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顺弥陀救度

追思纪念法会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今天我们在此为净顺同修的往生举办追思纪念法会,我就以这本《纪念小册》封面上的偈子来跟各位说几句佛法。

  蒙佛救度念佛名,信心欢喜过余生,癌症在身恒不苦,命终直入涅槃城。

(注:慧净法师作)

这首偈是在赞叹净顺同修信佛、念佛的生活,以及往生之后的境界。写这首偈的时候,我只想到净顺同修的念佛心境,却忘了她的法号叫「净顺」,如果将第一句改为「顺佛救度念佛名」,就更加契应了。因为,只有随顺弥陀本愿而「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才是真正蒙受南无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救度,今生今世必定往生,永不再度轮回六道,不但「平生业成」而且「现生不退」。

「顺佛救度念佛名」,我们这个法门是蒙佛救度的法门,谁来救度我们呢?十方三世诸佛之中,能够救度我们的只有佛中之王、光中之尊的阿弥陀佛,因为唯有阿弥陀佛为我们经历五劫的思惟,发下四十八大愿,并且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完成极乐世界以及让念佛众生只要称名就能够往生的功德资粮。而其他的十方诸佛并没有为我们十方众生发下这样殊胜的四十八大愿。

极乐世界是弥陀为我们众生而建设的,我们往生的资粮、功德通通早已汇集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当中,所以我们只要信顺弥陀的救度,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谓「信顺弥陀救度」就是「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所以说我们这个法门是救度的法门。

《无量寿如来会》言:「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弥陀是救世法王,弥陀的救度对象广含十方众生,而十方众生有三圣六凡,但是弥陀迫切救度的对象则是六道的凡夫,因为六道的凡夫没办法以自己的力量脱出三界,都须要被弥陀救度,怎么说呢?

世间的善无法让人解脱轮回,出世间的善法我们却学不来,所以我们将永远在六道轮回。所谓「世间善」是指「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圆满持守五戒才能生生世世生而为人,但生而为人能否再度遇到佛法,就要看他的善根和愿力了。试问各位,我们杀、盗、淫、妄、酒都完全持守了吗?都清净圆满了吗?一定没有!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可能生生世世保持人身,这是就五戒来讲。如果要升天的话,必须要圆满「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十善」其实是「五戒」的开展,我们用十善的镜子照自己的三业行为,是否做得到十善、圆满十善?站在十善的法镜面前,就能看出原来我们都有贪心、瞋心,都是愚痴、不明因果、不信因果的人。

佛法是实践之学,不是世间一般的学问,也不是哲学,而是宇宙人生真理之学,是解脱生死轮回之学,是往生成佛之学,所以学佛必须将佛法如实纳入内心去思惟,使我们的内心跟佛法完全契应,心法一如,法就是心,心就是法。我们细细的反观内省,自己充满了贪、瞋、痴、慢、疑与邪见等根本烦恼,三毒等盘踞了我们内心,成为我们的主人,身心内外每个细胞,每滴血液,每个起念,无不充满了罪恶的三毒。由于有贪、瞋、痴盘踞在我们内心,以至于起心动念,言语行为无不毁犯了杀、盗、淫、妄。

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大家都充满了浊恶的心念,一个人如果不起贪、瞋、痴,他的身、心、容貌就会有巨大的转变,就能够永远的处在静、定当中;一旦能够入定,就能显发神通。但这一点,几乎可以说,学佛的人如牛毛,成就的人如牛角。

持守五戒、圆满十善才能够升欲界天;有禅定的功夫,就能够升色界天;禅定高深的,就能够升无色界天。有禅定的人就会有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是末法时代的学佛者,很少看到有神通的人。

可是,即使成就了五戒十善,有禅定的功夫,往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但依然没有脱离轮回。释尊在《正法念处经》说:「从天堕地狱,从地狱升天」;《涅槃经》说:「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天人的果报尽了,还是会随他过去的业力而堕落三恶道。

大家想想,即使圆满五戒十善,甚至禅定功高,升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还是永在轮回,还会堕落三恶道,所以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不能令人安稳、清凉,如同活在大火中一般,为什么呢?因为即使上升天堂,寿命长远,所谓八万四千大劫,可是只要有寿命就有命终,一旦大限到来,只能随过去生生世世以来的业再度堕落。以这样来说,即使修行功高,甚至能够升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修行者,跟五逆十恶的众生,生生世世在三途六道轮回,结局并没有两样。

以佛的眼光来看,只要还在六道,寿命都是夭折的、短命的,除非往生到极乐世界,寿命超越时间,才是真正的长寿。但是,我们只要随顺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不管有功夫、没功夫,功夫高、功夫低,不管有罪业、没罪业,罪业深、罪业浅,都平等往生。因为往生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功夫,也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善业,通通是靠这一句万德洪名。所谓「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这是指我们这个法门。

我们这个法门是建立在四十八大愿当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本愿王)之上。第十八愿只有讲念佛往生,往生弥陀的正觉净土,弥陀以他的正觉来圆满、换取我们的往生。如果不是完全随顺弥陀救度来称弥陀佛名,而以自己的功行,或者五戒、十善、禅定,或者观想念佛、观相念佛、实相念佛,或者是禅净双修、参话头,或者悟到某一种境界而回向往生,通通都在九品当中,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要门」而非「弘愿门」。

九品往生和《无量寿经》的花开是一样的,所以九品有等待花开的时间长短,而胎宫也有五百岁花开的时间,九品的时间跟胎宫的五百岁是一样的,它是开合之异,细的来讲就有七天,四十九天或者几劫,合的来讲,总说就是五百岁。这五百岁不是数目的五百,而是泛指某段漫长的时间,通通以五百岁来代表。这个道理只要研究《无量寿经》就可以明白,如果更进一步看我所编写的〈净土宗之宗旨与特色略说〉,也能够约略的了解。

现在我引用佛陀时代,跟佛陀有亲缘的难陀尊者一件典故,来说明上升天堂,天命一尽就堕入地狱的故事。

难陀尊者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释迦牟尼佛成佛不久,除了想到向五比丘说法外,他心中挂念的就是要回皇宫把他的弟弟、儿子想办法给带出来出家,所以释迦王子除了佛陀本身,总共就有七位王子出家。这位难陀王子出家的经过是很奇特的,难陀是佛陀的弟弟,他的身相非常的庄严,佛陀有三十二相,难陀有三十相,可说是当时全国的一位美男子,难陀的妻子叫孙陀利,孙陀利是当时全国的第一美女,两人在皇宫里恩爱的相处。有一天,佛陀为了巧妙的引导难陀出家,就到难陀所住的宫殿去托钵,难陀看到自己的亲哥哥佛陀来,当然非常的高兴,极尽美好的供养放在钵中,然后要递给佛陀,这时佛陀转身就走向精舍,难陀只好捧着钵跟随在佛陀背后,一直走到精舍。那个时候,他的王妃孙陀利觉得大事不妙,远远的大声的喊难陀说:「你要快去快回!」哪知难陀却一去不回了。

回到精舍之后,佛陀立刻命令理发的居士帮难陀剃发,难陀当下表示不愿意,但在佛陀威严的指令之下,他不得不暂时接受。可是虽然身在精舍佛门,心却在王宫,时刻怀念着他的娇妻美眷孙陀利,根本无心修行,住在精舍也只是形式上的随大众共修而已,所以他日夜都在计量要怎么样偷偷的回皇宫去。有几次想偷偷的回家,每次都在半途遇到佛陀,又被佛陀带回精舍。又有一次,趁佛陀不在时,他又想偷偷回宫,哪想到走到半山的时候,突然间看到对面有微微的金光,出现一位安详稳重的出家人,一看,佛陀又在面前。

佛陀微笑的问难陀:「你是不是想念你的妻子,现在正准备回宫?」难陀就猛点头,而且脸上流露出压抑不住的苦恼。佛陀又问:「难陀啊!你的妻子生得庄严美丽吗?」难陀就再度的拼命的点头,可说脑海中全部都是他这位娇妻美眷的倩影。这时,佛陀就带着难陀,往山中的方向走去,看到路边有一只瞎眼的老猕猴,佛陀就故意问难陀:「你的妻子跟这只老猕猴相比,怎么样呢?」难陀一听,内心很不舒服,皱着眉头不想回答,心里想:「佛陀啊!你真是开玩笑,我妻子是全国第一美女,其他的女人再美丽,都不能跟她比,何况是这一只畜生老猕猴,瞎眼又没有脑。」当难陀这样想的时候,佛陀已运用神通,把难陀带到忉利天宫,忉利天宫处处充满宫殿楼阁,还有美丽的花园,可说是笙歌处处,仙乐飘飘,看到很多的天子和天女互相围绕,奢华美好远胜人间。这时,难陀注意到有一群天女守着一个宫殿,而宫殿之中并没有主人,难陀就请教旁边一位可爱灵巧的天女,这位天女就用着娇柔的声音回答:「因为佛陀有一位弟弟叫难陀,被佛逼迫出家,由于出家的福报,命终之后就会升天,到我们这里来当天主,这个宫殿是他的,我们是他的侍者,正准备将来迎接他。」

难陀一听,心中非常的兴奋,就想,孙陀利跟天女一比,简直就像那只老猕猴了,回到精舍之后,难陀对孙陀利的眷恋就完全没有了,所眷恋的就是天上的天女,所以他就精进修行,巴不得赶快升到天上去享受那个天福。

过了一段时间,佛陀又来探视难陀,把难陀带到地狱,哪个地狱呢?沸汤地狱。难陀到沸汤地狱一看,非常的悲惨、恐怖,一锅锅的沸汤烹煮着一个又一个哀嚎呼吼的罪人。突然间,难陀注意到有一锅沸汤滚沸着但里面却没有人,就顺口问旁边的狱卒,为什么这一锅沸汤没有人?旁边的狱卒就说:「这锅是要留给佛陀的弟弟难陀,因为他出家发心不正,当天福享尽,就会堕落到沸汤地狱,进入锅中来受果报,我们已做好万全准备了。」难陀一听汗毛直竖,冷汗直流,赶快央请佛陀带他回到人间,不要再多停留。

回到精舍之后,难陀想到六道轮回,尤其地狱沸汤之苦,知道天福也是有限的,天福享尽后,就要受地狱之苦,因此难陀的心念完全改变,真心的精进修行,不是为了升天修行,而是为了要离开地狱、离开六道轮回而修行。不久之后,他终于证到罗汉的果位。

从以上这个「事证」与「理证」,就可以说明,众生都必须随顺弥陀的救度;而随顺弥陀的救度必须是「彻底的」、「真心的」随顺。「彻底的、真心的」随顺就是完全称念弥陀的名号,因为佛名是弥陀本体的显现,也是依正一如的,称念他的佛名,就会进入佛名的境界,亦即弥陀的净土。

净顺同修在生的时候,就是随顺弥陀的救度,信佛、念佛,过信心的、欢喜的日子。一个人如果内心有了信心,有了安心,她就会欢喜、就会满足,就会不计较、不比较,对于活在此世间的身心之苦、物质之苦,也就会不以为苦了。所以一个信佛、念佛的人,他平生都在阿弥陀佛光明摄取之中,命终的当下,就直入极乐无为的涅槃境。

今天我以这一首偈:「顺佛救度念佛名,信心欢喜过余生,癌症在身恒不苦,命终直入涅槃城」,来跟大家结缘,并且赞叹净顺同修的信佛、念佛,往生极乐。

(2007年7月7日)


助念开示

【第一部:国语开示】

净顺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都知道,你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你的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临终的现在有了种种瑞相,才证明、肯定你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也不是靠临终的现在,经过同修、莲友们的助念、引导,你的神识才能够正念念佛,阿弥陀佛才顺利接引你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你在平生的时候就已经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身份,具足往生的功德与功能了,那时是第一次的往生,可以说在那一次的往生你就已经成为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现在的往生是第二次的往生,是彻底离开了肉体的痛苦,离开了分段生死的轮回。

第一次的往生是因,第二次的往生是果,因果是互相包含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有了这个因,就必定会有相应的这个果。所以对于你现在肉体的断气,对于往生极乐世界的问题,大家都不会为你担忧,反而是为你庆幸,为你高兴,因为从此你再也不必承受肉体果报的痛苦,你的家人也可以就此放下重担了。

净顺同修!「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是我们这个法门的特色,这四种内涵是互相包含的,因此只要是依本愿而称名念佛的人,他在世时就已经不是娑婆凡夫,而是极乐涅槃报土的圣众之一,这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为我们所完成的。所以我们只要依据第十八愿的教理思想去念佛,就拥有了「平生业成」的身份,而且「现生不退」,一旦断气之后,就全都进入了涅槃的境界。你的二次往生,就是以自己的生命见证了这个法门的特色。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是纯正净土宗的根本教理。所谓「易行道」,不但「易行」而且「殊胜」,原因就在这里。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一生不变,不怀疑弥陀的救度,这是非常容易做得到的;即使他对阿弥陀佛救度的道理不太了解,或是心中略有疑惑,可是他依然专念弥陀名号,愿生极乐世界,专依靠这句万德洪名,不靠自力、圣道、难行的杂修杂行来回向的话,则如是因如是果,都必定进入涅槃的报土,而不必待在花苞中经过九品的阶位或经过多少的时间才见佛闻法,这个就是易行道的内涵。「易」就易在这里,「易」的本身含有「殊胜」的功能,如果易的本身没有殊胜的功德,那就不是这个法门,也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

因为阿弥陀佛不成佛则已,一旦成佛,他为我们所建设的就是涅槃报土,他送给我们的功德,是进入涅槃的捷径、资粮、功德,方法就是「专称弥陀佛名」,既不用观想,也不用观像,也不用做无相念佛、实相念佛或是禅净双修、参话头,来让自己达到什么样的工夫、境界,之后再回向到极乐世界,而依自己的所谓较高境界,才能快速见佛,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话,就落入圣道门杂修杂行的回向,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净土杂行而不是净土正行。所以善导大师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在这一句可贵的法语当中,就已经把我们这个法门的目标、方法,以及它的简易和殊胜,文浅意深、字少意赅的显露出来了。

「极乐无为涅槃界」的意思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无为的涅槃境界,无为的涅槃境界就是没有凡夫的贪瞋痴,没有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是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上的境界。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只要「称念弥陀专复专」,就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就可以如是因如是果的进入无为极乐世界的报土,这个就是显示「目标」与「方法」,「目标」极为殊胜的进入报土,「方法」极为简易的专称弥陀佛名。所以这个法门是可以让我们能够安心自在的。以我们现在具足贪瞋痴杂毒的凡夫之身,以我们现在士、农、工、商的劳碌之身,通通可以受持这个法门,「容易」就在这里,「殊胜」也在这里。《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说: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这一句经文非常可贵,既说出方法,也说出境界,只要我们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当下就获得往生的身份,必定往生,而且住不退转。

这个「不退转」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正等正觉,是不从佛的境界退下来,已经是在佛的身份当中。一般圣道法门的不退转,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种,但这三不退,都还在五十一阶位当中,没有超越。我们的不退,不是这三种不退,而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就是已在佛的境界、涅槃的境界。

所以「第十八愿成就文」显示「第十八愿」的可贵。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我们承受阿弥陀佛的呼唤而「至心回向,愿生彼国」,这就是回转。所谓回转是说,或有以前不晓得往生极乐,而现在晓得要往生极乐;以前修的是靠禅密的法门来回转往生极乐,现在不靠这一些了,只靠这一句弥陀佛名。或有以前靠种种的正行兼杂行来回向愿生极乐,透过所谓的观想、观像、实相、六度万行或禅净双修,或参话头,希望自己的领悟能够加深,甚至被印证为初住菩萨、十住菩萨,既明心又见性。现在不靠那些往生极乐,而回转禅、密、杂行杂修之心,专念这一句弥陀名号「愿生彼国」,这个叫「至心回向」,这就是第十八愿的成就文。

简而言之,「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就是说,我们听闻十方诸佛介绍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乃至十念、百念、千念、万念,都是以念佛来愿生极乐,来回转进入极乐,这个就是「至心回向,愿生彼国」,这种众生就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所谓「即」就是当下,不隔日,不隔时,从「至心回向」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往生涅槃报土的身份,永不退堕。这个就是「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也是善导大师「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所要解释的涵义。

「随缘杂善」就是我们随着我们所接触的环境、或同参道友而修种种法门,因为他不完全依靠阿弥陀佛,所以「随缘杂善恐难生」。「恐」是如果不回向,就绝对无法往生,即使能够「回向」也仍处在花胎当中,难得当下进入报土。

只有专念弥陀名号的人,如果他了解这种道理而信受不疑,他就是「明信佛智」;如果不了解这种道理,心中踌躇不已,可是他还是专称弥陀佛名,不杂行杂修,这个就是「暗合道妙」,这两种人都永远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当中,既是已在阿弥陀佛的摄取里面,就不可能再退转、轮回,或是受冤亲债主的讨债,或是受天魔外道的障碍。因为,「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摄取不舍,我们念佛念念不舍,彼此感应道交,这种众生,愿生极乐,专称佛名,永远都在弥陀的光明摄取当中。临终的时候,光明就会让他看得到圣众,然后当下直接迎接他到极乐世界。所以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临终往生,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永不退堕,不受障碍,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碍光」。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简易殊胜,是现生不退,不退报土,不退涅槃境界,不退成佛之身。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因为这一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惟,经过兆载永劫的修为结晶,这一句名号具足万德万善万行,具足往生的功德资粮。善导大师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所以这六字名号,具足必生净土的功德,而往生则是进入报土。

所以净顺同修!你平生都专念弥陀名号,而且愿生极乐,坚定不移,同时对弥陀的悲心救度有了体认,对自己的卑微下贱有了体认,这就是机法二信。一个机法二信的人,就是明信佛智,就是永在弥陀的光明当中,他的往生是平生就已经决定了,这就是平生业成了,不必等临终瑞相,也不必等临终的助念,他是活在阿弥陀佛的怀抱当中,他是过着薰染弥陀悲心的生活。他内心一方面有自己贪瞋痴烦恼妄想杂念这些习气,也因为感觉体悟到自己这种习气习性浓厚难以断绝,所以这颗心就柔软下来,有惭耻之心,体会到一即一切,所以了解别人也有这种心,因而互相包容、互相体谅。

能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救度悲心,就会对阿弥陀佛的救度百分之百的领受,匍匐在阿弥陀佛的脚底下,徜徉在阿弥陀佛的怀抱中,他就会对阿弥陀佛百分之百的恭敬;既然是百分之百的恭敬,自己就会随之也百分之百的谦卑、谦和,就有弥陀的悲心气氛,知道去爱护别人,体谅别人,因为他晓得弥陀是主动、平等没有任何条件的救度众生。尽管自己还有贪瞋痴,烦恼强盛,业习深重,逢缘触境,贪瞋业习当下暴露,但是事后立即的反省检讨能力与心情会很强,立刻会反转过来。有机法二信的人,他的心性、气质、言行都会有改变的,既有这样的改变,他的不良业习、遭遇也会随之而改变。

净顺同修!往生之后,你就会证入极乐世界无为涅槃的境界,你的心当下就会三百六十度的转变,过去凡夫的心态、凡夫的感觉,完全没有了,面对以往,你会如同哈哈大笑一般,原来过去就像孩子在扮家家酒,过去一切都是业力的展现,可以说生灭无常。

净顺同修!希望你在涅槃净土的极乐世界当中,能够早日显现来护持这个道场,引导其他的人,让还没有信佛的来信佛,已信佛却还未进入净土法门的能够进入净土法门;虽然进入净土法门,还靠圣道自力杂行杂修,希望提升品位阶级的,也能够进入纯正本愿法门。

现在北部中部的同修都以欢送的心情前来为你称念这句万德洪名,希望你在佛光中能够鉴照我们这里的道场,加持所有的同修大众。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第二部份:闽南语开示】

净顺同修,今天自从你断气进入弥陀涅槃净土到现在,已经有十个钟头左右。在这十个钟头当中,我们台北、台中的同修都分班在你的遗体四周来称念万德洪名 「南无阿弥陀佛」!目的不是为你助念,或提起你的正念来助你往生,也不是祈求你临终有好的瑞相显示你的往生,而是专为了欢喜恭送你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从此脱离六道轮回,所以是来和你结最后的佛缘,你先往生极乐世界去那里成佛,其他同修也将跟随你到极乐世界成佛。

往生的涵义,就是成佛。因为我们这个法门的往生就是进入报土,进入佛的境界,所以往生就是成佛,没有经过九品莲花的阶段与期间,没有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位的阶级,一超直入如来地,我们这个法门就是横超的法门,横超就是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位阶级,直接进入等觉菩萨。印光大师称扬这种横超的法门说:「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我们不要怀疑、不要惊奇,为什么只要念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超越十地,进入涅槃的境界。那是因为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本来就是具足超越声闻、缘觉、菩萨的圆满功德,所以我们念念之中都在断除我们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都在增长我们八十亿劫的福德智慧,念念都是无上功德。

《无量寿经》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只要信受弥陀本愿救度,专称弥陀万德洪名,愿生弥陀涅槃净土,自自然然不知不求,都具足无上成佛的功德,所以我们这个法门称「凡夫菩萨格」,虽然现在是具足贪瞋痴的凡夫,妄想杂念多如大地尘土,习气也非常沉重,但已不是生死轮回凡夫,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因为他必定往生,而往生即是涅槃的境界,印光大师说:「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就是说我们若能生死心很恳切,知道这是娑婆、堪忍、痛苦的世界,是六道轮回、不究竟、有漏有缺陷,是造罪造恶、无明黑暗的世界,决定要离开这个世界,要往生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救度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慈悲没有半点怀疑,则虽然身在娑婆,烦恼仍然充满心中,但是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已经不是轮回生死凡夫,是往生有分,往生决定,时时在弥陀光明摄取中,生死轮回至此彻底断除远离,他一旦断气,必受阿弥陀佛接引,进入阿弥陀佛涅槃报土,如是因,如是果,阿弥陀佛永远摄取不舍。

我们这个法门叫「易行道」,就是很简单,大家都做得到,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必观想、观像,不必无相念佛、实相念佛,不必禅净双修,不必参禅悟道、参话头求明心见性。只要他愿生极乐,专念名号,知道决定往生,简单容易而且快速直接,是当生成就的法门,是一生完成的法门。印光大师形容这个法门的超越性还有一句法语:「能于此法,深生信心,则虽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意思是,若能对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信心很深又坚定,他的根性已超越二乘,二乘就是声闻与缘觉,虽然他还有烦恼、妄想杂念、宿世习气,但他的身份地位已超越声闻、缘觉以上,好像太子刚出世,还不会走、不会跑,也没有学问道德,尚未建功立业,还未为国家贡献,但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时间一到,他就可以统领全国百官万民。论他为何有这样的身份?有这样的权柄?不是他的能力,是因为他继承他父亲的地位。同样的道理,我们只要对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不疑,我们就可超越直升,不必经过秀才、进士到宰相就无法再进一步,不必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阶位,就直接进入涅槃境界的佛位,所以《阿弥陀经》说: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往生极乐世界都是佛的境界,但一个佛土只能有一尊佛,极乐世界的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报身,报身是有始无终,阿弥陀佛永远是阿弥陀佛,因此我们到极乐世界成佛,下降一级显示等觉菩萨的身份,到其他世界救度众生,后补其他世界的佛位,虽然我们的内证与阿弥陀佛同境界,外相也与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相同,但我们不称为佛。

昙鸾祖师对这个法门的简易殊胜也有令人感动欢喜的几句法语:「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就是指薄地凡夫,贪瞋痴具足,没有丝毫能力降服烦恼,妄想、习气没半点缺少,但是因「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以来造无量无边的业,有犯五戒之罪、犯十恶、五逆、谤法之罪,拖累我们世世生生在六道中轮回,但是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从此这些罪业不再牵累,在不断除烦恼的当下已具备涅槃身份。烦恼本来与菩提相对,涅槃与生死相对,而我们不必断除烦恼,也不必当下离开生死,不妨碍我们在烦恼中拥有涅槃成份,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不是一般圣道法门道理所可解释的,也不是一般自力苦行所可形容的,更不是我们所想像得到的,声闻、缘觉也想像不来,这完全是佛的境界,是阿弥陀佛的境界,所谓「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所以,净顺同修,我们今生今世遇到这个法门,不是没有原因的,是我们宿世与阿弥陀佛结下的缘,在当时我们往生之心不够恳切,专念之心不够纯一,致使我们只结这个缘,等到未来世(即今生今世)才得到这个果。所以阿弥陀佛第二十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意思是指有人称我名号,想往生极乐世界,但不够专纯、坚定,只是种下弥陀之缘,这就是「植诸德本」,等待未来若能至心回向,欲生我国,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若不能达成,就不取正觉。凡是与阿弥陀佛结缘的众生,阿弥陀佛生生世世都会跟随他,不放舍地引导他,启发他的信心,使他信受进入第十八愿。

净顺同修,我们就是有这样「植诸德本」的宿世善缘,今生今世种子成熟,所以才进入第十八愿,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摄取,所以我们要庆幸我们宿世的因缘,欢喜我们今生的佛缘。所以净顺同修,你要用欢喜的心、感恩的心、庆幸的心,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然后再以此功德来庇荫你的眷属,以你的光明来鉴照加持这个教团,让你的眷属都能走入成佛之道,让教团能发挥弘扬,广大传遍地球五大洲。现在中部及北部同修都以十分欢喜、虔诚之心来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一方面欢送你往生成佛,一方面与你结成佛的佛缘,将来显化时能彼此襄助,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2007年6月29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