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弥陀诞辰念弥陀(一)

`──净土法门是「救度」的法门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又到了让我们最值得纪念、最为感恩的日子──也就是每年的「弥陀诞」。

弥陀诞,不只是庆祝弥陀诞,也是纪念上师的往生。由于有弥陀的成佛,才有我们十方众生的得度,因此,弥陀诞是最值得纪念的;同时,也由于有上师引导归入净土法门,使得同修们能够真正地安身立命,所以上师也是大家最值得纪念的。

我们蒙受弥陀慈悲平等的救度,因此今生今世最感念弥陀的恩德;而同修们之所以能在这时候就蒙受弥陀救度,乃由于有上师带领大家专修净土法门。所以,每逢上师的往生纪念日──也就是弥陀诞,我们或者举办佛三,或者举办佛五,同修们在这段时间表达内心最真诚、最诚挚的感恩之情。

其实我们道场每天都在念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断,可以说每天都在纪念阿弥陀佛,每天都在感念阿弥陀佛的恩德。那为什么在弥陀诞的时候,特别地强调呢?因为大多数同修平时都是为了三餐日夜奔忙,念佛只能落实在日常的行住坐卧、士农工商这些工作境缘当中,是属于「散念」的范围。所以,一年当中,就鼓励同修们在弥陀诞的几天中,特别拨出时间到佛堂来「专念」。其次,我们这个道场,与上师是最有深缘的。来到了道场,同修们一定想到上师,感念上师的恩德。

今年所举办的活动有五天。念佛开始前,依循往例,由我先跟大家研讨有关净土宗的核心与内涵。

今天我要举出两个论题,同时也引用经论释的法语作为阐释与证明。

第一个题目是「净土宗念佛法门,是弥陀救度的法门」。

这一点,也是「念佛往生」的法门跟一般法门不一样的地方。一般法门都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功夫来脱出三界,乃至圆成佛道。唯有净土法门,是完全仰仗阿弥陀佛的救度。也由于是仰仗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不管自己有力量、没力量,有功夫、没功夫,人人都能脱离六道生死轮回,人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快速证入佛果。所以净土法门的第一个特色,就是讲弥陀的救度。这是第一个论点。

第二个题目是「净土宗念佛法门,是佛教大慈大悲、拔苦与乐、普度众生之所在」。

佛教是讲慈悲的宗教,可说若无慈悲,即无佛教。但,真正要圆满达到慈悲,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净土法门,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佛教普度众生之所在。如果没有专称弥陀佛名、蒙受弥陀救度的净土宗的话,佛教所讲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将成为戏论。

第一个论题,「净土宗念佛法门是弥陀救度的法门」。

正如我们净土宗宗旨所写的──「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开宗明义就点出我们净土宗是信受弥陀慈悲平等的救度,是仰蒙弥陀慈悲平等的救度。不管是上根利器,还是下劣根机,要往生极乐世界,都必须仰靠弥陀的力量。

要如何信受弥陀救度呢?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专称弥陀佛名是「因」,往生弥陀净土是「果」。以「念佛」为方法,以「往生」为目的。

这个「往生」,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前往极乐世界而莲花化生,并不是一般所说的死亡。有念佛之因,必受往生之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有此因,自然得此果。

只要念佛,就是仰蒙弥陀的救度,将来就必定往生弥陀净土。

往生弥陀净土,不是决定于将来,而是决定于现在──信受弥陀救度永不改变,专称弥陀佛名也永不改变,愿生弥陀净土当然也永不改变。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这三句话,包含整个净土宗的纲领,也就是所谓「信、愿、行」。信、愿、行并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互相包含的。起「信」的时候,「愿」「行」都在「信」当中;起「愿」的时候,「信」「行」都在「愿」的当中;起「行」的时候,「信」「愿」也都在「行」当中。而且这句名号的功能,本来就是摄取念佛众生往生,所以最后「信」「愿」都归结在「行」,可以说「信」「愿」就是「行」的前方便。

为什么一切众生只要念佛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愿是从慈悲所产生的,阿弥陀佛的愿已经圆满,所以这个愿就有「力量」。如《往生论注》言:

  愿以成力,力以就愿;
  愿不徒然,力不虚设;
  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佛教是慈悲的宗教,如果把「慈悲」两个字去除的话,也就谈不上佛教了。而佛教所讲的慈悲,不是一般所谓的善事而已,而是指「大慈大悲」。净土宗讲「救度」,救度正显示佛教的大慈大悲。「大慈」就是无缘大慈,「大悲」就是同体大悲,能够拔苦与乐──拔除众生轮回之苦,给予众生成佛之乐。

阿弥陀佛的愿是大慈悲、大愿力、大平等。大慈悲就是大爱心,大到不管任何众生阿弥陀佛都要救度他;大愿力,就是任何一位众生弥陀都有能力救度他;大平等,就是任何一位众生都同样给他念佛之因,同样让他获得成佛之果。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愿力、大平等。

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愿力、大平等,是包含等觉菩萨以及逆谤阐提的众生,也就是「上包等觉,下含逆谤」。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众生,都必须靠佛力才能快速成就佛果。

也由于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愿力、大平等,使得五逆谤法的下品下生根机,在临命终身心受到痛苦逼迫之际,只是跟随善知识依样画葫芦地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每一念每一念都在消除他逆谤的罪业;念念之中,他看到了阿弥陀佛来迎接的莲花,当下火焰化红莲,离开地狱之火,坐上弥陀的莲花,往生极乐世界。不但当下脱离了地狱,也脱离了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

可以肯定的是,在极乐世界,必定一生圆成佛道。

这个造五逆十恶罪业的人,论他的根机,不可能经过自己的修行累积了能消除他罪业的功德;论时间,已没有机会,因为他就要断气了。可是,这样的人,居然能够脱离地狱之火、乘上弥陀之莲,靠的是他本身的力量吗?不是!靠的是弥陀的佛力、愿力,而且完完全全地仰蒙弥陀慈悲愿力平等的救度。否则,下品下生这样根机的众生,当下就要堕落地狱,而且永劫难以超生。

下品下生的罪重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固然要全凭弥陀佛力的救度,即便是等觉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要往生极乐世界还是需要靠阿弥陀佛的佛力。在《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就说:

  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这句法语很简短,意义很显明,而且吐露出在弥陀面前文殊菩萨的谦卑以及仰望之情。文殊菩萨尽管已经到了等觉,但不是以自己等觉的身份、功德进入极乐世界,还是要仰凭阿弥陀佛的力量。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惟、兆载永劫修行所圆满的报土境界,这个报土是超越十方诸佛的净土,因此要到阿弥陀佛的报土,必须仰靠阿弥陀佛的力量。

普贤菩萨也跟文殊菩萨有同样的情怀。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跟文殊菩萨一样,在阿弥陀佛面前很谦卑地述说自己的愿心而言: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们众生的根机有上中下,推广开来,可说是千差万别──有等觉的大圣者,有初发心的小圣者,也有声闻、缘觉的小圣,当然更多的是六道轮回的凡夫。可是不管根机高、根机低,在弥陀的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根机高或低的差别,因为同样都要仰蒙弥陀的救度、仰蒙弥陀的力量。只要有阿弥陀佛的力量,即使根机低的众生也和根机高的众生一样,拥有阿弥陀佛的功德。

阿弥陀佛给众生的,都是平等的。给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功德,让他们进入极乐世界的力量,是一样的;给我们博地凡夫的功德、让我们进入极乐世界的力量,也是一样的──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愿力、大平等!大到任何众生都给同样的因、同样的果。

如果没有这种大慈悲、大平等的话,那就有所差别、各有高低。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平等没有差别的,给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是这样的力量,给博地凡夫也是同样的功德。所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的最后就建立一个理论,什么理论呢?「他力」的理论。

这个「他」就是指阿弥陀佛一佛,「力」就是指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佛力、愿力、功德之力。昙鸾大师说:

  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

又说: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凡是生彼净土」,凡是要往生极乐世界,不管是等觉菩萨也好,博地凡夫也好,都是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博地凡夫无法往生,即使是等觉菩萨,也不能进入极乐世界,所以说「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故」这个字,在这段法语当中是个字眼,显示如果没有弥陀的本愿力,一切凡圣都不能到达极乐世界。只要有弥陀的本愿力,一切凡圣就能够轻易地进入极乐世界。

所以,要进入极乐世界,就要看有没有阿弥陀佛的本愿力。

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大平等之力。

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无法进入极乐世界。

凡学佛而想成佛者,都必须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无边的众生当然包含着九法界的众生,圣、凡、善、恶都包含在里面。而圣者就无所谓救度不救度,因为圣者已经超越六道轮回,脱出娑婆苦海了;迫切需要救度的,是还在六道苦海的芸芸众生;而六道中最迫切需要救度的,就是三恶道的众生,尤其是地狱的众生。

「无边众生」包含地狱的众生,而且地狱众生是最迫切需要被救度的。可是,地狱众生的根机,他不可能去行善积德,或者是学佛修行,否则他就不是地狱的根机,那「众生无边誓愿度」,就必须包含救度地狱众生的慈悲心与大愿力,如《华严经》〈十回向品〉说:

 ¹ 我为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² 我愿保护一切众生,终不弃舍。
 ³ 我当于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
 ⁴ 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
 ⁵ 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
 ⁶ 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⁷ 彼诸众生,不能自救,何能救他?唯我一人,志独无侣。
 ⁸ 随宜救护一切众生,令出生死。
 ⁹ 度脱众生,常无休息,无有疲厌。

这九段是〈十回向品〉中比较重要的法语,这是发心菩萨的愿心。

学佛者如果想要成佛,也同样要发这样的心,否则是永远不能成佛的。

可是事实上,我们都是造罪造业的凡夫,身心受着种种苦恼的逼迫,自顾已不暇,哪里能够发这样的愿?哪里有这样的力量呢?

「我为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可见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都必须是为了救度众生。那要怎样救度众生呢?就像经文所讲的,要「保护一切众生,终不弃舍」。「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众生要堕地狱了,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必须要有那个力量,说:「你不用下地狱去,我来替你下地狱;你到三善道去呼吸新鲜的空气,甚至离开六道轮回去呼吸解脱的空气,我替你下地狱去。」而且要「于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要在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代他们受这些恶道之苦。因为他们以前造了那样的罪业,现在受了这样的果报,承受着无边无际、难以形容的痛苦。因此,已发菩提心,要救度众生,就要到三恶道去代替他们受苦,令他们能够离开那样的痛苦。又说:「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以身为质,代替对方,以便救赎对方,令应堕恶道的众生不堕恶道,而且解脱轮回。

要这样,才算是真正有心、有力量去救度他们。

在佛法当中,我们是没有力量发这四弘誓愿、代替众生下地狱、替他们受地狱之苦、让他解脱轮回的,我们没有这个力量。

那么,在十方诸佛当中,谁有这个力量?而且力量已圆满无缺了呢?

只有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有一首法语几乎可以涵盖,也就是: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也就是,阿弥陀佛永恒地、超越时间性地、无时不在地,要以他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来拔除阿鼻地狱的所有众生,所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阿弥陀佛因地的时候又说:

  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也就是说,即使代替阿鼻地狱的众生受阿鼻地狱之苦,阿弥陀佛也都能够忍受而无怨无悔,甘心来承受。为什么呢?因为阿弥陀佛是: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阿弥陀佛把众生看成他身体的一部分。

手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脚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是别人的,是跟我们一体的,因此我们就会去爱护它;如果是别人的,就不一定会去爱护它。以凡夫来讲,意见不和就会有对立;有了对立,就有了瞋心恨意与争端。可是如果是自己的身体,或是自己的兄弟、亲人,乃至是自己的儿子,就会珍惜,就会爱护,将其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世人甚至以自己的生命去救护自己的爱子。

阿弥陀佛把一切众生看成是他自己,因此一切众生的痛苦,他都必须要去排除,就好像自己的手脚被针刺到了,就会立即把针拔除掉,受伤了就要立即敷药。所以,我们的痛苦就是阿弥陀佛的痛苦,我们的安乐就是阿弥陀佛的安乐,如《维摩经》说:

  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
  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所谓:

  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又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是要救度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能救度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阿弥陀佛本身的存在。因此阿弥陀佛的存在,是仰仗着能使十方众生往生这一件事情之上的。所以,诸佛当中,能够救度十方众生离地狱乃至六道之苦,而往生到一个能够快速成佛的净土,就是指阿弥陀佛,这个净土就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成就的极乐世界。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就是专讲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我们有功德、没功德,善恶多、善恶少,都另当别论,只要有阿弥陀佛救度的力量,那么人人都能往生,人人都能成佛。所以,念佛法门是人人都可行、人人都可证的。这是第一个论点。

第二个论题,「净土宗念佛法门是佛教普度众生之所在」。

刚刚讲,佛教是慈悲的宗教,慈悲当中一定具有无我的内涵,必须无我才能真正地大慈大悲。否则,有我,就有你、有他,就一定有对立,慈悲就会有限度。无我的慈悲,才能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地普度众生。

大乘、小乘八万四千法门,显教、密教八大宗派中,有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能够圆满大慈大悲地普度众生、给予众生拔苦与乐、令其离苦得乐呢?只有净土宗。不但能让众生离开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之苦、分证法性的变易生死之苦,而且能令众生得证涅槃的真实之乐,这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经典上就说: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

意思就是说,在这个末法时代,广大的修行者,很难有一个能够得出六道轮回;只有依靠念佛,才能够得脱生死轮回,证悟佛果。

这几个字很简短,但是意义很深远,可说震撼人心。「亿亿人修行」,所修的是一般通途法门,但都难以得道;只有依靠专称弥陀佛名,不但能够得度六道的娑婆苦海而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还能够证悟佛的果位,这就是「唯依念佛得度」。

可见,念佛法门是佛法当中最殊胜的法门,也是佛法的心要、核心、精髓。有了念佛,所有的佛法都在里面了。

末法时代都能够依念佛得度了,何况是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呢?当然,众生根机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依他们的根机,必须要有相应的法门。但是,念佛法门涵盖了所有法门,是一切法门修行功德的结晶。所以,任何根机,只要有念佛一法,都能够得度。近代净土宗大德印光大师就说: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又说:

  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
  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这几段法语,好像有一种赞自贬他的意味,赞扬自己的同时,难免也会贬低对方,不过这都是经典里的教理。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不是我们凡夫的知见,大师是依法所说,然后依教奉行而已。再说,扪心自问,八万四千法门,我们能修哪一个法门?除了念佛以外,还有哪一个法门能够救度我们?

或者有人会认为,「你根机低劣当然要依靠念佛,他人根机锐利,不依靠念佛也是照样能得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文殊菩萨就不需要发愿说「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了。

如果不能面见阿弥陀,不能蒙受弥陀之力,何能往生安乐刹呢?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从因地到果地就是「教理行证」,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将其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难易二道判」之文言: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

这两段法语虽短,却分量很重,意义深远,简明扼要地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大小二乘、显密二教的法,归纳成「难行道」与「易行道」。

易行道的核心,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力的救度,龙树菩萨用「乘船则乐」来比喻形容。

除了念佛法门之外的其他法门,龙树菩萨都判为难行道,而用「步行则苦」来比喻形容。

所谓「难行道」,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勤行精进」;「易行道」,就是信受弥陀的救度,「以信方便」,专称弥陀佛名,「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阿惟越致地」就是「不退转地」,也就是「等觉菩萨」,也就是一生补处。到了一生补处,就必定成佛,不会退转下来。

刚刚所讲的,易行道的核心,就是靠弥陀的力量,称弥陀的名号。龙树菩萨于〈易行品〉就说: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又说: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又说: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由这几段法语可以看出,所谓「易行道」,就是只要专一称念弥陀佛名,就能够快速、而且必定获得不退转。

快速是快速到什么程度呢?是今生今世就必定获得不退转了,所以是「一、速、必」,专一称念弥陀佛名,今生今世就进入正定聚,所以说:「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即时」就是今生、现在的意思。

所以我们净土宗的特色就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以上几段法语,非常明确地显现净土宗特色的内涵。

那「难行道」呢,〈易行品〉中也简要地用四句话来说明──「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也就是说,必须勤行精进地去广修种种艰难的法门(行诸难行),而且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久乃可得);在这当中,或有可能会退堕而不能前进(或堕声闻)

由这一段法语可以看出,难行道是「诸、久、堕」与易行道的「一、速、必」形成强烈的对比。若以图表来说明就更清楚:

我们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在无边无际的轮回当中,都曾造做了五逆十恶,内心都蕴藏着贪瞋痴慢疑,起心动念都在追求财色名食睡,因此,我们的内心也好,血肉也好,都充满了贪瞋痴慢疑的毒素,都充满了追求财色名食睡的欲望。所以起心动念都是罪、都是业,就像《地藏经》所讲的: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所以,我们都需要弥陀的救度。而念佛的特色,就是方法「简单容易」,功能却是「殊胜高超」。「简单容易」就是任何人都能够念佛,「殊胜高超」就是念佛都能够了脱生死而往生成佛。不管任何人、任何时、任何地,都能做得到,人人可行,人人可证。

我来讲一件往生瑞相的故事。这是去年(2010年)九月十一日《人间福报》刊登的一篇文章,描述一位临终才念佛的老人,获得弥陀两度来迎的瑞相事迹。

有一位杨先生,九十二岁,他生了九个孩子,因此一生之中,都为了哺育、培养这九个孩子而日夜奔忙,没有机缘来学佛修行。

九十二岁的时候,身患重病,病入膏肓,没法医治了。他有一个孙女是学佛的,这个孙女就请了一位法师来为他作方便归依,同时作临终的关怀开示。法师帮他皈依之后,就跟他讲解人生之苦、六道轮回之苦,又讲解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妙,以及念佛往生的方法。开示完了,法师回去了,家属就陪着老人虔诚念佛。老人向着茫茫的未来,晓得解脱获救唯有念佛、唯有往生极乐。所以老人的念佛,可以说是发自内心、极为虔诚。念佛当中,在旁边陪伴的家属都打盹睡着了,只有老人还使尽最后力气至诚恳切地念佛。

媳妇打盹醒来,看到老人合掌拜佛的样子,就关切地问老人怎么样了,老人就说:「阿弥陀佛已经来了两次了,我已经『允』了。真的有阿弥陀佛耶!为什么你们以前都没有跟我讲?」他是用台语回答的,意思是说:「阿弥陀佛已经来了两次了,我也已经答应了阿弥陀佛,要让阿弥陀佛救到极乐世界。既然有阿弥陀佛,为什么你们以前都没有跟我讲,一直到我九十二岁了、临终病苦的最后关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才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才晓得有阿弥陀佛的救度?万一现在断气、来不及听到这个法门,岂不是非常危险?」所以说「有阿弥陀佛,为什么你们都没有跟我讲?」「允」是台语,意思就是答应。而不久杨老先生就在念佛声中往生了。

我们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要求我们让他救度,拜托我们让他救度,等待我们答应他的救度。我们在座各位有没有发自内心地答应?(众答:有。)那岂不是要恭喜大家!大家都是平生业成。真正答应的话,在我们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显现来救我们,即使我们临命终时昏迷了,无法念佛,或者因为病苦,念不出佛来,或者在某种因缘之下去世,照样都往生。阿弥陀佛会来到我们的面前,跟我们说:「某某人啊!你曾经答应我,要让我救到极乐世界,现在我依约前来救你了。」我们临终神识浮现,看到阿弥陀佛巍巍的光明,慈悲亲切的笑容,看到自己蒙受光明的照耀,身心就有离苦得乐的愉悦,当下就坐上了弥陀的莲花而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这么快。

只要我们起一念要信受弥陀救度,就会发现不知不觉已经坐上莲花了。所以,临终的时候是心坐上弥陀的莲华,不是我们抬起脚,然后卖力地跳上去,不是这样的,一切都是唯心所造,起心动念的当下就乘莲往生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休息二十分钟。二十分之后请大家归位,专一地、虔诚地念佛。

谢谢大家!

南无阿弥陀佛!

(2010年12月18日)

Scroll to top