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立信,以行满愿
一、 信之文
《观经疏》「二种深信」之文(《圣教集》647页)
: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二、 信、行之文
《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圣教集》859页)
: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往生礼赞》「二种深信」之文(《圣教集》855页)
:
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
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
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三、 信、愿、行之文
《观经疏》〈玄义分〉(《圣教集》466页)
: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四、 愿、行之文
⒈《观经疏》〈玄义分〉(《圣教集》484页)
: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⒉《观念法门》(《圣教集》834页)
: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
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⒊《观念法门》「造罪回心」之文(《圣教集》840页)
: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五、 行之文
⒈《观经疏》「弘愿文」(《圣教集》459页)
: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⒉《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
之文(《圣教集》710页)
:
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⒊《观念法门》「三辈专念」文(《圣教集》835页)
: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⒋《观经疏》「六字释」之文(《圣教集》483页)
: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⒌《观经疏》「唯明专念」之文(《圣教集》615页)
: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⒍《往生礼赞》(《圣教集》915页)
: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⒎《观经疏》〈玄义分〉(《圣教集》483页)
:
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⒏《观经疏》「不问罪福」之文(《圣教集》652页)
: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⒐《观经疏》「正定业」之文(《圣教集》653页)
: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
⒑《往生礼赞》「念佛必生」之文(《圣教集》916页)
: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⒒《往生礼赞》「百即百生」文(《圣教集》860页)
: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⒓《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圣教集》663页)
: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