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香港《温暖人间》专访
1问:你的著作很多都在弘扬善导大师的思想,为什么?
答:是的,我们专门弘扬善导大师思想。历代推行净土宗的有不少都是天台宗的,像宗晓法师、志磐法师,他们不会从法脉的角度来看,所以净土宗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一脉相承的关系,这样就有所不足。譬如说到天台宗,毫无疑问便想到隋朝智者大师,以他为标准;禅宗便以六祖为旗帜性人物。如果没有旗帜,这个宗派、这个法门就不能凸显。那么净土宗的旗帜人物是哪一位呢?不可能十三位、十五位祖师都是旗帜,谁能担当净土宗这面旗帜?只有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是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又是净土宗的集大成者,他不管在证悟上,还是对理论的贡献、度化众生的能力、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所受的崇仰,都堪称为弥陀化身。他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净土宗信徒心中也有一定地位,所以称得上是旗帜人物。
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出此问题?因为在历史上,他虽然备受尊敬,但在中国却没有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直至一百年前,杨仁山居士从日本把善导大师的著作请了回来,我们才发现原来善导大师的理论如此完整,与这个时代众生的根器如此接近。
一般我们不谈圣道门,因为很难;如果根据一般的概念,要念佛修行功夫达到某个程度,才可以往生净土,净土宗也不容易成就。但以善导大师的理论,则往生净土人人有分,只要专心念佛,靠着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愿意让佛救,就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了。靠自己不行,靠佛力就可以。
这个年代的人,较容易理解他力,譬如从香港到北京,靠自己走路,要走到哪一天?但坐飞机很快就到了。坐飞机、动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都明显是他力。善导大师讲,靠着弥陀的愿力,我们所有人,不管居士、法师,能修行、不能修行,有智慧、没有智慧,出家长、出家短,通通可以平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门真正大开,真正大慈大悲,真正大愿大力,所以净土法门真正是这个时代众生的需要。
2问: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是否就要靠他力了?
答:是的,是他力、本愿力。这个他力是指阿弥陀佛的力量。
3问: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是否就要靠他力了?这样说,净土的修行方法岂非与基督教的教理类似,都是强调救赎?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是靠阿弥陀佛救赎的力量,世间的人在平常生活中需要以怎样的善行来配合呢?
答:在形式上,乍听起来,靠他力救度的净土宗和基督教之间好像是类同,但本质上是有差别的,差别大概有几点:
第一,净土宗信仰毕竟是在佛教系统内,教理上是以缘起论为基础,不是创世论。就像我们信仰阿弥陀佛,他的净土缘起于他的清净业力,所以他的净土是乐土,在那里可以自然成佛,自由自在,是缘起观的。这是根本上的区别。
具体的,在信仰上也有不同。目标不一样,我们信仰的是阿弥陀佛,基督教信仰的是上帝、耶稣;他们靠上帝的力量上天堂,我们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求生西方,究竟成佛。
另外,在修行方法上,净土宗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有没有信仰、是否已皈依也不重要,只要念阿弥陀佛,当下佛的光明就会照亮。阿弥陀佛是一切众生平等救度的,佛性平等,无有差别。甚至我们造了罪,毁谤了佛法,到了地狱之后,千劫万劫不能超生,但佛可以去救我们出来,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彻底救度。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其他宗教可以衡量的。
救度总是让人感动的,不管是哪一个宗教的救度,它总能给人某种安慰,这是宗教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在所有的救度当中,唯有阿弥陀佛的救度最平等,没有任何条件,最方便,最彻底,最究竟,就算你堕落到地狱中,也不会把你遗漏,直至你圆满成佛,无量光寿,与阿弥陀佛一样平等光寿。
第二个问题,若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否可以不行善了。这可以分两方面来说。
- 一、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上。弥陀是没有善恶分别的,佛是无我的,善恶分别是众生的事情,这是人的标准,不是佛的标准。若以佛的标准来说,我们通通都是恶的,没有善的;以人的标准来说,孝养父母为善,违逆父母是恶。真正的佛法,从佛性方面来说,它是超越善恶的,是纯的,正如《心经》说的「不垢不净」。真理是绝对性的概念,超越了人间善恶分别的思维。阿弥陀佛的佛性平等当然不会像人一样,分别哪个善、哪个恶,善的就喜欢,恶的就排斥,因为他知道我们是苦恼的众生。我们为什么会苦恼?因为作了恶。就算行善,也是苦恼的众生。行善,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布施持戒等等,将来会生天,生天后将来还是会堕落,要轮回。所以,从佛眼来看,我们都是轮回的苦众生,善生天,恶堕落,都是短暂的时间,从佛的角度来看,我们太可怜了。所以他不分别善恶,通通救度。在佛这方面,显示了佛的慈悲。
-
二、站在佛弟子的立场上。对信佛的人来说,我们还是「要」行善积德,还是「会」行善积德。
「要」和「会」是什么意思呢?「要」是我们提倡自我的要求,这是人间善法,佛弟子的基本要求。对我们本身也有好处,行善便有好报,为恶便有恶报,这是因果法则,是佛教导我们的。身为佛弟子,我们要护法,若行为不善,便不像个佛弟子,人家会因为我们的行为而不信佛教,便给佛门抹黑,所以我们要行善积德;另一方面也「会」自然而然地行善积德。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慈悲来到我们心中,我们感染到佛的慈悲,内心一定会有惭愧感,会生柔软心,会自动、主动地行善积德,而且做得再多也不会嫌多,只会嫌少。会想:「我这样卑劣,这样差,佛还救了我,我多多少少也要为众生奉献一点。像我们这样差,佛也将整个极乐世界布施给了我们;我现在有五百元,别人在那里挨饿受冻,我也拿出两三百给他吧!」
我们受到了佛的布施,才有力量布施他人,我们得到佛的爱心,才有爱心给别人。
我们平常为什么不能爱别人?因为我们内心没有爱。为什么人间需要爱?因为大家都是爱的饥渴者。阿弥陀佛是大爱,大慈大悲,可以满足所有人,像大海水一样,众生再渴也能灌饱。我们被弥陀的爱感染、感动,我们就有力量,就有温暖。我们穿得暖暖的,才可以脱下衣服给别人穿;我们吃得饱饱的,才可以拿食物给别人吃。所以阿弥陀佛给我们救度,给我们的道粮、灵粮、精神粮食、法身慧命的粮食特别饱足,我们得到了,就自然而然地、踊跃地、毫无顾忌地,很勇敢、很有力量地来爱这个世间的人,来行善积德。
有人担心说:「不要把弥陀的救度说得那么彻底,要不然就没有人去行善积德了,可能会放纵造罪了。」你问他会不会,他回答说「我是不会的」,你不会,为什么别人就会?难道你比别人高尚吗?这个想法是不道德的,这是预先定罪。是你把自己看得高,把别人看得很低劣,不应该这样看。一万个人中也许会有那么一个半个那样想,但总不能为了那一个半个就把法门关起来,没有必要那么担心。弥陀的救度是在佛性里唤醒我们,如果我们的佛性被唤醒了,绝对会爱众生,绝对会行善积德。
所以,弥陀的救度不但要讲,而且要讲得更彻底。误解,一方面是因为讲得不够彻底,另外是听的人不明白。怎么办?要正确地把弥陀的慈悲讲得更彻底,反复地讲,让他明白。
4问:佛教是说缘起,净土讲求他力,与缘起不是有矛盾吗?
答:不矛盾。就是因为缘起,我们才靠阿弥陀佛,缘起并非孤立的,而是互相的。我们念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发了大愿要救度我们,这是他的缘;他的缘,起了我们念佛的心,叫缘起。缘不一定是起源于我们,也可以是对方的,看谁的力量大。若我们跟佛比,佛的力量比我们大,是他发起这个缘起,如果我们的力量比佛大,就是我们发起这个缘起。譬如我造罪,要堕地狱,是我的缘使我下地狱,但这个缘是会改变的,不然不叫缘起。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会改变的。如果这个缘不是遇到佛力,你就可能堕落地狱。但你若是遇上了阿弥陀佛这个缘,他的缘把你救度了,借着他的缘你便可以离开地狱,这就是缘起。
5问:菩提留支来自印度,净土宗阿弥陀佛有他的缘起,可以在缘起的经典中找到根据吗?净土宗有没有传承?
答:小乘佛教没有说他方净土,早期经典也没说。有人甚至说大乘非佛说,但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不认可,我们相信大乘经典是佛说的。
第一,大乘佛教的教理、境界、智慧圆满,毫无疑问超过小乘佛教,若说这些经典不是佛说的,那谁能超过佛说出这些道理?如果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的,小乘经典更不是佛说的了。能说出这样境界、智慧圆满的,如果他不是佛又会是谁?他才是一切智者,才是圆满的佛陀,不管慈悲、理论、智慧,都是顶级的。不能因为小乘佛教没有把这些讲得很清楚就加以否定,有人说这些不是佛说,其实是不是佛说可根据三法印来判断。
大乘佛教不可思议的境界,不能以这世间的考据学或以人的思维来衡量;因为佛的境界超越时空,本来就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若以人的思维概念来衡量,往往会弄错。所以,以考据学不能判断。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考据?即使其他宗教的上帝,你怎么考据?这方面信就信了,不信也没有办法。我们可以用种子发芽的过程来比喻,如果说种子里有一棵树你会相信吗?你看不到,便说没有,但是大树成长的资讯、密码、基因、程式都包含在种子里。原始佛教就是这颗种子,虽然不能在种子里看见阿弥陀佛、药师佛等大乘教义,但只要深入研究,里面都有大乘的义理,对佛陀的尊重,对愿力的崇拜、信仰,对佛陀过去世的本生故事等,它都以种子的方式存在;一旦种子成了树,难道说它就不是当时那颗种子了吗?我们不能把佛教局限于原始佛教的几部小乘经典中,说后面的就不是佛教。这是我的理解。
另一个问题,什么是传承?传承关系就像奥运的火炬接力,我跑到这里,你接下火炬,下段交给你,你拿火炬一个一个接下去,没有改变的,这就叫传承。我们传承的是法义,譬如昙鸾大师是怎样弘扬弥陀的救度、怎样弘扬净土宗,他的理论思想,道绰大师接受了;上面传,下面承,道绰大师接受之后交给善导大师,把阿弥陀佛救度的思想一个一个传下去,这叫传承。
我们中国净土宗有十五位祖师,其实有明确法脉传承关系的,是昙鸾、道绰、善导、承远、法照、少康,隋唐以来这几位祖师的传承关系很明确,少康大师之后是永明大师,传承关系就稍稍变味了。永明大师是禅宗的大德,在净土宗也很了不起,着有一百卷的《宗镜录》,但净土宗方面的言论思想跟善导大师法脉还是有差距的。后面的蕅益、莲池大师跟善导大师也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传承不够清澈。所以,我们讲以善导大师为旗帜,就是要把传承关系梳理得比较清澈,对整个净土宗的弘扬,对众生的修学,都有一个标准,所以我们提倡以善导大师为旗帜、领导。
其他与善导大师相冲突的思想,我们认为是方便说——我们也不是要对前人批评,他们有他们的历史因缘,作为针对当时众生根机的方便诱导,所以跟善导大师不一样。譬如说,天台宗讲四土往生,善导大师则说报土往生,我们就以善导大师为主,别的就作为方便,那就不用起争执了,净土宗可以统一、圆满。
6问:《佛说阿弥陀经》提及的「一心不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及「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到底是什么意思?一般的解释跟您讲的好像有点不一样。
答:是的,不一样。「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经的一句话,张三这么理解,李四那么理解,到底谁正确呢?所以要有一个标准。那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怎么理解,我们以他为标准,而且他的教法也都是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
譬如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一般人看到之后,便会说「没有行善积德就不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积极布施,行善积德」,不是这个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你怎么修行,要到达极乐净土那样高妙的境界,你都是少善根,你根本不够资格。就像一个老百姓一样,不管再怎样努力,要进中南海也不行,那不是你的境界。
那什么是「善根福德因缘」呢?下面就讲了「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这句名号,它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的结晶,这句名号才是真正的多善根福德因缘,要靠这句名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像刚才的譬喻,如果到中南海,总书记给你发个名片,签上字,邀请你,你有这个名片不就够了吗?那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给你签的名片,你拿着这个到极乐世界去,谁敢挡你?这才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这是善导大师解释的,他说:「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就是说,我们所修行的,叫作随缘杂善,叫作杂毒之善,都是少善根,不能往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那么最重要的多善根福德的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教我们专修念佛,这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而且要专复专,用「专复专」这三个字来解释「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如果依据禅宗的解释,那就很复杂,很艰难。我当时听到别人解释的「一心不乱」,就被吓得全都乱了。因为根本做不到,要「理一心不乱」,要「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阿罗汉的境界,理一心不乱是登地菩萨的境界,我们连谈都不必谈。只有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心不乱」,是易行道,很简单,就是专心念佛,不杂行杂修。「不乱」是不杂乱,不离开净土弥陀法门去修别的法门,或者念这个咒,念那部经;心中也不动乱,不会听到别人一讲就怀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恐怕不行吧?」不动乱、不杂乱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动摇,一行不杂乱,就是一心一行,一心一意靠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称这句名号,知道我这样就是被阿弥陀佛救定了,我肯定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点不动乱,心一点不乱,不慌乱。为什么不慌乱?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有分,有阿弥陀佛保证,就不慌了;既然不慌,就不动乱了,不会别人一讲,心里就动了;既然不动乱,就不会杂乱了,就不会这个好去修这个,那个好去修那个,而只会一心一意:这就是一心不乱。很简单,很自然,也非常符合念佛人的心意。
关于「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大家必须将经文看明白,很多人没把经文读明白。经文这样说的,「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是一个时间段,「若一日⋯⋯若七日」是平常的时间段,平常一心念佛不杂乱,直到临终。临终这一结果就显现出来了:「其人临命终时」,没讲有修行没修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个时候,佛自然显现,因为你平常一心念佛,临终时佛就现前,这是第二个时间段。第三个时间段:「是人终时,心不颠倒」,是人命终了,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命终的?心不颠倒。这是给你的一个保证,从临命终开始,这都是佛保证你的,不是你自己修来的,所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这是很简单、很自然的。
所以,《无量寿经》第十九愿「临终来迎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方众生发菩提心,愿意往生我的极乐世界,修行念佛,我保证你临终时来迎接你!」念佛是众生的事,剩下的就是阿弥陀佛的事。如果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没来接引,他就不成佛,因为他失约了。所以,佛保证我们,发誓在我们临终时会来接引。是佛来兑现誓言接引我们,不是我们证得的。所以,佛一来现前,佛力加持,在《阿弥陀经》玄奘大师的译本中说,因为佛的慈心加佑,而一心不乱,因为佛一来现前,他的光明磁场马上令恐慌的心消除,我们的心就自然清净、清凉、安慰、光明、法喜、自在,所以「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不可能处在颠倒当中。历代祖师都是这么解释的。像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善导大师的《法事赞》,包括印光大师,这就是所谓法脉的传承。不依祖师的解释,就会偏离。
7问:香港的医院不准家属在医院里助念,很多信众怕往生的时候没有人给他助念,怕去不到极乐净土,但是以你刚才的解释,好像不用担心,是吗?
答:不用担心,一点都不用担心。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不认识这个法门,就觉得临终的时候没有人在旁边念佛,就不能去了。因为阿弥陀佛保证,即使没有人来念,如果在大树林里边,一个人死掉了,天不知地不知,人不知鬼不知,佛知道,他会带领诸多大菩萨浩浩荡荡接引你到净土。助念是我们这个世间佛友、亲友送他一程,这是我们的善意、好意,作为万全之策,怕他万一退心了。
但是对于我来讲,根本就不需要你们助念。为什么?因为我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已经定到底了。佛知道有的人有助念的因缘,有的人没有助念的因缘,那怎么办?像马来西亚的飞机失事了,如果我坐在飞机里头,虽然飞机解体了,但是我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在那时候,你能找到人助念吗?失联了。许多因缘情况下是没有人助念的,所以佛才发愿在我们临终的时候来迎接我们。
不了解这个法门,才会担心。净土门有四个字——「平生业成」,不是等待临终的时候才往生成就,而是我们平常的时候往生之业已经成就了。就像饭早就煮好了,放在锅里,你盛来就吃,而不是说你打板的时候才揭开锅看熟了没有。是先煮好了放锅里的。
又譬如我们乘船过海,九点发船,但我们八点半就坐在船上,这不就稳当了吗?即使我们睡着了,还是会到岸的。怕就怕我们没有上船,还在岸上。九点要开船,八点五十九分还没上船,这时候就要有人推一把,船开动便可以到达彼岸。所以,什么样的人需要临终助念?是没有靠上阿弥陀佛大愿船的人,他还在岸上,这时候要靠助念的人推他一把,上这艘船。我们平常念佛就是靠着阿弥陀佛,上了阿弥陀佛的愿船,不存在临终助不助念的问题。所以,如果怕临终出故障的话,那现在就要靠到阿弥陀佛的船。
8问:某人念阿弥陀佛,但不表示他就相信阿弥陀佛,这也不能保障他在临终时不生颠倒或一心不乱。但是法师的解释似乎是,有人哪怕只称一句「阿弥陀佛」,他都可以往生。
答:对,我们讲法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相信这一点,哪里有怀疑,就要破斥哪里。不信的原因在哪里?我们是不相信佛的保证吗?但佛会讲假话吗?我们世间的有德之人尚且不讲假话、不失约,佛会失约吗?佛的保证会虚假吗?佛陀说,你念佛求生净土,若不往生净土,他是不会成佛的。他要再修行,修行到只要我们称念他的名号,就能到西方去。现在他已经成佛了,请我们相信他。
所以,我们跟别人讲法,就是让别人相信阿弥陀佛不会讲假话骗人。如果我们觉得佛要骗人的话,那么就不要念佛。既然我们要念佛,总要相信佛陀不会骗我们,否则干吗要念佛。我们不相信佛,是因为我们心里总有点信不过,那是因为我们是凡夫,以凡夫之心测度佛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我们的问题。因此,我们讲法就是要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让大家的心不至于那么狭小。「佛陀真的那么慈悲吗?我那么大的罪过,他会救度我吗?我真的救得了吗?万一我临终的时候迷糊了,我可以去净土吗?」这是我们心中的疑问。但是这些疑问通通已经解决了。
或许你还是不放心,那没关系,如果有时间你可以一个一个地问,我也可以一个一个地回答,绝对可以破除所有的疑问,没有问题是破不了的,就怕不问。就像光明,没有黑暗它破不了。光明要破黑暗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光明一照,黑暗就破了。佛的光明一样破我们的黑暗,没有问题,就怕我们不打开窗。只要心一打开,没有问题是不破的。
9问:龙树菩萨说求佛道的方式有易行道和难行道,依据众生根性,概括成信行人和法行人,令人好奇的是到底有没有纯粹的他力呢?
答:龙树菩萨是八宗共祖,他的著作里,有关净土的就是《易行品》,他在里头把菩萨道分成两种:易行道和难行道。易行道就是称名的方法,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名,所以他说:「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因为龙树在这一品要解决怎样达到不退转,「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称阿弥陀佛的名号,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愿、自觉、自动归命阿弥陀佛;「即入必定」,现在可以定下来,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不会再退转了,那我们还没有修行呀,为什么会不退转?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加持我们,所以我们才不会退下去。
现在我们念阿弥陀佛,他说「即入必定」,立即就入必定的位置,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称佛名号,佛的所有功德,称名号者也会得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故常应忆念」,所以应该要经常念阿弥陀佛。
这是龙树菩萨对难行道和易行道的分析,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净土门为什么称为「易行道」,因为太容易了,容易到什么程度?容易到任何人只要念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它才叫易行道。「若人念我」意思是「只要是人,只要他称念我的名号」,这并没有限定哪一种人,所有的人都易行,它才叫作「易行道」,没有限定是哪一种人。换句话说,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的,即使是一辈子没修行,到临终称名念佛也可以。这种临终才念佛的,哪来的事理一心不乱?一点都没有,乱得不得了,但是他只要口中念出佛便可以了,那时候他称名自归的心是有的。他只要生起一种「我要让佛救度」的心,然后念「阿弥陀佛」便可以了。
甚至是在什么情况下念阿弥陀佛呢?《观无量寿经》中说的「苦逼十念」,经文是这么说的:「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这个「念」和「称」是不同的词,临终的苦恼是逼迫的,心中要念佛,但是没法念,一时记不起来,也已经没法念起来了,失去了忆念的功能。所以,善知识跟他说:「你如果没有心力念(因为忆念是要靠心的)
,应口称阿弥陀佛。」心中虽不能忆念,但是嘴巴上称名,这就是所谓「有口无心」,就能往生。这是《观经》的经文,如果不能念彼佛,应该称无量寿。「称」就是口称,也就是所谓「有口无心」的念佛。当然,他不是完全没有心,归心和求救的心是有的,只是忆念的心力没有了,这样也可以往生。这样靠谁的力量呢?这不是完全靠佛的力量吗?
我们再看生活当中的例子,坐在飞机上是靠我们的力量吗?是不是完全靠飞机的力量呢?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有口无心地念一声佛号,从此之后不再念都可以往生。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成一种习惯,念佛是一辈子的。因为大部分一辈子念佛的人都是有信心的,就是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但是有些人是不知道信心的,哪种人呢?比方说弱智的人,弱智的人是搞不清楚的。我在蓝田遇到过一个弱智的人,我断定他一定可以往生。他很喜欢念佛,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因为他弱智。他虽然弱智,可是他知道谁对他好、谁爱他。他一到寺院来,我们都会拿东西给他吃。他也没别的要求,只要吃饱就行了。冬天很冷的时候,我们就给他衣服穿,寺院中的法师们对他都很好。所以,他很喜欢到寺院来。他傻乎乎的,只会一句「阿弥陀佛」。我特别喜欢他,因为他的眼睛特别柔和,很干净。他每天早晨都会在终南山下的那条公路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很大声。那时我们在上殿,我特别感动,觉得这真的是阿弥陀佛的示现,他念很长的时间,至少有一个小时。他的念佛有信心和愿心吗?他只是一种习惯,因为他根本就听不懂什么是阿弥陀佛,也听不懂教理。我断定他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他将念佛变成一种习惯。
另外,大家可能也听说过鹦鹉往生的故事。主人念「阿弥陀佛」,它也念「阿弥陀佛」,它也可以往生,但是它有什么信愿吗?它也没听经。这也是将念佛养成一种习惯。
在斯里兰卡的一个岛上,居民世世代代都是捕鱼的。有一次他们出海捕鱼,发现一种很特别的鱼,这些鱼会发出「阿弥陀佛」的声音。人们要捕这种鱼,只要念「阿弥陀佛」,鱼便会越来越多,而且念得越多,鱼的味道便越是好味。所以,这岛上的居民都念「阿弥陀佛」,也把这种鱼叫作「阿弥陀鱼」。后来,有位渔民往生了。他托梦回来,告诉岛上的渔民:他现在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渔民们断杀生,这种鱼是阿弥陀佛化现的,为了度化他们,鱼的骨头上都有莲花。就渔民来说,他们根本没有信不信之念,只是把念佛变成一种习惯,自然被名号吸引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记载在《三宝感应录》里的事例。
所以,这种特殊因缘情况下,没有信,也没有不信,没有愿,也没有不愿——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便谈不上信不信、愿不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过,他们念佛成为习惯。这种情况下,他们便被名号的功能牵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名号就有这个作用。
当然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人有意识分别,所以才要解决信愿的问题。有人念佛求来生、求人天福报,这就很危险,因为这有个固定的愿望。这情况跟弱智的人不同,弱智的人没有去不去的愿望;求人天福报而念佛的有了固定的愿望。所以,这样的人我们鼓励他要信愿念佛。这是对人所讲的。
可是这句名号不仅是给人念的。三恶道的众生都可以念,因为人是意识分别非常重的众生,所以才要引导他们起信愿行。换句话说,信愿行对人才需要。对鹦鹉或弱智的人就没有这样,只要令他们养成念佛的习惯,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10问:为什么念佛的人最好专修?
答:为什么会讲最好呢?因为念佛人有些不能专修,不能专修的人是因为他的根机还没成熟,所以要鼓励他、肯定他,也不必去打击他。为什么要提倡专修呢?道理其实很显然,善导大师说:「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佛的心光摄护专念的人;杂行杂修的人,佛光就难照到,因为念佛时佛光才能照到,不念佛时,去修别的,就等于自己把开关关掉了,那么佛光便难照到。
所以,我们念佛的人既然想往生到西方净乐世界,我们也想在弥陀摄护不舍的光明当中,那么专修念佛就好,这就是保证。所以,善导大师说,专修念佛之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从概率上来讲,专修念佛的人十个念佛十个往生,百个念佛百个往生;如果杂行杂修,又不够虔诚,功德修得不够,一千个中难得一两个往生,一万个难得三五个往生。
所以,我们不要去修那只有三五个能往生的,要修那百分之百往生的。
专修念佛,有五个专。
- 一、悉皆回向。所有的行为都是回向极乐世界的,都跟极乐世界有关,这就是专。
- 二、专称弥陀。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念其他佛菩萨的名号。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在道场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那不算是杂修。
- 三、专拜弥陀。专拜阿弥陀佛,佛堂中有其他佛菩萨像,拜的时候难免会分心的。我们专的目的,是为了跟十方诸佛更亲近,所以专拜阿弥陀佛,专供阿弥陀佛。
- 四、专读三经。专读诵的经典就是净土三部经。为什么呢?因为别的经典所讲的方法不一样,宗旨不一样,修行的路线不一样。要先深入本门的经典;对净土三经通达之后,再去念其他的,就会更有味道。当然读其他经典是为了教化众生的方便。先读净土三经,在净土门之内扎根了、坚固了、知见明朗清晰了、往生净土百分百没问题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有能力,为了教化众生的方便,诵其他大乘经典,《心经》《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也都可以看,都应该看,有这个条件都应该来了解了解,因为你非常坚固稳定了,就不会杂乱纷扰。
- 五、专想西方。专想西方极乐世界,不想他方净土。
11问:开始读三经、修净土的信徒,佛诞能否去浴佛?
答:这要看他如何决定,可以分几个状况来看。
- 第一,假如今天是佛诞,你忆念释迦牟尼佛,想到「假如不是佛慈悲诞生在这个娑婆世界,宣讲了净土三经,我哪里知道阿弥陀佛呢?」所以念三声南无释迦牟尼佛之后,依教奉行,接着念阿弥陀佛。
-
第二,有人打电话给你了,约你一同浴佛,如果你有空,当然可以去。去了之后,也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感恩释迦牟尼佛告诉了你净土法门。
-
第三,如果你有时间又乐于为人服务,也可以去道场当义工,但同时仍是念阿弥陀佛。大家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很受感动,也可以一同念释迦牟尼佛,也不妨碍、不耽误,也不会因此修杂了,要看自己的定力。
12问:修净土除了念阿弥陀佛之外,还要做其他社会上的公益事业吗?
答:要做,我是鼓励大家念佛行善的。念了佛,要有胆识去做善事,方方面面、自自然然去做,做得越多越好。譬如说我们作为佛教徒,如果除了念念佛就躲在家里没有挂碍,什么都不去做了,那么弘法事业、三宝事业怎么办?就像香港的净土老师作英文翻译,如果只念佛没有人翻译怎么行?这么好的法义,还有很多西方人不了解,要把它翻译为英文。也有一些安养院的孤寡老人,他们心里很焦虑、孤独,我们去那里帮忙,让他们知道佛号的意义,这多好。所以善事要尽量做,做得越多越好。做善事会增长我们的福报,也会成就我们的慈悲,增长我们念佛的法喜,所以对念佛并没有妨碍。你会觉得佛太好了,让别人了解佛法,你也会增加喜悦。
13问:那么念佛的利益就不单只为往生了,对现世也有关系?
答:念佛的利益从今生管到来世,今生也管,往生也管。净土宗讲「现当二益」,除了刚才讲的当来往生的利益,还有现世的利益。
现世最大的利益对我来讲,就是很平安,很法喜,一切都感到很好,世界更加明亮、光彩,心里阳光开阔,很安慰。人间最需要的就是心里的平安。你再有钱,可是心里恐惧,总感到忧虑,这样就会不安了。人一旦平安,就会放出光芒,充满信心,就会为周围带来平安,人家就愿意和你在一起;如果你很紧张,人家看见你也很紧张。我坐飞机的时候经常发现,飞机的乘客比火车的乘客紧张,他们都很拘谨,也比较矜持,都有戒备心,不愿意和人打交道,就像一打交道就会揭发他的隐私一样,我觉得这样过得不好、不平安,非常紧张,这样过得很苦恼。
在现世,念佛法门让我们感到平安、喜悦,业障就会消除,烦恼就会减少,人事就会和顺,家庭就会和乐,社会就会和谐,所以念佛的现世利益太多了。印光大师说了很多,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这些都能自然而然地达到,最重要的是不求自得。念佛把根本问题解决了——因为人在世间最大苦恼、难处,就是死亡的威胁。死亡的问题不解决,其他都是假的,你再有钱,如果医院告诉你已经到了癌症末期,只有三天寿命,你能快乐起来吗?你有钱就能救你吗?就算你把所有钱都给了医院都没用,所以最大的苦恼就是死亡的威胁,解决这个问题就能让我们心里得到绝对的平安。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否则你就会很担心。现在你可以潇洒走一回,走人间菩萨道,行人间菩萨行,你就可以做到。因为你与别人已无利益上的冲突,也不会有什么障碍。你骂我也可以的,因为我是到净土去成佛的人了,只要你高兴,骂我一两声也可以。不然的话,你怎能做得到?现在你了解了阿弥陀佛的慈悲,叫他骂就骂了,没关系。
14问:不少人认为净土法门一味念佛,较适合年长和文化水准低的人士,而教育程度较高者应参禅、修密或应用佛学。
答:不是这样的,念佛法门也可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学的,没有文化也可以学,年老可以学,青年人也可以学、应该学的。之所以会误以为是年老人或是没有文化的人才学,因为年老人的无常感比较深,年纪大了他会想:「我会去哪里?」是他的觉悟力较高,年轻人还没有这种觉悟,缺乏佛教所讲的无常观。有两句话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现在我们说「莫说老来才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也可以说「莫谓老年才念佛,少年也应念弥陀」。青年人如果无常观比较深的话,就明白阎罗王是不会管你年老还是年轻的。你不知道无常什么时候会来啊!所以就要从现在开始念佛。
以为自己年轻可以不念佛,是没有无常感,是根机比较愚钝的人;认为自己是知识份子就可以去参禅,是把禅看得太低,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参禅跟知识没有关系的,不是知识份子才参禅,六祖大师不识字,对不对?这是分别念,参禅反而不要分别念,知识份子的逻辑分别概念,反而会成为参禅的误区。再有知识也解决不了你生死的问题,不会说你是博士生就不死,不会说你是学术家,阎罗王就会高看你一眼,你的知识在阎罗王那里不管用,在阿弥陀佛那里也没有用,你的知识也不能帮你去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的人,不会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说,知识与救度没直接关系,只有念六字名号这个大知识,才能做到不被阎罗王招惹。知识份子若能认识这一点,能放下身段来念佛,反而是有大智慧。知识份子若能说会写,若是某方面的精英,念佛了也会带动一大批人,所以我们也鼓励知识份子和青年人来念佛,这样佛教就更有生机,更有希望,也更能够逢勃发展,也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慈悲和爱心。
我们还是回到「爱」上。难道知识份子不需要爱吗?难道青年人不需要爱吗?爱是我们世间的名词,它可能有清净的意思,也可能有不清净的意思。在佛教里叫大慈大悲,念佛法门就是念佛的慈悲而已,没有任何人不需要佛陀的慈悲,没有任何人不需要佛的大慈大爱,所以这方面就不要谈有没有知识,在爱当中是不分有没有知识的。譬如一个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博士,一个是高中生,母亲的爱不会因为他是博士就爱他多一点,对吧?所以爱不谈知识的多少,也不谈年龄的高低,孩子长到八十岁了,在一百岁的妈妈面前他仍是孩子,她还是爱他的,和年龄无关。
15问:在这个年代里,如何弘扬净土?
答:从理论上,教理方面,我们尊崇善导大师净土宗的思想,让整个净土宗有规范,以净土的系统理论作为我们的标准。然后结合这个时代的特点——这个时代就是他力的时代,人们在心中呼唤着他力,翘盼着他力,如果不弘扬阿弥陀佛本愿力的救度,可以说是违背了时代的趋势,违背了众生的心声。只要弘扬弥陀本愿的救度,就顺应了大势,就顺应了众生的心声。
依佛教说,外面的依报(环境)
是心的一面镜子反射出来,我们看看大家是否需要依靠他力,譬如交通,有谁愿意自己走路?到某个地方,只要能乘车就尽量乘车,不仅有汽车,还有火车、动车,还有船、飞机,可能还有更快更舒适的交通方式快要发明了。交通是这样,通讯是这样,甚至我们吃饭穿衣无不如是,没有一件事不是这样。在今天这个商品的时代,都是靠他力,越他力越好,半自动的洗衣机已经没人要了,要全自动的。商品的设计越能靠他力,就越贴近人心人意,就越是畅销,为什么手机型号要不断更新?因为要更好用,这才有卖点,使用起来很费劲就卖不掉了。所以说人心希望他力,无论是科技产品也好,生活中的常识也好,都告诉我们这一点:「你一定要弘扬阿弥陀佛的救度,一定要弘扬他力的法门,不然的话我们的工厂都不答应了。」而那些弘扬自力的人,他也用手机,他也坐飞机,他也在使用他力,那么他的行为和主张则是相反的。
他力就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一旦乘上弥陀的愿力,就会发现,内心佛性的声音就马上活起来。这时候他就觉得自他不过是一个概念,因为佛跟你都没有分别了——自他不二,但是你还是要专靠阿弥陀佛。
(2014年3月11日,于香港)
——转载自 香港《温暖人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