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注》告诉了我们什么(六):我们大都忽略了它

很多学佛人在学法过程中,没有深刻领会佛法是和我们如何交集的这一实质,不知道佛法是什么法,因而在学佛中外相做得很好,但是忽略了自我内心的调摄和取向。

《往生论注》: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岂非有碍耶?答曰: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云洪澍(zhu),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也。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碍光,那么这种无量的光明能照十方世界国土都无所障碍,此间众生为何不能蒙阿弥陀佛的光照耀呢?而光照耀不到,岂不是有障碍了吗?昙鸾大师回答说:对于有障碍的众生来说,不是弥陀之光被障碍了。比如太阳光,能够周全四天下,但是盲人却看不到,不是阳光照耀不到啊。又比如浓云下雨,顽石怎么能被润泽呢?不是雨水不润石头也!

《论注》这番话告诉了我们佛法是心法和因缘法的道理。我们怎么理解佛法是心法和因缘法呢?《华严经》言“万法唯心造”,这句经文最好地诠释了心法是宇宙实相之基,也是佛法之本源。这句经文纠正了所有人自以为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如果用唯物主义世界观来理解佛法,那么一定会南辕北辙,也难以理解佛经中立足于唯心之上的法义意涵,佛法是心法与因缘法这一点我们大都忽略了它。

心念的动静予夺、交错取向是我们能否与佛法发生交集之因缘。

比如当今虽然是末法时期,佛法还摆在那里,并未消失,互联网的便利,使得任何经文都能在网上搜寻到,也能在网上听到众多师父的讲法。但是,假如一个人不信佛,就算佛法摆在那里,也不会去学,去看,终不能得到佛法的滋润,因为没有信佛的因缘和信佛之心。这就是雨水无法滋润顽石,谁的错?当然是顽石,我们不信佛就是那个顽石。

同样,一个佛弟子虽然信佛,却不相信念佛能成佛,那么也就不可能听得进去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也不可能依祖师传承的究竟求法。因为此类众生的大乘善根根机还不成熟,还在人天境界中徘徊,没有因缘与智慧信受弥陀救度。“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经如是说,凡夫非如是做,心念障碍着佛光的摄取,佛之光明无法照耀凡夫内心我执深重的黑暗世界,所以是“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这一切一切都是因缘的不成熟和我们的“心念”取向在起作用。

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怎么放下了屠刀,就能立地成佛了呢?成佛也太容易了吧!这就是“心法”所能如实变换的境界所至。当造恶的心弃恶转善,再行转变为愿生西方极乐的心,也就转变为成佛的心。心念的转变再遇阿弥陀佛的增上愿力,以至得果就变得非常不可思议了。

当我们将念佛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希望他们能蒙弥陀救度,离苦得乐,我们做什么了?没有轰轰烈烈的行动,只不过是心念的回转,将念佛功德与他罢了!

当凡夫悟后起修,修菩萨道,为何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为何?心念是也!

《论注》言菩萨有功德,一念遍至德和不动遍至德。“德”乃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也。为何一念遍至?无有先后,一念一时遍至十方法界。何为不动遍至?此身不动,心念依然遍至十方法界!心之所作,心力强大焉。

我们看第十八愿中的“欲生我国”,指的是什么?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对众生翘首以盼、垂手相迎,我们众生心念愿生极乐,心驰神往,就是把我们的手与阿弥陀佛的佛手相接。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天亲菩萨的愿生心,是不是有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般的真实愿往生之义啊!可见“心念”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地重要。我们必须要真正地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欲生我国”,后面才是“乃是十念”的念佛行持。心念的指向如果没有,我们念佛祈求人天福报,借助佛号调摄自心,以得清净,到头来就会陷入杂修杂行无法出离的怪圈,莲花就无根。也就如善导大师所说,往生“百中难得一二,千中难得三五”。

这也就是修诸功德回向求往生必须具足三心的道理。心念的我执虚妄,口是心非,愿生心不强,或者没有,行持一定不专,怎么能具足至诚心、深心与回向发愿之心呢?而一个没有真正愿生心的人,又怎么能够往生呢?心念的骄慢或者至心信受,是佛法润泽心田与否和救度与否的前提,这就是心法!

所以我们学佛,要谨记佛法以心法为要。或得或失,一切随心!

佛成 居士
2020-06-14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