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在绢本上绘制的彩色阿弥陀佛像。画面尺寸:135.9 × 58.4cm,装裱尺寸:243.2×80.6cm。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在这幅画的左下角有一个难以辨认的铭文,表明它出自南宋时期的明州地区,明州即今天的宁波。
图中阿弥陀佛法相慈悲安详,体态丰腴,面相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清净明莹;顶有肉髻,背有圆光。身着红色袒胸佛衣,左手当胸结印,右手下垂施与愿印;足踏双莲,双足一前一后,呈行走姿势。
整幅画呈现一种动态之美,将阿弥陀佛殷重恳切、迫不及待救度众生的悲心跃然于上,彷佛阿弥陀佛活生生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慈眼注视着我们,悲心呼唤着我们,善言安慰着我们,宝手垂接着我们,将所有功德送给我们,只为了我们早点回到“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本乡。
北宋以后,净土信仰不仅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流播最广的佛教修持法门,而且渗入诸宗,变为天台宗、禅宗、律宗、华严宗人兼弘的教说。无论是宣导止观双修的,还是主张性相圆融的,或是儒佛合流的,在谈到死后的归宿时,莫不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最大的心愿。由此而引出了许许多多的净土文,如礼赞偈、忏愿礼、发愿文、自信录、往生传、念佛疏、正念诀、安养赋、《观经》颂、净土咏、三昧诗,以及其他各种经注、论疏、序跋、记传、碑铭、诗词、偈颂、杂文等;体裁之广泛,内容之富瞻,令人目不暇接,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净土文化。
而到了南宋时期,承接北宋净土发展大势,弘扬净土的大德代不乏人,天台宗知礼传人四明宗晓编集了两部着名的净土类文献的总集——《乐邦文类》和《乐邦遗稿》;戒珠撰写有往生传记类书——《净土往生传》,志磐的佛教历代祖师传记类书——《佛祖统记》,对后世影响亦极大。另有王日休的《龙舒净土文》,其文浅显,且善用权巧譬喻,详实而恳切,流通极为广泛,极具劝化之力,史所罕见。
这幅画便出自南宋时期。在佛教浓厚的净土气氛下,加之当时南宋与日本的经贸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宁波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日本人对中国佛教及其佛像、佛画十分偏爱,需求甚多,于是大量民间画师云集宁波,出现了林庭珪、周季常等佛像画家,也因此有了这幅精美绝伦的“阿弥陀佛接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