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净土宗北北区(台北市、新北市)各道场,今天联合举办“中元念佛超荐法会”,大家怀着万分虔诚、期盼的心来到这里,目的是希望念佛超度我们过往的父母,或七世父母,乃至历代祖先、冤亲债主,这是很有意义,很值得的。
农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民间称做“中元节”,在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自古以来,在这一天,不管佛教道场或道教道场,或民间庙宇,几乎各地都有举办超荐法会。
中元节和超荐的习俗,其实跟佛教大有关系,是根据佛教的《盂兰盆经》而来的。《盂兰盆经》主要是说目连尊者孝心度母的故事。故事很感人,给社会民间,给世世代代,留下了很有意义价值的事相,值得我们去了解它的内涵,而进一步以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容易做得到的,直接有殊胜效果的来做。
首先,约略解释《盂兰盆经》的内容,并谈到事后的演变,以及到现在,我们要怎样容易圆满达成《盂兰盆经》要达成的效果。
一、释经名
《佛说盂兰盆经》,经名六个字,内容文字也不多,八百多个字,是西晋时代,月氏的地方,三藏法师竺法护所翻译的,收藏在《大正藏》第十六册。
“佛说盂兰盆经”,“佛”指释迦牟尼佛。
“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
“盂兰”,是印度话,翻译成“倒悬”。“倒”是颠倒的倒,“悬”是悬挂的悬。意思就是如同一个人头下脚上,被绑着吊在半空中悬转,这样是非常不舒服、非常痛苦的。所以“盂兰”翻译成“倒悬”,是显示其痛苦。
“盆”,是中国字,就是钵、碗,放食物的东西、器具。
“经”,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为经,如果是菩萨或祖师着作的,就称为论、疏,或者是着。
二、解正文
“闻如是”
,一般经典都是四个字“如是我闻”,或者是“我闻如是”,不过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阿难尊者听闻下面这样真实的内容。这里略掉“我”,是避免执着。因为一般人说我,是有我执,佛教就是要破我执。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某一个时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这个地方,讲了这一部经。这跟讲《阿弥陀经》是同一个地方。
欲饷亡母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
,大目犍连尊者一开始获得阿罗汉果,而有了六种神通。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那个时候,他想要度脱父亲母亲,报答养育他的恩德。父母对我们的恩,所谓昊天罔极,比山高,比海深。经文说“报乳哺之恩”,用“乳哺”两个字来代替父母深重的恩。生而为人要有人格,而最基本的人格就是孝,如果生而为人没有孝心,那就不是人,失去了人格,下辈子要再当人是不可能的。
所以为人应该心存孝心,对父母养育之恩要知恩、感恩、报恩,乃至对于世间一切我们都要心怀感恩。感恩、报恩,最根本的就是让父母解脱生死轮回,才是真正的知恩、感恩、报恩。假设父母依然在六道轮回,那儿女的孝心就还没有完全达到。
孝,有大、中、小,真正的大孝就是要让自己的父母脱离生死轮回。从《经》上来讲,要达到这一点,只有我们念佛,自然就能够度脱过往的父母、祖先往生极乐世界成佛。
目连尊者以前还没有得道,当然没有力量救度他的父母,也不晓得他的父母在何处。现在已经得道了,具有六种神通,所以首先就想度脱他的父母。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道眼就是得道之眼通。眼通分为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里的道眼是指天眼通。
“观视世间”,观察三界六道。世间有“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器世间”是指三界六道的依报环境,“众生世间”指我们众生,也就是六道中的四生九有。观看天界,母亲不在天界,观照人间,母亲不在人间,那肯定是在三恶道。先往地狱道观察,幸好不在地狱道;可是往饿鬼道一看,母亲在饿鬼道。
饿鬼道的鬼主要有三种:有财鬼、少财鬼、无财鬼。再展开来,每种又有三种,便成九种。他的母亲,是这三种当中的无财鬼,是真正的“饿”鬼。无财鬼就是连吃的、穿的都没有,甚至要喝一点水也不可能。乃至于即使有食物来到嘴边,也会化成火炭,不能食用,所谓“五百世不闻水浆之名”。这个“五”是形容很多的意思,就要很长的时间连水浆的名字都没能听到,何况是亲见而食用呢。
出生在饿鬼道是果报,果报一定有因。没有因,不可能会有这一种果,这显示他的母亲过去世是以悭吝跟贪图为因,主要是这两个业比较重,所以牵引到饿鬼道,没得吃,没得喝,乃至没得穿,这是属于报业。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看到至爱的亲人在受那一种痛苦,身为子女内心不能没有感受,可以说是感伤彻入骨髓。因此立刻就以他的钵盛着饭菜,以神通到母亲那里。一般人是不能看到饿鬼道的,更不可能拿东西到饿鬼道的地方给亲人。但是目连尊者,因为他有六种神通了。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这显示出他的母亲贪吝的习气很深重,得到钵饭立刻用左手遮住饭,怕旁边的饿鬼看到来争抢,又用右手抓着饭,想自己独享,可是到了嘴边立刻化成火炭。所谓一切唯心造,因为有这样悭贪的心,所以才有这样的现象。
如果她那个时候有一种慈悲平等的心,也怜悯四周的饿鬼跟她一样苦了很久,饿了很久,多少也分一点给他们,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她有这样的爱心,就会让她立刻脱离饿鬼的果报。只是,这当然是不容易的,因为苦了那么久,好不容易这时候可以吃一点,巴不得赶快自己享用。这其实是人性,是众生性。所谓众生性就是众生的本质,人性就是人心(凡夫)的本质,本质是什么?就是贪瞋痴。
我们众生都有贪欲、瞋恚、愚痴。假设没有这三毒,就不至于三界六道轮回。
反观自己,如果处在那一种境界,自己又会是怎么样呢?所以众生相就是我相,我相就是众生相,也就是说,不只目连的母亲是那样,我们也这样,他所做的就是我们所做的,众生相就是我相。
目连陈情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目连尊者有神通,可是居然没办法让他母亲享用,而且他已经断了烦恼,面对这一种境界还是悲号涕泣。当然,这是一种孝心的显露,否则的话,已经断了烦恼,没有贪瞋痴,当然就没有情绪,所谓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一些情感的流露,但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断了烦恼的圣者也难免有这一种彻入骨髓的悲痛。因此立刻马不停蹄地来到佛陀的面前,向佛陀诉说,希望佛陀能够解救。
许以救方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佛陀说:“你的母亲罪根深结”,“罪”是口业的罪,身业的罪;“根”是意业的根;“深”是长久以来的累积;“结”就是很坚固,难以解开、消除。一方面说他母亲的罪很重,一方面说你一个人的力量薄弱,虽然已经得了阿罗汉果了,可是面对罪根深结的亲人,还是毫无办法,显示灭罪是最不容易的。《地藏经》说,我们众生的罪很深重,“能障圣道,能敌须弥,能深巨海”,所以在罪业的面前,我们要改变果报,那是很不可能的。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佛陀就说了,即使你孝顺,但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集众人的力量;但是众人的力量也要看对象,如果是天神、地只、邪魔、外道这一些并不是学佛法的,也没有那一种功德力量。谁才有功德力量呢?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也就是说,你一个人力量不够,其他所有人的力量也不够,其他人的力量其实是业力,不是功德力,有功德力的就是“十方众僧”。
所谓“僧”,就是三个(也有说是四个)以上的和合僧,六种和合,才能称为“僧”。如果只是一个人,那只能说是比丘、比丘尼,或沙弥、沙弥尼,不能称为“僧”。僧,尤其是十方的僧众才有那威神之力使你的母亲解脱饿鬼道。
“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我现在就为你说救度的方法,不但使你母亲解脱饿鬼道,乃至一切的灾难痛苦都能够离开。“忧”就是内心忧愁,“苦”就是肉体痛苦。
献供之法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就讲说解救的方法,归纳为五点来说明。
第一“定胜时”,确定殊胜的时间;
第二“发胜意”,发起殊胜的愿意、愿望;
第三“设胜供”,准备殊胜的供品;
第四“赞胜田”,赞叹殊胜的恩田;
第五“获胜果”,最后获得殊胜的利益。
第一“定胜时”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这就是时间“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是“僧自恣时”,这一天也是十方众僧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也就是从四月十六号到七月十五号,整整三个月,大家在一起专一精进修行,这一天要结束了,所以僧众集合,互相规劝或提醒对方的过错,使得对方能够迁善改过、增进德行,这叫“自恣”。
“自恣”,就是“随意”的意思,到了这一天,僧众聚集在一起,互相表达,说今天我某某在这里跟大家自恣,在这段期间如果我的哪些过失我没有发现到,可是别人有看到、听到或认为有过失的,请大德们慈悲提醒我,让我来利用这个时候向大众僧忏悔改过,这叫作“自恣”。
这是很有意义的。衣服脏了,水洗一洗就清洁;身体脏了,洗一洗就乾净;地面脏了,拖把拖一拖,地面也清洁乾净;人的心污秽了,必须要靠忏悔的法水。但是往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看不清自己,必须要善知识提醒。不过,末法时代,众生根机浅、福报薄,若能谦卑接受教导,已是不容易。佛陀的时代,修行人都很谦卑,也老实修行,到了现代,别人如果提醒我们有什么过失,我们反而不满意,怎么可能会谦虚接受改进呢?
第二“发胜意”
“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目连尊者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母亲一个人,可是佛陀发起超度在困苦之三恶道中的七世父母的这一种愿心,这就是“发胜意”。
第三“设胜供”
“具饭、百味五果”,
“具饭”是整体来讲的,“百味五果”,是种种的蔬菜、水果、饮食。
“汲灌盆器”,
是洗手或洗脚的器具。
“香油锭烛”,
香油可以涂抹身体,防治虫咬,或皮肤乾裂;“锭烛”也叫做灯烛,可以在晚上点明。
“床敷卧具”,
就是寝具。
这几句话是说,在这一天准备僧众的饮食跟日常用品来供养。
“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尽心尽力,把最好的拿出来放在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僧众。这表示自己的虔诚。如果虔诚心不够,就会随意或随随便便。所以愈是虔诚,愈会尽量去备办自己力所能及的。当然,出家众的生活简单朴实,是不需要那样丰富的,可是对于我们本身来讲,那是人的一种极其虔敬之心的表达。
第四“赞胜田”
接下来赞叹殊胜的功德田。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
在这一天,十方僧众、圣众,或山间打坐入定,或树下经行修道,很多得了四道果,也就是阿罗汉果,都具六种神通自在。
“教化声闻、缘觉”,
前面是自利,现在教化是利他。
“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
或者已经登地的大菩萨,示现比丘声闻缘觉,在大众当中。
“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
他们都同样一心,没有分别多少、好坏来接受大家的供养。“钵和罗饭”,即是把洁净营养的物品放在洁净的盆子或碗钵。
“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这一些圣众都是具足戒律清净的,他们的修行是道德崇隆,如同大海。
这当然不容易,以现在修行人来讲,几乎没有一个是具备清净戒的。如果戒不清净,受这样的供养,是受不起的,所谓铁丸铜汁难以消受,将来要披毛戴角来偿还。
第五“获胜果”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
如果有福报因缘,供养这一些自恣僧,那么不只是现在的父母,乃至于其他的六亲眷属,在三恶道的,也都能够解脱三恶道。“衣食自然”,有衣穿,有食物可吃。
“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如果父母还在的话,就会福乐百年;如果已经去世的七世父母,也能够生天,在天上自然化生,入天华光中,香华光明。这一些都是指天上的境界。
所以方法就是这样,尽心尽力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日常用品,然后竭诚尽敬地供养十方圣众,自然就有这样的功德,超度现生的父母乃至七世的父母。
受供之仪
接着又说:“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
刚刚讲的是施主的供养,现在讲的是十方众僧接受供养的心态。首先要为施主“咒愿”,咒愿就是祝福,愿他现在父母或七世父母能够离苦得乐,这叫做“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必须是实践禅定,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息虑凝心”。也就是你施福对方,要专心一意,不可以散心杂话或妄想杂念,甚至要进入禅定来为对方祝福,这样心法相应才能够感应道交。所以不是随随便便接受的,要有这样的功德,要有这样的功夫。
“初受盆时,先安在佛塔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先把这一些食物供品放在佛前,大殿、佛堂,有佛像的地方,之后,大家再为施主一心祝福、回向,之后便可以接受了。
获益脱苦
“尔时目连比丘,及此大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而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这个时候目连尊者以及大会的大菩萨众,听到佛陀讲解这一种救度祖先的方法,大家都很高兴,有了希望,因此目连尊者悲啼哭泣的心情也就完全消释。
“是时目连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当下,目连尊者的母亲也就在这一天离开了饿鬼道之苦,离开了一劫饿鬼之苦。
流通未来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因为想到自己,也为别人设想,这是佛弟子的存心,何况目连尊者已经得道了。所谓“三宝功德”,
众僧和菩萨众是僧宝;为对方祝福,说祝福的话,是法宝;在佛前,那就是佛宝。所以三宝具足。
“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否?”
如果未来世一切佛弟子,想以孝顺的心救度父母,乃至七世父母,是不是也可以依佛所教导的用这一种盂兰盆来救度呢?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
佛陀赞叹目连尊者说,哎呀,你很有悲心,很有智慧,这么快就问这个问题,我正要说呢。
“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
几乎所有人类都包括在内,上至天子以至于庶人,上至国王,下至寻常老百姓,都应该行孝慈的。
“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七月十五日也叫“佛欢喜日”,
为什么?看到众多徒弟们在今天获得了这么高的果位,大家修行有所成就,当然佛就欢喜。“僧自恣日”,七月十五也叫“僧自恣日”。
“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道,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这些经文都很浅白,就不多做解释。
“佛告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这也容易了解。
“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尔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因为佛有特别交代,所有人,尤其是佛门弟子,应该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以清净的孝顺之心报答深重的父母之恩,以盂兰盆来供养三宝。所以此后,印度每年的七月十五,以及世界各地都在举办盂兰盆斋。尤其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梁武帝,是虔诚的佛弟子,身为皇帝以身作则,每年七月十五都提倡做盂兰盆斋,很多道场都在效仿,逐渐演变为七月的普度了。
三、五母哭儿
有关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讲一件“五母哭儿”的故事,五个母亲同一个时间聚在一起,诉说失去儿子的悲痛。
这是《五母子经》里所讲的。大意是说,在古印度时代,有一个小孩,慧根很深厚,生下来刚满七岁的时候,就请求母亲让他跟随一个阿罗汉去出家修行。他的母亲拗不过他,只好随顺儿子的意思。
出家成为小沙弥了,经过师父的教导,小沙弥又精勤地用功,因此才过了一年,八岁而已,小沙弥就证得了四种神通,也就是天眼通、天耳通跟神足通、宿命通。有了宿命通就可以了解过去世。
有一天小沙弥在打坐的时候,突然间苦笑出来,他的师父在旁边就问他:“你打坐寂静,怎么会心有动乱,而起了笑容呢?”
沙弥回答:“哎呀,我在打坐中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生,觉得很可悲又可怜。”原来小沙弥在定中,看到了自己这几世以来亲生的母亲们,正在哭哭啼啼的诉说痛失爱子的心声。
他说:“我与第一个母亲做儿子的时候,出生的那一天刚好邻居也生下了一个孩子,跟我是同日而生的,可是我不久之后就夭折了。现在这个母亲还在世上,她每次看到隔壁的孩子在学爬学走路,就会想到我,所以这个时候也正在想我,而且内心非常的悲愁痛苦,流泪如雨。
我做第二个母亲的儿子的时候,我又短命早死。现在这个母亲看到别的母亲在喂婴儿的时候,就会想到我,就会悲哀涕泣,想到我怎么那么短命,不能够让她多喂奶一段时间。
我做第三个母亲的儿子的时候,我活到十岁就去世了。现在这个母亲正在悲痛哀哭想到我,如果我还在的话,现在就可以跟她同餐共食。可是我已经舍她而去了,她只能一个人独吃,所以想到我而哽咽悲伤。
当我做第四个母亲的儿子的时候,我也是年轻就去世了,现在我这个母亲看到人家要娶媳妇,就想到我。如果我还在的话,现在就可以娶媳妇了,可是怎么苍天不慈悲,把她的儿子给杀了!所以第四个母亲现在也同样在悲痛、忧苦。
再来第五个母亲,就是这一辈子。我七岁的时候因为想修行学道,所以就离开家门。这个母亲现在哭哭啼啼地说,她只有我这一个儿子,可是跟人家到深山去修行,不晓得现在是生还是死?是饥还是饱?是寒还是暖?不知道。所以想到这个儿子,就会痛哭流涕。
现在五个母亲同在这一辈子,同一个地方,互相诉说失去儿子的痛苦,而不晓得他们所诉说的儿子是同一个人。
我一个人,一个神识辗转投胎作这五个母亲的儿子,让这五个母亲为我悲痛欲绝。可是这五个母亲不晓得是同一个人。不只不晓得,也不晓得这世间的一切聚散都是因缘。因缘合就相聚,因缘散就离开,而因缘本来有一天就会分散的。所以爱别离之苦对于每一个人都一定会面临的,同时又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跟六道的轮回。如果没有出家修行,没有断除烦恼,解脱轮回,那么生生世世这一种爱别离的痛苦都永远不能解除的。”
这就是五母哭儿的故事。
四、慈母恩重
大家都知道,除了三宝对我们是最慈悲最有恩德之外,在这个世间上,对我们最慈悲最有爱心的是谁啊?是我们的母亲。
从十月怀胎到抚养我们长大,母亲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辛劳。虽然小时候母亲辛劳的照顾我们,我们已经回忆不起来了,但是从别的母亲照顾孩子的那种情景,就可以知道我们也曾经受到多么大的母亲的爱。
长大之后,大家难免感受到这个世间所谓人情冷暖,当人们变得愈来愈冷漠的时候,只有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没有改变的。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是好是坏,母亲总是在深切的关注我们。
当我们有成就快乐的时候,不会嫉妒我们,反而会为我们随喜欢喜的是谁?是母亲;当我们失败挫折、悲伤的时候,为我们着急的是谁?也是母亲。所以母亲只有随喜我们,欢喜我们,她不会幸灾乐祸,也不会嫉妒计较。对母亲来说,这种爱是天性的流露,并且每个人都感受过,或正在感受这种无私的关爱。
这种关爱,我们不只这一生才感受到,在无始以来的轮回当中,我们都曾感受过许许多多母亲的爱。换一句话说,给我们这样撼天动地的爱的母亲有无量无边。
五、为儿造业
我们有这样无量无边的母亲,这样的母亲为了抚养我们,她们在付出辛苦的同时,也造下了很多的恶业,跟其他的众生积下了很多的怨仇。就拿现世的母亲来讲,为了给我们衣食的保障,她们努力工作,在工作当中就造下了妄语、偷盗……等等很多恶业;为了给我们增加营养,她们一次又一次的买活鱼、活鸡,其他的活物,亲手杀死,之后烹饪给我们吃。正因为为了我们而造下了这些种种的恶业,使得我们无量的母亲们一次又一次的沉沦在恶道之中。
我们的母亲为我们这样做,而我们现在做母亲的是不是也这样为儿女在做啊?是,这就是父母为儿女造了种种恶。这些过去的母亲她们现在在哪里呢?她们就在我们的周围,比如我们身边的亲友、同事,或擦肩而过的路人,甚至包括那个自己看起来总是不顺眼的人,她们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尽管她们变了模样,但是她们对我们曾经付出的那一片真诚,和现在的母亲是一模一样的。
这一些在我们四周的母亲,处境还算不错的,而更多的母亲她们则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在地狱,在饿鬼,在大海深处,在深山野林,她们正遭受着难以忍受的各种苦难或恐惧。
六、超荐往生
对母亲的巨大恩德,我们要真心的来回报,而亲爱的母亲正遭受苦难,我们更应该立即加以救护。今天我们就是要以真诚实意的孝心来回报现世的父母,乃至七世、生生世世的父母。因此下午念佛超荐法会的时候,希望大家竭诚尽敬,希望各位的现生父母,乃至生生父母,都能够离苦得乐,往生极乐。
──2020年8月23日慧净师父讲于板树体育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