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念佛之行者,应常如何思惟乎?
答:或时思惟世间无常,知人生在世不久。
或时思惟弥陀本愿,知临终必蒙迎接。
或时思惟:人身难得,徒然过日实可悲;轮回六道,得人身者,犹如梵天垂丝穿大海底之针孔。
或时思惟:遇难遇佛法,今生不植出离业,更期何生!一堕地狱,虽经阿僧只劫,不闻三宝之名,何况欲得深信乎!
或时庆喜自身之宿善,不论贤愚,人类虽多,信佛法、愿生净土之行人稀少;迄至信受,甚为难得。诽谤憎恶者,
造恶道之因。然则,信之、贵之,乘佛力、愿往生者,此皆宿善之使然,非唯今生之勤也,应深喜往生期至。
如是之事,逢缘触境思惟之。《法然上人全集》
这个问题问得比较宽泛,就是问念佛人平时应该思维哪些道理,脑子里经常思考哪些问题,是问这样一个问题。像这 种问题,其实很适合写一篇文章,甚至一篇论文,写一本书都行。
法然上人的回答是抛砖引玉式的,只列了几点。“或时思惟世间无常,知人生在世不久”,
第一是思维无常,知人生在世不久。总之,要看到最后一句话“逢缘触境思惟之”。
我们在生活中,触境逢缘,看到什么,都要多多思维。其实这很容易,也是自然而然的。比如这次新冠肺炎,对念佛人来说,就会触发我们对无常的思维,我们都经历了,而且每天看得清清楚楚。
去年快过年的时候,我们最后一堂课,我还说祝大家新年快乐,还想着半个月之后继续讲《无量寿经》,谁想到过了半年才见到你们,谁也想不到,这就是无常。这些事都会触动我们的思维。谁也想不到下一刻、明天会发生什么,娑婆世界就是这样无常。
“或时思惟弥陀本愿,知临终必蒙迎接”,
或者经常思维阿弥陀佛的本愿,想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必将接引自己。
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文章,叫《受教与发心》,说法然上人有个弟子,总是不安心,他就问法然上人怎样才能安心。法然上人让他每天向三宝祈求,他就一边拜佛,一边祈求佛加持,一边思维净土的道理。有一天,他去东大寺,看见大殿上梁。古代没有吊车,只能用绳子拽上去,但是工人们很巧妙地就把一根很粗很长的木头升到空中,然后不偏不倚地架到梁上。
他看到这一幕,就想“木头因为人的聪明、智慧、才能,都能巧妙地被架到几十米高的房梁上,何况是佛呢?佛有那么高的智慧,那么大的神通、法力,怎么不能把众生救到极乐世界去?”
他就是触境逢缘,看到这一幕,就想到佛的本愿救度。我们看到这一幕,看到就过去了;而他就像古人说的,“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通之”。
像我这几年写的很多文章,都是触境逢缘。比如,看见小区里有人花两个小时给狗梳毛,而我花两个小时念佛,我就写了《我用别人给狗理毛的时间来成佛》。她做的事是毫无意义的,可能在别人看来,我做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嘴巴一直动,还走来走去。其实我做的是有意义的,我花两个小时成佛。她花两个小时跟狗交流,说不定下一世就跟狗同一道,所谓同气相求。这都是触境逢缘。
有时候看到按钮也会想到:“一按按钮,火箭就升空了,原子弹就爆炸了,很大的事,一按按钮就发生了。念佛也一样,很简单,跟按按钮差不多,我们一念佛就成佛了。”
看到春天花开了,也能想到:“大地上的花,怎么到了这个季节就开了呢?这就是自然之力。众生念佛怎么就往生了呢?也是自然之力,只不过这是阿弥陀佛赋予的自然,是另外一种因果自然。所以,众生往生就像春天花开一样自然。”
如果我们心心念念常想佛本愿救度的道理,就会感觉一切事物都在讲法,都是佛的化身。当然,这跟古人的证果、证到实际理体还是两回事,但是多少有点那个意思。古人说,开悟之后就是“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一切都在讲法,都在启发我们。甚至同一件事、同一个情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都能得到不同的启发。到那时,杯子也是佛,笔也是佛,纸也是佛。当然了,这些不能讲太多,说多了就玄了。
“或时思惟:人身难得,徒然过日实可悲”,我就经常感慨“一天又过去了,啥也没干”。
“轮回六道,得人身者,犹如梵天垂丝穿大海底之针孔”,
这是佛在经中打的比喻。佛说,得人身有多难呢?就像从梵天垂下一根丝,这根丝垂到大海里,正巧穿过一根针的针孔。这有多难啊!我们得到人身的几率比这还低,几乎是不可能的。
“或时思惟:遇难遇佛法,今生不植出离业,更期何生!
”所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一堕地狱,虽经阿僧只劫”,
“阿僧只”就是“无量”的意思,“阿僧只劫”就是无量大劫。“不闻三宝之名,何况欲得深信乎”。
总之,就是思维几件事,一是思维无常,二是思维本愿,三是思维人身难得,四是思维地狱。
我上学的时候,枕边永远放着一本书,就是《地狱变相图》,很厚的一本,时不时拿来看看,提醒自己,一看就哆嗦了,就念佛去了。
所以,要经常想想地狱。其实想地狱不难,不是一定得看《地狱变相图》,其实地狱的影子经常在人间闪现,很多场景、很多事都让我们想到地狱。比如屠宰场,那就是人间地狱。总之,这些事情反射回来,都能增加我们的道心。
再就是思维弥陀本愿稀有难得,这也很好体会,我们经常劝人学佛念佛,有几个人相信?信佛的,有几个人能实修?实修的,有几个能选择净土?选择净土的,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决定往生?这样筛选下来,只有我们这么多,极少极少。
前面都是思维不好的,再就是经常想极乐世界的美好、欢喜。比如到了水边,看到波光粼粼,水很清澈,就想到《大经》的经文,“宝沙映彻,无深不照”“波扬无量自然妙声”,
就想到七宝池、八功德水。这都是触境逢缘,让我们正面思维。
或者吃到好吃的,就想到极乐世界的更好吃;看到美景,就想到极乐世界的景色更好。总之,看到好的、不好的,都能想到极乐世界。
这八个问题,如果展开,能旁涉很多别的问题。法然上人的回答特别精妙,祖师就是祖师;如果让我们回答,可能就左晃右晃,回答不清楚,也抓不到关键点。而且,法然上人能捕捉到提问者背后的状态,很多回答都不是只回答表面的东西,而是抓住提问者是在什么状态下才会问这样的问题,然后给出特别到位的回答,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宗道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