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修福因,彼得乐果

一、《梵网经》言:

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乘。(大正藏二四·一〇〇六中)

二、义寂大师《菩萨戒本疏》释言:

问:相续既别,云何「此修福因,彼得乐果」,自作他受,违因果故。

答:因果道理,实无我作他受,然彼此相缘,非无互资。故「目连设福,母灵脱于饿鬼;那舍修善,父神免于剧难」。是则相感之义,理数必然。(大正藏四〇·六七七上〉)

三、目连设福,母灵脱于饿鬼

《盂兰盆经》言: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干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饭,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莲:「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盆时,先安在佛塔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尔时,目连比丘,及此大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而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连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不?」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佛告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尔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大正藏一六·七七九)

四、那舍修善,父神免于剧难

《随愿往生经》(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第十一卷言:

佛告普广,及大众人民、天龙八部、诸鬼神等,各各谛听,思惟吾言。

我今欲于此大众之中,说那舍长者,本昔因缘,罪福之事。此大长者,居罗阅祇国,恒修仁义,饥穷乏者,沙门、婆罗门,诸求索者,悉欲供养,无所遗惜。父母大悭,无供养心。长者有缘,行至他方。晨朝澡洗,着衣结束已毕,跪拜父母,叉手白言:「今有缘事,往至他方,有少财物,分为三分:一分供养供给父母;一分珍宝,施诸沙门及贫之者;余有一分,自欲持行。」父母言受,于儿行后,修诸福德,若有人来,从求索者,悉当施与。

于是长者,便辞父母,远至他方。如是去后,父母邪见,无念子心,沙门婆罗门,及贫乏者,往从乞丐,悭贪邪见,无施与心。子行去后,若干日数,应还到舍,父母计其应还归家,往到市所,取猪羊骨,头蹄膏血,果蓏杂谷,持散家中。

那舍长者,从远方还,见其父母,欢喜无量,接足礼拜,问讯起居。父母亦复欢喜踊跃,语那舍言:「我于汝行后,为汝设福,沙门婆罗门,国中孤老,贫穷乞者,以汝财物,悉施与之。」儿闻设福,布施贫乏,心大欢喜。

又语儿言:「我亦复请诸沙门,设福始竟,今日家中,草秽狼藉,犹未扫除。」儿见狼藉,相貌如是,信其父母,为设福德,倍复欢喜,踊跃无量。

久后之间,父母衰老,得诸病苦,便即命终。那舍即便殡殓尸骸,安厝粗毕。从父母命终,转读尊经,烧香礼拜,歌咏赞叹,无一时废,竟于三七,经声不绝。作是思惟:「我父母在世,极忧念我,多修福德,今我又复请诸圣众,想我父母,缘此功德,故应往生,十方刹土,供养恭敬,面见诸佛。」

于是那舍,忽得重病,奄便欲死,唯心上暖。家中大小,未便殡敛。至七日后,乃得苏解。

家中问言:「那舍长者,病苦如是,本死今苏,从何而来?」

长者那舍,语其家言:「我数日来,善神将我,示以福堂,无极之乐。又到地狱,靡不经历,眼中所睹,唯苦痛耳!今我又见,饿鬼住处,所生父母,在中受苦。见我来看,悲号懊恼,欲求免脱,不能得出。我思父母,在世之时,大修福德,意谓生天,而更堕在饿鬼狱中,受诸苦恼。」

那舍长者,说此语已,向其家中,懊恼流泪。「我今家中,当作何方,功德之力,拔我父母,使得解脱?」那舍长者,又自思惟:「我父母昔,病苦之时,大修福德,欲终未终,及命终已,燃灯续明,转经行道,斋戒一心,乃至三七,未曾懈废。而今父母,而更生此,罪苦地狱,必当有意。」便问亲族,及诸耆宿。耆宿答言:「我不了此深妙之事,可往咨问佛世尊也。」

于是长者,便往到佛所,头面作礼,胡跪合掌,而白佛言:「欲有启请,唯愿世尊,慈愍不怪。」

佛言便说。长者那舍,说向因缘:「父母在世,常修福德,及命终后,为供三七。至安厝毕,谓言生天,而更堕在地狱中。已问耆宿,耆宿不了,今故问佛,为我决疑。缘我重病,奄便欲死,七日乃苏。善神将我,经历地狱,靡不周遍。以是因缘,得见父母,在苦剧地。修福如此,而更堕罪,不解所以,今故问佛。唯愿世尊,解释我疑。修何福业,令我父母,解脱厄难,不遭苦患,悉得生天,封受自然,快乐无极,得涅槃道。」

佛语长者:「汝一心谛听我之所说。汝前欲行,往至他方,留财宝物,与汝父母,令汝父母,修诸福德。父母邪见,欺诳于汝,实不修福,妄言为作修诸福缘。以悭贪故,堕彼地狱。」

长者闻佛,神口所说,疑惑永除。作如是言:「是我之过,非父母咎。」即于佛前,代其父母,悔过此罪,悭贪之殃。长者父母,于彼地狱,小得休息。

佛语长者:「今我借汝天眼,使汝得见父母休息。」长者于是,承佛威神,见其父母,皆得休息。

那舍长者,又白佛言:「今者又当作何福业,使我父母,解脱彼苦?」

佛语长者:「今请诸圣众,安居三月,行道欲竟,可还家中,作百味饮食之具,种种甘美,以好净器,盛持供养,及好衣服,种种华香,金银珍宝,杂碎供具,以施于僧,令汝得福,使汝父母,解脱此难,不复更受,饿鬼形也。」

长者那舍,即如佛言,还家供办,不违尊教。作供养已,缘此生天,封受自然,无为快乐。

「汝今欲见汝父母,所生宫殿处不?今更以威神,令汝得见,不复受苦。」长者承佛威神之力,见其父母,生在天上,诸天娱乐,自在随意,无复罣碍。

佛告那舍:「罪福如是,不可不慎。如长者眼所见、心所开,故言自作自得,非天与人。如长者父母,虽在饿鬼,其罪小轻,一切饿鬼,受罪甚重,不可具说。长者父母,其罪轻者,有小福德,扶接使尔。长者修福,竟于三七日,于诸饿鬼,受罪轻也。所以然者,前章中言,若人在世,不识三宝,不修斋戒,无善师教,过命已后,兄弟父母,亲属知识,为其修福,七分之中,为获一也。是故长者父母有罪,虽在地狱饿鬼之中,受罪轻者,缘修福故,七分获一。今修福德,供养众僧,以是因缘,解脱众难,故得生天。」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若人未终,临终之日,若已终竟,又是终日,父母亲族、知识朋友,为命终者,修诸福业,斋戒一心,洗浴身体,着鲜洁之衣,一心礼敬十方诸佛,又当称扬十方佛号,别以华香供养诸佛,可得解脱忧苦之患,得升天上证泥洹道。」(大正藏廿一·五三〇~五三一)

附录: 助念超度之经文

1.《梵网经》言:

  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乘。

2.《优婆塞戒经》言:

  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

3.《随愿往生经》言:

  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净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

又言:

  若有临终,及死堕地狱,家内眷属,为其亡者念佛,及转诵斋福,亡者即出地狱,往生净土。

又言:

  现在眷属,为亡者修福,如饷远人,无不获果。
  譬如世间犯罪之人,心中思惟,望诸眷属,求诸大力,救其危厄,今日烧香,望得解脱。
  为亡者称其名号,修诸功德,以福德之力,缘是解脱,亦复如是,径生十方,无愿不得。

4.《无量寿经》言:

  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悉休息,无复苦恼;
  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注:为亡者念佛,佛放光明,照三恶道,
  堕此三恶道受苦之人,其苦则息,寿终之后得解脱。

5.《华严经》言:

  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言:

  或有众生临命终,死相现前诸恶色,
  见彼种种色相已,令心惶怖无所依;
  若能至心称我名,彼诸恶相皆消灭。

又言:

  一一毛孔现光云,普遍虚空发大音;
  诸幽冥所靡不照,地狱众苦咸令灭。

6.《心地观经》言:

  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光明照地狱;
  光中演说深妙法,见佛闻法当成佛。

7.《庄严经》言: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8.《地藏经》言:

  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佛,
  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又言:

  临命终时,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又言:

  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乃至念佛,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又言: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9.《中阴经》言:

  中阴众生,在如来前,听受法教。
  中阴受身等,将导随言教,虽非本发心,闻法则得度。我初发道心,誓度众生类,一人不度者,吾要终不舍。中阴众生类,譬之亦如是,婬怒痴微薄,闻法即得悟。⋯⋯
  尔时,中阴众生,闻佛说法,即得阿罗汉果。

杀生冥累

浙江钱塘地方有一位姓金的人,平日持斋守戒,吃素不杀。死后他的灵魂附身在一个孩童身上说话,告诉他家人,由于生前修善不够,没能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位于阴界,也很自由快乐。有一天他又附身孩童,责骂妻子,不该为修坟墓的事杀鸡造恶业,使他受连累,现在阎王派了一位鬼吏监视他跟随他,使他不像以前那么自由。妻子问他媳妇怀孕生产的事,答说:「会生男孩,母子平安。下一胎仍生男,但母子都会死去。」许多人都在场听到这句话,记了下来,日后果然全应验。(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念佛感应

一、自己念佛 父母往生

清朝,周汪氏,华亭人。夫周文荣,家贫,游幕远方,客死湖北,久无音信。女工自活,长斋奉佛,抚子成立,命寻父骨归葬,旌表节孝。晚年,念佛益虔,愿父母翁姑及夫,齐生莲界。后得疾,闭户念佛,不问家事。

临终谓子曰:「昨梦汝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汝父,均住莲华世界。现前有五色云,拥一莲如舟,我即乘此往生也。」言讫而逝,室香如兰。(染香集、净土圣贤录)

二、你佛给我 我就好去

无锡近来念佛者甚多,一人会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听念佛声。后其子将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与我,我就到好处去了。」

其父云:「我不念佛,那有佛?」

其子曰:「你佛多的很,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

其父曰:「那随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

自谓「素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谓:「汝做菜时,所住之屋,近念佛处。日日常听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

此系无心听者,若留心听,功德更大。念经则无有重文,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留心听,亦难清楚,况无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胜。(《印光大师文钞》第五册三〇七九页)

三、念佛荐亡 梦中谢别

予尝与镇江士人张继祖言西方事,继祖信之。其乳母死,多为念阿弥陀佛追荐。一夜,梦其乳母,借背子衣之,来谢继祖而别去。此念佛追荐之效也。(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卷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