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病友法语
慧净法师
一、众生受大苦,悉是佛之苦,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盲聋不见父,父母常见子;众生虽不见,实在弥陀前。
二、病者善知识也,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亦依此病故,知无自力,唯有放开双手,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三、不知我病之重,则不能感谢高明的医生。
不知烦恼病重,则不能感谢释迦、弥陀、善知识的深恩。庆哉我身之病!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越生悲愍心,越知弥陀佛。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
喜哉我心之病!
给某老居士的信:老人功课 愈简愈妙
慧净法师
金老居士惠鉴,南无阿弥陀佛。
来信敬悉。您贵体老迈,诸病缠身,乃以一期最后之苦,消除旷劫极重之罪,是莫大便宜,非无辜之累,望能安忍,毋生忧恼。
佛观机逗教,无定法可说。所谓大道至简,以您目前而言,念佛功课,愈简愈妙。
不用烧香,不用礼佛,不用看经,不用诵经,不用拜忏,不用念赞偈,不用念回向偈;不管昏散,不管荤腥,任何一切,一概不用,一概不管。
只管念佛,一句佛号,作为命根,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息心念佛,安心念佛,念念相续,毕命为期。
信佛念佛,机法一体;弥陀与我,一齐生活,同卧同起,同出同入;未到终焉,已坐莲台。
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凡事感恩,凡事恭敬,凡事谦卑。凡事不计较,凡事为他设想。
简此不赘 敬颂
净安
南无阿弥陀佛
慧净合十
2017年7月12日
(注:金老居士今年九十三岁,现居安养院。)
诸位法师、莲友,大家好。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跟大家分享几篇上人的开示。这次的佛七活动安排当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生命关怀和临终助念。今天是佛七最后一天,就这个内容跟大家座谈一下。
我手上有一本小册子——《善终手册》,这是我们编辑部编的。我觉得内容非常好,也不多,薄薄的一本册子。我觉得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家庭都要准备这本册子。除非他有别的信仰,否则不管信不信佛,或者信佛深、信佛浅,这个都可以备在家里。备家里做什么用呢?作急救手册。因为我们中国人特别缺少这个,这是最简略的一本,叫作「死亡教育」——我们怎样面对死亡,怎样来理解它,怎样来应对它,怎样利用这个机会达到生命的升华和究竟的安乐。
一般中国人都缺乏这个概念。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贪生怕死,贪生怕死是第一名——我不是说中国人不好,当然每个人都贪生怕死,但是中国这个民族特别强调现世利益,对于死亡的事都是回避不谈的,因为我们孔老夫子就讲「未知生,焉知死?」死不用说,先把活搞明白。关键问题——死不弄明白,活也活得不明白。所以,中国人一般在平时都回避这个问题,如果讲这个问题,就说你不吉利、乌鸦嘴,对吧?特别是遇到老人,更不能讲,你讲就是犯他的太岁,这就麻烦了。
中国人现世的生命力特别强,在世界各个国家,你看点点大小的地方,都能找到中国人。外国人干不了的,中国人都能干得了,特别耐劳、吃苦,所以在今生他的生命力特别强。但是他的生命质量怎么样,生命尊严怎么样,那就不好说。对死亡这个问题,有些贤人达士,他们可以以一种自然乐观的态度对待,像庄子,老婆一死,他鼓盆而歌,很乐观。至于他将来的境界怎么样,暂且不说,最起码他死的时候比较达观。多数人还是做不到这样,平常就尽量遮盖,到临死的时候就稀里哗啦,然后说「哎哟,完了完了完了」,家里死一个人,整个家庭都像死掉了一样,哭啊。
佛法传入中国之后,可以讲对中国人的生命尊严增加了无量的光辉,对中国人的生命品质也有很大的提升。让我们对生死的真相、生命的真相,对生命的智慧、生死的智慧——不光是「生」的事,它是两面,有生,有死——更加立体地、饱满地、全过程地来观察、透视。尤其是佛法这种解脱,这种生死的安顿,可以讲给我们极大的提升。这是佛法对于这个民族重大的贡献和利益。不然的话,中国人的生命就好像一张纸一样,平面的,也就这一段时间,很短暂,缺乏一个更深的深度和一个立体的综合。
所以,我觉得这个小册子,可以作为每个家庭的急救手册。因为每家一定会死人的,这句话不大好听,但是很实用,每家都要死人,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哪家不死人啊?那么死人怎么办?你总要去处理。一般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教育,他临时都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本小册子我看了,编得非常好,很简洁明朗,很实用;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当然,理论也不是特别高深,主要还是让我们拿来就可以用。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慧净上人的这几封信,在附录当中,附录二,《示病友法语》。
上人的文字都很简短,但是都很有力量。
《示病友法语》,第一段:
众生受大苦,悉是佛之苦,
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
盲聋不见父,父母常见子,
众生虽不见,实在弥陀前。
这等于是八句话的偈语。我们讲到临终助念,为什么把《示病友法语》等好几篇放到后面呢?因为这是人生的正常状态,我们讲生老病死,有老就有病,有病就有死。我们去临终助念,到最后的时刻,那倒是规范操作,比较简单,甚至你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但是在病的时候,他有种种的苦恼,他现在还是神识清醒,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他预先的引导,让他对病有个正确的认识。这个时候,开示者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对他要求比较高。因为临终的开示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娑婆世界怎么苦啊,极乐世界怎么乐啊,你应该不要贪着,不要有其他想不开、放不下,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吧」,然后念佛,这个比较清楚。
生病的时候,往往我们都会说「哎呀,你会好起来的,我给你看病啊……」,讲些都是没用的话,或者效果不大。所以示病友,对生病的人有善巧的引导和安排。
慧净上人这篇文章是非常好的。第一段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段总的给我们一个安慰,病苦也是人生的一种大苦恼。当我们受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没有谁能帮得上忙,你看「妻子、儿女、父母、兄弟,甚至是医生也帮不上忙,我一个人病成这样」,就感到很孤单。慧净上人就说:「不要这么孤单,内心有安慰。」只要众生受的种种苦,都是佛在受苦,因为佛跟众生的关系是同体大悲。佛当然不会受苦,但是众生受苦,佛都感受得到,「这么多人受苦,他都感受到了,那他多苦呀」,佛因为得到了无生法忍,证悟了无生,他就会起慈悯心,因为佛证悟了空性嘛。
「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
」,佛利益众生没有白天、晚上,因为佛已经超越了时空。所谓「恒时」,倒不是说时间很久,时间是我们凡夫这边的。打个比喻,时间像个袋子,宇宙有九百三十亿光年的空间,但是对佛来讲,它就像个袋子,佛把袋子提在手上,我们不都在里面吗?还有什么时间呢?都在佛的手上。这些都说得太多了。
对我们来讲,说「那个时候佛在不在啊?」其实对佛来讲,并没有时间上的障碍,过去可以成为现在,未来也可以成为现在,无量劫可以缩为一念,一念也可以展为无量劫,所以这都不成问题的。
「恒时欲利益
」,白天晚上也不用睡觉;「犹如一子故
」,看我们众生就像唯一的独生子女。如果是独生子,你想想看,那都是最宝物的。
「盲聋不见父
」,就好像盲人看不见他的父亲,也听不见他父亲的声音,这个小孩天生就是这样的,但是「父母常见子
」,父母眼睛是好的,他们能经常看到他。我们众生就是那个盲聋的人——我们眼睛盲、耳朵聋,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佛的光明相好之身,我们的耳朵也听不到佛慈悲的说法,但是「众生虽不见,实在弥陀前
」,因为佛的眼睛时刻能看见我们,这样就给我们莫大的安慰。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觉得说「我孤独一人,我念那么长时间的佛,佛怎么不来照顾我啊?我好孤单啊」,不是这样的。如果真的有净土的信仰,他就会觉得很安乐,很安慰。
第一段是从总体来说的,病也是一种苦嘛,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不管何种苦,我们都会得到安慰。
第二段主要是从病者来说的,是给病友写的:
病者,善知识也。
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
知无自力,唯有放开双手,
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病者,善知识也
」,病不是不好,病是我们的善知识。怎样的善知识呢?有两条。
「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
」,如果没有病,就会身体好,对生命没有感悟,甚至造罪造业很勇猛;因为生病,所以求出离,「深生道心」。「哎呀,我这样的苦恼,如何能够解脱我的病苦?」人都是这样的,当一切都安好的时候,就会沉迷在五欲之乐当中,不求出离;当我们受到病苦、遭遇逆境的时候,我们就会生起出离心,所以「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像我们这样的凡夫,如果没有病,那都不会念佛;如果没有苦,也不会念佛。像天人就不怎么求道,因为他们比较快乐,天天玩,出去旅游也没有交通事故,神通一飞就走了,都很自在的。天人不是很好吗?是挺好的,但不能好到底,结果五衰相现前,又要去六道轮回,从地狱生天,从天生地狱,没有出离六道。所以要生道心,道心一生发,就有可能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之苦。
第二,也因为病的缘故,「知无自力,唯有放开双手,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一般的人身体健好,像元照律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等很多古代大德,身体好的时候,觉得修禅入定也不难,开悟也不难,可是一场大病之后就发现没有力量。这些祖师级别的人物因为生病,感受到无力。那我们更是这样,不要说别的,比如发了高烧,念佛就提不起精神;感冒了,整个人就没有精神。一点小病都觉得没有力量了,还谈什么修行呢?所以,嘴上谈修行的人,都是还没有修行过,真的修行就不会谈了。
就像走路一样,才走三五步,你觉得很有劲,已经走了七八十里路的人说:「不要走了,还是坐车吧。」人和人都差不多,也没有谁比谁超越多少。既然都差不多,为什么你这样谈?因为你才开始修行。
因为这个病,知道没有自力,唯有放开双手,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放开双手」四个字非常好,我们很多人不管遇到什么,就是双手乱抓,不能放开双手。就像一个人掉进河里淹得要死了,你去救他,他就乱抓你,把来救的人也抓进水里去。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一𨱍头把他打昏,他就放开双手了;再一个就是在后面把他的脖子一扣,一拽。
人就是这样,阿弥陀佛来救你,你非要自己搞自力那一套东西,这样搞那样搞;放开双手,不要有自力。平常身体好的人放不开,今天拜忏,明天干什么,显示修行怎么样。他病得不行了,这时候你给他讲念佛,他放开双手了,病到这种状态,他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了。所以这个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无力,唯有放开双手,坦然地任凭阿弥陀佛救度。任凭佛救度,救度质量才高,效率才高。就像下水救你,你抓来抓去,让救生人员不好施救;你摊开双手,救生人员很快就把你救上来了。你如果这样弄那样弄,弄得人家也麻烦,反而影响质量。所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要救我们,我们怎么办?放开双手,任凭救度。
凡是搞杂行杂修,要搞功夫,又要成片成串的,这都没有放开双手;手还会抓人,会把救生人员的皮挠破,这都是不老实,「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完全没必要;自己心里也有恐惧。
「放开双手,任凭弥陀救度
」,怎样任凭?专称弥陀佛名。从早到晚就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也不在那里七上八下,「哎呀,念佛行不行啊?」任凭弥陀救度,行也是靠他,不行也靠他。你还有什么办法?行不行都靠倒阿弥陀佛。如果不行,在十方诸佛面前,阿弥陀佛不就丢面子了吗?「我就这么完全靠他了,结果他不行」。所谓行不行,是我们考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彻底靠你了,我只念佛,行不行就看你了」。阿弥陀佛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他哪有什么行不行的?当然没问题,就怕你不靠。
我觉得这一段非常好。
第三段:
病者,善知识也。
不知我病之重,则不能感谢高明的医生;
不知烦恼病重,则不能感谢释迦、弥陀、善知识的深恩。
庆哉,我身之病!
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
越生悲愍心,越知弥陀佛。
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
喜哉,我心之病。
如果只是感冒打喷嚏治好了,那对医生就无所谓感恩了。如果病重得跑了多少国家,求访多少名医都治不好,最后遇到一个医生治好了,当然就很感恩医生。我们也是一样的。以我们凡夫这样的身分自力修行的人,善导大师说:「无有惭愧忏悔心故;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没有感恩的心。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烦恼病重,他认为还可以靠自己修行的力量,能够对治自己的烦恼,还认为自己有两下子,那怎么会感恩呢?我们如果有机深信,知道自己烦恼病重,彻底放弃自力的执着,彻底仰靠阿弥陀佛,这就叫「一心不乱」,这就叫「一心归命」,这就叫「一心专念」。因为你彻底放弃了自力,知道自己没有力量,烦恼病重,唯有全身心投靠阿弥陀佛。
所以这个时候,从内心深处能深深地感念释迦、弥陀和善知识的恩德。我们讲感恩,嘴上这么讲讲,然后又搞自力的那一套,哪有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完全生活在骄慢的世界里,认为自己很有能力。如果真正有感恩心,感张三李四的恩,不如感佛的恩,这是最深刻的。
如何才能感佛深恩?就是要有机深信,知道自己烦恼病重,「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你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深深地感念佛恩,能感念佛恩,你的生命才有价值,才能活起来,起死回生。能感念佛恩,你对周边的世界,对一切逆顺的境缘,也会有新的认识;对过去的冤家债主,你都会平复。所以「庆哉,我身之病」,从我们身体的病,想到自己没有力量,唯有仰蒙弥陀的救度,这不也是一种庆喜吗?
接下来,「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越生悲愍心,越知弥陀佛
」,四个「越」。越是感到自身苦恼,所谓「同病相怜」,也就越加怜悯同样在苦恼当中的人。我们自己也是有种种的苦恼,众生也一样,所以推己及人,因为自己的种种苦恼,想到大家都是一样的,就互相生怜悯心,而不是互相排斥。「越生悲愍心
」,自己就会越悲悯他人,这样就跟佛的心相应。「越知弥陀佛
」,这也可以倒过来说,越知弥陀佛,你才能对他人生悲悯心。想到弥陀对我们这样慈悲,那我们就会对他人有一份心;如果我们对他人有悲悯心,就想到佛的悲悯更要超过我们亿万倍。
「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
」,意思是说,你内心如果有对他人的悲悯,用这一份心去体悟,就能了解佛是如何对我们慈悲。
「喜哉,我心之病
」,本来生病是大家厌嫌的事情,可是慧净上人这里说「庆哉,我身之病;喜哉,我心之病」。「庆」和「喜」来自哪里呢?是因为从这一点能推己及人,能感悟弥陀的慈悲,同时能仰靠弥陀的愿力,我们就可以有出离之缘。所以,病苦成为我们求道、悟道、得道的因缘,感到庆喜。
前面讲身病,这里讲「心之病
」。身病是外在、有形的,心病比身病更加难缠,心里有种种病。
这里我想说一种心病,就是情感病,因为在座很多都是女众,女众的情感比较重。情感如果你能用得好,把它升华、净化、提炼,它可以转化为一种慈悲、爱心。
如果就它本身来讲,用得不好,就会自伤伤他,很多世间悲剧都是因为情感上的冲突才伤害得特别重。心病有很多种,比如嫉妒,也是一种心病,瞋恨也是一种心病,但这些病往往都要遇到因缘,嫉妒就要遇到嫉妒的缘分,遇到人家不如我,它就没有了;遇到人家超过我,心里就不平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嫉妒心就起来了。
瞋恨也是的,发脾气总是有时间的。
这个情感病如影随形,甩都甩不开,它是软缠,非常厉害。如果这一方面不了断的话,生命力往往就起不来。也无法向别人说,跟谁说呢?人家也没办法开导你。希望大家要警觉这些事情。
曾经有一位出家师父,因为我们关系比较熟,他告诉我:他出家之前,有一段情感经历,弄得他非常麻烦,非常难过,心就像千疮百孔一样。最后发现这样不是办法,这样缠下去怎么能行啊?所以毅然决然放下。这个一定要毅然决然放下,不要在那里缠绵。
当然,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不容易。特别是女生,又被她们的祖师——琼瑶写的那些缠绵小说影响,认为这个多了不起啊!生活多美妙啊!这感情多么高尚、崇高啊!就是给洗脑了。有什么好的?都让你那么痛苦,不是那回事。
人要大气,对孩子也好,对妻子、对丈夫也好。当然,人是有情众生,不能绝情绝义。如果没有成家,要放在适当的位置;成了家,也要有适当的位置,就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你要在中和的位置上,就比较大气,比较规范,显得很端庄。如果比较偏狭,像被小说毒害的,怎么可以呀?就不是那回事。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有些要发心出家的、将要出家的,或者已经剃度的,如果这一方面没打扫干净的话,肯定会有牵扯,藕断丝连。一定要把它断干净,身体也好,心境也好,不要在这方面有所缠绵。至于具体怎么办,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自己陷进去了,就不知道怎么办。当然,这个要磨炼,这里就提醒一下。
下面我们看《给某老居士的信——老人功课愈简愈妙》。
其实不仅是老人,每个人的功课都是这样,越简越妙。但不到老的时候,心都不老实。「老实老实,老了才能实」,这句话也有道理。年轻的时候,还觉得自己牛着呢,总是这样弄、那样弄。但对老人讲,其实就是要老实。
「金老居士惠鉴,南无阿弥陀佛
」,一位姓金的老居士。
「来信敬悉
」,上人用词都非常恭敬。
「您贵体老迈,诸病缠身,乃以一期最后之苦,消除旷劫极重之罪,是莫大便宜,非无辜之累,望能安忍,毋生忧恼
」,第一段说,您老贵体老迈了,现在很多病在身上,这是一期最后之苦。为什么是一期最后之苦呢?因为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轮转,而现在已经念佛了,这一个时间段,你看93岁了,到最后了,要苦也就这一段,消除旷劫罪业,就要到净土去了。所以,这是莫大的便宜。这么一想,还赚了呢。
「非无辜之累
」,或许是他有这样的埋怨,或许是上人预先安慰他不要起这样的牢骚埋怨。很多人一旦生病,就会起牢骚,认为是无辜之累,「哎呀!我这一辈子没有做多大坏事,怎么让我插这么多管子呀?怎么这么痛苦呀!我又念了佛,佛怎么不来搭救我呀?」这样心里就生起很多烦恼,认为是无辜之累——不是这样的,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就能安忍。
「望能安忍
」,「安」就是安心,「忍」就是忍耐。
「毋生忧恼
」,不要忧愁、苦恼。
「佛观机逗教,无定法可说。所谓『大道至简』,以您目前而言,念佛功课愈简愈妙
」,佛说法没有定法,「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有的人就喜欢啰哩啰唆,绕一大堆,根机不一样。有的人愿意多闻,有的人就喜欢简约。
真正的大道是至简的,所谓「万法归一、大道至简」,这是一副对联。根本大道、无上大道,是最简单、最简约的,不会那么复杂。只要复杂,就一定没入大道。我们这样念佛,就是大道至简,就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早念到晚,从今天念到明天,从今年念到明年,从现在念到死。「就念这句佛号啊?」「对,就念这句佛号!」这叫「大道至简」。
一会儿念佛,一会儿念咒,一会儿念经,还在那里显摆。你有什么显摆的?根本就没入大道,根本就没得到「简」,没有万法归一,一看就是在分叉,听的人也没有信心。「你看他会念佛,还会打坐,还会拜忏,还会干什么」,还羡慕他,说明你也没有智慧,对方也没有智慧,盲人遇到盲人,彼此羡慕,「哎呀!你盲,我比你更盲啊」,大家都盲着,没有择法眼。
大道至简,我们念这句佛号,抱定它,不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能专念此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能把这句佛号念到底,你就悟了大道了。
「以您目前而言
」,为什么以他目前而言呢?
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如果不到年龄,可能说不到这儿来。
「念佛功课愈简愈妙
」,这下面是上人说的话。上人说话干脆利落,毫不含糊。我们做弟子的要怎么样?也要干脆利落,毫不含糊,上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下面这些话一般人不敢说,不敢说是因为他没有这样的慈悲,也没有这样的智慧,然后就以人情讨好人家,左看右看,「别说错了,人家批评我」,为了自己的名誉,为了自己不说错话,不是为对方的利益着想。所以,这样的人不是直心入道,而是谄曲,这也可,那也可。上人说话多干脆:
「不用烧香,不用礼佛,不用看经,不用诵经,不用拜忏,不用念赞偈,不用念回向偈;不管昏散,不管荤腥,任何一切,一概不用,一概不管,只管念佛
」,一般来讲,搞了个佛堂要烧香,要买上好的香。但直接告诉你,不用上香,都93岁了,来得及吗?这就是急救的法门,像《观经》下品,都要死了,地狱的火都要烧到脚板底了。这话就是急救的,显示彻底的慈悲。你想想看,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急中生智,你看这些都可以拿掉的——烧香、礼佛、看经、诵经,平常觉得这些都是了不起的修行,上人说这些用不着,拿掉算了,干脆。这些都是枝杈,只留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根本。平常身体好,叫你拿掉,你不舍得呢,觉得自己牛着呢,这也看那也看。现在要死了,所以老实了。老才能实,这句话真的好。
今天我悟了两个词,一个是「忙」,一个是「老实」。
你看水稻也好,小麦也好,老了就要成熟了,它的子粒饱满,里面就充实了,这叫老实。没有老的时候,还站得笔直,头还没垂下,里面还是空的,没有实;它慢慢长,充点浆了,还没有实,到时候浆饱满了,那就实了,老了。所以,老实老实。
「不用烧香,也不用礼佛
」,这话真敢讲啊!
不用拜佛了,「不要拜佛啊?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啊」;「也不用诵经」,真敢讲啊!不用诵了;也不用拜忏;赞佛偈还念吗?不用念了,多干脆!赞佛偈也不用念了;那念回向偈吗?不用念。
我们平常一般都不敢这么说,「念回向偈,你想念,到晚上念一句吧」,像打太极,最后收功收一下。就念这句佛号,这就能看出干脆利落出来,就是念一句佛号,其他的根本不用。这些都认为是念佛必备的,叫标配,念佛要标准配置,要一个佛堂,要烧香,要供水、供花、供果,要拜佛,要诵经,要打坐,最起码赞佛偈要念,回向偈要有——上人说这些都拿掉了,就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怎么念?
「不管昏散
」,老人往往精神不会那么集中,有时候昏沉的多,睡觉也不安。白天他也是昏昏沉沉的,晚上他还精神着呢,这就是心不能凝定。所以上人说不管这个。肯定是昏沉散乱的多,昏沉也「南无阿弥陀佛」,散乱也「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
「不管荤腥
」,吃肉就吃肉,吃素就吃素,不管。因为你到这个年龄还挑三挑四,谁给你做呀?你在养老院里面,如果因为这个缘故搞成很大的障碍,你自己不安,周围人也不安,念佛还不安心——算了。
「心能妨菩提,食不能妨菩提
」,心能妨碍你,吃什么东西并不能妨碍。「不管荤腥」是最好的吃素,为什么呢?这叫心素。心里面吃素,你给什么,根本就不关心,反正吃下去当药吃,能吃饱就行。还要吃素,还要非转基因,什么自然的、全生态的,你还挑着呢?到了这个年龄就不要管这些了,塞嘴里什么就吃什么,这样多单纯,是不是?如果你真的这样放下了,你真的没有罪业,你挑来挑去才有罪业,并不是说你吃素就一定有功德。「不管荤腥」,这些话都很有深度的,并不是那么简单,「看,都不鼓励人家吃素了」。不是的。
「任何一切,一概不用,一概不管
」,只用什么呢?只管、只用这句佛号。
「一句佛号作为命根
」,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命根子。
「从早到晚,从晚到早
」,因为到这个年龄,别人不会让你干什么事儿,你有的是时间,干什么呢?从早到晚、从晚到早,这句佛号转来转去,忙着呢,这一个「忙」和「盲」非同一忙也,「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息心念佛,安心念佛
」,也可以加一个「死心念佛」。「息心」就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心要歇下来,不要东拉西扯,荤啊素啊,「我要诵经啊」,心就不息了。心,就让它休息,让它完全平复下来,就这句佛号让它息;安心就让它安在佛号当中,知道念佛一定往生,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都93岁了,然后还说「人家会诵经呢」,这个念头一起,心息了吗?关你啥事儿?人家诵经关你啥事?你93岁你知道吗?老实老实,93岁还不老实,那能行吗?
其实三十九岁也应该这样,十九岁也要这样,九岁也要这样。但是年龄不同,你跟他讲未必对机。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
」,总之就是一句佛号。
「信佛念佛,机法一体,弥陀与我一起生活,同卧同起,同出同入,未到终焉,已坐莲台
」,信佛念佛就机法一体了。什么叫「机、法」呢?机就是众生,法就是弥陀。我们只要信佛念佛,阿弥陀佛跟我们就是一体的,因为「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发愿本来就跟我们一体。「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只要念佛,就在佛光当中,是一体的。像我的手要抓住这个麦克风,不就是麦克风跟我的手成为一体了吗?为什么?因为我摄取不舍呀。你念佛,佛的光明对你摄取不舍,你当然跟佛一体。你念佛,佛来到你的心中,所谓「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一念佛,佛来到你心里,那跟你不是一体吗?佛入我心,我入佛的光明,这样就是一体,不能分开。所以,我们念佛就跟佛成为一体;跟佛成为一体了,你还怕下地狱啊?你下了地狱,地狱都变成极乐,对不对?你下地狱,那不就是阿弥陀佛下去了吗?阿弥陀佛往地狱一掉,「砰」!地狱里都成光明藏了。所以你不要怕,佛跟你一体,你还怕什么呢?
怎样表现佛跟你是一体的呢?
「弥陀与我一起生活,同卧、同起
」,我躺下的时候,他跟我一体,「哦,阿弥陀佛也躺下睡觉啦」,其实佛是不睡觉的,陪着你。你要起来的时候,「哦,阿弥陀佛起来啦」。「同出同入」,你出门的时候,阿弥陀佛跟着你一道出去;你进来的时候,阿弥陀佛跟你一道进来,那你还不一路平安?所以,你要坐飞机,阿弥陀佛跟你一起,你还怕这个、怕那个呀?有的人坐飞机,买好几份保险,还不如念这句名号,买那么多保险也不保险。阿弥陀佛跟你同入同出,同乘飞机,同乘船。
但是,如果你骂人的时候就不好意思了,阿弥陀佛跟你一道骂人吗?掌嘴!「搞错了,不能骂人」。你想到佛都跟你同体了,你怎么好意思骂人呢?「哦,阿弥陀佛」,口如莲花吐香味,讲一些好听的话。
「未到终焉,已坐莲台
」,还没有死,已经坐上了阿弥陀佛的正觉莲花台。这就是平生业成,往生一定,已在佛的手掌心中。阿弥陀佛手托一个莲花台,你还没有死,神识已经登上去了,身体在这个世间不过像一个影子而已。
「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凡事感恩,凡事恭敬,凡事谦卑。凡事不计较,凡事为他设想
」,这有七个「凡事」。到老了,人都会怀念年轻,有一段段的经历;然后,他想找人家说话,人家不理他。所以这个时候,老人的心理往往会比较特别,如果做到这几条,你就好了。
「凡事爱心
」,已经老了,一切都过了,所以看人都是笑瞇瞇的。你都老了嘛!你看人都是很慈祥的,看哪个都像你儿子、孙子一样,都很好,那不就好了吗?你跟别人也没有什么争的了,有什么好争的?都九十几岁了。你争棺材吧,现在政策也不允许;争火化场吧,一把火都一样,没什么争的。所以,老人如果整天以爱心对人,他是非常慈祥的,就像落日的黄昏,给人一种温馨、柔和的感觉。所以,老人的笑容非常庄严,他跟小孩子的笑容不一样。小孩子的笑容叫作灿烂,朝霞一般;老人的笑容叫作安详,如晚霞一般。像我这种人到现在,就是烈日炎炎,没有小孩子朝阳般的清纯,又没有老人晚霞般的慈祥,说话像太阳,晒得厉害,这是年龄的关系——没关系,你们等一等,等我落山的时候一定会很慈祥。那必须的,肯定的,到时候我一定这样的。
老人要像老人的样子,「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到年老的时候,你不知足,那就苦了,说「儿不孝顺啦,邻里怎么样啦,人家怎么样啦」。年老了就要知足,你不知足也要知足,说啥都「够啦,好啦,满啦」。我遇到不少莲友,年老了很知足,「哎呀,我活80岁,太多啦,不要那么多」,「现在一切都很好啦」,「我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啦,因为我念佛往生一定了」,很知足,知足常乐。老人如果不知足,你又没办法;年轻不知足,还可以去拚一拚。老了不知足,除了自己掉眼泪,啥也弄不着。你有什么办法呢?身体不行了,体力、精力也不行了。年轻的时候想跟别人拼、吵,你现在不行了,吵嘴都没劲了。那怎么办?知足吧,「都好着哪」。
「凡事感恩
」,「你们对我都很好,你们都很孝顺」,年老人也要知道感恩。不感恩,你就整天在那里怨声叹气,「哎呀,他小的时候多好啊,现在都不给我打电话了」,「哎呀,怎么好几天都没有回来看我了?」你儿子出差,在美国,能回来吗?其实没过多长时间,他觉得日子熬得不能过,整天在那里看日子。再没事就「哎呀,我哪疼哪痒,你带我上医院吧」,其实他就是要一个关怀,他并不疼,也没什么多大了不起。就是要有人陪着他,到医院去推个轮椅啊,给他挂个号啊。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他能量不足,需要爱心,需要人家照顾,需要人家摸摸他,像小孩一样哄着他。为什么说老人是老小孩,需要哄呢?他能量不够,需要爱心来补充。我们念佛人不要让凡人来哄我们,我讲老实话:本凡夫我告诉你,一般人哄我,我还不要你呢。哄我,最起码要观世音菩萨级别的,一般人靠边站!
念佛了,观世音菩萨来给你摸摸头,大势至菩萨来给你摸摸口,阿弥陀佛来照照你,十方诸佛来给你揉一揉、搓一搓、按摩按摩,一般人要哄我们还不行。我们是老凡夫、大凡夫、超级凡夫,一般人哄我们,那两把刷子还不行,所以我们就念阿弥陀佛。
「凡事感恩」,世间养老院里的老人,他有很多不满意的:护工不行,吃的也不行,总之牢骚埋怨一大堆。如果没有念佛,难免会这样。我们念佛人,河北渤海双缘安养院怎么那么好呢?老人怎么愿意去那里呢?他们在里面就贯彻了这些原则: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凡事感恩,凡事欢喜,凡事微笑,凡事安详……,他们都好,都念佛了啊。
他们这样,养老院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一般的养老院都是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死气逼人、怨气重重。走进去,脾气一个比一个大,一个不喜欢看一个,「七十岁看你八十岁了呢,八十岁看你还九十岁了呢」,看了都不好看。念佛的养老院有佛法,有佛号念,在里面体现这些原则,有爱心。
这样,对他子女也好,「你们去干活儿吧,上班,没事,我好着呢」。过年,父母在养老院,子女要接回家,「哎,我不回去了,你们过吧」。你说这子女多安心啊!他隔得再远,哪怕三百公里,他也开车来看你。你动不动叫人家来看你,就烦你了,「我给钱吧」,这时候父子关系还处不好。你能这样做,你们父子关系还处得好。人有自尊,人有自立,人家才尊重你。你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老了,有生命的尊严,活得就是不一样。念佛,这句名号给我们刷卡,我们富着呢,生活完全不一样。
现在念佛的女众比较多,念佛的女众在家里,居然还被不念佛的丈夫欺负了,你这佛怎么念的?你还被他震住了,你这佛怎么念的?肯定要把他玩得团团转。念佛的人,还不能把你先生玩转啊?靠什么玩他?不是靠嫉妒心,不是靠泼妇,不是靠河东狮吼,而是靠爱心、知足、感恩,把他玩转,就像玩游戏一样。
你念佛了,还受他的窝囊气,那你佛没念好。念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想跟我玩,把你玩到净土。就你那两下子,想跟我玩啊,我是获得大势至菩萨传承,获得观世音菩萨的本事了,就你小凡夫,那不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自不量力吗?」一个念佛人还被不念佛的人弄得起不来,你说多丢面子啊,把阿弥陀佛的面子给丢尽了。
就凭这些: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凡事感恩,凡事恭敬。「哎呀,大丈夫回来了。」「我干嘛喊他大丈夫,凭什么?我就要和他闹平等」。你还跟他闹平等?你跟他闹平等,你就掉下去了。你现在在天上,跟他平等,不就掉下去了吗?你在佛那里,你还跟他平等?他就是个小凡夫。你要布施他一点,「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你现在在家里充一把佛,布施你先生一把爱心。为什么?你心里满意、满足了,才不跟他计较,给他一点小甜蜜,没关系的。凡事恭敬,凡事谦卑,凡事不计较,凡事为他设想。你这样去做,他不就乖乖听你的?他听你的,就是听佛的,我们后面还有指挥的呢。他不听你的,那你给佛也丢面子了。你是念佛人,他不听你的,等于你也没听佛的了。所以,念了佛后,你要有智慧,首先把这个智慧用在夫妻关系当中。
下面还有一封信是我写的——《给病重老居士的一封信》,我们也学习一下。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看望病人时引导的资料,供大家参考。你了解他这时候的状态,说话对准他的根机。
「南无阿弥陀佛。某老居士惠鉴,老居士近况尽悉
」,因为他写了一封信给我。
「对老居士的身体病苦很是忧怀挂念,知念佛精进,更是随喜赞叹
」,这是两句客气话。
「病苦为人生常态
」,病苦,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并不是就你自己特别病苦,大家都一样。
「佛说人生是苦,老居士这番体会想必更深
」,一般讲「人生是苦」都是嘴上说说,等我们真的得了病,可能感受就更加深切。
「真正病苦加身,唯有病者知之,余人不知
」,所谓「好人不知病者苦,饱人不知饿者饥」。
「当然更无法代替。离苦得乐,是众生本能需求;拔苦与乐,是弥陀本愿目的。由苦而更加念佛,由苦而更求往生,即能脱眼前小苦,获未来永恒大乐——成佛大乐
」,通过苦,我们愿意离苦得乐,刚好阿弥陀佛为这个目的而来。所以,这样就可以来念佛,获得成佛的利益。
「当我苦时,想到天下还有无量如我一般苦、比我更苦的人。我虽病苦,有佛念,虽苦而庆幸
」,虽然苦,但是我们有光明、有前途、有佛念,这些都是万幸之事。苦算什么?佛才是老大,对不对?如果我们念了佛,有苦时,却在那里说「佛算什么?病才是老大」,那你的病就把佛压倒了。我们病苦时有佛念,心里就有主,不会觉得有多大了不起。当然,这也是说一说,可能你会说「苦不在你身上,你说得这么容易」。总之,大的原则是心中要安。
「若无佛念,则永苦而无出头
」,如果没有佛念的话,你这个苦就没有出期了。何况一生只是一个身体的苦,和地狱、三恶道的长劫轮回之苦,不足为比。如果念佛能免长劫轮回之苦,身体小小的苦算什么呢?
「如此念佛,生感恩心,因小苦免大苦
」,因为有苦就可以念佛,念佛免了轮回的大苦,这不是赚了吗?就会生感恩心。
「又当思:我是罪恶凡夫,受此小苦,实是当然
」,我们罪恶凡夫不受苦——连佛示现成佛的时候,还有种种不如意的事情,我们遭这点小苦,那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吗?我们罪恶凡夫造了多少罪?受一点苦,嘴上跟别人说因果报应,一旦报应到自己身上,就说不要受报,就忘记了——不是这回事,我们受一点小苦是应该的。这样心里就能接受,就不会埋怨。
「今日受一分病苦,即消一分业障
」,你造的业嘛,你受了苦就消了业。
「临终之时,增一分自在安乐,虽苦亦值
」,作消业想,作酬债想,作报恩想,作念佛想,虽然我们受病苦也值得。
「如药虽苦而愈病,身受苦而益心
」,就像我们服药一样,药虽然苦,但是能治好我们的病;身体虽然苦,能让我们的心得利益。得什么利益呢?增加我们的道心,增加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仰赖,增加我们的机深信,让我们可以放开双手,任凭弥陀,增加我们对极乐的向往。这对我们道心的护持,对我们念佛的相续都非常有帮助。所以,由身受苦而心得利益。
这个比较起来,值不值啊?如果你身体不受苦,哪有心思学佛念佛?身体好了,心受损失。我宁愿身体生点病,修行人无事要带三分病,什么原因呢?带多了,你又受不了,四五分,七八分,那不行,带三分病就让你得利益。身体虽然生病,但心得到利益,你不会那么骄慢,也不会那么狂野;你会比较谦卑,比较柔和。
「欲减缓病苦,除了良医良药,自己可试从两方面入手
」,这个病苦来了,实在难以抵挡,总需要良药来减缓,这是正常的,应该的,只要能找到,尽量找。但是能不能找着,也看你的福报,你多念佛,也许能增加这方面的福报。如果你福报不够,遇到一个江湖郎中,颈椎不好,腰椎不好,「卡嚓」给弄断了;或者越弄越不行,脖子本来偏两度,给他整完之后偏八度,这都是没有福报。有福报,遇到高明的中医,轻轻一弄就好了。
哪两方面呢?「一心投靠阿弥陀佛,只求往生
」,这句我就没有多讲,因为有这样的心,你精神上的病苦就缓解。只求往生,而且佛会加持你。不要在那里躁妄,只求病好,不求往生,效果肯定不行,心翻来覆去。
我遇到一位老居士,她念佛,教理都很通达,但是因为得了癌症,也是一时糊涂,就想求病好,但老是不好,心里急躁着呢。我就跟她打了一个电话,「妳现在怎么这么糊涂呢?妳就只管求死,不要求活了」,她就相信了,房间一关,只管求死,结果病好了,没死。真的!这样才灵!念头一转,马上就不一样。在那里七上八下,求病好,总是缠绵不能好。我说「妳不要求病好,只管求死,妳现在这个年龄死了也值了」,我也没跟她讲软话,因为讲软话不管用。
第二就是逆来顺受。
「甘心顺受病苦,不加任何抗拒,如弱草之遇强风,顺风倒伏
」,什么叫逆来顺受呢?就像很柔软的草,遇到强风,它怎么样?它肯定逆来顺受,强风一来,它往地上一倒,这一倒就把强风的力量卸掉了。就像打太极拳,这就是太极,就给它卸了。它躺在地上舒服得很,十二级台风也无所谓。你看千年古树都给折断了,树平常看不起小草,大风一过,小草看不起大树,「大树哥,你在哪儿了?哎呀,腰断了」。平常大树都傲视小草,现在风一过,雨一过,小草又挺起来了,柔软着呢。
所以,我们念佛人要发挥小草精神,要逆来顺受。强烈的病苦就是强风,怎么办?要往下一倒。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我的身体也不太好,小车不倒慢慢推,好像还能往下活着。我的工作量其实也蛮大的,我的身体最不好、最弱的时候是在2006、2007、2008这几年,甚至都不能说话,有半年没说话,也没有气力。「那怎么办啊?」我就往那里一倒、一赖,就像乌龟一样不反应,什么都不反应,享受生病的快乐。生病有什么快乐?生病的乐是晕晕的乐,很安静的那种。这个说不清楚。
生病,你们要去感受它,不要着急看病,那就把你的思想浪费了。你要去感受它,你的状态怎么样,很灵敏的。然后你要柔顺,顺着它。不是说不看医生,也看,就让医生把个脉,「把吧」。就是你平常应对人事,任何时候都要让能量消耗最小化,这是本能的。比如你去找医生,你着急都是要耗能量的——把能量收起来,不急,因为你的能量非常弱,哪还耗得起?所有能量都收起来,然后医生看他的,你自己把能量保住。
这个给大家参考。
「不可生一念疑怨之心
」,一般人这时候不是怀疑就是抱怨,你只要生怀疑和抱怨的心,效果绝对不行。怀疑什么呢?「我念佛何以不灵呢?我念佛也不是不精进啊,念这么多」,其实念的佛都漂掉了,一边念佛边想「阿弥陀佛,你把我病治好,快点治好吧,我念一万,使劲,两万、三万」,都在做表面功夫。
就像浇树一样。树虽然干了,拿水浇到树叶上管什么用啊?要浇到根。什么叫根?只管死不管活,只想求往生,不想求病好。念佛在根上才能得利益,你老是浮在表面上,「让我病好吧,让我病好吧」,这样你念三万声,我告诉你,效果真的不大,但是对往生来讲没什么问题。你要求病好,你都在表面上,所以要在根上求往生。听说了求往生才行,「阿弥陀佛,求往生,让我病好吧!阿弥陀佛,求往生,让我快点好吧」——这样不行,你求往生作一个幌子,还是希望病快点好,这是不灵的。是只想死,「算了,阿弥陀佛,我身体这样不行,我也活够了,如果寿命到了,让我快点去吧」,要这样发出真诚心,真的想求往生,不是求病好,「能好就好;不好,管它呢,无所谓」,这才灵。所以,你要赌出去。怎么叫赌出去呢?扔出去。
什么叫「怨」呢?「我无大罪,何以受此巨苦?」「我这一辈子没有造什么大罪,也没做什么伤害良心的错事,怎么让我这么苦?」怨恨难平,好像佛法不灵。
「如果生这些念头,无穷冤家必缠上门
」,你生怨的念头,你过去无穷无尽的冤家债主肯定就找上你。如果你平时安心念佛,佛光摄受,他们就没缝找你;现在你怀疑,又抱怨,等于是把脑袋从佛光里伸出去,冤家就在门口,「卡——」掐住你,躲还来不及,你现在还伸出去啊?越是这个时候,越加无疑无虑来念阿弥陀佛。你如果不求往生,只想求病好,等于是把脑袋伸出去给别人打,冤家在门口拿刀「卡——」。这个时候你有疑心,疑心重,难以蒙佛光护佑,所以一方面被冤家找,另一方面佛光又护佑不到你,因为你怀疑、抱怨。
「如能顺受,则念念受苦,念念消业。既念念消业,必念念增上功德,临终必得自在安乐
」,告诉大家,我死的时候肯定这么死,你们也这样。
如果你顺受,顺受什么呢?叫逆来顺受,一切的逆境,一切的病苦,人家对你的冤枉、诽谤等等这一切,你顺着受,就念念受苦,念念消业,受苦不白受。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面有窍门。
结果你受到苦,又把它吐出去,吐出去人家又还给你,还给你你又吐出去,返来复去,这个苦你要受七八遍,你说何苦呢?
苦来了,就受了它,受了就得利益。念念受苦,念念消业,你要会受;你不会受苦,你念念受苦,还念念增加业障,犯不着。要逆来顺受,顺受就能消业。
什么叫「逆受」呢?不甘心,不情愿,「我一定要还回去,一定要怎样」,这样告诉你,你一个苦就要变成一百个苦。如果你会受这个苦,顺受的话,一个苦当下就消掉。今天受今天消,明天受明天消,念念受苦,念念消业。
为什么那么多人得病那么多年,到现在没好?就是心里没有正确应对它,没有把这个病顺受,给它化掉;看医生是一种方法,心里要能接受。
我写过《看病四法》,这个病到你家来,它一定带有它的任务,它在教你一堂课。你这堂课没学会,它是不会走的。老师教学生还没教会呢,回去怎么交差?所以,这个病在你身上三年、五年、八年,那是可能的,因为你还没学会嘛;一旦你学会之后,「学生教会了,我走吧」,病就走了。不相信,你们自己试试。
念念受苦,念念消业;念念消业,念念增加功德;念念增加功德,到临终当然自在安乐。
「人皆知修福业为积功德,不知逆来顺受,顺受病苦而不疑不怨,也是消业增福,而且不需任何外在因缘,可谓坐地收功
」,你要去修福业,需要有福田给你种,需要外因缘,还要有钱。你身体生病了,你只要逆来顺受,顺受病苦,不疑不怨,躺在那里念佛,不需要任何因缘,坐地收功,多好,收功德,收福报。所以,生病也能赚福报,也能消业。
「心既甘心顺受,身体也安静忍耐
」,因为心这么降伏,身体自然就增加了抵抗力,增加了忍受力。
「或能稍缓病苦于一二
」,病苦可能很重,但至少也能减缓一些。
「病大苦时,虽不能立即全消,乃至觉得忍无可忍,也不得不忍」,「哎呀,这个病太重了
」,那你有什么办法?你也不能不忍,它在你身上,你换给别人,别人愿意替你也替不了。
「但至少不会因为不忍、不耐而更增加苦
」,如果你这样的病苦,在心中增加一份疑怨,不忍不耐,你心里就会更加痛苦。这是逆,不是顺受,这会增加你苦恼的强度。就像大树迎着风,它就折断;小草柔软,它就把风的力量卸掉了。
我们也一样,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一定要装脓包,我们现在讲的「装怂」。一般人都不愿意装怂,「我要跟你拼」,还说要跟病魔斗争,我觉得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好死。斗争啥呀?不要斗争,就装怂包,往那里一怂,但心里在念佛。这个怂,就让人家看不起,就要认输,就要服输。很多人,女强人也好,男强人也好,显得自己很坚强,你坚强还能坚强过阎罗王啊?没那回事。生病以后,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这时候不要坚强。不坚强才是坚强,坚强就要断掉,像小草跟大树一样,大树坚强吗?「卡」。小草不坚强,反而能活下来。
「又,思寻短见,想早了脱
」,有的人病了,「哎呀,我死了吧」,想早了脱。
「推其根本,还是对目前身体所受病苦有不甘、不耐之心,致使不愿、不能忍受
」,如果我们心甘情愿,愿受,耐受,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你不甘不耐,又不愿,不能忍受,非要去寻死,那会形成障碍。我也遇到好几位来问我「师父,你看我现在病苦得不行了,我自杀,行不行?」我心想:这事你真会栽赃,找我问。我才不那么傻呢。我说行啊?你死了,你家人找我,法院要找我呢。我一般都是闭口缄言。再说,这样的事,你能问人家吗?我就回答说:「这样的事,问人家就不灵,剩下你知道的。」我就不说了。
这样的事你能问人家啊?你想寻死还问人家,还没有死就弄得满城风雨,对不对?你想死,不要问人家,你打定主意说「不想活了,我念佛到西方」,那是你自己的想法。你问我,我怎么跟你说啊?这事都是你跟阿弥陀佛面对面交接,我不在中间做电灯泡照一把。你问阿弥陀佛去。所以,如果你真的这样想,不甘不耐的话,肯定会起业障,反而就成了冤死鬼,最好就是顺受。不管怎样,就顺受,不管做什么,心里很欢喜去做,不要疑虑,矛盾重重,那都不会有好结果。
「望老居士更加信心念佛,稍加忍耐
」,因为时间不长了嘛。
「无量大苦即将过去,成佛大乐很快来临。我们也为老居士念佛回向,一起助同念佛消业,病苦速愈;往生成佛,广度苦众生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等我们到极乐世界以后,就可以和法藏菩萨因中发愿一样。
生病也有学问,怎样忍受病苦也有学问,怎样耐这个病,怎样逆来顺受也有学问。医生当然有医生的作用和功效,我觉得要两方面配合,我们自己也要配合。有很多人一生病的时候,自己主张大得不得了——自作主张也不行,医生遇到这样的病人,他也烦。就像你掉到水里淹得要死,人家来救你,自己一大堆主张,人家怎么来救你呢?叫你不这样,你偏偏要这样,「哎,我那样行不行?」医生说「你自己有本事,自己救自己吧,我们走了」。所以,要跟医生很配合,他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就是刚才讲的顺受,装脓包,装怂,示柔弱,「我不行,病你是老大,你老大,你老大」。它来了,就是要显示它的威严,你还跟它对抗,你找错人了。你跟谁对抗,也不要跟病对抗,你跟病对抗,你能抗得住吗?
希望大家不得病,那是不可能的。得了病之后,要顺受病,要观察病,要体验和享受病,那是有可能的。
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