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一词有普通意义与特殊意义两种。先说普通意义,再说特殊意义。
一、普通意义
佛所居住之净妙世界,名为「净土」。 清净国土之义,对秽土而言。即为酬应诸佛因位本愿所成立之清净微妙之国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大日如来密严世界、药师如来净琉璃世界、释迦如来无胜庄严国等,各为其佛居住之清净微妙之国土,皆称为净土。故「净土」之言,即是诸佛国土之通称。
《摄大乘论》言:「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玻璃珂等,名清净土。」
《阿毗达磨集论》言:「无烦恼众生住处,名为净土。」
《法界安立图》言:「世界皎洁,目之为净;即净所居,名之为土。」
《大乘义章》卷十九言:「言净土者:经中或时名佛刹,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云佛土;或复说为净刹、净界、净国、净土。刹者是其天竺人语,此方无翻,盖乃处处之别名也;约佛辨处,故云佛刹。佛世界者,世谓世间国土境界,盛众生处名器世间。界是界别,佛所居处,异于余人,故名界别;又佛随化,住处各异,亦名界别;约佛辨界,名佛世界。言佛国者,摄人之所,目之为国;约佛辨国,故名佛国。言佛土者,安身之处,号之为土;约佛辨土,名为佛土。若论其国,王领者有,不王者无;土即不尔,有身皆有。刹之与界,其义则通;此无杂秽,故悉名净。」
要而言之,非如吾人居住之世界有污秽相、罪恶相,一切事物皆极为清净庄严之境界,故名净土。
小乘佛教,期于身心全灭(此谓灰身灭智)
之教,故不说净土之存在。但至大乘佛教,以成佛为目的,并于未来无际限地存在故,既然佛存在,则佛所居之净土即为实在。且无论何人,但修佛道,皆可成佛,故佛甚多,其净土亦多,此皆为酬应各自之修道而成立各自之净土。
二、特殊意义
此有二例。
第一例者,相对于凡夫所居之秽土而称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为净土。《往生论注.卷上》言:「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法事赞.卷下》言:「众等回心生净土。」此是「净土」一词之例。即取诸佛国土通称之净土,作为极乐世界之别称。《往生礼赞》偈言:「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净土文类聚钞》偈言:「超逾十方诸佛国。」极乐净土实于十方诸佛净土中最为卓绝故,终夺通称为别称。例如「木芽」之名被「山椒」所夺。
如此若以净土之名作为极乐世界之别称,则有下特殊解释之必要故,月珠之《净土文类聚钞明用决》设四义说明「净土」之语。
(一)
由清净之因所建立之国土,故名净土。《往生论注》言:「此三种庄严成就,由本四十八愿等清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果净。」所谓「三种庄严」,即指阿弥陀佛、国土、菩萨三种。此三种庄严,若寻其本源,即由法藏菩萨至极清净之愿心所显现之果。因既清净,故果亦清净。(二)
清净人所居之土,故名净土。《往生论》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彼极乐世界为清净无垢之阿弥陀佛居住、维持之处,故名净土。(三)
国土之相状纯然清净,故名净土。《往生论》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极乐世界一切事物之相状超异迷界之事物,无污秽相、罪恶相,纯清净故,名为净土。(四)
国土体性与自性清净之法性一致,故名净土。《净土论注.卷上》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即其意也。
以上四义中,前二义就佛说明国土清净之所以,后二义就国土示其清净之旨趣。
要之,所居之处虽清净,能居之人不净,不名净土。如净器盛污物,物不净故,器亦不净。又能居之人虽清净,所居之处不净,亦不名为净土。如污器盛清净食物,器不净故,食物亦不净。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具足如上四义,能居之佛与所居之处,皆纯然无漏清净之妙境界,故名净土。
第二例者,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之教法,称为净土。如净土宗(《选择集》第一章)
、 净土教(《五会法事赞》)
、净土三部经、《净土和赞》等,皆是此例。
道绰大师《安乐集》将佛教大别为圣道门与净土门二种,一言以说明之。佛教之主要目的在于转迷开悟,就达此目的之方法有二种:
- 一者,以自力修行佛道,于此娑婆世界开悟;
- 二者,乘弥陀之力救度,往生极乐净土开悟。
道绰大师称前者为「圣道门」,后者为「净土门」。
据此,相对于圣道门在娑婆世界开悟之教义,往生极乐净土开悟之教义名为净土。此教义本身固然非净土,然以其诠显往生净土之道,故采用往生场所之名作为宗派之名,即以往生场所之名转为宗派之名。例如由中华净土宗协会发行,专门记载有关净土宗教理之杂志,名为「净土宗」(宗派之名称转为杂志之名称)
。因此第二例「净土」之语,非相对于秽土而言,而是相对于圣道门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