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释疑(三)

第11问:刚才听师父讲,《观经》的眼目就在「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称名定往生,但是,这种称名,它和有一种理论解释的,就是要称到什么样子才能获得不退,是否一样?请师父再把这两种称名具体的含义解释一下。

答:刚刚我没有说清楚,应该就「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这个「称名」再加以解释,以及有几种的称名、那几种称名的内涵、性质又是怎么个样子。

称名,分为自力的称名和他力的称名

自力的称名,就是一般通途的称名。什么是自力呢?也就是「他力中的自力」。「他力」就是指弥陀的救度,本来弥陀的救度是弥陀的力量,通通具备了,可是我们不晓得那个原理,以为阿弥陀佛虽然要救我们,可是他高高在上,远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低低地在这里顶礼,远远地在这里祈求。虽然要求往生,却认为必须积功累德,或累积称名的功夫、功德,这样回向才能与阿弥陀佛的救度相应。认为说「虽然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可是我们如果没有具备某种条件,是不能被救度的」,这是「他力中的自力」,以为阿弥陀佛是有条件的。这不是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的称名念佛。

他力的称名,就是第十八愿的称名念佛,就是真正的「乃至十念」的念佛,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解释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念佛。这种念佛,完完全全是没有条件的,完完全全是领受弥陀救度的念佛,念佛的本身没有盘算,没有筹量、计度。

如果认为「应该念到『事理一心』,不能『理一心』也要『事一心』,否则的话,至少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净念相继,这样的话,临终的时候就更有把握了。不然,现生如果没有那个功夫,临终怎么会有正念呢?所以,平时先培养『不乱』的功夫,等到临终,就会有正念,那个时候,佛就会来迎接,否则,临终没有正念,佛就不会来迎接⋯⋯」,这种就是自力的观念,这是完全不了解六字名号的原理、弥陀的救度。这种观念,等于是拿一把小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膛上。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意完全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十方众生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很少很少),阿弥陀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是把我们看成他自己,而且救度我们的功德已经完成好了,只求我们让他救,他怎么会给我们提出这种条件呢?

如果阿弥陀佛给我们立下某种条件的话,十方众生就不可能往生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智慧心中难道不知道,而会硬要立下某种条件吗?这是不可能的!

慈爱的爸妈,早年失去了最疼爱的幼子,现在发现了儿子的住所,这个儿子在那里受风受雨、受苦受难、三餐不济,慈爱的爸妈一看就心疼,所以,巴不得赶快把儿子接回家里,免除他的贫穷困苦。但是儿子一直愚痴,心性低劣,以为爸妈所拥有的荣华富贵,自己没有资格,要能够回去的话,起码要怎么样怎么样才能回去。所以,儿子在外面待久了,自会有一种卑劣的想法,不能体会父母的悲心,那样的话,就会使父母更加心疼。
所以,我们不接受弥陀的救度,对弥陀怀有的那一种观念,等于是拿一把小刀插在弥陀的胸膛上。那是一种自力的念佛心态。

他力的念佛一概不讲那一些,就是以我们本身这种根性去念佛,不管念得能一心、不能一心,都不管。因为,不是以这个为目标、为标准的,是领受弥陀的救度而去称念这句名号的,因为弥陀的功德宝珠在我们的心中,声声佛号念出来,都是这颗宝珠所放出的光明。并非这一声是这颗宝珠,那一声就不是了,不是的,声声都是这颗宝珠的光明。往生是这颗名号的宝珠使我们往生,而不是我们口中称念的功夫使我们往生。只是说:既然我们心中有弥陀名号的宝珠,我们就会时时刻刻流露出称名这个现象出来;虽然这样流露出来,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中并没有一种要累积功夫,或者要达到「事理一心」的那种观念,因为晓得自己是已经被阿弥陀佛救到的人了,已经是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了,现在的念佛,就是内心那一颗明珠所散发出来的光明,是自自然然的。

所以,善导大师在解释「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时候,他所解释的是:

  行住坐卧,
  不问时节久近,
  念念不舍。

我们在「行住坐卧」当中,这颗心是散乱的。因为是「行住坐卧」,并非只是静静地坐在蒲团上,在那里静坐念佛,而是行走的时候也念佛,站在那里也念佛,躺在那里也念佛,而且又说「不问时节久近」,不管你修行时间长短,念了一年,或者十年、二十年,「时节久近」,这个都不管,这个才是真正「乃至」的意义。

「乃至」就是:不管你是出家、在家,善人、恶人,男女,老少,智愚,贤不肖,这个都是「乃至」。如果不是「乃至」的话,阿弥陀佛如果限定说:「要出家发菩提心,乃至十念」,糟糕了,出家的人少,而且发菩提心,几个众生发得起来?但是「乃至」,连身份上也是「乃至」,数目上也是「乃至」,心情上、心理上也是「乃至」,所以这个「乃至」的含义非常的广。

因为有「乃至」两个字,使我们安心了。所以,我们的念佛就是这种「乃至十念」的称名念佛。而「乃至十念」的称名念佛,本来就已经领受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本愿之故啊。

这就是自力、他力念佛的不同意义。

第12问:师父能否解释一下法照大师「彼佛因中立弘誓」的偈子?

答:好!整偈是这样的: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这一首偈就是在解释第十八愿的。因为第十八愿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就是十方众生,那十方众生就包括得很广了,没有一个众生不在十方众生之内,为了表达这个意义,大师用这一首偈来解释。

「彼佛因中立弘誓」:「彼佛」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立下了四十八大愿,其中最弘广的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广度众生的。第十八愿说:「闻名念我总迎来。」

「闻名念我总迎来」:「念我」就是「乃至十念」,使「乃至十念」的众生往生极乐,是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说:「称我名号的人,如果不让他往生极乐世界,我就不成佛!」这就是「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谓「闻名念我总迎来」。

那么,就十方众生来讲是:

「不简贫穷将富贵」:「简」,简别,舍弃。不简别、不舍弃贫穷的人,而迎接富贵的人──不是重富贵轻贫贱的。「富贵」、「贫穷」,只要他称念弥陀名号,就通通救度;只要是信受弥陀救度的人,就通通往生,不分别的。

「不简下智与高才」:「下智」就是没有智慧、不认识字的人,愚痴、愚劣的人;「高才」即上根利器。上根利器也好,下根愚钝也好,都平等救度。

「不简多闻持净戒」:深入经藏、多闻的人,或者持戒清净的人,以及受戒而犯了戒,甚至罪恶多端的人,只要他回心的话,通通要救度。

「但使回心多念佛」:只要回心转意──「我以前所作的罪恶,原来是有果报的,不应该的,我错了」,那想要解除这种果报,怎么办?只有信顺弥陀的救度,所以叫做「回心」。此后多念佛,这个「多」就是「乃至十念」的「乃至」,此后有时间就只管称名

「能令瓦砾变成金」:「瓦砾」就是被人家遗弃的砖块、石头等东西。「瓦砾变成金」,所谓「变铁成金」、「转凡成圣」,就是只要你回心念佛,就能转凡成圣,就能变铁成金,也就是说必能往生成佛。本来轮回受苦受难的生命,现在往生去了,成为佛身了,超凡入圣,进入清净的、不污染的涅槃境界。

瓦砾与金,天差地别,回心念佛即可变铁成金,这就是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

第13问:《观经》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有一种解释将它解释成自性清净的佛性,请师父对这种解释开示一下。

答:自力修行的人,他不把极乐世界当成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不把阿弥陀佛当成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而是把他当作「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他认为清净的佛心,清净的当下,就是阿弥陀佛的本身,他清净的时候所看到的一切都没有苦乐、好坏、美丑等这些相对性的分别观念,那他当下就感觉到自己在净土里面了。这是修自力法门的人,以心中的佛性为弥陀,以心中的清净为极乐。「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理解为这种含义。

这种理解是唯识观,认为「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即使是极乐世界,即使是阿弥陀佛,也是从他心中所产生的,唯心的。那是自力的法门,必须依自己的力量来修成佛,在这娑婆世界修行,最终证悟佛果。他一旦证悟佛果的话,山河大地对他来讲,没有不是净土,都是净土,因为超越净与秽,哪有什么净土、秽土的分别?

但是净土宗不做这样的解释,我们始终是建立在「指方立相」上,极乐世界有方位,「从是西方」即是方位,阿弥陀佛有形象,唯指西方阿弥陀佛,所以称为「指方立相」。

当然,究竟来讲,极乐世界广大无边际,阿弥陀佛也没有形、没有色。可是,那是圣人的境界,我们不一定要去追求那个境界,我们只要追求有方有向、指方立相的净土的阿弥陀佛便可以,因为到了那里就自然能够证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意思是:是心念佛,是心是佛。这个「作」是作什么?就是念,对我们来讲就是称名念佛、信受弥陀救度,所以说「是心念佛」,这个「念」包含信与行,「是心念佛,是心是佛」。

不可以离开阿弥陀佛之外去寻求佛,去寻求见佛,如果那样的话,又是圣道门自力的范畴了。

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是心念佛,是心是佛」。

第14问:请师父解释一下「实相身」与「为物身」。

答:你即使不知道「实相身」是什么、「为物身」是什么,可是你只要相信弥陀的救度,那就在里边了。

只要相信弥陀救度、称念弥陀名号,就像刚刚所讲的,「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去念念称名,那实相身、为物身就在里边了。

若简单解释,「为物身」就是救度众生之身,「实相身」就是成佛之身。

实相身是从阿弥陀佛的自利圆满方面来讲的,如果自己自利成佛的话,那取正觉了,成就实相身了,必能使众生往生,所以,同时又是为物身。

实相身是就自己自利圆满来讲,这个自利圆满并不是为了自利,阿弥陀佛不是为了自己本身,阿弥陀佛之所以成佛,是为了救度众生的。所以,为物身是从「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利他圆满来讲的,是这样的。

实相身是从弥陀本身来讲,是弥陀的自利;为物身是从救度众生方面来讲,是弥陀的利他。

实相身、为物身都是指阿弥陀佛,也就是指报身。因为这两个都是由于法藏菩萨发下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成就了,就成就了阿弥陀佛。所以,实相身成就了,为物身也达到了,这个叫报身,叫做阿弥陀佛,也叫做无碍光如来。唯有成就了实相身、成就了为物身,才成为阿弥陀佛。

所以,要成为十方诸佛的那一种佛,还比较容易(当然,成佛都是困难的,不过,与阿弥陀佛的愿比较起来,都是容易的),而要成为实相身、为物身的阿弥陀佛就不容易,为什么?因为为物身就是救度众生之身,这个救度众生之身,就是救度十方众生到极乐世界成佛之身,这种身不完成就不能成佛。也就是说,十方众生有一个众生阿弥陀佛没有力量救他,那么,阿弥陀佛就还不能成佛。岂不是等于说,成就十方三世的任何一佛都还容易,可是成就实相身、为物身之阿弥陀佛就不容易?

当然,十方诸佛都发愿度众生,可是阿弥陀佛的愿是超世愿,超越十方三世诸佛之愿。也就是说:十方众生,有的众生其他的佛能度,像我们沉沦在娑婆世界的众生,由于贪瞋痴很深重,十方诸佛都不能救度,所以,只好摇首叹气,无可奈何离开了。唯有阿弥陀佛,他不放弃,他为我们发愿,修行功德来承担我们的罪业,来偿还我们的罪业,使我们能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才是实相身、为物身的佛,唯有他才有救度十方众生的「超世愿」,所以,十方三世诸佛之中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我们就没有得救的机缘。不靠阿弥陀佛的话,我们只有继续沉沦了。

实相身、为物身,我们只是稍微理解的知道了,真正要去体悟实相、体悟为物的话,那是佛的境界啊。所以,不管我们知道或不知道,你就这样做,不知道、不求当中功德自然就来到了。其中的原理,说深奥非常的深奥,无底的深奥,所以,我们只能领受简单容易就可以称念的名号,我们就去称名。

第15问:请问师父,信顺佛的教导,称名念佛,如实修行是什么样子,有没有规定?

答: 对往生没有怀疑,对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怀疑,那个就是如实称名。无疑的念佛,就是如实修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