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下生深义——净土宗之精华

下品下生显示净土宗之精华。

《观经》在说三种法门:定善,散善,念佛。

故善导大师《观经疏》「要弘二门判」说:「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下辈三品曾无一善,乃是恶机,非定善之机,亦非散善之机,既不属定善摄,亦不属散善摄。是三福无份,无善可回向,唯依靠念佛而得往生弥陀净土。

若论下品下生之机,有三缺一得。

一、缺时:时已不及。二、缺法:定散二善修不起。三、缺力:即使能修定散二善,其善力亦不能灭其重罪。一得:唯有念佛,来得及,修得来,功德能够消灭生死重罪,更能往生弥陀净土。故善导大师说:「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故知念佛非定善非散善,而其功德超越定善超越散善,非定善散善功德所能相比,故其往生亦超越品位阶级。

故下辈三品唯有依靠念佛往生,念佛非定善非散善,非要门摄,是弘愿行,超定善超散善。故念佛谓之「非定非散之念佛」,亦谓之「超定超散之念佛」。

问:念佛既属弘愿摄,功德超绝,超定超散,非定善非散善可以比类,何在下品?往生得益最差?

答:念佛乃是极善最上之法,其得益最胜,非得益最差。为了显示弘愿念佛得益最胜,功德超越散善三福,并以之劝导散善众生,由三福而归入弘愿念佛,故念佛特别在下品宣说,特以下机显现念佛之最胜,所谓「以极恶最下之机,显极善最上之法」。何以故?上辈三品修散善行福,中辈的中上与中中修散善戒福,中下修散善世福,而下辈三品是三福无份的造罪凡夫,其余要门定散二善都无力救彼,唯弥陀弘愿念佛法门,令三福无份的罪恶众生,消除生死重罪,脱离地狱苦海,得生弥陀净土。由此显示弘愿念佛,功胜散善三福,从而劝导散善众生,由三福而归入弘愿念佛。故佛赞说:「若念佛者,则是人中芬陀利华。」意指但能念佛,即是人中未来之佛,故善导大师说:「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又说:「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因此,释尊虽广说定善十三观与净业三福的要门,但最后舍要门而不付嘱,唯劝众生「持无量寿佛名」,亦即唯流通弘愿门之本愿称名念佛。故善导大师解释说:「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即舍要入弘,劝导众生舍定散要门,归入弘愿专称。亦显本愿念佛,非定非散,超定超散。

佛以下品下生之机,突显本愿称名,方法至简至易,功德最胜最上;虽行者三业无功,然弥陀法体独显,且功超定散,不借机作,是为本愿称名之弘愿念佛。

故知:念佛功德超越定善超越散善,念佛往生超越品位阶级,故《小经》唯说「执持名号」,不论辈品;其往生「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世人皆求上品上生,岂不知上品上生犹属散善所摄。

又,下品下生之念佛往生,虽说十二大劫莲花方开,此乃抑止之意,警惕不可犯五逆谤法之重罪。若原非下品下生造恶之机,则其念佛往生,固然不在下品下生的阶位,亦不在上辈与中辈的阶位,因其非修三福之故。故知念佛超越品位阶级,得益最胜。

又,辈品乃为说明阎浮提众生的机类。故善导大师说:「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若原为要门之机,而不依靠自己之要门功德之回向,完全以念佛依靠弥陀功德,则不在辈品之中,即是超越辈品,即是无千差万别之辈品,万机万品通通成为「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法界皆兄弟」之念佛一机,以弥陀功德,超胜超绝自己任何修行之功德之故。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故昙鸾大师说:「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

故下品下生即是以事相,解释第十八愿之道理,事理双彰,以显净土宗之精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