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背诵集

前言

为了配合讲师制,方便净土宗讲师自学及外出弘法之用,我们特别编印了三本书:

一是64开本的《净土宗圣教集》,内容与32开本完全一致,不过等比例缩小,成袖珍本,纸张更薄,装订坚固。这是本门完整的佛经祖典合集。

二是《净土宗讲师备览》,主要是慧净上人从《净土宗圣教集》中所辑录出来的重要法语集,常备手边,随时阅览。

三是《净土宗背诵集》,从《净土宗讲师备览》中抽出单册印行,有志成为净土宗讲师者必须背诵。

这三本有广、中、略不同,可相互配合使用。

相信有这三书常在手边,作为一名净土宗讲师会有沉甸甸的厚实感,有底气,有依靠。

净土宗编辑部

2014年11月

净土宗祖师解释本愿

一、《大经》要文

1.《大经》第十八愿(本愿)(《净土宗圣教集》66页)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2.《大经》第十八愿成就文(91页)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3.《大经》流通分(133页)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4.《大经》第十八愿成就偈(96页)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5.《庄严经》我若成正觉之偈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品。

二、龙树菩萨本愿取意文(189、196页)

 ¹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²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三、天亲菩萨本愿取意文(213、214页)

 ¹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²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四、昙鸾大师本愿取意文(230、336页)

 ¹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² 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五、道绰大师本愿取意文(408、409页)

 ¹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² 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六、善导大师本愿取意文

㈠对文增减

1.《观经疏·玄义分》(484页)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2.《观念法门》(834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3.《往生礼赞》(915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4.《观经疏·玄义分》(466页)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5.《观经疏·玄义分》(483页)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㈡总显其义

1.《观经疏》唯明专念之文(615页)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2.《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859页)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3.《观经疏》六字释之文(483页)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4.《观经疏》弘愿文(459页)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5.《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710页)

  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6.《观经疏》二种深信之文(647页)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7.《观经疏》正定业之文(653页)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8.《观经疏》不问罪福之文(652页)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9.《观念法门》造罪回心之文(839页)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10.《往生礼赞》念佛必生之文(916页)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11.《观念法门》三辈专念之文(835页)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12.《往生礼赞》百即百生之文(860、861页)

 ¹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² 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13.《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663页)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14.《往生礼赞》深心释之文(855页)

  「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净土宗特色──易

一、 龙树菩萨《易行品》

1.难易二道判(188页)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2.易行疾至之偈(189页)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3.本愿称名之文(196页)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4.即入必定之偈(196页)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二、 善导大师五部九卷

1.易得往生之文(859、483页)

 ¹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²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2.必得往生之文(915、483、916页)

 ¹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²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³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3.定得往生之文(647、652、837页)

 ¹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²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³ 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4.即得往生之文(839页)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5.尽得往生之文(835页)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6.皆得往生之文(614、726页)

 ¹ 但能回向,皆得往生。
  
 ²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1. 皆得往生之偈(871、875、876页)

     ¹ 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
      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²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
      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³ 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
      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
      
     ⁴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
      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8.莫不皆往之文(466页)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9.回心皆往之文(726页)

  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10.五乘齐入之文(487、726页)

 ¹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²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11.百即百生之文(860、861页)

 ¹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²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12.唯明专念之文(615页)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13.正念直来之文(657页)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14.正定业之文(653页)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15.念佛延促之文(663页)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大经》摘要(含同本异译)

一、《大经》摘要

1.《大经》世尊出世本怀文(57页)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2.《大经》第十八愿之文(66页)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3.《大经》第十八愿成就文(91页)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4.《大经》流通分(133页)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5.《大经》第十八愿成就偈(96页)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6.《大经》弥陀最尊第一之文(77页)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7.《大经》超绝横截之文(105页)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
  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8.《大经》特留此经之文(134页)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9.《大经》过火闻法之偈(97页)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
  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10.《大经》过火闻法之文(133、134页)

 ¹ 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²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1. 《大经》其他摘要

     ¹ 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63、73页)
      
     ² 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73页)
      
     ³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55页)
      
     ⁴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55页)
      
     ⁵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61页)
      
     ⁶ 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62页)
      
     ⁷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稳。 (61页)
      
     ⁸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正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 (72页)
      
     ⁹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72页)
      
    ¹⁰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72页)

    ¹¹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
      次如弥勒者也。 (130页)

    ¹²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87页)

    ¹³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65页)

    ¹⁴ 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91页)

    ¹⁵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66页)

    ¹⁶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91页)

    ¹⁷ 「华光出佛」: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现往东方,为众说法。) (90页)

    ¹⁸ 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天下久久,乃复有佛。 (111页)

    ¹⁹ 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124页)

    ²⁰ 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 (124页)

    ²¹ 又阿逸多:令此教法,不使消灭,永作伟大赠物。(梵文《大经》)

二、《庄严经》摘要

1.《庄严经》恶道皆生之文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2.《庄严经》度尽阿鼻之偈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3.《庄严经》往生成佛之偈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品。

4.《庄严经》其他摘要

 ¹ 二菩萨者,一名观自在,二名大精进,现居此界,作大利乐,命终之后,当生彼国。
  
 ² 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³ 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三、《大阿弥陀经》摘要

1.《大阿弥陀经》蜎飞蠕动皆生之文

  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皆令来生我国。

2.《大阿弥陀经》皆令如佛之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

3.《大阿弥陀经》佛王光尊之文

  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4.《大阿弥陀经》其他摘要

 ¹ 已曾供养无央数佛,以次如弥勒者,皆当作佛。
  
 ²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说经行道,无异于诸佛。

四、《平等觉经》摘要

1.《平等觉经》悉令如佛之文

  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2.《平等觉经》速疾超至之偈

  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
  至无量光明土,供养于无数佛。

五、《如来会》摘要

1.《如来会》救世法王之偈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
  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2.《如来会》其他摘要

 ¹ 若我成佛,国中有情,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菩提。
  
 ² 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³ 如来所应作者,皆已作之。是故我今为大嘱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观经》摘要

1.《观经》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之文(159页)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2.《观经》弥陀救度无有条件之文(160页)

  佛心者,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3.《观经》西方三圣常来护念之文(165页)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4.《观经》至心念佛除生死罪之文(179页)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5.《观经》念佛人是芬陀利花之文(181页)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6.《观经》唯嘱念佛之文(181页)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意)`

7.《观经》其他摘要(157、147页)

 ¹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² 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显示凡夫为本)
  
 ³ 以佛力故,见彼国土。(显示佛力救度)
  
 ⁴ 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显示未来众生是往生正机)

《小经》摘要

1.《小经》「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文(4页)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2.《小经》「光寿无量,故名弥陀」之文(7页)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3.《小经》「皆不退转,必至补处」之文(8页)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4.《小经》「愿生彼国,上善一处」之文(8页)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5.《小经》「执持名号,专一不杂」之文(8页)

  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临终之机,下至一日;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之意),一心不乱(专一不杂之意)。

6.《小经》「临终佛迎,故心不倒」之文(9页)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7.《小经》其他摘要

 ¹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8页)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10页)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13页)
  
 ²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9页)
  
 ³ 众生不因此世所作善行得生彼国。(梵文《阿弥陀经》)
  
 ⁴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共六次)(10页)
  
 ⁵ 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13页)
  
 ⁶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13页)
  
 ⁷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13页)
  
 ⁸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14页)
  
 ⁹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14页)

龙树菩萨《易行品》摘要

1.《易行品》难易二道判之文(188页)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2.《易行品》「称名念佛,此身不退」之文(189页)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

3.《易行品》「本愿称名,现生不退」之文(196页)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4.《易行品》「本愿称名,现生不退」之偈(196页)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
  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5.《易行品》信疑得失之偈(197页)

  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

6.《易行品》其他摘要(198页)

  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自度亦度彼,我礼自在者。

附:楞伽悬记文

  于南天国中,有大德比丘,
  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
  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
  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入楞伽经》卷九,《大正藏》第十六册,五六九页上)

天亲菩萨《往生论》摘要

 ¹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炎炽,明净曜世间。
  …………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212页)
  
 ²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284页)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摘要

1.《往生论注》难易二道、自他二力判(230页)

  难行道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2.《往生论注》一切凡夫皆得往生之文

 ¹ 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275页)
  
 ² 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276页)
  
 ³ 《大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276页)
  
 ⁴ 《观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276页)
  
 ⁵ 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300页)

3.《往生论注》「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之文

 ¹ 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不必须知头数也。如言「蟪蛄(huì gū)不识春秋」,伊虫岂知朱阳之节乎!知者言之耳。(280页)
  
 ²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300页)

4.《往生论注》不断得证之文(292页)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5.《往生论注》他力速得之文(335、337页)

  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第十八愿、第十一愿、第二十二愿),用证义意……
  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
  …………
  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6.《往生论注》其他摘要

 ¹ 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284页)
 ² 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315页)

道绰大师《安乐集》摘要

1.《安乐集》圣净二门判之文(407页)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
  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取意文)。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取意文)。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kuài)雨。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善导大师法语

1.《观经疏》依教开宗之文(457页)

  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2.《观经疏》二藏二教判(464页)

  问曰:此《经》二藏之中何藏摄?二教之中何教收?
  答曰:今此《观经》,菩萨藏收,顿教摄。

3.《观经疏》凡夫入报之文(484、487页)

 ¹ 问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
  答曰:是报非化。
  
 ²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4.《观经疏》要弘二门判(459页)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5.《观经疏》念观二宗之文(464页)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

6.《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710页)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7.《观经疏》正杂二行判(652页)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
  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
  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
  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8.《往生礼赞》专杂得失之文(860页)

 ¹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²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9.《观经疏》三经唯明专念之文(615页)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

10.《观念法门》佛劝三辈专念之文(835页)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11.《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859页)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12.《观经疏》一一愿言之文(484页)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13.《观念法门》本愿取意文(834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14.《往生礼赞》四十八字本愿释(915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15.《观经疏》六字释之文(483页)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16.《观经疏》二种深信之文(647页)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17.《观经疏》正定业之文(653页)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18.《观经疏》溺水偏救之文(472页)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19.《观经疏》正念直来之文(657页)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20.《法事赞》逆谤得生之文(726页)

  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21.《观经疏》不赞杂善唯叹念佛之文(708页)

  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22.《观经疏》五种嘉誉之文(709页)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23.《观经疏》二圣为友之文(709页)

  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

24.《往生礼赞》唯摄念佛之文(862页)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25.《观念法门》唯摄念佛之文(825页)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26.《往生礼赞》二五菩萨拥护之文(914页)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27.《观经疏》三缘唯摄念佛之文(614页)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28.《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663页)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29.《观念法门》延年转寿之文(821页)

  称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30.《法事赞》善恶皆生之文(726页)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31.《法事赞》凡圣齐同之文(719页)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32.《观念法门》何况圣人之文(840页)

  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

善导大师偈语

1.《法事赞》念佛最亲之偈(739页)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

2.《法事赞》称名入报之偈(715页)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3.《往生礼赞》唯摄念佛之偈(905页)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4.《般舟赞》唯觅念佛之偈(950页)

  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5.《般舟赞》顿渐二教判之偈(922页)

  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
  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萨藏。
  一日七日专称佛,命断须臾生安乐;
  一入弥陀涅槃国,即得不退证无生。

6.《法事赞》无过念佛之偈(787页)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7.《般舟赞》不如专念之偈(945页)

  一切善业回生利,不如专念弥陀号;
  念念称名常忏悔,人能念佛佛还忆。

8.《般舟赞》念佛最尊之偈(950页)

  万行俱回皆得往,念佛一行最为尊;
  回生杂善恐力弱,无过一日七日念。

9.《般舟赞》名号利剑之偈(924页)

  门门不同八万四,为灭无明果业因;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10.《般舟赞》圣渐净顿之偈(925页)

  门门不同名渐教,万劫苦行证无生;
  毕命为期专念佛,须臾命断佛迎将。

11.《往生礼赞》十地自然之偈(906页)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12.《法事赞》证得法身之偈(766页)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行来进止常随佛,证得无为法性身。

13.《法事赞》六识自悟之偈(773页)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
  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14.《般舟赞》任运入真之偈(926页)

  微尘故业随智灭,不觉转入真如门;
  大小僧祇恒沙劫,亦如弹指须臾间。

15.《往生礼赞》日没无常之偈(868页)

  人间匆匆营众务,不觉年命日夜去。
  如灯风中灭难期,忙忙六道无定趣。
  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
  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

16.《般舟赞》厌秽欣净之偈(949页)

  普劝众生护三业,行住坐卧念弥陀,
  一切时中忆地狱,发起增上往生心,
  誓愿不作三途业,人天乐报亦无心,
  忽忆地狱长时苦,不舍须臾忘安乐,
  安乐佛国无为地,毕竟安身实是精。

17.《般舟赞》普劝有缘之偈(965页)

  普劝有缘常念佛,观音大势为同学;
  若能念佛人中上,愿得同生诸佛家。

18.《法事赞》誓到安养之偈(759页)

  誓到弥陀安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
  愿我慈悲无际限,长时长劫报慈恩。

19.《观经疏》归去来之偈(567页)

  归去来,  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20.《往生礼赞》自信教人信之偈(877页)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21.《观经疏》净宗回向偈(457页)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法照大师偈语

 ¹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² 万行之中为急要,迅速无过净土门;
  不但本师金口说,十方诸佛共传证。
  
 ³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
  
 ⁴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⁵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⁶ 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灭亡;
  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
  
 ⁷ 西方进道胜娑婆,缘无五欲及邪魔;
  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
  
 ⁸ 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
  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⁹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六尘;
  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¹⁰ 弥陀宝界不思议,唯叹娑婆去者稀;
  阿鼻地狱人多往,一堕何年更出时。

法然上人法语

1.净土宗标宗(法全3页)

  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2.净土宗三选文(法全122页)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