言的,但此归命之信心是因阿弥陀佛的呼唤彻入我等之心中而生起,并非我等自心所生之物,故将此归命二字都从属于本源之佛,将归命解释为本愿招唤之敕命。不过这并不是完全依照规则的解释,而是做了一些改变,是宗义上的一种施设。
第三种是将归命解释为敬礼。如《十住毗婆沙论》言「归命礼」,《往生礼赞》言「南无至心归命礼」。亦即以归命为身业上的敬礼。归命原本属心,但如果心中归命,外在也必然会身业敬礼,所以才将归命解释为敬礼。《往生论注》卷上论述礼拜与归命之广狭、轻重言「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礼拜只是身业上的敬礼,而其内心或有具足归命,或有不具足归命,也就是说礼拜并不完全等于归命。将归命解释为礼拜时,归是归敬之义,如《翻译名义集》四将南无译为恭敬。
净土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