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的核心(四)

──慧净法师2017年7月22日讲于圆光假日佛学班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学员、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一开始,由第十八愿的「设我得佛」四个字,就彰显出净土法门是救度的法门,是他力的法门,是易行道的法门,是「他因自果、佛作我受」的法门。同时,这一个法门,也是果地的法门,果地跟因地是相对来讲的,除了净土宗是果地的法门以外,其他各宗各派,都是因地的法门。

两者的差别,在于因地是从开始发心,然后广修六度万行,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进入初地,到达十地,进入等觉,最终到达妙觉而成佛。从因地第一个阶层,一层一层地往上爬,经过五十二个阶层,最后到达妙觉,这个就是因地的法门。

另一种是果地的法门,也就是我们净土宗的法门,不需要经过五十二个阶层──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也不必经过所谓的三大阿僧祇劫,一开始就直接领受佛果的功德,下一辈子就能够成佛,这个就是果地的法门。

所以,在八大宗派当中,不论是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或者禅宗、密宗、律宗,这七个大宗派,都是因地的法门,只有净土宗是果地的法门。

有一段法语,很能够显示果地法门的意涵,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这四句、十六个字,很能充分地说明,净土宗就是果地的法门。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意思就是,以果地的正觉功德,也就是佛的功德,作为我们因地凡夫开始要修行、往佛的境界前进的心,也就是以佛果地正觉的功德,作为我们凡夫的功德,这个叫做「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这个果地觉,是哪一尊佛的果地觉呢?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因地发了四十八大「愿」之后,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这个愿跟行,是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的时代,所发的愿、所修的行。阿弥陀佛因地的愿跟行,不只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了我们十方众生,所谓「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上求菩提的目的,就是为了下化众生。阿弥陀佛因地的愿跟行,到圆满的时候,就能够成正觉。刚刚讲到,他的愿跟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能够使十方众生念佛得以往生极乐世界,到那个时候,他的愿行才能圆满,才要取正觉,不然的话,他就不取正觉。不取正觉的意思,并不表示说,他怯懦了、放弃了、倒退了、不继续修行了,因为做不到,干脆放弃吧!不是这样。

他不但不放弃,反而继续更加精进修行,一直到愿跟行都能够圆满,也就是达到他有这一句万德洪名,使得众生只要称念他的佛名就能够不受旷劫以来烦恼业障所障碍,离开六道轮回。不但不受众生的业障所障碍,反而能够消除众生的业障,使得众生能够解决生死轮回,而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之后,能够当下就进入一生补处,也就是住定聚,必至灭度。

阿弥陀佛的这些愿跟行,必须能够成就、圆满这样的功德、功能,他才会成佛。后来,阿弥陀佛终于成佛了,所谓「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表示在十劫之前,阿弥陀佛就已经完成了正觉,完成了他的愿跟行,也就是完成了我们往生的功德。

所以,阿弥陀佛成佛,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我们往生的功德,也就是说,极乐世界是要给我们往生去成佛的。阿弥陀佛本身的存在,是要以光明来摄取我们,他的光明名号,是要给十方众生来称念的,这一些不可思议的功德都在他的正觉里面,所以叫做「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因地」,谁是在因地的啊?我们都是在因地,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果。我们旷劫以来,都一直轮回、轮回,轮回到今生今世,生而为人,遇到佛法,又遇到弥陀救度的净土法门,生生世世的轮回,到了今世,终于画下了休止符,下一辈子就不再轮回了,就要往生极乐世界去成佛了。所以,今生今世就是因地,来生来世就是果地,因地必须要有成佛的功德,下辈子才能够成佛、才能够证果。

那么现在呢?我们虽然贪瞋痴还没有断,业障也没有消除,每天都在生起种种数不胜数的妄想杂念──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情绪。但是,因为拥有了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成佛功德,所以我们下辈子就能到极乐世界去,以阿弥陀佛果地正觉的功德,作为我们念佛人因地的功德,所以说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简要的讲就是菩萨修行,如果愿行不圆满,就不能达到这个果地。现在阿弥陀佛以愿行圆满的果地,来送给我们还在因地、还没有成就的众生,使我们因地的众生在因地就拥有了果地觉,拥有了果地的圆满功德。等于阿弥陀佛的愿是我们的愿、阿弥陀佛的行是我们的行。我们即使没发大愿、没修大行,但却有了大愿,有了大行,不修而有大愿大行,这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因该果海」:众生因地所接受的,全部是果地广大无边的功德。

「果彻因源」: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全部要给因地的众生。

在因地,我们念佛众生领受了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因地的功德该果海,「该」是包含的意思,已经包含了下一辈子我们要成佛证果的这个果海。为什么说是果海呢?「海」显示成佛的果德广大无边、深奥无底,所谓「功德大宝海」,功德之广大,如同大海无量无边的意思。

换句话说,虽然现在我们还是因地的众生,但是由于领受了阿弥陀佛的果德──拥有了我们将来成佛的果海功德,如是因、如是果,肯定下辈子就能够往生成佛,所以叫做「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这四句「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最能够说明、最能够解释我们这一个法门,是从果向因的法门,不是从因向果的法门。

果地法门,是「从果向因」,非从因向果。也就是说,直接由佛来赐给因地的众生,这个就是从果向因;而不是众生从因地发愿起修,然后一级一级地往佛的境界前进。

从因向果是:众生从初发心成佛到最终成佛,要攀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共计菩萨五十二个阶位。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历种种修法,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总耗时累计长达三大阿僧祇劫。注意,这可是以修行者只进不退为前提哦!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你可能招阴魔,可能撞魔境,或是中途退堕成阿罗汉,或是堕入七地沉空难。因此,龙数菩萨感慨说:「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

但是,净土法门是果地法门,在因地就能够横超到果地,不必经过这些阶位。

好像台北一○一大楼,从第一层要到最高的一○一层,如果坐电梯的话,一下子就到了,如果不是坐电梯,一阶一阶地爬,时间要很久,力量不足的话,还爬不到,残障的话,更不能爬。可是如果乘坐电梯的话,有力量没力量,有残障没残障,都同样快速地到达一○一层。

所以,果地法门就是「横超」的法门,这个都是由于法藏菩萨「设我得佛」的发愿。

有关从果向因的法门,我们这一期的月刊,有一两篇很短的文章,能够简明扼要地说明,在净土宗双月刊第27期的76页,请翻到76页,76页就是净土宗小常识。这里有引用两篇短文,也是净土宗很基本的常识,有书的看书,没有书的就静静地听,我来念一遍。

标题是「一分钟教你认识净土宗」,问三个问题:

  1. 阿弥陀佛建造了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再无生老病死、再无颠倒恐惧。这个唯一的事实,您是否确信无疑?
  2. 阿弥陀佛立下庄严誓愿,接引一切众生到极乐世界,快速成佛,条件是被接引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唯一的事实,您是否确信无疑?
  3. 因以上事实,若我念阿弥陀佛名号,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念法,阿弥陀佛必定履行誓愿,接引我前往极乐世界。这个唯一的事实,您是否确信无疑?

这一篇短文,是以三个问题来显出净土法门的核心。第一点,就是极乐世界已经完成了,极乐世界是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世界。「无有众苦」就是没有分段生死,也没有变易生死,「但受诸乐」,则是所有的乐──罗汉的漏尽、断烦恼的乐,或菩萨的乐、佛涅槃的大乐,这一些乐统统都有。这是一个铁的事实,为什么呢?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同时也有事的证明,很多念佛者往生极乐世界,很多人都看到极乐世界,也有很多人从极乐世界回来娑婆告诉我们,或显化娑婆来救度众生。这个铁的事实,我们相不相信呢?这个是第一点。

像早上所讲的「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极乐世界是这么样的美好,「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往生的话,那么再怎么好,跟我们都毫不相干。可是,释迦牟尼佛讲了这个法门,讲极乐世界这么殊胜,肯定是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能够前往的,不可能只讲有这么美好的境界,却没有可以去的方便方法,让我们徒然向往,却到不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点,就提出往生的方法,往生方法很简单,就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这样而已,像第十八愿、根本愿所讲的,念佛必定往生,这一点我们相不相信呢?

所以,等于是极乐世界、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目标跟方法,在第一点跟第二点就提出来让我们确认。第三点呢?既然如此的话,我们依教奉行,也就是说,我们信受无疑,我们念佛也愿生,这样的话,阿弥陀佛一定会履行这个誓约。因为,阿弥陀佛跟我们约定念佛必定往生,这是他主动提出的约定,这一点我们相信吗?。

这是「一分钟教你认识净土宗」,净土宗是易行道,在道理上是最容易理解的,在方法上,也是最容易实践的,只要念佛就可以了,重点就在于我们相不相信而已。

接下来,请看「一生轻松成佛」。

一,佛教的终极目的,是要让一切众生成佛。说到修行成佛,你想到了什么?戒疤、打坐、诵经、深山、苦行?哎呀,有人远远望见就吓跑啦!这样子才能成佛,这佛不成也罢。要成佛,谈何容易?怎么着也得像西游记里面,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吧?通常来说,这么理解也是对的。因为佛经上说,众生从初发心到最终成佛,要攀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共计菩萨五十二个阶位。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历种种修法,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总耗时间是累计长达三大阿僧祇劫。注意!这可是以修行者只进不退为前提哦!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你可能招阴魔、可能撞魔境,或是中途退堕成阿罗汉,或是堕入七地沉空难。因此,龙树祖师就感慨的说:「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那么,佛教这么多法门中,到底有没有一个能够轻轻松松、安安稳稳就成佛的法门?释迦牟尼佛临走之前,没给我们这样的凡夫另辟蹊径,留下什么简单的成佛秘笈吗?悄悄告诉你吧,答案是肯定的!

二,八宗之祖的龙树菩萨说:「佛法中有无量的法门教人成佛,但总体来说只有两大类:难行道和易行道。」这难和易,到底是怎样的体验呢?龙树菩萨打了个比喻,就是说「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古代常用的交通方式:一是陆路,二是水路。前者艰辛、缓慢、凶险,像李白说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后者轻松、快速、安全,如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龙树菩萨说:「净土法门就是这样的易行道,净土法门之外的法门统统属于难行道」。所谓「难行」,难在自己要背负所有重担,靠一己之力应对各种路况,所以艰辛、缓慢、凶险,难行道从头到尾靠的是凡夫自己的力量。人,是贪瞋痴的集合体,尤其是末法时代的众生,造业凶猛,修行无力。所谓「易行」,易在把自身及所背负的重量都放在船上,借物力、凭他力,所以轻松、高效、安稳。净土法门,从头到尾靠的是阿弥陀佛的力量,佛以其大慈大悲、大愿大力,保证每一个念佛众生当生就能往生,往生必然成佛。如果让李大诗人今天登顶一百层的大楼,你觉得他会选择爬楼梯吗?

三,所以众生通过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成佛,有「三不必」。

第一,不必修那些数不清的行法,只需开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任何门槛、不花钱、不费力,只要能念佛,最终都能往生。

第二,不必经历数不清的劫数,只此一生,临终即被佛迎接,开开心心的出六道、成佛道。

第三,不必担心中途遇到魔障或者退堕下来。念佛的当下就得到佛光的摄取保护,从此只进不退,直至成佛。

四,有这「三不必」,士农工商、年老年少、智慧愚笨、忙人闲人,任何人在不一定要改变原有生活状态的情况下,只要能随缘随力开口念佛,都能轻松成佛哦!念佛成佛,轻松稳当。想要快乐修行,快速成佛的弟兄们,快来念佛吧!

我们还没有印成书的文章,都在我们的双月刊,或者是净土宗网站内。双月刊是两个月出一期,希望莲友们多多利用时间看双月刊,里面都是比较扼要的、浅显的文章。有教理性的,也有念佛感应的故事、因果感应的故事,都是很纯、很专的。刚刚那两篇短文,也可以说是净土宗最基本的常识,虽然是最基本的,但也可以是成始成终的,到最后也不离开的基本常识。

所以,净土宗称为易行道,一开始讲念佛成佛,最后也是念佛成佛,只是说,如果在教理上,没有基本性的了解的话,要我们念佛,也可能会念不下去,念不下去的话,那就一切免谈了。不过,如果临终的时候,有人帮我们助念,我们听到了,心中也念佛、忆佛,虽然在那个时候很快就断气了,但是照样最后还有希望,一断气就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说,这个念佛法门──易行道,是所有人的希望,即使到最后临终的时候,还是有希望的。

刚刚那两篇短文,显示这一个法门是果地法门,也显示这一个法门是一生、一辈子就能够成佛的法门,其他法门不是这一辈子就能成佛,那么要多久呢?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这么讲起来的话,要成佛就有两个法门,一个是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精进不退,才能成佛的法门,另一个是当生成就的法门,也就是一生成佛的法门。

关于要经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的法门,刚刚就已谈到要爬五十二个楼梯阶层,这个楼梯,不是我们的概念所知道的世间楼梯,这一层一层的楼梯,每一层的时间都要好久好久的。所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要经过多久呢?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个还是从只进不退来讲,如果退的话,那就不晓得要到什么时候了,就不只是三大阿僧祇劫而已。

三大阿僧祇劫到底是什么概念?是多长的时间呢?我们常常听到这个「劫」,或者是「劫数」。在这里,「劫」是就时间来讲的,而且不是我们世间所讲的日、月、年,而是远远超越我们所能想像的时间,这个必须要用电脑来计算,这个「劫」的时间非常的长。释迦牟尼佛有时候用「磐石劫」来譬喻,有时候用「芥子劫」来譬喻,有时候则以「增减劫」来说明。

「增减劫」就是增劫跟减劫。什么叫增劫?什么叫减劫?增劫就是从人的平均寿命十岁算起,每经过一百年就加一岁,一直加,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这个叫做一个增劫。从八万四千岁,每经过一百年就减少一岁,一直减少到人的平均寿命十岁,这个叫做减劫。那么,一增一减叫做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就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也就是八十个小劫,就是一个大劫。这样算起来,一个小劫有多少时间呢?就有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那么久的时间。二十个小劫称为一个中劫,一个中劫是多久的时间呢?是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一个大劫就是四个中劫,也就八十个小劫,时间多久呢?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这是一个大劫。

那么,阿僧祇劫又是怎么算的呢?阿僧祇就是无央数,不过也有一个数目,算起来就是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年,这是一个阿僧祇劫,成佛要三个大阿僧祇劫,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这五十二个阶层中,第一个阿僧祇劫是修四十层,哪四十层呢?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回向圆满,要经过一个大阿僧祇劫。第二个大阿僧祇劫要修七层,就是从初地到第七地,这是第二个大阿僧祇劫。第三个大阿僧祇劫,是从八地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归结如下:

  1. 劫:译为长期。一般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
  2. 盘石劫,芥子劫。
  3. 一增一减为一小劫。
  4. 二十增减为一中劫。
  5. 八十增减为一大劫。
  6. 一阿僧衹是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年。

劫有三种:小劫、中劫、大劫。一小劫为1679万8000年;20小劫为一中劫,即3亿3596万年;四中劫为一大劫,即13亿4384万年。

一阿僧衹劫是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年。

第一阿僧衹劫,修四十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第二阿僧衹劫,修七层(初地至七地)

第三阿僧衹劫,修五层(八地至十地、等觉、妙觉)

所以说,第一个大阿僧祇劫要修四十层,第二个大阿僧祇劫要修七层,第三个大阿僧祇劫要修五层,在阶层上有五十二个阶位,在时间上是三大阿僧祇劫,在修法上要六度万行。这六度万行只有四个字,但是它的内容却很广,所谓「万」,就是很多、很多,不是百千万的「万」,也就是说,所有的功德,能做的,都必须要去做。

首先就是布施,一定要布施,因为一个修行人,就是以布施来累积自己的功德。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此外,又有内施跟外施。外施就是财物、物质的布施,内施就是自己身体器官的布施、或者是生命施──把整个身体布施出去。像过去世释迦牟尼佛为了成佛道,曾经舍身喂虎、割肉喂鹰,这个就是生命施。

这种布施可以说是最崇高的,功德最大,但也是最困难的,为什么呢?我们说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么现在,我们如果发了这个誓愿的话,是不是要去争取?争取有谁需要布施。譬如说,有人需要眼角膜,我们就赶快布施眼角膜,有人需要肝脏、肾脏、骨髓什么的,我们就抓准这个机会去做这样的布施,这个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像这样「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般人是很难做得到的。因为学佛的人那么多,受了菩萨戒,天天在念四弘誓愿,可是这个只是形式上去受戒,口中去念愿文而已,但其实并没有实际去实践,为什么呢?因为难,难舍不能舍。然而,真正发菩提心的话,必须是难舍能舍、难行能行,所以说,就修法上来讲,六度万行的布施容易不容易?不容易。不容易,所以叫做难行道。

再来,为了布施,进一步要持戒,持戒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因为你持戒了,在消极上,不会去伤害对方,在积极上,为了对方的生存,为了对方的安乐,你宁可牺牲自己,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五戒来讲,不、不、不……,是从消极面来讲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在积极面上,就要放生,甚至舍掉自己去保护他人的生命。偷盗也是一样,不仅不偷他人的钱,不欠人债,甚至对方欠债,自己为他还,也有消极面跟积极面,乃至邪淫、妄语,也都是一样。

为了圆满布施,必须持戒,那持戒谈何容易呢?所以进一步要忍,忍辱也叫安忍,如果忍耐不住的话,就会破戒,戒若破了话,谈何布施呢?所以,这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一贯的。没有禅定的功夫,不能圆满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而如果没有智慧的话,那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也就都空谈了。因为若是没有般若智慧,那所作的一切善行等于都是有为法,还是有漏的污染,是无法趣向圆满解脱的。由此可知,六度包含很广,所以说是六度万行。

这种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圆满,翻越五十二个阶位成佛的方法,叫做难行道,我们做不来。然而,这些阿弥陀佛都已经圆满了,他不只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是经历兆载永劫,阿弥陀佛不但圆满了,他还把这一些功德,毫无保留的统统送给我们。

所谓「送」,在佛法里面就是用回向来说明──回向布施。所以回向,就是一种彻底的布施,不管有缘无缘,不管是人界、三恶道、或者是天界,统统回向,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在于回向,它有一个定义,就是「舍己利人、以人为念」,牺牲自己来利益别人,起心动念都把别人摆在第一位,都为别人的利益、为别人的安乐设想,即使自己做牛做马,让对方差遣也是应该的、也是愿意的。

所以,大乘法门发菩提心,就要了解这些内涵,不然的话,也都是空谈。在佛法中,不管大乘、小乘,都是讲解脱的,若要解脱,必须要发出离心,要有菩提心,然后进一步,不但自己解脱,也令他人一起解脱。大乘法门八大宗派,是在出离心、解脱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只不过是它有两种,一个是圣道门,就是难行道,靠自己的力量,一个是净土门,也就是易行道,之所以容易,就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

换句话说,靠阿弥陀佛的力量的话,就不需要经过生生世世,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也不需要修其他的法门来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只要专称弥陀佛名,所以简单,而且这一辈子就能圆满成就。这个就是这一辈子就能够成佛的法门,净土法门说的当生成就,道理就在这里,如果需要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话,那我们肯定没有希望。

不过,大乘是建立在菩提心之上的,那我们净土门到底有没有菩提心呢?有的。菩提心可以概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圣道门的菩提心,一种是净土门的菩提心。圣道门的菩提心,是发了四弘誓愿之后,就要实际去做,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累积六度万行功德。净土门的菩提心不是这样的,净土门的菩提心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心,也就是愿生弥陀净土的「愿生心」。虽然菩提心的名词是一样的,但是内涵不一样。

所以,净土门的回向偈,就是善导大师所写的回向偈,在我们每一本书的后面都有,四句而已,一句有五个字,总共二十个字,就是「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也是要同发菩提心,并不是说净土门就没有菩提心。

净土门的菩提心,是要往生安乐国的菩提心,所以这个菩提心,就是愿生心,愿生弥陀净土的心,发菩提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容易了,如果是圣道门的菩提心的话,就不容易。为什么呢?假设现在某一个医院,有某一个重症患者,需要有人捐赠肝脏或是肾脏,那我们在座的各位,哪一个要发菩提心前往捐赠呢?做得到吗?这种圣道门的菩提心我们做不到。那么,愿生心做得到吗?这个就做得到,所以说,净土门的菩提心是易行道,是大家都做得到的。

刚才以101大楼做比喻,要上101大楼,有楼梯可以走,也有电梯,我们是选择走路,还是坐电梯呢?坐电梯。净土法门有一个特色,叫做横超,也就是坐电梯,不经过旁边一层一层的阶梯,一下子就到了101大楼的顶楼,这就是横超的法门。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念佛,就横超五十二个阶位,横超三界六道的轮回。横超是净土法门的专有名词,是净土法门的特色,其他的法门没有所谓横超的。

比如说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然而不要误以为明心见性就成佛了,禅宗是先明心见性,才晓得修行的方向,如果没有明心见性的话,就好像没有眼睛,不晓得往哪里走,是这样的。因为禅宗是很典型的自力,先要证悟佛性是什么,证悟了之后,内心时刻地安住在佛性的境界。

简单来讲,佛性的境界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杂念,即使大彻大悟了,如果还有烦恼,还有妄想杂念,依然六道轮回。

因为时间的关系,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