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菟罗阿弥陀佛立像铭文台座, 1996年出土于印度戈文纳贾尔,现收藏于印度秣菟罗博物馆。
有学者认为,佛像的造像活动就起源于印度秣菟罗地区,此尊立像,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有纪年和铭文的阿弥陀佛立像。
从台座立面所刻铭文得知,造像功德主为一富商之子,为供养一切诸佛故造阿弥陀佛像。推测此像约造于西元106年,属于贵霜王朝(约一~三世纪)作品。
台座上佛足旁有残余的举身光,依稀可见莲花装饰,而莲花素来即为代表阿弥陀佛的象征,更进一步确定该尊像佛名。
此像虽仅剩双足和台座,但铭文却是了解贵霜王朝秣菟罗地区阿弥陀佛信仰的珍贵资料。
对于弥陀信仰,多数人以为是兴盛于大乘佛教普行天下的中国,而对于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古印度,应该是湮没无闻的,或者只是少数佛学大师的着作中才有所触及,其实不然。仅通过此尊造像即可知,阿弥陀佛很早即作为普通平民生活中塑造并以此求取功德回向的对象。
在那样一个小乘佛法兴盛的时代,曾有祖师作论弘扬大乘弥陀信仰吗?答案是肯定的。
历史上的马鸣菩萨是中天竺国人,与迦腻色迦王同时代,也就是生活在此尊雕像诞生的那个时代。
马鸣菩萨在其着名的《大乘起信论》中将结尾处写道: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马鸣菩萨把“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法门称为如来之胜方便,并强调以专意念佛因缘,即可随愿得生净土,不退成佛。此诚可谓整部《大乘起信论》的点睛之笔!以致后世追溯净土法门的源头,总是远追到这位着名的马鸣菩萨。
而马鸣菩萨逝去二百年后,被誉为“释迦第二”的龙树菩萨出世。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大量的大乘论典中,更是屡屡提及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之事。而他本人更是一如佛在世时所悬记的──“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着名的《易行品》自不必说,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第九(释初品中十方诸菩萨来)中记载说:
复有一国,有一比丘诵《阿弥陀佛经》及《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人欲死时,语弟子言:“阿弥陀佛与彼大众俱来。”即时动身自归,须臾命终。命终之后,弟子积薪烧之。明日,灰中见舌不烧。诵《阿弥陀佛经》故,见佛自来;诵《般若波罗蜜》故,舌不可烧。
这是一段记载史实的文字,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往生纪实了,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知道,在那个时代前后,已经有很多人念《阿弥陀经》或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了。
世事沧桑,看云卷云舒,当初出资为供养一切诸佛而雕刻这尊阿弥陀佛像的那位富商,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数百年后,在东方的一个大国,处处有阿弥陀佛像林立,念佛之声更是盈于四海九州。
两千年后的我们,凝视着这尊只剩下佛两足和台座的雕像,不由百感交集,遐思万缕。曾经的台座上的阿弥陀佛像该有多么庄严,多么摄人心魄?
看到佛像的双足,更遥想起无量久远劫前,法藏菩萨 “ 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他心怀对众生的无限悲悯之情,足踩“千辐轮相”,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救众生离水火,度群萌往彼岸,悲心殷重,无言能表,不禁让人耳边回响起龙树菩萨在《十二礼》中的赞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弥陀佛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
无量佛子众围绕。
当我们以至诚之心,虔诚膜拜在那台座上仅存的双足之下时,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慈悲怎么不会瞬间浸满周身?而在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愿力与威神功德摄受之下,我们的身心怎么不会在刹那间柔软如棉?归投之念怎么不会顷刻间坚如金刚?
文/佛取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