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三辈,归于念佛
《大经》「三辈」之意,在说三机一法,亦即三机归入一法。上辈、中辈、下辈之根性不同,若欲往生,皆需「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之念佛一法,而得往生。善导大师于《观念法门》( 《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五四页)
解释「三辈文」而言:「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
可知,说三辈不在三辈本身,说三辈亦只为强调第十八愿之念佛得往生而说,非强调三辈之诸行得往生而说。所谓「一向」,显示不兼余行,上辈虽先说余行,后云「一向专念」,亦可知乃为引导余行归于「一向专念」;三辈之业,各有不同,然皆通言「一向专念」,亦显示三辈「只要念佛」,故言「一向专念」;否则,「一向」、「专念」之言,如何解释?
是故,《大经》「付嘱文」,不付嘱三辈之诸善,而唯付嘱念佛之一行,并赞此一行是「大利无上功德」。念佛既具大利无上功德,则此外尚有何不足,而须待他求?
又,《大经》「胎化段」言:「明信佛智
(信念佛得往生,即是「明信佛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
(信念佛必生弥陀净土而念佛之意。念佛能得大利无上功德,即是「作诸功德」之意),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
又言:「于此诸智
(佛智等),疑惑不信
(不信念佛必得往生),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以修诸功德,回向愿生),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
」
由「胎化段」之文,可知念佛生「报土」(化生)
,诸行生「化土」(胎生)
。
观经三行,为归念佛
《观经》具说「定善」、「散善」、「念佛」之三行,普逗众机,至经末则独标念佛之一行,喻芬陀利华,而言:「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并搁置定散二行,唯嘱「念佛」之一行,而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唯嘱「持无量寿佛名」,不嘱「观无量寿佛像」。
善导大师释此而言: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可知,虽说「定散」二善,真意不在定散二善本身,说定散二善乃为引导定散二善,唯归「本愿称名」之念佛一行而说定散二善。
亦知:本愿称名念佛,超胜定散二善,本愿称名念佛之果,亦超胜定散二善三辈九品之果。本愿称名念佛,生于报土,报土无有品位阶级。
又,法然上人《选择集》(《法然上人全集》第九七页)
言:
随他之前,虽暂开定散门,随自之后,还闭定散门;一开以后,永不闭者,唯是念佛一门。
弥陀本愿,释尊付嘱,意在此矣,行者应知。
小经一行,唯说念佛
《小经》唯言「执持名号」之称名念佛一行,以显示唯有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说此念佛之外,不说诸行。
又,十方诸佛,亦共同证明,共同赞叹,共同护念,以启众生念佛之信心。
净土三经之中,《小经》唯说念佛不说余行之故,被指为净土三经之「结经」(结论之经)
。
大观两经,虽说诸行,意在念佛
问:大观两经,何故兼说诸行,不单说念佛一行?
答:《大经》三辈之意,乃为引导诸行归于念佛而说诸行,如《选择集》第四所明。《观经》说定散,乃为显示念佛超过余善,若无定散,何显念佛独秀;并以之引导定散诸行归于「本愿称名」之念佛一行。又下品下生之五逆重罪,余行不堪,唯有念佛之力,堪能灭此重罪,故为极恶最下之人,说此极善最上之法,非谓念佛生于下品。前已显明念佛之果,超胜定散九品之果。
可知,大观两经之三辈九品,兼说余善诸行,乃为显明念佛功超余善诸行,以引导余善诸行,归于念佛一行。故《大经》独明念佛是无上功德,并以之付嘱弥勒菩萨。《观经》独标念佛是芬陀利华,并以之付嘱阿难尊者。《小经》独举执持名号是多善根福德,而由十方诸佛证诚、流通。
三经目的,唯在念佛,余行非比
是故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第二〇五页)
言: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