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五本分段对照》序

一、释尊出世 唯说本愿

  释尊所以出于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无量寿经》是净宗正依经典中的根本经典,也是释尊出世本怀中的真正本怀。此《经》「发起序」言: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印光大师咨嗟赞叹这《无量寿经》所开展的弥陀本愿法门而言:

  畅如来出世之本怀;
  开众生归元之觉路。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
  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具阐,万论均宣。

何以此经此法如此的崇高伟大呢?因为这是释尊出世的唯一目的,释尊一代经教虽然数目庞多,要而言之,不外于宣说如来的大慈悲,以尽救群萌;而最直截明快地显示如来的大慈悲,即是此《无量寿经》。释尊在开始宣说此经时,于〈发起序〉先显现与弥陀同相之「五德瑞相」,然后以正觉大音,响流十方说:

  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接着便细说弥陀本愿。又在此经宣说圆满时,于〈流通分〉再显示如来的大慈悲说:

  经道灭尽 ,特留此经。

故释尊一代经教虽多,唯此经是教中「真实之教」,宗中「真实之宗」。善导大师说:

  真宗叵遇。

法照大师说:

  念佛成佛是真宗。

故得诸佛同赞,万论均宣。

二、十二译本 五存七缺

本经从汉到宋,计有十二种译本,宋元之后,仅存五本,所谓「五存七缺」,五存之经,列表于左:

`

编 号 经 名 卷 数 时 代 译 者
1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四 卷 后 汉 支娄迦谶
2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大阿弥陀经) 二 卷 支 谦
3 佛说无量寿经 二 卷 曹 魏 康僧铠
4 无量寿如来会 二 卷 菩提流志
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三 卷 赵 宋 法 贤

此五本中,互有详略,而以「康僧铠」所译之《无量寿经》最为详瞻,所以《净土法门源流章》(凝然)谓:

  虽有五本,中国、日本,世多依行、读诵、讲敷、造疏、述义、举世竞玩者,只「康僧铠」译《无量寿经》而已。

虽然五种译本之中,以康僧铠之译本最为详瞻,「世多依行」,但因有详略,故若仅依一种,恐难全窥佛意;如能对照四译,彼此相烛,更能畅佛本怀。此《分段对照本》即是将现存之五种译本,各予分段,并列对照。则五译之详略,净土之真髓,只要开卷,便能一目了然,不必另寻他本,即能遍观各译,实是修习净宗之一大助缘。

三、永远不灭 真实之经

例如此经〈流通分〉之「特留此经,止住百岁」。此「百岁」若仅由文面来看,是只有一百年;但若对照同本异译之《无量寿如来会》之经文,便知是「永远不灭之经」。《如来会》言:

  我今为大嘱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应勤修行,随顺我教。

故知此「百岁」之「百」是表示「永远」、「永久」之意,亦即「满数」之词。又此《无量寿经》之「梵文本」亦明确地说:

  又阿逸多,令此教法,**不使消灭,永作伟大赠物**。

可知此经是「永远不灭」、「永久留存」的「真实之经」。(请对照第157页)

四、现往东方 为众说法

又《无量寿经》上卷末「华光出佛」之文:

  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紫金色,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此经文之意是指极乐净土的宝莲华不但有颜色,而且会放光,光中出现无数的佛。这些佛与释迦佛及十方三世诸佛是同体,还是别体?若对照《如来会》的「华光出佛」文,将更明显:

  彼佛国中,有七宝华,⋯⋯一一华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亿佛⋯⋯是诸佛等,现往东方,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请对照第72页)

经文中说:「现往东方」,释迦佛之娑婆世界及药师佛之琉璃世界都在极乐的东方。就此文看,释尊及药师佛都可能是极乐净土的「华光出佛」的佛所应现的,其目的是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欲拯救群萌,而敷演真实之利的弥陀本愿,才示现来此东方的娑婆世界。又从同经所说:「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来看,不但释尊,即十方三世诸佛也和释尊一样,都是华光出现的佛。如此推论,似嫌独断,但详加探究,有其所以然。《楞伽经》七卷本卷六也说:

  十方诸刹土 ,众生菩萨中,
  一切法报身,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此文也说十方一切诸佛,全部都是从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出现的。如此则三世诸佛也该都与「华光出佛」同为一佛,此点若从《无量寿经》本段经文的次第来看,则更显明。请参阅《净土三部经讲话》274页「余义」的说明。

此「华光出佛论」,以其他经文亦可旁证。《般舟三昧经》云:

  三世诸佛,念弥陀三昧,得成正觉。

《月灯三昧经》云:

  十方三世佛,现在过未来,
  皆以念佛因,得成无上觉。

可谓:

  久远实成弥陀佛,为救度五浊凡愚,
  示现释迦牟尼佛,降生印度伽耶城。

五、佛中之王 光中极尊

《无量寿经》上卷详明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超胜十方三世诸佛,是诸佛中之最尊第一,是诸佛所不能及,其经文云: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一提起光明,我们就会联想到眼所不能见的太阳光线或电灯的光,但在佛法中是指佛的智慧,佛的大念力,佛的大慈悲大愿业力。何故释尊将佛之大愿业力说是光明?因为念力带有像光那样的速度与作用,譬如有人向着远方暗室里的(照相)胶片,一心不乱地凝思某个东西,瞬时间所思念的东西映照在胶片上,这叫作「念写」。

念力是眼睛看不到的,但有跟光线一样的性质与作用,所以说念力是光明。而在佛的光明中,最高无上的是阿弥陀佛的光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充满宇宙,无远弗届,而且无能障碍。弥陀光明 的作用,主要在于保护、救度念佛往生人故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如是言: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有的人能以念力移物或折断木头及铁丝、汤匙等类硬物,而前苏联有几位女人更能以念力使人心脏停止跳动,而致死亡。凡夫的念力尚有如此威力,何况弥陀威神光明的大智慧大念力,所以愚恶散乱的我们能发起信心忆佛念佛,推其来源都是弥陀的大念力所使然。所以善导大师说:

  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往生礼赞》)

又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观经疏》〈玄义分〉)

阿弥陀佛的光明,不但最尊第一,超胜诸佛,若再对照《大阿弥陀经》之经文,则更显其绝对性之伟大。经文:

  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即源于此句。凡五译之中,说明弥陀智慧之光明,以「汉、吴」两译较为详细。请对照第60页。

六、若当生者 皆悉不退

《无量寿经》下卷开头言:

  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正定聚」即是不退转位,不从决定往生退下来。但若单就此文看,会以为此不退转位的正定聚是「生彼国者」才能获得,亦即必须往生净土之后才能得到,所谓「彼土不退」、「彼土正定聚」,而不是肉体存在的今日,即能获得此位;然而若对照《如来会》,便知污秽的肉体还存在的今日,便能获得,亦即「此土不退」、「现生正定聚」。《如来会》之经文言:

  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

「若当生者」这句经文断定不退转的正定聚是现在今日娑婆世界的人,「当」是现在预想未来之语,所以指的是还没有往生仍在娑婆世界的人。以此经文与《无量寿经》的经文对照,便知「生彼国者」的句中,含有「若当生者」的意思在内 ,请对照93页。

七、如来应作 皆已作之

《无量寿经》言:

  如来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又言:

  其有得闻 ,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又言: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末法一万年之后,所有经教皆灭,所谓「法灭时期」,然而即使在法灭时期仍永远留存的,只有《无量寿经》。释尊自己宣言:一代经教虽广,唯此一经真实不灭,唯此《无量寿经》是永远不灭的真实之经。释尊说完此经,并将此法付嘱弥勒菩萨,要弥勒菩萨弘扬此法,莫令断绝,直至永远,然后显出满足的心情说:

  如来所应作者,皆已作之。(请参阅《如来会》157页)

此经文之意即是释尊从极乐世界之「华光出佛」示现娑婆,目的是为了演说《无量寿经》,此经在说弥陀本愿,唯此本愿才是能拯救群萌的「真实之利」,此利是「为得大利」,是「无上功德」。虽然一生之中,说法四十五年,但一切经教都是方便教,唯此一经是真实教,此真实教已观时鉴机将之宣扬而出,已达成示现的目的,出世的本怀。故释尊于经前〈发起序〉所现之「五德现相」及经后〈流通分〉所现「皆已作之」的满足相,无非都是显示释尊达成本怀而庆喜、满足的心情,故此经又谓之《出世本怀经》。

八、无量寿经 有主有从

五种译本,虽然互有详略;分段对照,亦可更显微意;但仍应以「康僧铠」所译之《无量寿经》为主,而以其他四译为从,有主有从。即使后人有所会集,也不可直以会集本代替《无量寿经》,何以故?在此姑且以愿文略而言之:此经的根本意趣在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中以十八、十九、二十为「摄生三愿」,此三愿详明众生三种机类,「机」有三,故「愿」亦以三应之。此三愿文及其「成就文」,在康僧铠所译之《无量寿经》,非常简洁整严,文约而义丰,词畅而理圆,明朗爽口,易持易记;非其他四译所及。至于后人所会集之本,似不知此三愿的范畴,不知自力他力之微意,亦不知有其成就文及对应的关系;故会集之后,三愿混淆,愿文繁复,同时愿文与成就文不相应。

三愿之中,以第十八愿为根本,称为「愿王」。此愿与其成就文紧密不混乱的对应关系,若以表列出,便一目了然:

第十八愿(因愿)与成就文(果力)`对照表

简略提出上面几点,以《无量寿经》为主,而对照其他四译,以更进一步窥探佛陀的微言大意。

此对照本的经文句读及注脚是依据《大正大藏经》,右边数字也是《大正大藏经》的页码、段、行。

佛历二五三七年(一九九三)十月
释慧净 谨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