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生」与「往生」义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

答曰:「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种:一者如凡夫所谓实众生,如凡夫所见实生死。此所见事,毕竟无所有;如龟毛,如虚空。二者谓诸法因缘生故,即是不生,无所有如虚空。天亲菩萨所愿生者,是因缘义;因缘义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谓有实众生实生死也。」

问曰:「依何义,说往生?」

答曰:「于此间假名人中,修五念门,前念与后念作因。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前心后心,亦复如是。何以故?若一则无因果,若异则非相续。是义观一异门论中委曲。」(《往生论注要义》二七至二八页)

【白话释义】

第一对问答,是说往生的「生」有二种见解,一是凡夫见解,认为有实众生实生死。这是完全错误的。二是佛法见解,不认为有实众生实生死,但是有因缘生。这是正确的。

天亲菩萨愿往生是第二种「因缘生」,不违背「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大乘佛法道理。

因为,因缘生就是无生。比如用泥挖一个碗,就看见有一个碗,好像是生出一只碗出来,其实还是一块泥,在泥之外,并没有另外多生出一个实在的碗,只不过就这块泥的圆形的样子,能装水的作用,我们叫它为碗。所以碗是因缘生,并不是实有碗,也就是无生,虽然没有实体的碗,但有那么一块泥的形,我们给它安一个名称,叫作「碗」,这样碗就是一个「假名」。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因缘聚合,只有假名,没有实体。

那么说往生是因缘生又是什么道理呢?下面第二答。

此间假名人:就是这个世间所谓的人,是一个假名,并无实体。任何人,不过是一种身体与思想的组合,佛教说「色受想行识」五蕴聚合而成,随聚而有,随散而灭,哪有实体呢。就像那只碗一样,土,加水,加造型,加我们的认识等等,便有一只碗,碗纯粹是一个名称罢了。这个世间的所谓人,也是如此,所以说「此间假名人」。

修五念门:修行五种念佛的法门。一、礼拜念佛门,念阿弥陀佛的恩德。二、赞叹念佛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三、作愿念佛门,念阿弥陀佛的大愿,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呼唤众生「欲生我国」,我们愿往彼国。四、观察念佛门,念阿弥陀佛佛身及国土、菩萨的庄严功德。五、回向念佛门,念阿弥陀佛的慈悲,也愿像阿弥陀佛一样回入娑婆度众生。

前念与后念作因:既然念佛了,念佛就种了因,不会白念。前念念佛,就会对后念有一种影响力,就叫前念与后念作因。简单比喻,心里起一念:想去大殿,第二念脚步就开始往大殿移动。这第二念(后念)就是以第一念(前念)为因。一旦归命阿弥陀佛,便念念相续,念念为后念作因,直到往生。如同水中投石,一浪接一浪,直至岸边。

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比如宗圆,现在娑婆,大家都喊你宗圆,你现在便是娑婆秽土的假名人。等到将来往生到净土,娑婆秽土就没有宗圆这个假名人了,而净土有了一个莲花化生的宗圆菩萨,这位菩萨是净土的假名人(因为也是因缘生,是无我的)。净土的宗圆菩萨,与娑婆的宗圆凡夫,不能决定说就是一个人,也不能决定说就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

前心后心,亦复如是:前心与后心,也是这样,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

那又为什么呢?

若一则无因果:如果说净土的宗圆菩萨,与秽土的宗圆凡夫,就完全是一,完全是一就没有所谓的因果了,而实际上净土的宗圆菩萨与秽土的宗圆凡夫之间是有因果的,也就是秽土的宗圆凡夫念佛为因,才成了净土宗圆菩萨的果。比如豆就是豆,豆苗就是苗,豆与苗之间有因果关系,不能说豆就是苗。豆不经过阳光水分等因,变成苗这个果,也就是还没有发生因果变化,那才可以说豆还是豆,是决定一。

若异则非相续:但另一方面,如果说净土的宗圆菩萨与秽土的宗圆凡夫,就完全是不相干的,那也是错误的。因为毕竟是秽土的宗圆念佛去往生的,不是他人。秽土宗圆凡夫与净土宗圆菩萨,在身心上是相续的。如同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也是一样,不能说决定是一,因为昨天的我已经变了,身体思想都变了;也不能说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就完全是不相关的两个人,再怎么变也是相续昨天那个假我而来的。

是义《观一异门论》中委曲:关于「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的道理,在《观一异门论》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解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