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悄悄话 /宗隆居士

(编者按:本篇为宗隆居士 2012年11月18日于净土宗台北念佛会「假日佛学班」演讲之内容)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及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的讲题是:「善导悄悄话」。

我家的师姐说:这个题目取的好。我心里想:「你根本不知道我要讲什么,就在喊好!」就问她:「说说看,好在哪里?」师姐说:「女生都很喜欢听悄悄话!」我发觉我家师姐果然厉害。我向组长净喜师姐回报题目之后,过了不久就收到她回复的简讯:「我跟净乐看了你的题目,就很想听。」

悄悄话──心里最想讲的话

悄悄话的意思,我想就是「心里面最想讲的一句话吧!」

那什么话,会是善导大师心里面最想讲的一句话呢?

有人可能会想说:「南无阿弥陀佛」。当然也对啦!因为,这没有标准答案。

总之,除了名号之外,善导大师最想讲的一句话,会是什么呢?我给大家五分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最后我会公布我的答案。到时候我们再来互相印证一下,看看各位想的答案跟我的答案,会不会一样。

好,五分钟到了!五劫思惟结束,现在要开始兆载永劫,积植德本了!

如果还没想好的,可以慢慢想,想不出来也没关系。我先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大家尽量放轻松一点。这是一个叫做「不甜的西瓜」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我家师姐那边听来的,是真人真事,真实发生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下。

耕作方式改变,人心也改变

我家师姐有参加福智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简称《广论》)的学习。这个课程是日常法师在世时所创办的,一直延续到现在。日常法师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师父。虽然他不遗余力的在推广《广论》,但是他很直接的告诉弟子说:这个法门是给出家众修的,在家人是没份的。只是让大家薰习,种种善根而已。在家人就像是一壶烧不开的水。

日常法师虽然这么说,但是还是在思考着,有什么法门适合在家弟子修持的呢?有一次法师在高速公路上,途中看到农夫在田中燃烧割完的稻草(农夫会把稻草集中、晒干、焚烧后,当作田里的肥料来使用)法师看到这一幕,很不忍心,就决定要推动「慈心」事业(推广有机耕种的事业,也成立了通路,门市叫里仁)其实燃烧稻草本身并不违反有机。不过,「慈心」不只是有机,而是慈心护有情。除了不使用农药来杀害昆虫众生,像这样高温燃烧,也会伤害到泥土里的众生,所以,也要避免。所以慈心是借由改变耕作方式来拯救有情众生、拯救土地、拯救自然生态,当然最终人类也会受益。因为耕作方式的改变,最后人心也跟着改变了。这样的工作,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时间跟专业,出家人就不太合适。不过,却是在家居士可以发挥的地方。所以,日常法师开办了慈心事业,让在家居士,可以学习善行、培养福德。一方面拯救有情、拯救大地,另一方面也拯救人心。「不甜的西瓜」也是其中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自然之所牵

我在小组共修时,讲过另一个故事,也很好听,顺便讲给大家听。我们共修时,讨论到一句经文「自然之所牵」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故事。它是有机米──「银川米」的故事,银川米也是慈心辅导认证的。稻子在生长的时候,控制稻田的水位,是一件重要的事,它会影响日后的收成。什么时候要淹水,什么时候要放水,都要拿捏得很准确。因为,改成有机耕种的关系,田里的生态,也都慢慢恢复,很久不见的青蛙、蝌蚪,也都出现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又重逢了。农友们回忆起年轻时的田园景象,仿佛又回到从前小时候。有一次,到了该放水的时候,有位农友却迟迟不动作。经询问后,才知道因为他发现田里很多小蝌蚪,都还没长大,如果现在放水的话,它们就会被太阳晒干死掉。所以,他决定再过几天,等到蝌蚪长出脚,会跳了再放水。因为耕种方式改变,人心也跟着改变了。我用这个故事来比喻「自然之所牵」,不必讲经说法,这位农友,自然而然,变成慈悲心肠。

后来,蝌蚪长大变成青蛙。田里青蛙一多,成群的白鹭鸶也飞来了。有一次,这位农友就看到一排白鹭鸶,因为吃得太饱,挺着大肚子,躺在田埂上,在那里喘气。

经文上「自然之所牵」是指我们念佛人,只是口称名号,好像也算不上什么修行。但是临终时,随著名号功德力,自然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意思。

不甜的西爪

现在要讲「不甜的西瓜」的故事了!

里仁终于要推出「有机西瓜」了,福智的师兄、师姐们,几天前就很兴奋、很期待。终于有天,负责载运的师兄,兴奋的向大家宣布:明天要去载西瓜了!

西瓜的收成很好,总共约八千斤。北、中、南各地负责载运的师兄,第二天都到了产地集合。他们就先挑了一颗,剖来试吃看看。结果一剖开来,怎么肉白白的。切一块来吃,结果也不甜。接着再试几颗,还是都一样。这下子「西瓜绿了,师兄的脸更绿了」。没办法,北、中、南各地,还是照事先分配的比例,各自载回去。彼此也互相约定,如果谁先卖完了,再帮没卖完的忙。北部因为人多,所以分了大概一半,四千斤的西瓜。师兄载回来,可是不敢上架,就搬到仓库想先藏起来。但是,百密一疏,上电梯的时候,还是被师姐们发现了。师兄、师姐就有人开始鼓噪了:「明明就看到西瓜搬回来了,为什么不上架卖?」

最后没办法,就去请教学长跟干部,到底怎么办呢?经过讨论后,决定还是拿出来上架。不过要在旁边贴上警告标语:「西瓜不甜,一定要先试吃过,再决定购买!」工作人员做好了标语,给学长看。学长说:嗯!写这样很好,不过有一个地方要改,就是最后一行的字,要放大!改来改去好几次,放到最大字了,学长总算说:「可以了!」才贴出去给大家看。

结果,四千斤的不甜西瓜,不到两天就卖完了。打电话到中部、南部,要去调货。结果他们也都卖完了,哪里还有剩!

不知道各位听完了故事,有没有一些想法呢?

为什么,一位种稻的农夫,可以不在乎收成的好坏,只为了救几只蝌蚪?为什么,福智的师兄、师姐,可以不在乎西瓜口味的好坏,短短两天内,就把八千斤不甜的西瓜买光光?到底背后有什么力量,在促成这些?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我相信,一定有个共同的理念,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而展现出力量来。我觉得福智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团体。

念佛人共同的理念──喜欢念佛

话说回来,我们净土宗念佛会的理念,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个大家共同的理念,而这个理念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又展现出力量来。到底有没有呢?我想是有的,那这个理念是什么呢?

当然,你可以说,上人归纳出来的「净土宗宗旨」、「净土宗特色」就是了。这么说也对啦,这个回答是标准答案。但是,我比较希望听到的是,直接从你心中出来的答案。好比说,人家帮你介绍对象。这个对象,有1、2、3、4⋯⋯种种的优点。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感觉是什么?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他或她?当你真的喜欢的时候,其他的东西,你可能就不会在乎了。

当你真的喜欢的时候,即使不知道将来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你也不会想那么多。重要的是现在。当你真的喜欢念佛的时候,世事的人情冷暖,个人的穷通祸福,是不是也变得不那么在乎了?因为现在你跟阿弥陀佛,天天、时时、刻刻,都在一起。

你是因为念佛有现、当二益「弥陀住顶、菩萨相随⋯⋯临终往生」,因为有种种的利益、好处,所以你才念佛?还是很单纯的,我喜欢念佛。甚至从明天起,从下一刻起,这些利益、好处,一个都没有了,我都不在乎,我还是喜欢念佛。为什么?因为当我念佛时,我感觉跟弥陀很亲近,感觉很温暖、很安心。

念佛不是利益交换。如果因为念佛,我可以得到这样、那样好处,所以我才念佛!我觉得对初机,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接引。但是,时间久了就不够了。

例如说:念佛的人最在乎的是什么呢?应该就是往生了。我们在共修的时候,也常讨论到信心的问题。你对念佛往生,有没有信心?有人很有信心,有人半信半疑,有人好像有信心障碍──心理一直想要信,但是一直信不起来。后来我发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心理面存在「错误的信念」,什么「错误的信念」呢?

「我是有在念佛,但是不免常常懈怠,无法做到相续。」「我是有发三心,但是恐怕不够真实,不算完全具足。三心既不具足,念佛又不相续。这样子的话,恐怕没办法往生。」这是因为自己把能不能往生,设定了一个标准在那里。认为说,一定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往生,否则就不能往生。

因为,这(「念念相续」、「三心具足」)也有经言祖语的依据,所以,好像也不完全是个人见解。但是,坏就坏在这里。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经言祖语用的好,可以向上提升。用不好,也可以向下沉沦。

念佛没信心,就是对阿弥陀佛陌生不熟悉

其实「没有信心」,跟怀疑有关系。有疑心,就没信心。而怀疑,则是因为陌生感。现在社会风气,越来越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几乎荡然无存。我们的教育,也从小提醒我们,不要跟陌生人交谈。不要随便接受不认识的人的东西,更要提防小心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只要碰到我们陌生不熟悉的状况,我们体内的防卫机制,立刻升高等级,进入警戒状态,小心谨慎地做出反应,以避免我们可能会受到伤害!

为什么,我们对念佛往生,会怀疑,会没有信心。那是因为,阿弥陀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不了解的东西(这么说,会不会有点不恭敬?)很少有人是一听到「阿弥陀佛」就欢喜踊跃,欣然接受的。所以,我们会怀疑,会难以相信,可说是必然的现象。它不但不是问题,反而可能是好事!

怎么说呢?因为有心想要念佛的人,才会检点自己念佛有没有懈怠。有心想要往生的人,才会担心自己到时能不能往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这样的人,都是有道心、想修行的人。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看清楚问题的根源。这些怀疑恐惧跟彷徨不安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不熟悉。我们还在用陌生人的眼光,来看待阿弥陀佛。这个是我们真正的问题所在,问题并不在那些怀疑跟不安上面。

所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是怎样好好的来认识阿弥陀佛,体会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无条件的爱。而不是在,努力去除我们的怀疑跟不安。当弥陀温暖的慈悲,进入我们心中时,当我们认识阿弥陀佛无条件的爱,所有的怀疑恐惧跟彷徨不安,自然的会跟着消失。

当我们心中有佛时,自然会生起安心、满足的心情。

心不安,是阿弥陀佛要你回头好好认识他

那有心念佛,想修行的人,为什们阿弥陀佛不保佑他呢?让他一直怀疑不安,彷徨恐惧。其实,我觉得阿弥陀佛不是不保佑,而是换一种方式保佑而已。因为你对阿弥陀佛认识错误,就好像把目标搞错方向。不但如此,再加上你是有心念佛,又想修行的人,等于是加足马力要往前冲了。这下子,会冲到哪里去,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这时候,阿弥陀佛怎么办呢?阿弥陀佛就要帮你踩煞车了!让你放慢速度,停下来,先把方向弄清楚再说。

所以,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地念佛,我那么想往生。但是,心还是不安呢?那是因为阿弥陀佛在你心里的关系。阿弥陀佛要让你知道,他就在你心里,随时都在保佑你,一刻也没有离开你。你不要再发疯似的,向外面到处去乱找。

你说,我又不是阿弥陀佛,怎么知道是阿弥陀佛在心里保佑他?确实我是不知道,不过这点我是用推论所得到的答案。

1.他有心念佛,有心要往生。所以,阿弥陀佛不可能不保佑他。对不对?好,接着第二个问题,怎么证明,心不安是阿弥陀佛保佑的方式。

2.请问:一般人如果心不安,会不安多久?不一定,对不对?从几个月到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我自己问自己,今天如果我最要好的朋友,走错路了。我是不是要告诉他?要嘛!不过,如果讲了他还是不听呢?那就再讲一次。我自己的模式,大概就是两次而已。最了不起,不可能超过三次。所以,对我来说,从几个月到几年,甚至几十年,这绝对不是人做得到的。那谁做得到呢?一定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会用什么方式保佑我们,说真的,我也不清楚。我想这是凡夫众生,所难以了解的。不过我相信,肯念佛、愿往生的人,无论你心安也好、心不安也好,阿弥陀佛绝对会救度的。尤其越是心不安,越烦恼的人,越是弥陀特别怜悯,优先要救度的对象。所以,心安也好,心不安也好,有念佛就好。

可能,这边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会比较容易了解。这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情况。我不是很铁齿的人,只是有一点铁齿。所以,一开始接触这个法门时,对念佛就能往生的说法,我一时难以接受。因为,之前学佛也有一段时间了,如果往生真的那么容易,那我之前的修行,不是好像白痴一样嘛!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上的付出,所得几乎很有限。要承认自己是白痴,真的不太容易(请大家小心听不要误解了,这里的白痴是指我自己个人而已。我没有说不念佛,而做其他种种修行的人,都是白痴。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因缘,个人以他较有缘的法门,去做行持,各安其道,彼此随喜赞叹。)

好,再回来我这边。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好不容易,终于能接受「十八愿」──念佛往生愿的说法。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个关卡过不去。就是说,如果最后人因为生病或意外,变成昏迷或植物人,在失去意识的情况下,是不是仍然能往生?

因为十八愿愿文,说的是要念佛持续不中断。如果,念一念,就放弃不念了。中断念佛的话,就不一定保证往生了。虽然,感应录中也有一些事证来证明。但是,我说过了,我不是很铁齿的人,只是有一点铁齿。这种事证,我会把它解读成:这只是一两个个案,并不能涵盖一切。虽然,上人也曾这么开示说:不会影响啦!但是,我会把它解读成:这只是上人的个人见解。因为经文中,并没有明白这样讲。

我卡在这个问题上面很久,一直过不去。找书、找上人开示,都有找到答案,但是问题还是卡在那里。好,最后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是一位我很要好的老朋友帮的忙,才终于解决了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我这位朋友住在屏东,我们认识超过三十年了,彼此一直都还有保持联系。有一天,我就想起他了。我想说:如果他因为生病或意外,而陷入昏迷、不省人事,然后生命又只剩几天就要结束了。如果,这时他的家人或其他朋友,通知我说: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临终之前,我们还能见上最后一面。请问一下,如果换成是你的好朋友,你会不会赶去?应该会嘛,对不对?虽然台北到屏东很远,但又不是在国外。现在高铁又很方便,半天时间就可以到了。所以,我一定会去的!

然后,我又想说,如果这位好朋友,也是一位念佛人。天天念佛,已经很虔诚地念了几年或几十年了。他的心愿,就是希望临终时,阿弥陀佛能来见他最后一面。虽然,现在人已经昏迷不醒了。请问,阿弥陀佛会不会因为这样,就不来呢?

我告诉自己:不可能!如果阿弥陀佛因为这样就不来了,那阿弥陀佛岂不是比我还不如吗!所以,一定不可能会发生这种事的。在我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下,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当下就冰消瓦解,彻底解决了。

最后我发现,真正问题的根源,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我对阿弥陀佛的认识错误。当这个错误的认识消失了,问题也跟着消失了。而且不只这个困扰没有了,连带其他大大小小的疑问,也跟着不见了。原来,表面上好像不同的各种症状,其实他们的病因,都是一样的。当这个病因去除了,各种毛病也都痊愈了。所以,当我们心中对弥陀错误的信念消失了,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自然也就消失了。

接着,我们继续来讨论,有关信心的问题。

从佛身上找信心,莫向妄心求信心

祖师开示:「莫向妄心求信心。」

源信大师法语:「妄念原是凡夫本体,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在这个一向妄念凡夫,全体都在妄念当中的我们身上,想要找到信心,那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为什么善导大师在三心释中的「深心」,开示了很重要的两种深信呢?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我们先回来说,既然「莫向妄心求信心」,那怎么生起两种深信呢?

前面已经说过,在这个一向妄念凡夫,全体都在妄念当中的我们身上,是找不到信心的。

其实,善导大师所说的「一者、二者」两种深信,也都不在我们身上找。那是在哪里呢?两种深信,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以人立信」和「以行立信」两种。善导大师所说的「一者、二者」两种深信,是属于「以人立信」这部份的内容。

「以人立信」:这里的人,指的是佛。善导大师解释说:「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

所以,「以人立信」是教我们:把自我观念,完全舍弃,不顾身命,唯信佛语。

所以是「信受佛语」的意思。

「以行立信」:善导大师比较正行、杂行得失,最后导入正定业:「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另一方面,法然上人也开示:「若常称名者,以佛名之德,散乱自静,妄念自止,三业自调,愿心自发。」

我们很多人也有这种经验:念佛一段时间后,有些疑问,好像自然就减少了。心情也比较平静、妄念也少了、信心好像也增加了。这都是佛力在我们身上产生的功效。

所以,「以行立信」是教我们:信靠佛力,依名号功德力,自然之所牵,在潜移默化中,业障消除,信心增长。

可见「以人立信」或「以行立信」,都是从佛身上找,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如果,一直在自己身上找的话,恐怕永远都找不到的,千万不要搞错方向了。

本是凡夫,所以殷重叮咛:「决定深信」

关于「决定深信」,我有一种想法,不知道对不对,不过给大家参考看看。

我们家的小朋友,常常玩电脑,玩到三更半夜都还不睡觉。第二天,学校又还要上-课。我跟我太太,都会跟他说:「你绝对不要太晚睡。因为晚睡伤身,而且第二天上课也会没精神。」讲了一次,没有什么效。又讲第二次、第三次,结果还是没有太大改变。其实讲多了,小朋友他也会很烦,所以也会偶而配合一下,就早一点睡。但是很奇怪,如果半夜起来上厕所时,怎么他房间的灯又是亮着的。(小朋友是假装睡,等大人睡觉了,他又爬起来玩。)

我感觉「决定深信」这种语气,就有点类似这种情形。明明知道我们众生是很难相信的,但是背后是类似父母心的一种爱心。所以不管是多少次,还是会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因为,这对我们众生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要自寻烦恼,烦恼到没吃没困。我们觉得自己信心不够,觉得念佛会懈怠,觉得「厌秽欣净心」不是那么具足。这一切都表示,我们是正常的──正常的凡夫。

凡夫众生不就是这样吗?这样子的凡夫众生,不就是弥陀誓愿,所要救度的对象吗?

不过,大家也不要矫枉过正。虽然,叫大家不要自寻烦恼,不要自己制造压力。不过,也不是说摆烂没关系,反正不管如何,弥陀一定救度。千万不要误解,差一点点,结果就差很多。

「没关系」的意思,是我们尽量去做。心意很重要,心意想做到十分,但是只能做到三分、四分。没关系,尽力就好了。只要有心去做,慢慢就会越来越好,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是这样的没关系,而不是说:「做不到没关系,干脆都不要做,反正怎么做都做不到。」这样自暴自弃就不对了。

前面说,小孩很难教,怎么讲也讲不听,对不对?不过,有一天,如果他自己想通了,他就会听了。有一天,当他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了,他就会想通了。我们凡夫众生,要生起信心是很难没错。不过,有一天,如果我们体会到弥陀救度众生的苦心时,我们也会想通的。当我们封闭的心灵,被弥陀温暖的慈爱触动时,信心之花,也会在我们心中绽放。

信心和信念的差别

有时候我觉得,「信心」这两个字,本身就很容易误导。因为这两个字,已经被用烂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甚至自己也会鼓励别人说,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但是,善导大师讲的深信心,跟这种信心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要精确一点来讲,应该说深信心是一种信念吧!

「信心」跟「信念」的差别在哪里呢?

我举个例子来说好了。大家都应该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吧!愚公看到村庄的人要出入的时候,必须辛苦的翻过前面的小山,非常费时费力,有时还会发生危险。愚公看到这样,就想:「如果把小山铲平,大家出入就会比较方便了。」于是,他就一锹一铲的动了起来。旁人看到了,就笑他,叫他愚公。人家问他:「山这么大,你怎么可能把它铲平呢?」他回答说:「山也有限,人也无穷。」山再大,也是有限量的。但是人,一代传一代,却是无穷的。我这辈子,铲不平,儿子再接着铲。儿子铲不平,孙子再接着铲。一代接一代,只要不放弃,终有一天,会把山铲平的。

所以「愚公移山」,他这就是一种信念,而不是信心。他是相信一个理念──「山也有限,人也无穷。」只要不放弃,把山铲平,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而不是说,他对自己有信心,可以把山铲平。

相反的,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是做不到的。虽然做不到,但是他是安心的。安心的,日复一日、一锹一铲,一直做下去。任人嘲笑,安心做愚公。因为,他自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因为他有信念,所以旁人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一锹一铲,都存在着神圣的意义在里面。每一锹、每一铲,都有他为了村民利益而付出的用心在里面。

福智的有机推广,因为有了师父「慈心护有情」的理念在里面。所以,小到一只蝌蚪、一粒不甜的西瓜,都存在着神圣的意义在里面。我相信,福智的师兄师姐们也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乐在其中。

慈心是念佛人的主业

「慈心事业」在福智,只算是副业。福智的主业,还是在推广《广论》的学习。

不过我发现,对净土宗念佛人来讲:「慈心事业」却可以是主业。当然,这里是借用一下「慈心事业」这个名称而已。

「慈心」的意思,应该是指慈悲心。

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萨时,因为看到无量无边的众生,无始劫来,漏于诸佛的救度,受尽种种苦难,无有出期,而发「大慈悲心」,欲思救度。经过五劫思维,永劫修行,终于成就救度众生的六字名号。所以每一句名号,每一声称名,都存在着神圣的意义在里面。一声一念,都有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慈心理念在里面。一声一念,都有阿弥陀佛为众生无私的付出与奉献在里面。

佛经上说:「一念称名,具足无上功德。」我们当下所称念的每一句名号,都是阿弥陀佛劳心劳力、流血流汗所换来的。每一声称名,都有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大恩大德在里面。与其老是烦恼临终能不能往生,不如好好的称念,眼前的这一句名号。

念佛赚功德,还是念佛赚烦恼?

所谓「好好的」念,就是说自己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乐在其中。眼前念的这句名号,跟临终念的那句名号,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临终那一句,可以往生的话。那眼前念的这一句,当然也可以往生。所以,我们现在就知道要念佛的人,可以说:「念一句,赚一句;念一天,赚一天」阿弥陀佛的无上功德,我们每一个人都赚的饱饱的。因为念佛,这个没有意义的人生,也开始变的有趣。当然会乐在其中,而且会越来越快乐。

但是,人有百百种。有人念佛赚功德,赚的很欢喜。也有人念佛赚烦恼,烦恼到没吃没睡。因为,念这句也烦恼,不知道可以往生吗?念那句也烦恼,不知道可以往生吗?这样念,也是「念一句,赚一句;念一天,赚一天」不过,都在赚烦恼,越念越烦恼。已经够苦的人生,又再苦上加苦。所以,要赚功德,还是要赚烦恼,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卡憨(台语,「再笨」的意思)也要赚功德,谁要赚烦恼!有人要赚烦恼吗?有呢,还不少喔!像我以前也很会赚。不过,现在我不要赚了。现在我改赚功德,不要再赚烦恼了。

唯有念佛蒙光摄

可以这么说,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的理念,就是我们净土宗之所以成立的根本理念。关于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在《观经》的第九观真身观中,有一段经文是这么说的: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大慈悲心,也就是佛心──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心是无形无相,要如何理解呢?

  观佛身故,亦见佛心。

只要观佛身,就可以见到佛心。

佛身怎么观呢?

  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解释到这段经文时,自设了一个问答:

  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佛经中,也常看到佛会像这样自设问答。为什么呢?表示这里是重点,需要再详细说明。然而,这样的重点,不是凡夫众生的程度,可以看的出来。所以,需要借佛口自问自答。

接着看,善导大师的回答:

  答曰:此有三义: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念佛人为何受到弥陀特别的待遇

这段问答,可能需要再稍微说明一下。(这次因为要讲演,自己才发现,其实,我也是好像似懂非懂。)

1.「明亲缘」跟「明近缘」,看起来意思好像差不多。为什么要分成二个呢?

2.除了这两个之外,又加一个「增上缘」,是什么意思呢?

3.「明亲缘」、「明近缘」、「明增上缘」这三个回答,到底有没有回答到问题?

问题是说:「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善导大师问:「种种修行,只要回向,也都能往生。为什么佛光唯摄念佛人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到底念佛人跟弥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得到弥陀特别的待遇呢(唯摄念佛者)?而其余众行,但能回向,也皆得往生。为什么,佛光不摄取呢?」

善导大师是要借此问答,告诉我们说:念佛人跟弥陀的特别关系。

我们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骨肉至亲的血缘关系──亲缘。

第二、像我们住在象山附近的同修们,彼此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有事都会互相帮忙,有的甚至比自己亲人还好──近缘。

第三、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平常可能也很少连络,或者根本完全不认识。但是,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挺身而出,拉我们一把。这叫做贵人相助──增上缘。

善导大师解释念佛人跟弥陀的关系,就好像是:1.骨肉至亲的亲缘。2.肝胆相照的近缘。3.贵人相助的增上缘。因为念佛有这样三合一的强大因缘的关系,所以,「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善导大师用「明亲缘」、「明近缘」、「明增上缘」三义来回答,而逐步将众生由观佛导入弥陀本愿救度的称名念佛。

弥陀把念佛人看成他自己

我想再从另一个角度,谈一下三缘。

做为弥陀化生的善导大师,由其所宣说出来的三缘义,就好像是弥陀亲口宣说一样。等于弥陀亲口告诉念佛人说,弥陀跟念佛人的关系,有这样三种:

一、亲缘:经云:「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

弥陀与念佛人如同骨肉至亲,心血相连。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

二、近缘:经云:「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弥陀与念佛人如同肝胆相照的好友。不论上山下海,出生入死,绝对挺你到底。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

第三、增上缘:经云:「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弥陀与念佛人如同贵人相助。平常没事时,默默的在护念我们。一旦到了生死存亡,危急的时候,弥陀就现身来帮助我们。特别是临终的关键时刻,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这个三缘义,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有不同的味道呢!

如果,勉强地把三缘义再加以简化一下:就是,经云:「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众生痛苦我痛苦,众生安乐我安乐」。

阿弥陀佛把念佛人都视为自己──「自己人」的意思。所以,我们也不要再把阿弥陀佛当作「陌生人」来对待。

第九观真身观,是十三定观的顶点,观佛最极致之处。善导大师于此处,导入称名念佛,而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若不是弥陀化生的善导大师,谁能做出这样的解释呢?

善导大师接着说:

  是故诸经之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这里的此《经》,指的是《观经》,《观经疏》就是解释《观经》。《观经》的十三定观,才讲到第九观,讲的正精彩呢!后面还有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观,及散善第十四、十五、十六观还没讲到。不过,善导大师在这里已经拍板定案了──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整部《观经》的目的,不在定善观佛,也不在散善三福九品,而是「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这件事而已。这一板拍下去,不只是《观经》一部定案,连《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部经一起都定下去。大师一出手,干净俐落,不拖泥带水,也不会含糊笼统、模拟两可──只要念佛就对了。

善导大师有几首偈语在解释这段经文,其中一句是: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上人解释说:此偈说明之所以「唯有念佛蒙光摄」,是因为「第十八愿」是其强缘之故。由于名号即是光明,故称念弥陀之光明名号之人,不知不求,自然仰蒙佛光摄护。

善导大师接着又言: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上人接着解释:专称弥陀名号之人,必定往生弥陀净土。这是六方诸佛所金口同时劝导、同时保证之大事。是诸佛出世之本怀,是故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而且「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不假万劫苦行,自然果极菩提。

所以,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就是佛心。由观佛身,就可以体会到佛心。佛身那么大,因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有那么大。佛身光明无量无边,因为阿弥陀佛要救度的众生,也无量无边。所以,当我们念佛时,我们也在阿弥陀佛,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的摄取光明中。

切莫自己障碍自己

整个净土宗,也可以说是,建立在「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这个理念上。而这个理念,在十劫前,已经完成了。法藏菩萨,发挥愚公精神,经过兆载永劫,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一挑一担成功的把障碍众生利益的那座大山给铲平了。

山已经被铲平了,最大的障碍已经消失了。那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有众生,无法得到利益呢?

原因可能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众生自己障碍自己!

自己把眼睛闭起来,耳朵捂起来,然后心里面告诉自己说「不可能!」我们选择不看、不听、不相信,来逃避事实真相。其实,这是潜意识中自我保护的机制在作用,我们的虚假妄心在做主宰。

因为这个虚假妄心很清楚,它知道,只要被阿弥陀佛真实光明一照,它就见光死。 所以,它会伪装成善心人士,不断地、好意地提醒你,要小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而且,它也很会讲道理,告诉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等等。

祖师说的:「莫向妄心求信心」就是指出,妄心是一个难缠的家伙,不要跟它打交道。如果,你还是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只是心里面说我要相信,往往力量不大。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信心,只是盲目的信心,力量很有限。而且,妄心是非常狡猾的,这也可能是一种它用来保护自己的伪装而已。

了解真相,才有真信心

所以,祖师说的信心,不是这种盲目的信心。而是要睁开眼睛,打开耳朵,去了解事实真相。当你眼睛睁开看,你就发现。哦!山真的不见了。原来真的山早就被移走了,而且移走已经十劫了。十劫以来,假的山却一直还在我们内心,一直还在障碍我们。其实呢,是自己障碍自己!

当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就会生起决定不动摇的信心。

所以真实的信心,是建立在事实真相上。而不是靠自己,有意去造做出来的。离开事实,去刻意造做的,往往也都是虚假一场。

善导大师要告诉我们的,也是这件事。

为什么,我们只要称名,就必定往生呢?

那是因为,法藏菩萨发的四十八大愿,已经圆满,而成为佛中之王阿弥陀佛。「念佛往生愿」是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当然也圆满了。所以只要众生称念,必定往生。

称名必生的信心,是建立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的事实上,而不是建立在众生的虚妄心上。不论众生相信或不相信,信的深或信的浅,都不妨碍事实真相。

也就是说,不管你觉得自己有信心、没信心,信的深、信的浅,一切都不管,只要称名,必定往生。因为「念佛往生愿」已经成就了,这是不变的事实。

「本愿成就了!」──善导大师心里面最想讲的一句话

好,我们现在来公布答案吧!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觉得哪一句话,会是善导大师心里面最想讲的一句话呢?

我们在电线杆上面,不是常看到「天国近了」、「天国降临了」这种标语吗?我觉得善导大师最想讲的一句话会是:「本愿成就了!」

本愿的内容是什么:「凡夫称名入报」

法然上人把这一句说的详细一点,就是:「罪恶乱想凡夫,散心称名,往生报土,方显可贵之本愿。」

佛教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本愿成就了」,应该是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

印光大师说:

  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十方诸佛、九法界的众生,伸长了脖子,等待、盼望不知道多久了。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终于要上架了。

那一天,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成佛了。

那一天,具足如是功德庄严的极乐世界,成就了。

「本愿成就了,众生有救了」,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那场盛会,距今已有十劫之遥。十劫以来,我不知道,错过多少次的机会。

不过,我知道,这一次,我不会再错过了。

我已了解净土宗的信念,只要不放弃,往生西方,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净土宗的信念──「信」佛本愿、称「念」必生

净土宗的信念,按照善导大师的思想简单来讲:包括「信心」跟「念佛」两部分。

「信」,就是指「信心」──「信佛本愿,称名必生。」

「念」,就是指「念佛」──「念念不舍,相续称名。」

只要不放弃信念,坚持到底,那么往生西方,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难逢已逢弥陀恩,自信念佛教人信

很感恩上人,把善导大师思想整理、弘扬出来,让我们能了解,阿弥陀佛大慈悲心救度众生的理念。

善导大师,出生在中国隋末唐初之时,大约是佛灭后一千年出头的时间(佛历1157年)阿弥陀佛虽然完成了救度众生的超世大愿,但若不是善导大师,创立净土宗,加以弘扬,则多数的痛苦凡夫众生,千年以来,如处黑暗之中,始终不明白,也无从得到弥陀救度的大利益。

大师灭后,中国又经历了两次历史上的灭佛法难。使得善导大师的思想、著作,在中国已完全失传。相隔千年之后,才有我们师父──慧净上人,又重新整理、弘扬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现在反而从台湾再回传到中国,利益两地广大的佛子、莲友。

我相信,我们能生在台湾,能碰到上人,能听闻到善导大师的「弘愿法门」,都有不可思议的因缘在里面。

各位有没有听过「千载难逢」这句话?现在「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大家眼前,只要能认同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理念,就是跟阿弥陀佛在同一条船上。就是认同上人、认同教团所弘扬的善导大师弘愿法门。有能力的话,请多帮上人、帮教团,出一份力量,来弘扬教法。若是能力还不足够,就自己好好安心念佛,临终时安心往生。只要进入本门,十个人十个往生,一百个人就一百个往生。人人都做好榜样,这样就是以身弘法。

一个人示现往生,往往能度化全家人,甚至大家族,跟周遭的邻居、朋友。它的效果,甚至比法师讲经说法,更有说服力。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也无法帮上人、帮教团什么忙。只要我们好好做人,好好念佛,好好往生。我想这样子,就是帮了一个最大的忙了。

好,最后我再把今天的内容,归纳一下。

一、善导悄悄话,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本愿成就了,众生有救了」,这件事情。

二、净土宗的信,不是盲目的信。不是你明明无法相信,却一直要刻意强迫自己去信。净土宗的信,是建立在「本愿成就了」这个事实上的信。我们所信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事实。因为「本愿成就了」,所以「众生称念,必定往生」。

三、净土宗的信,不只是单纯的信心,而是一种信念。光信还不够,还要念。

信:「信佛本愿,称名必生。」

念:「念念不舍,相续称名。」

只要坚持信念不放弃,往生西方,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四、有能力的话,请多帮忙上人、帮忙教团,来弘扬这个利己利人的弘愿法门。这个弘愿门很厉害,只要进了这个门,保证个个往生。若是能力还不是那么足够,就好好做人、好好念佛、好好往生,以身弘法。

最后我用一句慈济证严上人的静思语来总结:「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若要讲缘深,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缘最深。今天大家会遇到弘愿法门,表示大家跟阿弥陀佛的缘都很深。而且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路,很好走,是易行道。只要顺着路一直走下去,就一定会到。

好,谢谢大家!

南无阿弥陀佛

宗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