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注》要点

《往生论注》于净土宗,占有根本性的重要地位,可说净土法门有否依据《往生论注》,其净土思想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纯与不纯的差异。在此就其大意与重点,略述如下。

壹、《往生论注》大意

一、难易二道判──开宗明义

比对「难易二道、自他二力」,以弥陀本愿为他力,名易行道,此易行道是「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

二、易行道之机──八番问答

  1. 举《大经》第十七、十八愿之愿成文,而按言:「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
  2. 举《观经》下下品文,而证言:「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3. 引《大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引《观经》言:「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
  4. 较量轻重之义──三在释。
  5. 下卷「清净功德」言:「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6. 下卷「妙声功德」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则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7. 下卷「口业功德」言:「众生以憍慢故,诽谤正法,应受诸苦。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

三、易行道之法──三愿的证

1.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

2.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

3.三愿的证:

  • (1)十八愿──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
  • (2)十一愿──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
  • (3)二十二愿──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也。

四、劝他力信心──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1. 《大经》付嘱弥勒之文。
  2. 《观经》付嘱阿难之文。
  3. 《小经》付嘱舍利弗之文。
  4. 《论注》劝导后之学者之文。

五、结论──

1.净土宗念佛法门是易行道,是讲弥陀本愿他力的救度,是讲众生信心念佛的被救。圆顿简速。

2.十方众生,乃至五逆谤法的烦恼罪苦凡夫,依弥陀本愿他力之易行道,不断烦恼得涅槃。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而专称弥陀佛名。

贰、《往生论注》重点

《往生论注》之重点──「教、机、法、益」

一、净土宗之「教」

《论注》于开篇伊始,即率先引用龙树菩萨《易行品》之「难易二道判」,并发挥「自他二力论」,既判定此《往生论》,也判定整个净土宗之教理。亦即判定《往生论》与净土宗之教理是「易行道」「他力教」,所谓他力唯指弥陀本愿力,即是《论注》开篇伊始所说之易行道,与《论注》卷尾所言之「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显示念佛即是易行,即是他力,即是必生弥陀净土。而此易行道他力教于整个大乘佛法而言,是「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亦即易行道的同时,也是高超殊胜的法门;于大乘佛法而言,是登峰造极(极致)之教,于近趣果位而言,是直至不退转位之教,既是他力易行,也是高超殊胜,其他各宗各派各法门,不能与之比较。

二、净土宗之「机」

《论注》上卷之终「八番问答」,引用《大经》与《观经》,证明《往生论》所言「普共诸众生」之正机,即是犹如下品下生之罪恶生死凡夫,故此《往生论》是为一般凡夫所能拥有,是一般凡夫都能理解与行持,并且都能受益的论典。

三、净土宗之「法」

《论注》下卷的结论,呼应上卷开篇伊始所引《易行品》之文,提出他力论,而引用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第十一、第二十二等三愿,证明往生弥陀净土,全凭弥陀佛力,其方法是「十念念佛」,是一向专称佛名,亦即「本愿称名」,故《往生论》所显明净土宗之法,即是「本愿称名」。

四、净土宗之「益」

《论注》下卷的结论除了显明净土宗之法,也显明净土宗之益,亦即依第十八愿念佛之因,而获得第十一愿往生即成佛之果,并依第二十二愿倒驾慈航广度众生之力用。
如是,可谓《往生论注》明定了净土宗之「教、机、法、益」等四法,给予后之净土行人遵循的轨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