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往生的前提是求生心切?

问:念佛往生的前提就是求生心切,所以平时有口无心的念佛并不能决定往生,或者说不能决定活着往生,也无论一天念多少声?

答:

这个问题说得比较模糊,因为语言表达不那么精准。他大概想说的是,如果你平时有口无心地念佛,这个没有心就是说没有愿生心,或者愿生心不切,他觉得像韦提希夫人这样求生心切,念佛往生就一定,如果只是有口无心念佛,可能不能决定往生,这个有道理。这里的有口无心要把它分清楚,如果是没有信愿的,念一句两句的,当然就不能决定往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已经是决定愿往生的人,但是他是习惯性的,他念佛,口中在念佛,心里并没有明确的记忆和思维,这种一般的散散念也叫有口无心。但是这种念佛和那种没有愿生心的就不一样,他是习惯性的散念,比如我们念佛成习惯,有些莲友,他到哪去,嘴巴总是在动在念佛,他脑袋可能还在想别的事,但是这种念佛是不一样的,这是他前提上,根本是有愿生心,他才养成这样的习惯,所以他这样也是往生决定。然后他说无论一天念多少声佛,有口无心,不论你一天念多少声,这个话就有讲究了。如果有口无心,真的没有愿生心,他不可能一天念很多声,他可能念三五声,甚至十天八天念一两声;如果他一天念佛形成习惯,几千上万,两三万,那是肯定的,这种就有口有心了。即使没有心,也是有这样一个在我们表面看起来有口无心,他如果形成这样一个习惯性的念佛,能靠名号自然运作的力量,也肯定往生,不用怀疑。一般情况下,像韦提希夫人就是厌苦欣净,厌离苦恼逼迫,欣求净土无忧,决定愿生净土,这是一般的心理状态,这最后都要归结在一向专念,念念不舍,这是往生正定业。

接下来第四方面,他说到念佛人平时念佛应该是为了感召众生信佛念佛,为了幽冥界的众生助念,而不是为自己灭罪往生而念。这种观念也不够准确,念佛就是为了自己的往生,这是根本的。第十八愿就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成就文说:「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所以我们念佛,都是为了愿生而念的,这是根本。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发广大心说,我要帮助其他人,为别人回向,那是可以的。

(摘自 jingzong18【微信问答】)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